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32)
2023(6398)
2022(5430)
2021(5093)
2020(4446)
2019(10286)
2018(10328)
2017(20069)
2016(10880)
2015(12429)
2014(12368)
2013(12375)
2012(12001)
2011(11162)
2010(11472)
2009(10685)
2008(10792)
2007(9722)
2006(9039)
2005(8252)
作者
(34197)
(28506)
(28442)
(26986)
(18240)
(13515)
(12902)
(10889)
(10751)
(10225)
(9791)
(9449)
(9264)
(9187)
(8979)
(8893)
(8419)
(8348)
(8285)
(8181)
(7366)
(7075)
(6948)
(6591)
(6482)
(6455)
(6385)
(6279)
(5865)
(5690)
学科
(48108)
经济(48062)
管理(28473)
(27896)
方法(21526)
(20267)
企业(20267)
数学(19177)
数学方法(18948)
中国(15585)
(15565)
贸易(15557)
(15255)
(14083)
(12038)
(11747)
(10519)
(10510)
业经(10001)
农业(9001)
(8743)
银行(8721)
(8610)
出口(8599)
出口贸易(8599)
(8484)
地方(8132)
(7757)
金融(7756)
环境(6893)
机构
大学(171355)
学院(168723)
(73264)
经济(71837)
研究(61100)
管理(61095)
理学(52586)
理学院(51909)
管理学(50811)
管理学院(50517)
中国(47446)
科学(37472)
(37396)
(35586)
(32230)
(30538)
研究所(29164)
财经(27992)
中心(26155)
(25445)
(25213)
业大(25090)
农业(24290)
北京(23901)
经济学(23653)
(22602)
师范(22365)
(21730)
经济学院(21596)
财经大学(20800)
基金
项目(106328)
科学(83532)
基金(78375)
研究(75664)
(69653)
国家(69154)
科学基金(57493)
社会(48800)
社会科(46352)
社会科学(46336)
基金项目(40947)
(39777)
自然(37106)
自然科(36229)
自然科学(36214)
自然科学基金(35561)
教育(34892)
(34589)
资助(32887)
编号(29658)
成果(24639)
(24639)
重点(24432)
(23306)
(21676)
课题(20985)
国家社会(20754)
教育部(20727)
创新(20446)
科研(20366)
期刊
(81961)
经济(81961)
研究(53921)
中国(32244)
学报(28305)
(27593)
科学(25703)
(24420)
管理(23185)
大学(21311)
学学(20046)
农业(19148)
(16535)
金融(16535)
教育(16437)
经济研究(14209)
技术(14107)
财经(13652)
业经(12975)
(12825)
问题(12074)
(11763)
国际(10941)
(9906)
技术经济(8948)
统计(8881)
理论(8862)
商业(8379)
(7944)
世界(7873)
共检索到259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志达  
我国第一个出口商品生产综合基地是1973年在佛山建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1980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进出口委制定的《出口农副产品基地试行办法》和《出口工业品专厂试行办法》之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生产基地的建设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全国已建成出口生产综合基地33个。它们是广东省的佛山、江门、汕头、惠阳、茂名、湛江;浙江省的嘉兴、台州;江苏省的苏州、扬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洪波  
出口商品生产体系是在我国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前提下,根据地区资源分布特点、生产经营基础、科技开发水平和交通运输条件,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扩大创汇为目的,生产企业为主体的生产、流通、科研、信息、运输、服务等各个环节相配合的有机网络;是实行多形式、多层次、多经济成份的横向联系的完整体系。建立各种不同类型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逐步完善出口商品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玉石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了:实行对外开放.更多地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关键是增加出口创造更多的外汇,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全局的大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个“大问题”,必须在出口商品的构成,国际市场的开拓和出口商品的生产布局三个方面,采取既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战略。在出口商品的生产布局方面,要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和其他有关地区的优势,建立各种不同类型的出口商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金涛  
供应港澳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是勾连珠海经济特区设立前后历史的重要常量。中央政府的推动和地方政府的实践促成了供应港澳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改革开放初期,珠海利用地利之便和政策优势,通过开发土地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建立示范基地和兴办相关企业等方式,在推动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促进了自身对外贸易的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谭祖谊  
对中国在1992-2012年的进出口商品的海关统计数据从需求角度重新分类计算,发现出口商品中的投资品比例不断上升,进口商品中投资品的比例长期保持在90%以上。这种投资型进出口商品结构体现出贸易战略的产业发展目标,即通过对外贸易实现产业转换,最终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将进出口商品的结构特征参数纳入贸易条件模型,利用同时期中美价格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计算中美贸易条件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结果显示,以产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贸易转换战略,付出了贸易条件长时期恶化的代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铮  胡小环  
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和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并存的现象,对中国现实的贸易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初级产品及制成品出口比重增减均与价格贸易条件成负相关关系。接着,文章设立了一个引入产品内分工概念的数理模型,说明以上悖论源自于我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均位于产品内分工的低价值链部位,从而造成出口商品结构迅速高度化的假象。最后,在以上实证研究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提升我国贸易利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公司简介 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总公司(中基总公司)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国有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下属的一个综合性国家外贸公司,中基总公司在投资、扶持出口商品生产、科研、金融等方面颇有实力。几年来,中基总公司一直排列在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最大的五百家企业之列。 十多年来,中基总公司在工业、农业、贸易、科研、金融等行业开展了跨系统、,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多方位横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宜红  王明荣  
文章基于HS6位编码计算了1997~2008年中国与24个发达国家的出口相似度指数(ESI),从细分的出口产品角度研究FDI对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作用。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1)FDI对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作用很小,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不同;(2)相比较于FDI,中国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和金融市场等区位优势的改善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关键性因素;(3)虽然亚洲是中国FDI的主要来源地,但欧美在华直接投资对出口相似度的提高作用更大。1997~2008年各年横截面数据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FDI对出口相似度的作用程度显现出先快速上升后平稳下降的动态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印梅  王光伟  
基于技术附加值分布的视角,本文对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地区间的比较分析。结论表明:在样本期内,我国地区出口贸易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地区发展并不均衡,地区技术结构状况的"质"和"量"并不统一;我国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整体要高于一般贸易水平,加工贸易大大提高了东部地区的技术水平,也提高了我国整体出口贸易的技术水平;在剔除了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之后,出口技术结构高度化趋势呈现明显的"拱形"特征。从研究选取的11个地区来看,在2006年之前地区之间的相对出口技术结构差距逐步扩大,2006年之后差距逐渐缩小;上海、江苏的总贸易出口技术结构最优,北京、浙江的一般贸易出口技术结构最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维国  关大宇  
针对贸易品和非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差异同汇率的关系,结合巴拉萨-萨缪尔森(Balassa-Samuelson)假说,本文使用状态空间表示的变参数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分析,从长期和短期来相互印证两者间的关系。定量分析的结论表明,短期内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不存在,但长期中名义汇率的逐步升值将最终使得实际汇率升值。这很可能是由于二元经济结构中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可贸易品部门的购买力平价成立但有时滞所致,这为杨长江(2002)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丹俊霖  靳毓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及其变动趋势。发现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存在汇率不完全传递现象。本文研究进一步发现,虽然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存在汇率不完全传递现象,但综合整个研究期间来看,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主要受到需求方收入水平和产品生产成本的影响,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商品价格的作用并不大。另外,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背景下,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作用显著提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艳  王诏怡  黄苹  
根据Lall(2000)提出的贸易产品技术分类体系进行商品分类,进而分别测算中国1995—2012年10类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产业内贸易指数(IIT),分析表明: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和贸易竞争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保持传统低技术制成品强大竞争力的同时,部分中高技术制成品的出口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基本成功;但商品贸易竞争力仍主要来自劳动力成本优势,且出口商品的产业集中度过高,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应促进各类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邵桂兰  常瑶  李晨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国际碳减排压力增大,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共同关心的话题,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提高衡量单位碳排放经济效益的碳生产率。本文基于36个国家1996—2014年的年度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分别以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为门槛变量研究出口商品结构对碳生产率的门槛效应,并考察如何利用这种效应提高碳生产率。结果表明,出口商品结构对碳生产率始终产生抑制作用,经济发展和技术处于高水平时出口商品结构对碳生产率抑制作用均增强。因此,只有推动经济发展和技术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对碳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此外,出口商品结构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区域差异。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继琴  
出口商品结构理论隐分在各种国际贸易理论之中,可归纳为3个方面:以比较优势论和要素禀赋学说为代表,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以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为代表,建立在产业结构升级基础上;以新贸易理论为代表,建立在国际市场份额基础上。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国家利益原则和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联动原则。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