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26)
- 2023(7582)
- 2022(6416)
- 2021(6249)
- 2020(5437)
- 2019(12039)
- 2018(12435)
- 2017(24390)
- 2016(13604)
- 2015(15416)
- 2014(15683)
- 2013(15665)
- 2012(14857)
- 2011(13632)
- 2010(14008)
- 2009(13525)
- 2008(13307)
- 2007(12170)
- 2006(11204)
- 2005(10120)
- 学科
- 济(57871)
- 经济(57788)
- 农(46035)
- 业(44423)
- 管理(33543)
- 农业(30216)
- 企(22982)
- 企业(22982)
- 方法(20105)
- 中国(18230)
- 数学(17911)
- 数学方法(17793)
- 制(16476)
- 业经(16200)
- 财(14222)
- 体(12730)
- 学(12324)
- 土地(11545)
- 银(11243)
- 银行(11228)
- 行(10872)
- 发(10671)
- 地方(10493)
- 贸(10425)
- 贸易(10420)
- 易(10204)
- 农业经济(10161)
- 策(9533)
- 融(9364)
- 金融(9356)
- 机构
- 学院(199339)
- 大学(195387)
- 济(83964)
- 经济(82127)
- 管理(75450)
- 研究(68873)
- 理学(64171)
- 理学院(63543)
- 管理学(62511)
- 管理学院(62176)
- 中国(57229)
- 农(54138)
- 京(42078)
- 农业(41427)
- 科学(40314)
- 财(40267)
- 所(35963)
- 业大(35588)
- 中心(32569)
- 研究所(31880)
- 江(31768)
- 财经(30856)
- 经(27847)
- 北京(26536)
- 农业大学(25526)
- 范(25480)
- 师范(25240)
- 州(24685)
- 经济学(23833)
- 院(23816)
- 基金
- 项目(122309)
- 科学(95050)
- 研究(93801)
- 基金(87258)
- 家(75439)
- 国家(74660)
- 科学基金(62461)
- 社会(58898)
- 社会科(55207)
- 社会科学(55191)
- 省(48339)
- 基金项目(46179)
- 教育(41715)
- 编号(41425)
- 划(39762)
- 自然(38094)
- 自然科(37053)
- 自然科学(37043)
- 自然科学基金(36381)
- 资助(35067)
- 成果(34150)
- 农(30831)
- 部(28387)
- 课题(27466)
- 发(27171)
- 重点(26736)
- 创(24674)
- 性(24634)
- 制(24263)
- 国家社会(23901)
共检索到316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欣瑜 梁亚荣
我国农村土地经历了由农民个人所有到集体所有的转变,农地政策的变迁引发了土地所有权权能之一——收益权的权利演进。从"占有的权利"到"增长的权利",从"公权力控制"到"私权利回归",农地政策与农地立法相互作用,基本建立了农村土地权利体系,但并不意味着农民土地权利的行使已无障碍。仅仅予以农地政策的保障尚且不够,还需要将其作为物权化的内容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与维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欣瑜 唐俐
集体土地的收益分配已成为我国农民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享有集体收益分配权的主体对于收益的分配具有强烈诉求。集体土地收益分配权是农民集体成员权的一种具体类型,也是集体收益分配权当中最重要的一类,在对其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权利主体、权利客体、分配机制与救济制度四个方面以民法基本原理构建集体土地收益分配权相关制度,并提出建立相关配套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欣瑜 梁亚荣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到了"集体收益分配权",并与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两类用益物权并称。而集体收益分配权当中最重要的是集体土地收益分配权。本文在对集体土地收益分配权的定义与性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我国农民集体土地收益分配权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健雄 郭泽喆
"三权分置"思想发端于承包地,而后针对宅基地阐发,体现出在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全局改革中的理论兼容和制度弹性。当前,"三权分置"研究呈现块状化特点,有必要开启全景视角,审视和应对推行"三权分置"可能遇到的普遍性问题。为此,可在自物权和他物权二分的基础上,将农村集体土地权利体系再解构为所有权、使用权(用益权)、担保权三个层次,结合对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三类主要农村集体土地特殊性的分析,提炼能够反映、重构和化简农村集体土地生产关系复杂性的立法思路。具体而言,所有权是原权利,农村集体土地的次级权利和各项权能均由其衍生。作为次级权利,使用权的实现包括初次分配和复次流转两种形态。担保权是次级权利的延伸,其存在基础是使用权的可流转性。立法远景中,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代理人"均应逐渐过渡为一元化,国家应克制对所有权的僭越以及垄断同类土地市场的冲动,方能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名实相副。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立法和实践经验表明,复次流转制度设计的关键在于去身份化和对价化;通过物权化方式保护复次流转取得的权利是可行路径,使用权流转的行政管制逐步退出是大势所趋。若以强化农村集体土地的担保属性为立法意旨,则其复次流转取得权利的物权化立法方向务必坚持,今后立法的关键在于创设符合规律的、科学的担保权利实现方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远索 周爱华 杨广林
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从分析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的情形入手,依据各主体对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不同诉求,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主体圈定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在此基础上,依次设计了五大利益主体应有的权利,由此全面构建了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体权利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庆宾 彭玉旺
农村集体土地成员权是一个基础性、资格性的权利,具有身份与财产的双重属性,对整个地权体系的协调和有效运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人口流动、农民集体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公权力的扩张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农民集体组织成员的成员权实现面临挑战。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看,应当完善农村集体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促使农村集体组织职能的回归,实现实质意义上的村民自治。同时,应当为农村集体组织成员提供充分的司法救济,加大对成员权的保护力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玉瑶
为响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土地改革政策,面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成员权的保护问题,从农民相关权益受损现状、原因着手分析,为切实保护农民权益,完善权利保护救济机制,做出相关提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蔡育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远索 周爱华 杨广林 杜姗姗
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土地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文章基于近年来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对既有文献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及薄弱环节等进行了分析。通过文案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相关文献,研究发现现有理论文献主要集中在集体土地增值机理、集体土地增值分配现状与问题、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案优化等方面,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方式对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开展研究成为趋势。文章认为既有研究成果较全面地涵盖了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问题,
关键词:
集体土地 土地管理 收益分配 农村经济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晓涵 康红芹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主导力量的必经之路,是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目前,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培育模式、培育问题、培育路径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探讨,未来研究应更多地关注以下四个方面:把握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内涵;探究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模式;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需求;寻求相关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 回顾 展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牛若峰
在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集体所有的部分农地转移为非农利用,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农地非农占用要有一定的限度,并且必须处理好土地产权转让中的利益关系,其中包括失地和无地农民的转移就业问题。这是目前学界和农民特别关注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农村土地 非农转移 利益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 李力行
建立在完整财产权基础上的土地流转是提高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之一,而合法转让权则是财产权的核心。通过对近年来成都市农村土地在确权后进行合法流转的大量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建立在合法转让权基础上的土地流转,可以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而农民收益的高低与其获得的财产权利强弱紧密相关。政府应该在界定和保护产权的同时,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逐渐从直接参与土地交易中抽身而出,完成向"公共服务提供者"角色的转变。在农地确权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体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琦
从现行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设计的路径来看,应当包括征收补偿和失地农民安置两方面内容。征收补偿是对被征地方财产损失的添补,依据的是公平原则,被征地方可以根据法定的征地补偿标准、公正的资产评估方式和评估结果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征收补偿制度相比,失地农民安置制度是一项社会福利制度,注重的是制度功能。在具体制度设计时,容易出现用道义责任代替法定义务的问题,使制度缺少监督机制和评估体系,尤其是在就业安置方面。在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设计中,引入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权可以强化安置制度功能,促进失地农民合理就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元庆 韩立达
本文简要分析了农地使用权资本化是解决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解构了农地资本化面临的制度、技术、市场等诸多障碍,并结合目前中国实际状况,提出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资本化运营的几种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