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97)
2023(6165)
2022(5278)
2021(5014)
2020(4296)
2019(9707)
2018(9814)
2017(19662)
2016(11186)
2015(12840)
2014(12866)
2013(12746)
2012(12085)
2011(11216)
2010(11518)
2009(10654)
2008(10436)
2007(9647)
2006(8945)
2005(7903)
作者
(31820)
(26921)
(26611)
(25287)
(16358)
(12877)
(11988)
(10385)
(10157)
(9525)
(9045)
(8734)
(8287)
(8284)
(8229)
(8030)
(8028)
(7687)
(7657)
(7656)
(6980)
(6727)
(6608)
(6236)
(6226)
(6157)
(6047)
(5872)
(5462)
(5359)
学科
(46879)
经济(46836)
(45166)
(34577)
农业(29718)
管理(21066)
中国(17992)
方法(17526)
数学(16406)
数学方法(16285)
业经(14453)
(12761)
企业(12761)
(12025)
农业经济(9931)
(9697)
(9500)
贸易(9495)
(9348)
(8977)
农村(8968)
(8583)
银行(8564)
地方(8537)
(8498)
(8349)
(8231)
(8061)
发展(7983)
(7883)
机构
学院(165162)
大学(158020)
(71184)
经济(69735)
管理(60478)
研究(55749)
理学(52304)
理学院(51782)
管理学(51024)
管理学院(50739)
(49363)
中国(43633)
农业(37706)
(32785)
科学(32476)
业大(31353)
(31170)
(28982)
中心(26214)
研究所(25974)
(25809)
财经(24445)
农业大学(23389)
(22748)
师范(22592)
(22173)
经济学(20905)
北京(20376)
经济管理(20349)
(19752)
基金
项目(102596)
研究(81157)
科学(80766)
基金(72256)
(61858)
国家(61156)
科学基金(51230)
社会(51076)
社会科(47896)
社会科学(47883)
(42400)
基金项目(38785)
教育(38638)
编号(36896)
(34882)
自然(29992)
自然科(29210)
自然科学(29204)
成果(29134)
(29097)
自然科学基金(28690)
资助(28273)
课题(25217)
(24619)
(24444)
重点(22983)
(21048)
(21011)
(20943)
(20616)
期刊
(85162)
经济(85162)
(54881)
研究(47462)
农业(37166)
中国(36786)
学报(24834)
科学(23278)
教育(23054)
业经(21005)
大学(19899)
(19704)
(19680)
金融(19680)
学学(19005)
技术(18060)
管理(16745)
(16557)
农业经济(13745)
问题(13721)
农村(13560)
(13560)
财经(11601)
经济研究(11179)
职业(11086)
经济问题(9989)
(9964)
世界(9596)
(9545)
农村经济(8981)
共检索到251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军  柯雅莉  李国豪  
不同国家、不同体制下的农民职业变迁的方向和影响因素基本相同,但变迁的内容和路径却不尽相同。我国农民职业的变迁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国情和特色,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发展理论在中国特定环境下的灵活运用与具体实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农村的发展,我国农民职业在农民职业属性、农民职业素质以及农民职业边界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迁。这些变迁主要表现为:农民职业属性从身份到职业的转变;农民职业素质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农民职业边界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开鹏   张军  
高素质农民是新兴的“绿领”阶层,培育高素质农民是基于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实践基础而作出的科学决策,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高素质农民要适应时代需求,必须把绿色安全的责任意识、科学发展的现代理念、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作为神圣的职业使命,致力把高素质农民这个新兴职业从“飞鸽牌”打造成“永久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晓玲  
要根本解决好未来“谁来种地”这一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使农业发展“后继有人”,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从现在开始,下大力气建设高素质农民队伍。为此,必须把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全方位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农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开鹏  
高素质农民是新兴的“绿领”阶层,有严谨的科学内涵和职业性、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培育高素质农民是基于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实践基础而作出的科学决策,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高素质农民要承担起乡村振兴宏伟战略的职业使命,既需要足够的知识技能,更需要强烈的职业精神。在新时代,要把亲农爱农的职业情感、尊农敬农的职业道德、兴农强农的职业理想作为高素质农民职业精神培育的关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钱正武  
提高农民素质不仅事关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涵。通过对我国农民素质和农民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提高农民素质的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永发   王甲午   于小兵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队伍为前提,因为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必须由直接参与的人去实现,没有一批高素质的,并掌握了先进的文化科技知识的农业从业人员,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得到推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剑富   徐峰   郭金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农村劳动力人口大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存在。要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稳定转移,必须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养大批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实用人才,促使农村劳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一、农村职业教育需求的依据(一)现实依据:发展的需要我国目前有农村劳动力4.4亿多人,而农业生产实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俊  刘亚奇  
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接轨的产物,科技创新必将引领现代化农业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科技素质是新型职业农民核心素质。本文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素质构成进行了具体构成要素分析,且阐述在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教育培训过程中,应当做到精准厘清培训需求、严格遴选培训对象、多元构建培训组织、多样性创新培训方式、分阶段设定培训内容、分层次组合培训师资、多渠道获取培训经费、科学化开展培训考核,以期精准化地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臧武芳  施华转  
农民市民化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而出现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其进程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在对现阶段制约我国农民市民化的主体素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农民市民化的对策,以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永红  
通过对辽宁省农民职业教育基本情况的分析,探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途径,对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出粗浅的看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玉臣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农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农民公民素质的培育将有力提高新型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加强对农民公民素质的培育应把农民能力素质、文明素质、诚信素质和信息素质的培育作为重要内容;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加强对农民公民意识的宣传教育;二是通过各类培训工程和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行农民公民素质培育;三是搭建农民公共生活平台,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在实践中提高农民公民素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滕明雨  奉公  张磊  
农民科学素质低下一直是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对此已予以重视,开始了逐步对农民科学素质的相关研究。如何科学准确地测量农民的科学素质是摆在面前的首要课题。本文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针对性、综合性、稳定性和俱时性5个原则。并在界定中国农民科学素质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建构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磊  简小鹰  孙哲  
教育与培训是提高我国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自2006年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启动以来,我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培训不断创新,教育培训目标进行了调整、对象的针对性更强、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趋灵活。通过创办村民学校、开展现场示范指导、利用新型传播媒介的方式,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效果逐步显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佳昱  朱建君  吴体伟  孙韫慧  
分析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化的特殊性并界定其职业化内涵,从微观农民工个体、中观社会环境、国家宏观政策三个层面构建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化素质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依据相关理论和法律法规、结合文献计量和现场调研,分析员工个体的职业化素养、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影响因素,社会层面的家庭、企业和行业环境的影响因素,国家政策层面的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政策的影响因素。最后构建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化素质的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