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1)
- 2023(13226)
- 2022(11486)
- 2021(11028)
- 2020(9072)
- 2019(20924)
- 2018(21217)
- 2017(41002)
- 2016(22416)
- 2015(25686)
- 2014(25932)
- 2013(25690)
- 2012(23537)
- 2011(21498)
- 2010(21839)
- 2009(19937)
- 2008(19424)
- 2007(17339)
- 2006(15581)
- 2005(13552)
- 学科
- 济(90197)
- 经济(90101)
- 业(66360)
- 管理(58681)
- 农(48650)
- 企(44092)
- 企业(44092)
- 方法(38510)
- 数学(33824)
- 数学方法(33454)
- 农业(32267)
- 中国(26940)
- 业经(23617)
- 财(20339)
- 制(18959)
- 地方(18734)
- 学(17495)
- 贸(16573)
- 贸易(16564)
- 易(16174)
- 技术(15216)
- 银(15031)
- 理论(15025)
- 银行(14991)
- 行(14388)
- 发(13686)
- 教育(13517)
- 环境(13397)
- 策(13284)
- 融(13193)
- 机构
- 学院(324682)
- 大学(320820)
- 管理(128917)
- 济(128898)
- 经济(126006)
- 理学(111752)
- 理学院(110611)
- 管理学(108859)
- 管理学院(108292)
- 研究(106940)
- 中国(80931)
- 京(68464)
- 农(67298)
- 科学(66169)
- 财(57753)
- 所(53607)
- 业大(53332)
- 农业(51535)
- 中心(49179)
- 研究所(48606)
- 江(47549)
- 财经(46187)
- 北京(43297)
- 范(43296)
- 师范(42976)
- 经(41969)
- 州(38623)
- 院(37954)
- 经济学(36705)
- 经济管理(35618)
- 基金
- 项目(217664)
- 科学(169916)
- 研究(165666)
- 基金(154186)
- 家(132868)
- 国家(131645)
- 科学基金(112271)
- 社会(101505)
- 社会科(95671)
- 社会科学(95645)
- 省(87076)
- 基金项目(82747)
- 教育(75756)
- 划(71974)
- 编号(71457)
- 自然(70932)
- 自然科(69156)
- 自然科学(69142)
- 自然科学基金(67874)
- 资助(62674)
- 成果(58267)
- 课题(48390)
- 部(48236)
- 重点(48206)
- 发(47800)
- 创(45465)
- 创新(42240)
- 项目编号(41578)
- 教育部(40915)
- 科研(40616)
- 期刊
- 济(146678)
- 经济(146678)
- 研究(96260)
- 农(68731)
- 中国(64789)
- 学报(49875)
- 农业(46772)
- 科学(46689)
- 管理(43733)
- 教育(41350)
- 财(39778)
- 大学(38609)
- 学学(36359)
- 融(31031)
- 金融(31031)
- 业经(29436)
- 技术(29359)
- 业(21604)
- 财经(21378)
- 经济研究(21008)
- 问题(20908)
- 经(18044)
- 科技(17233)
- 理论(16828)
- 图书(16322)
- 版(16235)
- 技术经济(15990)
- 实践(15565)
- 践(15565)
- 现代(15144)
共检索到477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磊 张峭
本文基于农户、企业和政府三大层面,阐述了中国科技农民培训需求的内容、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政府、企业和非盈利性组织在农民科技培训供给中承担的角色和作用,以及所提供的农民科技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中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体系理论框架,探讨其供求均衡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农民科技培训 培训体系框架 供求均衡路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房桂芝
通过对山东部分地区的调查表明,人际传播和电视传播是农村农业科技传播的主要渠道,农民的科技培训存在频率低、不均衡、渠道匮乏的问题。要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必须加强政府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完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加强对种养大户的培养,通过他们构建新技术在农民中畅通流动的渠道,同时创新参与机制,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多元的农民科技培训网络。
关键词:
农民 科技培训 问题 路径选择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柳劲松
本文运用DEA模型,对湖北省16个市州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湖北省各市州政府和社会力量对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在改善外出务工农民技能、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湖北省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也存在供给不足、培训总体上缺乏效率,各市州农民工技能培训效率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发展配套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制定促进竞争的政策;规范引导以企业为主导的人才开发体系,以促进省域内劳动力的素质提升;继续培育和发展传统产业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建立创业培训、引导机制。
关键词:
省域 农民工技能培训效率 非均衡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华宁
本文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民科技培训实施情况、农民培训需求、培训绩效进行了分析,重点进行了区域差异的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民科技培训参与率低,接受培训的时间短,参加培训的渠道和培训形式比较集中。农民参加科技培训的愿望强烈,但农民不愿意为学习和培训支付太多费用,农民对培训的需求主要受自身文化素质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农民科技培训,促进了农户对新技术、新品种的采用,提高了农户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增加了农户家庭收入。
关键词:
农民科技培训 农户调查 区域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伟 杨仕元 蓝定香
本文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调研数据,分析培训供求差异及对培训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次数、培训地点、培训方式、培训组织、培训跟踪的供求差异较大;学历、政治面貌、人均年收入,培训的内容差异、师资差异、跟踪差异及三者的交互项对培训效果影响显著。为此,应完善培训课程体系、优化培训师资队伍、强化培训跟踪机制、健全培训管理体系,以提高培训效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燕凌
公共生产不足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状况的不同认识,本文试图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公共生产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以农民消费结构分析为基础评价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C—L模型。本文运用这一分析框架对我国近10年农民消费结构做了一个实证研究,得出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结论,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公共产品 实证分析 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锦秀 吴春汶 朱玉蓉
针对当前公共资助农民培训"供需非均衡"问题,本文运用公共产品理论,从政府和农民两个层面剖析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四川省成都市的调研分析,探究培训均衡机制的选择。
关键词:
公共资助 农民培训 供需非均衡 均衡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熊立 施必林
当今社会正处于动态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这些环境凸显增强个体灵活性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性。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种职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知识技能,以适应职业环境的变化。新型职业农民在职业初始期以获取专业基础性知识为目标,在职业成长期以获取专业管理知识为目标,在职业成熟期以获取专业创新知识为目标。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画像,为甄别对象提供基础;根据职业阶段适应性需求,提供针对性学习内容;根据针对性学习内容,选择有效的培训方法;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选择培训实施者和机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广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于青
我国农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农民要逐渐向新型农民转变,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主要途径,农民培训方式是影响农民培训效果进而影响农民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民的培训方式和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农民培训方式的经验,对我国的农民培训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农民培训方式 现状 国外 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姜长云
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日趋升温,农民培训工作引起了理论界和决策层的高度重视;有关部委关于农民培训工作的政策文件频繁出台,支持农民培训的政策力度也在持续加大。可以预见,随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日趋深入人心,随着全社会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民培训的政策和实践地位将会继续提高,其积极效应也将不断释放。因此,加强对农民培训需求和培训模式的研究,其重要性也将迅速凸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宇
近年来,辽宁省通过开展"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及丰富多彩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使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来看,农民科技素质低下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余斌 赵正洲 王鹏
全面提高我国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民培训工作得到普遍重视,培训事业蓬勃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
农村培训 培训内涵 培训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谷有利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在年龄、体力、吃苦耐劳等方面仍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但普遍存在的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单一、经济意识淡薄、适应岗位转换能力差的缺陷,已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城乡流动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城乡统筹视野重构农民工培训机制,必须尽快提上日程。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农民工培训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雪平
在精准扶贫中科技扶贫作为重要一部分,其可以有效推动贫困地区稳步有序发展,可以帮助贫困地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其具备较强的优越性。所以,在精准扶贫视角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但可以营造良好的、和谐的扶贫科学技术氛围,而且还可以创新和完善扶贫融资途径。但实事求是的讲,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影响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浅谈了精准扶贫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路径,以供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新型职业 农业培训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