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25)
- 2023(18566)
- 2022(16144)
- 2021(15053)
- 2020(12840)
- 2019(29877)
- 2018(29785)
- 2017(57938)
- 2016(31626)
- 2015(35779)
- 2014(35806)
- 2013(35363)
- 2012(32718)
- 2011(29690)
- 2010(29776)
- 2009(27438)
- 2008(27227)
- 2007(24455)
- 2006(21269)
- 2005(18914)
- 学科
- 济(127805)
- 经济(127669)
- 管理(91494)
- 业(88707)
- 企(72916)
- 企业(72916)
- 方法(61011)
- 数学(53319)
- 数学方法(52642)
- 农(36724)
- 中国(34022)
- 财(33546)
- 业经(28225)
- 贸(27650)
- 贸易(27639)
- 学(27318)
- 易(26944)
- 地方(25203)
- 制(24760)
- 农业(23375)
- 务(21089)
- 财务(21004)
- 财务管理(20951)
- 理论(20874)
- 银(20215)
- 银行(20145)
- 企业财务(19774)
- 和(19736)
- 技术(19417)
- 行(19183)
- 机构
- 大学(457193)
- 学院(456374)
- 济(182530)
- 管理(179003)
- 经济(178527)
- 理学(155235)
- 理学院(153494)
- 管理学(150722)
- 管理学院(149893)
- 研究(149766)
- 中国(111576)
- 京(96734)
- 科学(93874)
- 财(84081)
- 农(76460)
- 所(75709)
- 业大(69665)
- 研究所(69022)
- 中心(68513)
- 财经(67895)
- 江(66961)
- 经(61519)
- 北京(60804)
- 农业(60354)
- 范(59927)
- 师范(59308)
- 经济学(55033)
- 院(54362)
- 州(53960)
- 财经大学(50398)
- 基金
- 项目(307952)
- 科学(240983)
- 研究(223103)
- 基金(222331)
- 家(194029)
- 国家(192455)
- 科学基金(164638)
- 社会(138879)
- 社会科(131628)
- 社会科学(131589)
- 省(120845)
- 基金项目(117885)
- 自然(108275)
- 自然科(105719)
- 自然科学(105690)
- 自然科学基金(103803)
- 教育(103690)
- 划(101604)
- 资助(92682)
- 编号(91791)
- 成果(74606)
- 重点(69171)
- 部(68068)
- 发(65583)
- 创(63326)
- 课题(63142)
- 科研(59369)
- 创新(59105)
- 教育部(58097)
- 大学(57316)
- 期刊
- 济(195704)
- 经济(195704)
- 研究(130430)
- 中国(80751)
- 学报(73812)
- 农(68814)
- 科学(66413)
- 管理(64345)
- 财(63838)
- 大学(55479)
- 学学(52242)
- 教育(48979)
- 农业(47348)
- 技术(40082)
- 融(37586)
- 金融(37586)
- 业经(33580)
- 财经(32705)
- 经济研究(31546)
- 经(27955)
- 问题(26497)
- 业(24448)
- 图书(23414)
- 理论(22897)
- 技术经济(22580)
- 贸(22345)
- 版(21456)
- 商业(21410)
- 统计(21338)
- 科技(21001)
共检索到658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浩淼 崔日明
本文从要素禀赋结构的视角,分析物质资本、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对我国出口产品价格提升的作用机理,采用1992-2013年利用永续盘存法估算的人均资本存量,以及研发强度和人力资本等变量,对其与出口产品价格变量进行了协整分析。结果表明:人均资本、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等对出口产品价值提升有正向的影响,劳均资本与出口产品单位价值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据此,提出了遵循要素比较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加强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等长期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出口产品 价格提升 要素禀赋 结构提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址道 丁晓权 蒋常均
一个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在形成之初仍然要依托于当地的资源禀赋,利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建立起贸易基础。当地资源禀赋与出口产品结构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关联,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并且,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出口产品结构可以突破当地资源禀赋的制约。
关键词:
出口 产品结构 资源禀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巍 张尧
本文基于贸易开放条件下,一国内部各地区到港口距离的视角,研究产品价格对出口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在大国二元对外开放背景下,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建立相关模型对此进行了分析。出口企业倾向于选址在东部沿海地区;贸易开放和内部地理差异使我国形成沿海地区融入世界分工、内陆地区相对封闭的二元对外开放格局;但集聚产生的拥挤效应会促进部分内陆省份承接沿海地区的企业转移。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巧慧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贸易保护措施有抬头趋势,我国光伏、无缝钢管等行业均遭受别国反倾销,对行业发展造成极大负面影响。本文对倾销行为判定及其与成本、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以反倾销为视角,比较了中美企业成本核算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产品定价策略以避免遭遇反倾销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反倾销 成本核算 产品价格优化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叶迪 朱林可
本文通过质量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市场主体行为框架,廓清微观企业的出口行为逻辑,理论阐述国家质量声誉如何作为要素禀赋影响贸易结构,并对跨国贸易数据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声誉禀赋显著影响出口产品结构;与传统禀赋相比,声誉禀赋对贸易结构的影响程度在经济意义上同样显著;国家质量声誉对垂直差异化程度高、水平差异化程度低的产品在出口结构上影响更大,如果出口目的国GDP及人均GDP更高或者出口距离更近,影响程度也会更大。
关键词:
质量信息不对称 国家声誉 贸易结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建平
平均而言,中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和废水轻污染产品出口国,出口结构朝资本密集化和清洁化方向转变。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表明,理论上要素禀赋及价格、技术、环境政策和贸易自由化程度是影响一国出口结构的主因。中国工业制品出口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显示,劳动要素抑制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而促进其他类型行业出口,增加投资和扩大开放抑制各类行业出口,提高劳动报酬促进各类行业出口,环境政策和技术因素影响甚微。最后,相应提出促进出口结构升级和清洁化的就业、收入分配、技术、环境、贸易和投资等组合政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制品 出口结构 要素禀赋 排污强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薛安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与出口导向战略分不开的,但是近年来出口增速的连续下滑凸显了出口拉动模式面临的瓶颈。分析发现,中国出口面临的内外部压力与其要素禀赋密切相关,其中内部压力主要是劳动力数量减少、潜在劳动人口供给不足、工资水平上升;外部压力则集中体现为FDI流入下滑。中国出口大国转型的关键在于顺应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从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向知识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升级,实现从粗放型出口增长向集约型出口增长的转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汝岱 李艳
本文构建区域地理偏远度指标,表征某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并结合企业出口自选择效应和出口目的国信息,研究区位地理与企业出口产品价格的关系。研究表明,出口产品城市内价格差异远远小于城市间价格差异,区位地理因素比目的国特征更能够解释出口产品价格差异;区域地理偏远度对企业出口产品价格有显著的影响,越偏远的地方,企业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越低,初步反映出我国出口产业的梯度分工模式。此外,相对于一般贸易和内资企业,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对区域地理的偏远度更为敏感,进一步反映出区位地理对于企业选址和出口行为的重要影响。本文首次从区位地理的角度解释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差异,与现有经验研究成果互为补充,具有较为重...
关键词:
地理偏远度 零贸易 产品价格差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贝贝 靳玉英 姚海华 王开
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有着前所未有的迫切性。本文旨在对企业出口产品转换行为及其背后竞争力的变化进行研究,将异质性企业理论与产品空间理论相结合,构建企业层面的平均产品密度指标,从产品要素禀赋视角揭示企业进行产品转换的内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出口产品转换行为是否会促进企业出口产品的转型升级。研究表明:企业出口产品的既有要素禀赋和在产品空间的位置决定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转换行为;企业出口产品在产品空间中的平均产品密度通过对产品转换行为的促进作用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带动了企业出口产品的升级。
关键词:
企业出口 产品转换 产品空间 升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磊
使用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的数据,本文估计了出口产品单位价格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出口产品的单位价格和研发人员密集度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这个结论支持了高的商品价格来源于高质量和更多人力资本密集的理论模型。但是单位价格和资本密集度之间的关系并不一直是显著的正向关系,在某些行业呈现消极影响。这个研究结论的政策暗含是,为提高产品价值链,中国需要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入。
关键词:
产品价格 要素密集度 人力资本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磊 陈琪
传统汇率理论研究中对汇率和出口产品结构关系的关注较少。现有研究从理论上提出汇率变动对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与不同产品所使用的本国投入(也可称国内附加值)有关,国内附加值越高的产品其相对竞争力将随本币升值而降低,反之亦然。本文通过模型推导验证了这种观点。然而,在中美、中欧双边贸易中,计算机、服装、化肥三种代表性产品出口比重的实际检验结果却与理论研究和模型推导相反。文章最后对这种异常现象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改进和拓展方向。
关键词:
汇率 国内附加值 出口结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净瑄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于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以及推动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20年我国省际层面的数据,探讨共建“一带一路”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从而提升出口产品质量。通过合成控制法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建设对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在空间上存在不对称性。鉴于此,应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出口补贴、税收优惠、专项资金支持等配套性的政策,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水平,鼓励企业扩大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樊海潮 李亚波 张丽娜
本文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基础上,引入内生产品质量和内生进口产品种类集构建理论模型,并基于2000-2006年中国海关和工业企业生产数据验证了模型的预测和运行机制。研究表明,当产品质量差异幅度较大时,进口中间产品种类越多的企业,最终产品质量和定价也越高;企业为提高最终产品质量会使用更高质量的中间产品,并向生产最终产品的劳动者支付更多工资,以激励员工在生产中付出更多努力。本研究有助于理解企业进口决策对出口价格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并为中国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进口产品种类 企业出口价格 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建明
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不仅指生产环节的节约,即节约型生产行为,而且还包括消费环节的节约,即节约型消费行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城市居民的节约型消费行为(包括节约型购买行为和节约型使用行为)进行实证研究。主要考察了节约型消费者与非节约型消费者在哪些因素上差异较大,并探讨能否用这些因素来预测居民的节约型消费行为倾向。最后,提出了公共政策创新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节约型消费行为 判别分析 公共政策创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明益 戚建梅
本文首先剖析了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经济效应,提出了理论假说,然后利用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相关合并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显著时间效应,其影响趋势呈"N"型;扭曲较轻时能显著促进产品质量升级,扭曲较重时对产品质量促进作用变小甚至会阻碍产品质量升级;扭曲存在要素配置效应,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影响;扭曲与规模经济的结合有助于企业产品质量升级;扭曲存在显著的经验累积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其影响趋势均呈"U"型;扭曲会产生研发抑制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质量。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扭曲 扭曲效应 出口产品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