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84)
- 2023(11980)
- 2022(10518)
- 2021(10128)
- 2020(8558)
- 2019(19864)
- 2018(20170)
- 2017(39645)
- 2016(21674)
- 2015(24830)
- 2014(25042)
- 2013(25108)
- 2012(23133)
- 2011(21003)
- 2010(21337)
- 2009(19789)
- 2008(19412)
- 2007(17498)
- 2006(15820)
- 2005(14073)
- 学科
- 济(89184)
- 经济(89079)
- 业(66281)
- 管理(59029)
- 农(47969)
- 企(44313)
- 企业(44313)
- 方法(37860)
- 数学(33042)
- 数学方法(32662)
- 农业(31734)
- 中国(25347)
- 业经(23270)
- 财(21140)
- 制(19842)
- 地方(17963)
- 学(17593)
- 贸(16905)
- 贸易(16896)
- 易(16491)
- 银(15130)
- 银行(15096)
- 行(14428)
- 技术(13630)
- 体(13374)
- 发(13214)
- 理论(13173)
- 融(13137)
- 金融(13133)
- 环境(13124)
- 机构
- 学院(315818)
- 大学(314440)
- 济(127211)
- 管理(126844)
- 经济(124352)
- 理学(109368)
- 理学院(108247)
- 管理学(106551)
- 管理学院(105995)
- 研究(103702)
- 中国(80988)
- 京(67274)
- 农(65603)
- 科学(63619)
- 财(58480)
- 所(52796)
- 业大(51516)
- 农业(50192)
- 中心(48130)
- 研究所(47323)
- 江(47007)
- 财经(46270)
- 北京(42840)
- 经(41886)
- 范(41585)
- 师范(41300)
- 州(38314)
- 院(36517)
- 经济学(35965)
- 经济管理(35221)
- 基金
- 项目(207263)
- 科学(161740)
- 研究(156703)
- 基金(148322)
- 家(127630)
- 国家(126454)
- 科学基金(107855)
- 社会(96830)
- 社会科(91250)
- 社会科学(91223)
- 省(81662)
- 基金项目(79770)
- 教育(70295)
- 自然(68694)
- 划(67485)
- 编号(67400)
- 自然科(66972)
- 自然科学(66958)
- 自然科学基金(65733)
- 资助(60682)
- 成果(55232)
- 部(46211)
- 重点(45328)
- 发(44946)
- 课题(44771)
- 创(42489)
- 创新(39494)
- 项目编号(39288)
- 教育部(39170)
- 科研(39001)
- 期刊
- 济(147826)
- 经济(147826)
- 研究(95689)
- 农(66927)
- 中国(60520)
- 学报(48345)
- 农业(45343)
- 科学(45080)
- 管理(43247)
- 财(41467)
- 大学(37332)
- 学学(35160)
- 教育(35002)
- 融(32438)
- 金融(32438)
- 业经(29281)
- 技术(26444)
- 财经(21879)
- 问题(21428)
- 业(20836)
- 经济研究(20632)
- 经(18434)
- 理论(17248)
- 图书(16783)
- 实践(15902)
- 践(15902)
- 版(15722)
- 技术经济(15715)
- 科技(15052)
- 现代(14969)
共检索到472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博纳
我国正在深入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但是农民工法律意识欠缺却是多年来尚未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自身文化教育素质的低下、传统小农思想的束缚、执法环境的不健康、法律援助机制的不完善等因素造就了农民工法律意识不强的状况,主要体现在法律知识缺乏、法律观念淡薄、法律信仰缺失、法律能力不足等方面。为了有效提升农民工法律意识,国家不仅要加大文化教育投入、强化普法宣传,而且要积极营造健康的法治环境,拓宽农民工法律援助途径。
关键词:
农民工 法律意识 法律援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理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进一步重视和相关法规的完善,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状况与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农民工法律意识欠缺的问题始终没有很好的改善,这也是实际生活中农民工合法权益受损现象依旧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在阐述新时期农民工法律意识现状的前提下,针对如何改善这一状况提出一些粗浅对策,期冀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
农民工 法律意识 现状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维然 杨康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力量,如何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是目前实践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研究,揭示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因素:"人治"观念与"官本位"思想、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执法和司法有失公平、农民工个人素质较低。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法律意识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晓放 夏春德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产业大军的主力,在中国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为社会管理与城市综合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国家为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教育状况采取了多种措施,受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特点的影响,传统的法律教育模式、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增强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加强其法律教育,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正常、有序地从事职业劳动、参与社会分工。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法律意识教育 移动教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康永琴
我国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有1.25亿,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其法律意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而言法律意识有所提升但仍滞后,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生活中的需求,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整体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对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探索构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体系,提升其法律意识,为其权益保护提供保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法律意识 缺失 建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长健 辛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为利益关系。从哲学的主客体二元对立出发,利益是独立于主体世界而存在。利益是人的本能追求,是人们奋斗的动力之源。转型社会下各种利益群体逐渐显化、利益矛盾空前尖锐、利益需求的多元化不断显现,因此同样作为社会主体之一的农民工的利益理应也愈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以利益参与、利益发展、利益和谐为逻辑起点,我们透彻分析了农民工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中的障碍,以动力、基础、主导、发展为基点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利益生成和利益驱动机制、利益表达和利益代表机制、利益分配和利益保障机制、利益协调和利益共享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季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拥有农村户籍身份、但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群体。尽管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生存现状却不容乐观,恶劣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缺乏劳动保护,低廉的工资待遇,并且拖欠现象非常严重。本文在分析农民工工资支付现实难题的基础上,提出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有效法律措施。
关键词:
农民工 工资支付 法律保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金海
在法律意识方面,绝大多数农民认为当前我国的法律是公正的,大部分农民认为法律能够保障他们的自身权益,绝大多数农民认为他们基本上能够做到遵纪守法。从这个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不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还朝着现代法律意识的方向迈进。但是,受一些因素特别是权力和金钱等的影响,少部分或者极少数农民持不同的观念和想法。因此,农村法制建设的道路依然漫长,仍然需要执法者和农民双方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农民 法律意识 法制观念 权力 金钱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子潇
在农民法律意识的生成机制中,"感知—判断决策—图式形成"是基础性内在结构,农民生活中的法治实践是外在影响因素。通过观察"迎法下乡"遇冷的现象可知,正负面法律信息与农民的"关系性距离",规避风险为目的的"判断标准",和既有图式对新判断结果的"顺应",是影响农民法律意识生成的三个关键性因素。它们联通意识生成的内在结构与外在社会特征,形成了完整的法律意识生成机制。正是因为负面法律信息与农民的"关系性距离"更近,农民对法律的避险功能产生消极判断,法律图式又顺应了这些新判断,导致出现了"迎法下乡"遇冷的现象。
关键词:
法律意识 迎法下乡 关系性距离 规避风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维然 倪婧琪 胡勇军
农民工举步维艰的维权现状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城镇化进程中引导农民工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客观总结农民工法律维权现状基础上,深入剖析了阻碍农民工法律维权的各种因素,提出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立法、司法、执法以及普法教育等方面入手,切实为提高农民工维权实效提供法律和制度支撑。
关键词:
劳动法 农民工 法律维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维然 倪婧琪 胡勇军
农民工举步维艰的维权现状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城镇化进程中引导农民工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客观总结农民工法律维权现状基础上,深入剖析了阻碍农民工法律维权的各种因素,提出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立法、司法、执法以及普法教育等方面入手,切实为提高农民工维权实效提供法律和制度支撑。
关键词:
劳动法 农民工 法律维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晶
法律援助就是国家为"弱势群体"提供的减、免费用的法律服务。农民工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其权益经常遭到侵害,是法律援助的对象之一。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农民工这个庞大弱势群体的利益,赋予其应有的社会地位,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在其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适时的提供法律援助,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法律援助 弱势群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吉龙华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也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 ,这一问题既非“突入其来” ,也非一时的政策所能根治。就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来看 ,就法律制度而言 ,至少存在着用人单位故意拖延签订劳动合同和拖欠工资的法律责任不严、劳动者权利的救济程序规定不合理等缺陷 ,为此 ,要通过严格劳动合同制度、加重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法律责任等法律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
农民工 工资 法律保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曹飞 陈鹏联
法律作为政府进行社会整合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实现政府对农民(农民工)、农村有效的社会整合。契约环境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客观上需要农民工的信任机制由特殊信任向普遍信任转型,而良好的法律素质有助于实现农民工在陌生人社会里的权益保护与冲突化解。机械团结向有机整合的转型客观上需要回应型法律进行社会分工协作的规范与协调,而农民工社会失范行为的依法规正,有助于其实现自身市民化、现代化。但无论是在政府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农民工自身层面,农民工社会整合的法律实现都存在现实的难题,因而农民工社会整合的法律实现是有限的。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整合 法律实现 有机整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