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60)
2023(10197)
2022(8635)
2021(8078)
2020(6544)
2019(14927)
2018(14972)
2017(28465)
2016(15816)
2015(18213)
2014(18536)
2013(18595)
2012(17900)
2011(16551)
2010(17050)
2009(15997)
2008(15865)
2007(14713)
2006(13632)
2005(12724)
作者
(48260)
(40486)
(40134)
(37912)
(25272)
(19512)
(18170)
(15623)
(15330)
(14727)
(13862)
(13333)
(13245)
(12795)
(12541)
(12172)
(12015)
(11709)
(11546)
(11404)
(10381)
(10252)
(10001)
(9470)
(9406)
(9180)
(9178)
(8962)
(8415)
(8172)
学科
(71894)
经济(71820)
(47366)
(46373)
管理(35300)
农业(31597)
中国(25738)
(22825)
企业(22825)
地方(22796)
方法(19934)
业经(19503)
数学(17165)
数学方法(17032)
(16809)
(14683)
(14374)
银行(14359)
(14048)
贸易(14032)
(13978)
(13737)
(13582)
(13424)
(12937)
金融(12935)
发展(11444)
(11415)
(11115)
农业经济(11111)
机构
学院(235746)
大学(227611)
(98109)
经济(95826)
研究(86371)
管理(82356)
中国(69363)
理学(68355)
理学院(67553)
管理学(66466)
管理学院(66050)
(60037)
科学(52219)
(49924)
(45897)
农业(45772)
(45703)
研究所(40441)
业大(40212)
中心(40171)
(39876)
财经(34264)
(33360)
师范(33046)
北京(32416)
(32256)
(31013)
(30722)
(29765)
经济学(28276)
基金
项目(139996)
研究(108833)
科学(107122)
基金(95203)
(82596)
国家(81705)
科学基金(67112)
社会(66257)
社会科(62197)
社会科学(62184)
(58221)
基金项目(50410)
编号(48484)
教育(48214)
(47445)
成果(40074)
自然(39684)
自然科(38476)
自然科学(38464)
资助(38029)
(37825)
自然科学基金(37700)
课题(34069)
(32655)
重点(31724)
发展(30763)
(30398)
(30254)
(28731)
(28553)
期刊
(128924)
经济(128924)
研究(75758)
(63646)
中国(58914)
农业(42972)
学报(36569)
科学(34135)
(32598)
教育(31110)
(30494)
金融(30494)
管理(28276)
大学(28083)
业经(27525)
学学(26370)
技术(21438)
(21274)
问题(18736)
经济研究(17723)
财经(16185)
农村(15181)
(15181)
农业经济(15012)
(13947)
经济问题(13208)
(13111)
世界(12970)
(12431)
资源(11994)
共检索到389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石亮  赵艳  吕林有  
草田轮作是增加农田生物产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从草田轮作国内外发展历史现状,及其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概述分析,并结合我国草田轮作地区应用实际和农牧交错区发展草田轮作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敏敏  延军平  
依据北方农牧交错带46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全区及东北、华北、西北3个子区气温、降水和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潜在蒸散量下降的原因,重点验证了研究区是否存在"蒸发悖论"现象。结果表明:①近52a,北方农牧交错带全区气温于1986年发生突变,潜在蒸散量除西北段外,其余均随气温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整体存在"蒸发悖论"现象;②不同时空尺度,表现出不同的"蒸发悖论"规律:1961-1986年,全区及各子区均存在"蒸发悖论"现象,近26a,仅东北段和华北段存在。春、冬、夏季前26a及秋季后26a存在;③近52a,全区及子区年降水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夏、秋季降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富铀  吴育华  
客观考察中国北方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和发展过程 ,对于防治沙漠化和发展农牧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 ,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但许多做法仍不够科学合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种养业发展模式应定位为 :在干旱地区以种植优质高产人工饲草为主 ,以种植优质高产玉米青贮饲料为辅 ;在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以种植优质高产玉米青贮饲料为主 ,以种植优质高产人工饲草为辅。以稳定的农牧系统为特征 ,形成具有奶牛养殖和家畜育肥及畜产品深加工能力的集约化畜牧业生产基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辉  张永康  高照良  
根据农牧交错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选择退耕还草,发展苜蓿草业,对该区生态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考虑到该区贫困人口占大多数,粮食尚不能完全自给,退耕还草和草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以旱作农田增产技术、农田保水保土耕作技术、农牧结构优化调整及苜蓿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措施,并提出了该区草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永康  方辉  吴孟珠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的地理分布特点 ,决定了它在我国农业生态上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加大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对改善该区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农牧交错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提出了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军涛  傅小锋  
生态脆弱区是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较为贫困的地区,是可持续发展领域重点研究地区之一。实现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管理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对其发展现状进行综合测度。以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东北农牧交错区为例,运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对阜新、通辽、赤峰等典型样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对引致区域可持续发展现状的主要原因进行剖析;对1990年和2002年两个不同时段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资源与环境状况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经济发展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保证,社会、人口、科技子系统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提出东北农牧交错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几点对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兰  冯仲科  马俊吉  
土地资源评价是合理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保证。该文结合内蒙古农牧并重、农牧业用地交错分布的土地利用特点,以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为目标,将传统的土地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相结合,进行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分析,提出了适合农牧交错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和方法,为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成升魁  闵庆文  
该文分析了西藏解放 5 0a来农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西藏农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西藏农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提出 ,新时期西藏农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①改变传统的粮食安全保障的观念 ,充分利用市场调节因素 ,逐步实现粮食供应由“自给”向“自主”转变 ; 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高度重视高原特色农牧业的发展 ,逐步实现种植业由“增粮”向“增效”转变 ; ③全面实施农牧业宏观发展战略 ,强调农牧结合 ,逐步实现农牧业生产的一体化 ,加速农牧业产业化 ,促进多种农牧业方式的综合发展 ;④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重视生态农业在促进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逐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孝斌  张新时  
农牧交错带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的状况下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的现状,明确了生态经济理论应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理论依据,并指出实行人工种草、舍饲养殖,发展草地农业、畜牧业是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出路。最后,提出了结构调整的关键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海山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海山(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呼和浩特010000)1农牧交错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组成要素分析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位于内蒙古北部牧业带与南部农业带之间,是一条由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向东延伸至大兴安岭北端东南侧的狭长地带,地形结构以山...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颖  侯向阳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一个独特的生态经济带和过渡带,在我国农牧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文通过对农牧交错带在较大时间尺度变迁的纵向研究和基于主要现状指标的牧区县和半农半牧区县的划分的横向研究,分析、探讨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历史变迁的格局、过程及动力机制,重新划定了牧区县和半牧区县,同时分类探讨了典型半牧区县的资源、经济发展类型。针对农牧交错带的不稳定性和敏感性,提出农牧交错带采取适应性生态管理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文琦  延军平  丁金梅  
农牧交错区既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又是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从协同论系统论原理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地处农牧交错区的榆林市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产生的冲突,提出了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方案,即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实施劳务输出,采用生态购买,建立生态特区,营造生态文化,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措施,系统协调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建议给予相应的政策保障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同树  程尧  
本文论述了在我国实行水旱轮作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培肥土壤、防治病害杂草、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科学途径。揭示了实行水旱轮作的理论依据,探讨了水旱轮作的运作技术及前景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月存  尹春梅  高旺盛  秦红灵  张红生  隋鹏  赵沛义  
为解决农牧交错带长期免耕下作物减产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定位试验,对覆盖和不覆盖条件下少免耕与翻耕莜麦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无覆盖的条件下,免耕处理出苗率指数大于翻耕处理,且2006年深松处理出苗率指数(0.0840)与翻耕处理(0.0705)差异达显著水平;2)免耕与深松无覆盖处理根冠比大于翻耕处理;3)免耕无覆盖处理生物量及产量均显著小于翻耕处理;深松无覆盖处理根系生物量显著大于翻耕处理,但地上部生物量与产量小于翻耕处理,且产量差异显著,2005、2006年分别降低了15.8%和10.0%;免耕与深松无覆盖处理千粒重均大于翻耕处理,但差异不显著,2005年分别为19.7、...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力阳  李同昇  李婷  龙冬平  陈云莎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乡村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k-均值聚类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乡村性地域分异规律和空间相关性,并对乡村发展类型进行划分。结果显示:1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乡村性明显,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2012年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乡村性指数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乡村性指数空间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乡村性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3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乡村发展可划分为农业主导型、发达均衡型、欠发达均衡型和非农主导型四种类型,各类型分别占总数的31.3%、3.7%、48.6%和16.4%。最后,针对不同乡村发展类型,提出了未来发展思路和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