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63)
2023(18160)
2022(15815)
2021(14922)
2020(12325)
2019(28819)
2018(28526)
2017(54613)
2016(29392)
2015(33152)
2014(33152)
2013(32677)
2012(30525)
2011(27739)
2010(27837)
2009(25442)
2008(24923)
2007(21745)
2006(19345)
2005(17399)
作者
(84576)
(70286)
(69674)
(66311)
(44663)
(33560)
(31849)
(27554)
(26597)
(25071)
(23751)
(23601)
(22389)
(22219)
(21711)
(21504)
(20743)
(20616)
(20103)
(20063)
(17552)
(17121)
(16916)
(16075)
(15815)
(15639)
(15433)
(15349)
(14128)
(13777)
学科
(124909)
经济(124787)
管理(81251)
(78800)
(63173)
企业(63173)
方法(54020)
数学(46888)
数学方法(46322)
中国(37210)
(34455)
(31220)
贸易(31199)
(30836)
(30309)
地方(29351)
业经(27289)
(24763)
(23910)
农业(22727)
(20538)
银行(20490)
(19783)
金融(19781)
(19726)
环境(18826)
技术(18743)
理论(18743)
(18658)
(18094)
机构
大学(418373)
学院(416530)
(174638)
经济(171056)
管理(162854)
研究(144308)
理学(140098)
理学院(138519)
管理学(136142)
管理学院(135390)
中国(109677)
(89849)
科学(86490)
(80660)
(72130)
(66407)
中心(65256)
研究所(65196)
财经(63841)
(60925)
业大(60047)
(58136)
北京(57327)
(55735)
师范(55195)
(52922)
经济学(52815)
农业(51705)
(49560)
经济学院(47674)
基金
项目(279026)
科学(219452)
研究(205753)
基金(202229)
(175754)
国家(174305)
科学基金(149453)
社会(129630)
社会科(122926)
社会科学(122895)
(107782)
基金项目(106747)
自然(96193)
教育(94464)
自然科(93938)
自然科学(93915)
自然科学基金(92225)
(91148)
编号(84103)
资助(84103)
成果(68326)
重点(62809)
(62581)
(62315)
课题(57979)
(57494)
创新(53744)
教育部(53550)
科研(53358)
国家社会(53353)
期刊
(193159)
经济(193159)
研究(128543)
中国(81354)
学报(63312)
管理(60962)
(60437)
(59580)
科学(58918)
大学(48796)
教育(47060)
学学(45638)
农业(42226)
(39883)
金融(39883)
技术(37107)
业经(32216)
经济研究(31781)
财经(30901)
(26479)
问题(26405)
(25223)
图书(21992)
(21886)
国际(21802)
理论(20925)
技术经济(20334)
商业(19579)
科技(18994)
实践(18938)
共检索到631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魏锋  沈坤荣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出口商品结构的演进及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出口贸易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贸易发展方式不断转型。工业制成品处于优势地位,经过国家一系列政策调整,资源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下降,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上升;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贸易增长方式表现为加工贸易占绝对比重,但近年来呈下降趋势,逐渐形成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静敏  
本文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模型)以及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ALMON模型),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的短期和长期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长期中,促进贸易规模增长最敏感的因素是金融发展的规模,而金融发展效率对出口结构优化的贡献大于金融发展规模的贡献;短期内,金融规模扩张是贸易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对外贸易的增加带动金融规模扩张并没有得到经验证据的支持,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加带动了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汉君  孙旭  
利用回归方程对1981-2007年中国贸易条件变动趋势进行测算,研究发现:中国贸易条件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其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下降是主要动因。在此基础上,利用协整模型对价格贸易条件与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长期来看,价格贸易条件与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上升是造成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涛  孙莉  杜广哲  
本文基于金融发展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传导机制,选取1991—2009年相关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率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是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原因,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并没有对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产生影响,金融发展结构变化对促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影响较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怡  孙文远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南北贸易模型的分析框架,分析贸易开放对收入差距影响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出口商品结构变动影响收入差距的相关假说,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与理论假说基本一致:南北贸易引发的技术追赶对促进南方沿海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作用要显著大于内陆地区;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能显著扩大内陆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而对沿海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总体上拉动了全国层面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但其对沿海和内陆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拉动作用存在明显区别,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显著提高了沿海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但其对内陆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拉动作用不显著,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对不同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晓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贸易由生产要素投入为标准的传统贸易结构向以智力资源的占用为主导的知识结构型转变,世界贸易构成向服务、高科技和“绿色产品”方向倾斜。我国以资源和劳动力消耗为主体的低层次出口商品结构,对外贸发展的推动力越来越小。因此,应在分析我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的动态结构优化战略,从而实现我国出口商品质量结构的转变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海云  王菁  
将OFDI分为顺梯度和逆梯度两类,从OFDI的动机出发分析其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并构建出口商品高度化指数(EXPY),利用2007年~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为:OFDI能显著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升级;东部、中部、西部OFDI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促进效应最为明显。外商直接投资、金融发展程度、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这种优化效应存在地区差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世晴  陈文政  
本文在总结既有的进出口贸易拉动GDP增长的研究基础上,运用HP滤波、相关系数矩阵及协整分析,研究了进出口总额(E+M)和GDP增长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在研究进出口贸易与GDP增长的关系时,运用进出口总额(E+M)序列比单独使用进口额、出口额或进出口差额(E-M)序列更能真实反映进出口贸易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铮  胡小环  
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和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并存的现象,对中国现实的贸易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初级产品及制成品出口比重增减均与价格贸易条件成负相关关系。接着,文章设立了一个引入产品内分工概念的数理模型,说明以上悖论源自于我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均位于产品内分工的低价值链部位,从而造成出口商品结构迅速高度化的假象。最后,在以上实证研究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提升我国贸易利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晓晨  
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仅表现在扩大贸易规模和促进经济增长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和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上,而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加工贸易的技术扩散效应获得的。加工贸易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商品进出口、产业关联效应和人力资本流动等几个途径,扩散和传播了国外先进技术,优化了出口商品结构,并推动我国在技术进步的阶梯上不断攀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曙霄  郭沛  
根据SITC将中国出口商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并将初级产品按照用途分为食品类原料、非燃料原料和燃料,将工业制成品按照部门分为纺织服装类产品、化学产品、机械及交通运输产品、金属冶炼产品及电子产品等。利用2001—2008年的季度数据,计算各分类产品在中国出口金额中的比重,并通过实证检验,分析其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总体价格贸易条件、初级产品价格贸易条件和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均呈现恶化的趋势。其中,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上升是总体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燃料出口比重上升对初级产品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起主要作用,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和电子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对工业制成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丽华  
本文认为,浙江省产业内贸易总指数相对较低,分类指数差异巨大;资源稀缺型行业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资源丰裕型行业指数较低;附加值较高行业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附加值较低行业指数较低;外资集中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非外资集中产业的指数较低。文章提出,提升浙江省进出口商品结构,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破资源瓶颈,实现贸易结构的优化。二要加快加工贸易发展,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三要合理地利用外资,有效地引导外资,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兆斌  
一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特别是出口商品结构决定了该国在国际分工和交换中的利益地位,因此探求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途径就十分必要了。金融在资本积累和配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协整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金融发展与出口商品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以及金融发展层面上的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史如  
90年代,随着以美苏对立为重要特征的"冷战"局面的结束和以德国统一为标志的战后雅尔塔体制的解体,世界贸易将继续发生变化,其特点是:区域集团化经济将进一步扩大,一些发达国家间经济矛盾、区域间经济矛盾、民族间矛盾等都将显露出来,构成影响世界市场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据世界银行报告预测,90年代世界经济年增率大约为3%.一般认为,90年代上半期,由于美、英、加、澳等国经济轻度危机,东欧和独联体经济陷入严重混乱,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低于3%;90年代下半期,西方经济将重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谭祖谊  
对中国在1992-2012年的进出口商品的海关统计数据从需求角度重新分类计算,发现出口商品中的投资品比例不断上升,进口商品中投资品的比例长期保持在90%以上。这种投资型进出口商品结构体现出贸易战略的产业发展目标,即通过对外贸易实现产业转换,最终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将进出口商品的结构特征参数纳入贸易条件模型,利用同时期中美价格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计算中美贸易条件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结果显示,以产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贸易转换战略,付出了贸易条件长时期恶化的代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