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54)
2023(17512)
2022(14688)
2021(13664)
2020(11527)
2019(26140)
2018(26524)
2017(50846)
2016(28168)
2015(31837)
2014(32247)
2013(31640)
2012(29171)
2011(26380)
2010(26757)
2009(25104)
2008(24461)
2007(22267)
2006(20142)
2005(18204)
作者
(83641)
(69742)
(69216)
(65941)
(43953)
(33414)
(31235)
(27293)
(26397)
(24868)
(23646)
(23542)
(22295)
(22156)
(21622)
(21285)
(20816)
(20515)
(20017)
(19952)
(17575)
(17410)
(16943)
(15857)
(15834)
(15636)
(15563)
(15476)
(14120)
(13958)
学科
(110287)
经济(110134)
(82922)
管理(81849)
(60858)
企业(60858)
(49772)
方法(44736)
数学(38292)
数学方法(37893)
中国(32894)
农业(32848)
(29551)
业经(29395)
(27362)
(25422)
地方(21977)
(19892)
贸易(19881)
环境(19847)
(19845)
银行(19794)
(19791)
(19385)
(18944)
理论(17971)
(17690)
金融(17682)
技术(17447)
(17367)
机构
学院(407026)
大学(406778)
(161191)
经济(157511)
管理(156025)
研究(139261)
理学(133912)
理学院(132456)
管理学(130217)
管理学院(129511)
中国(106255)
(87998)
科学(86477)
(83122)
(76981)
(71369)
业大(66337)
研究所(64573)
农业(64326)
中心(63310)
(62267)
财经(60300)
北京(55533)
(54616)
(53521)
师范(52998)
(49785)
(49620)
经济学(47461)
财经大学(44292)
基金
项目(270648)
科学(211084)
研究(199713)
基金(194061)
(169744)
国家(168272)
科学基金(142685)
社会(124245)
社会科(117278)
社会科学(117249)
(106424)
基金项目(102977)
自然(91823)
教育(90661)
自然科(89501)
自然科学(89475)
(89208)
自然科学基金(87834)
编号(83401)
资助(78950)
成果(68854)
重点(60658)
(59748)
(58364)
课题(57373)
(55590)
创新(51909)
(51607)
科研(51295)
国家社会(50696)
期刊
(186020)
经济(186020)
研究(121522)
中国(84373)
(81560)
学报(68709)
科学(61186)
(58108)
管理(56200)
农业(54985)
大学(52154)
学学(49212)
教育(46607)
(40277)
金融(40277)
技术(34361)
业经(34202)
财经(29432)
经济研究(27279)
(26992)
问题(26026)
(25043)
(21359)
图书(20854)
理论(19910)
科技(19719)
技术经济(18946)
现代(18605)
业大(18565)
实践(18120)
共检索到613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鹏  王干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形势严峻,现有关于农田土壤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分散、责任主体混乱。在未来制定的《土壤环境保护法》中,可根据现有土地权利体系,适当弱化人民政府的主体地位,强化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主体地位,增加社会服务组织的主体地位,农田土壤污染防治以农业生产经营者为实施主体,以人民政府为监督主体,以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力量,在主体制度中明确权利(力)义务责任。为保证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主体制度的实施,国家应当从农业财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农资市场和农业保险五个方面给予政策配套支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小兵  武琳  王惠明  刘晖  郭乃嘉  张鸿燕  何波  黄欠如  周利军  
采用大田试验,探讨不同用量土壤调理剂对镉污染农田土壤养分、质地、微团聚体、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等影响。试验设置T0、T1、T2、T3、T4和T5共6个处理,对应添加土壤调理剂0、1 500、3 000、4 500、6 000和7 500 kg·hm~(-2)。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后增加了土壤pH值(0.66%~6.75%)、阳离子交换量(22.68%~64.45%)、碱解氮(7.94%~29.26%)和速效钾(0.28%~21.99%),而对土壤质地、有效磷、微团聚体组成影响较小;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环境,抑制了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土壤调理剂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环境,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镉(12.34%~24.78%)和糙米镉含量(7.69%~64.10%)。相关性表明:施用量与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碱解氮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磷、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土壤有效态镉和糙米镉相关性不明显。综上,从镉污染修复效果、土壤环境影响及经济成本考虑,以T2 (3 00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晶  张文政  
土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却又异常珍贵的资源。土壤孕育了植物,植物又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可以说,土壤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存在、运行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也随之而来。无论是焚烧,还是填埋,这些垃圾和污染物的最终归宿都是土壤。而当土壤中的污染物积累量超过其承载能力时,土壤功能和土壤生态系统就会遭破坏。毫无疑问,这将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的基本保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晶  张文政  
土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却又异常珍贵的资源。土壤孕育了植物,植物又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可以说,土壤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存在、运行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也随之而来。无论是焚烧,还是填埋,这些垃圾和污染物的最终归宿都是土壤。而当土壤中的污染物积累量超过其承载能力时,土壤功能和土壤生态系统就会遭破坏。毫无疑问,这将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的基本保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中华  安琼  
本文利用模糊聚类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给出了求最优模糊聚类的方法和对基于重金属和有机氯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聚类和分级的方法,并利用该聚类和分级的方法对太湖地区某市农田的土壤样进行聚类和分级。从聚类结果来看,本方法分类是将环境质量相近的土壤样分在同一类。从分类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土壤样处于相对安全状态,适于一般农业经济产品的产生。本文所用方法有利于土壤环境质量研究的定量和数字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峰  毕艳孟  李国强  申磊  
为探讨河北地区土壤环境对蚯蚓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挖掘法收集土壤与蚯蚓样品,蚯蚓个体清水洗净后放在吸水纸上吸干水分,称其鲜重,随后使用75%乙醇处死蚯蚓,全部个体保存于95%乙醇。个体形态鉴定依据《中国陆栖蚯蚓》。结果表明:在河北地区共记录12种蚯蚓,隶属于3科,6属。日本杜拉蚓(21.00条/m2)、天锡杜拉蚓(14.09条/m2)与梯形流蚓(16.91条/m2)为该地区优势种。各采样点蚯蚓密度是8216条/m2,蚯蚓总鲜重1.60530.12g/m2。玉米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0.84),杨树林最小(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聂艳  周勇  雷文华  黄建武  
集对分析是一种新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其联系度概念具有鲜明的辨证性、完整性,使其成为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有效方法。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因此拟引入集对分析理论,以江汉平原后湖农场为研究对象,应用单因子指数法和集对分析法对其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9种单要素污染程度依次为Cd>Zn>As>Cu>DDT>Hg>Cr>Pb>HCH,Cd为主要污染元素,8个地块已受到Cd的轻度污染,土壤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成分为滴滴涕;集对分析结果显示87.45%的农田是安全的,12.55%的农田处于轻污染状态。整体而言,江汉平原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属清洁和安全范围,符合发展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冯久先  
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质产业,也是不易吸收人力资本和投资品的产业。因此,世界各国和地区无一例外地把农业视为一个特殊产业实施各种支持和保护。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弱质性更加突出和明显。尤其是要在此基础上实现粮棉油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凤华  潘旭东  李玉义  
【目的】研究农田开垦后土壤退化特征及演变规律。【方法】以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为例,利用定位试验、空间替代法及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分析冲积扇下部绿洲农田开垦后土壤环境的变化过程。【结果】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农田杂草群落由耐盐性多年生植被演替为1年生植被,演替序列主要集中在6~8年,而后进入平稳阶段。土壤耕层总盐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土壤养分表现为相反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农田开垦后土壤质量总体表现为良性发展而后开始退化,在开垦10年土壤整体质量状况趋向最大,而后综合评价值转为负值。【结论】可将10~15年作为反映该区域土壤质量总体退化的预警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学  苏玲  张欢  方明  
研究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不同的覆盖模式对农田土壤风蚀损失量的防治效果,并确定其最佳覆盖模式。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相比,地表粗糙度大,表层含水率高,不同的覆盖模式可以不同程度的减小土壤的风蚀损失量,损失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传统耕作>留茬5cm不覆盖>浅松秸秆覆盖>留茬5cm条带覆盖>压实秸秆覆盖>留茬5cm全覆盖,其中,留茬5cm不覆盖的风蚀量仅次于传统耕作,其风蚀量对比传统耕作降低了30.8%,可见,保护性耕作对减小土壤风蚀量的重要性,留茬5cm全覆盖的抗风蚀效果最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夏芊蔚  陈浩  姚宇阗  笪达  陈健  石志琦  
【目的】针对水稻生产中的减肥、减药措施,前期自主开发了水稻优标体系。本研究通过分析应用优标体系的稻米产量和污染物含量以及土壤质量,评估优标体系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该优标体系的合理设计和及时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在江苏省、上海市水稻种植区连续实施1—5年的定点优标体系试验区,以常规施肥用药水稻栽培体系(简称常规体系)为对照。采集水稻籽粒和稻田土壤样品,测定稻米产量、委托SGS检测稻米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土壤肥力;分别采用TTC还原法、靛酚蓝比色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土壤脱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结果】采用优标体系较常规体系在氮肥施用量减少46.8%,代以添加有机肥、EM菌剂、叶面肥、锌肥;以生物制剂为核心,协同使用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保证了稻米的高安全标准。在保证水稻产量、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施优标体系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含量;且连续实施1—4年的优标体系土壤肥力综合评分均高于常规体系,但连续实施5年后的优标体系土壤肥力综合评分值低于常规体系。连续实施2年优标体系脲酶、脱氢酶、蔗糖酶的活性均高于常规体系。实施优标体系的稻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度提高,优标体系实施1年和连续实施5年的土壤细菌丰富度上升比例重复变化的菌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优势菌属为Terrimonas(尚无确切名称)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优标体系实施1年,土壤中拟杆菌门、绿弯菌门丰度变化分别与pH肥力指数、全磷肥力指数变化呈正相关;优标体系连续实施5年,土壤中拟杆菌门、绿弯菌门丰度变化均与pH肥力指数变化呈正相关。另外,拟杆菌门、绿弯菌门丰度变化与土壤脱氢酶活性变化呈正相关。【结论】实施优标体系在保证水稻产量、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可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而有助于恢复土壤肥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艳华  雷宝坤  郭玉蓉  和寿甲  王应学  朱红业  
在石漠化土壤上开展少耕种植、秸秆覆盖、生物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栽培试验,研究各种措施对土壤环境质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耕作相比,少耕加秸秆覆盖是改善石漠化土壤质量较好的措施,能极大的改善石漠化土壤的理化性状:土壤有机质、全氮增加13.9%,19.6%;土壤容重降低21.5%,孔隙度增加5.4%;土壤微结构明显改善;土壤水分含量提高16.7%~35.6%,冬春干旱季节提高幅度更大达25.9%~60.4%;还能增加作物产量4.7%~5.3%。生物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结构、土壤水分等环境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及提高,但对作物产量有不利影响。而单纯少耕种植会导致土壤板结从而使作物减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任大鹏  郭海霞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据政策来实施农业补贴,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变动性;加入WTO时,我国承诺提高农业补贴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农业补贴又是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战略方针的重要措施之一,要使其健康有效运行,则应通过立法来实现。基于此,本文对农业补贴的法制化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立法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如浪  冯佰利  蒋树怀  张小东  屈洋  蔡晓青  朱瑞祥  
以春玉米品种沈玉17为材料,设置保护性耕作(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传统耕作(CT)3种耕作方式,通过多年定位试验,研究黄土高原旱塬地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NT与TS和CT相比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干筛法分析结果表明,0~30 cm深度,NT处理粒径>0.25mm的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均显著高于TS和CT处理。湿筛法分析结果表明,水稳性团聚体MWD在0~10 cm深度为NT>TS>CT,处理间差异显著(P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姜飞燕  
在分析中国农业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农业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先进经验,进而提出了完善中国农业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对策。这对建立具体规范的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制度,以及改善农业环境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