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03)
- 2023(15768)
- 2022(13473)
- 2021(12513)
- 2020(10343)
- 2019(23591)
- 2018(23613)
- 2017(45413)
- 2016(24835)
- 2015(28073)
- 2014(27974)
- 2013(28213)
- 2012(26042)
- 2011(23796)
- 2010(23984)
- 2009(22195)
- 2008(21584)
- 2007(19300)
- 2006(17412)
- 2005(15371)
- 学科
- 济(105196)
- 经济(105080)
- 业(69967)
- 管理(63699)
- 农(51693)
- 企(47101)
- 企业(47101)
- 方法(43240)
- 数学(37905)
- 数学方法(37518)
- 农业(34297)
- 中国(29237)
- 业经(26566)
- 地方(24385)
- 学(23819)
- 财(23041)
- 制(20835)
- 贸(18120)
- 贸易(18108)
- 易(17592)
- 银(16297)
- 银行(16238)
- 环境(15780)
- 发(15752)
- 行(15626)
- 和(15097)
- 融(14854)
- 金融(14848)
- 技术(14832)
- 理论(14505)
- 机构
- 学院(363674)
- 大学(363453)
- 济(144164)
- 经济(140998)
- 管理(140466)
- 研究(127854)
- 理学(121842)
- 理学院(120427)
- 管理学(118311)
- 管理学院(117689)
- 中国(96297)
- 科学(82445)
- 农(80449)
- 京(78118)
- 所(66024)
- 财(64495)
- 业大(62400)
- 农业(62265)
- 研究所(60389)
- 中心(58142)
- 江(54185)
- 财经(51418)
- 范(49306)
- 北京(49093)
- 师范(48801)
- 经(46777)
- 院(45953)
- 州(43426)
- 经济学(41949)
- 省(39537)
- 基金
- 项目(249546)
- 科学(195001)
- 研究(180520)
- 基金(180036)
- 家(159125)
- 国家(157749)
- 科学基金(133130)
- 社会(112701)
- 社会科(106280)
- 社会科学(106250)
- 省(98146)
- 基金项目(96293)
- 自然(87057)
- 自然科(84912)
- 自然科学(84889)
- 自然科学基金(83378)
- 划(82794)
- 教育(80558)
- 编号(74721)
- 资助(72940)
- 成果(60528)
- 重点(56429)
- 发(55156)
- 部(54551)
- 课题(51064)
- 创(50966)
- 科研(48008)
- 创新(47605)
- 国家社会(46127)
- 计划(45824)
- 期刊
- 济(163920)
- 经济(163920)
- 研究(106428)
- 农(80231)
- 中国(69895)
- 学报(63964)
- 科学(59010)
- 农业(54702)
- 大学(48038)
- 管理(47334)
- 学学(45659)
- 财(44199)
- 教育(37709)
- 融(33914)
- 金融(33914)
- 业经(31581)
- 技术(29033)
- 业(25635)
- 经济研究(23872)
- 财经(23845)
- 问题(23042)
- 经(20259)
- 版(19835)
- 科技(18140)
- 业大(18122)
- 资源(17949)
- 理论(17696)
- 图书(17465)
- 技术经济(17253)
- 现代(16407)
共检索到535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晓君 王梦宇 于渊博 范祎洁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为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科学合理的内涵阐释、水平测度与特征分析对进程推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3—2021年30个省份数据,在明确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集“多维富裕—共同协调—提质增效—生态宜居—和谐和睦—民生福祉”为一体的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障碍度模型、Kernel密度估计、莫兰指数、马尔可夫模型对我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和时空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样本期内我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上升态势,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分布格局,提升速度呈现西部>东北>中部>东部的追赶之势,各维度水平均得到提高。(2)样本期内总体区域差异呈缩小态势,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间差异是造成区域差异的关键。其中,和谐和睦维度区域差异值相对较大,且与多维富裕维度的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进一步分析,农产品外贸依存度、农产品质量是现阶段主要障碍因素。(3)我国总体和四大区域内省域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扩大,东中西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极化特征。省域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向上转移的概率高于向下转移,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与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扎实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建议。本文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新的视角,也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品质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子豪 赵伟
促进农村共同富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文章立足于我国现实状况和2035年阶段性目标,构建了农村共同富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份农村共同富裕水平的空间特征、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及其各维度指数均逐年稳步提升,但不同维度指数的实质得分及其增速具有差异性特征,且存在省际发展差距较大的客观事实,表现为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格局。我国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具有集聚态势,且总体差异大致呈现下降态势,其中,区域间差异是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虽小,但有扩大的态势。分区域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存在极化现象,而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正逐步扩大。我国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现由低等级向高等级跃迁的态势,但向上转移乏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旺
文章测算2011—2020年我国共同富裕水平,分析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共同富裕水平整体上偏低但呈递增态势,东部地区遥遥领先,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均在全国均值之下;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总体差异但不严峻,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绝对差异正在缩小,并未出现极化现象;全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过程,其中,全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显著收敛,中部地区收敛系数为正,共同富裕水平呈现发散状态。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区域差异 分布动态演进 收敛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淋议 钱文荣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突破口,然而,长期乡村制度供给的滞后成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发展掣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三农”问题现状,文章认为,要坚持底线思维和发展思维,建立健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制度供给体系,一方面从农业、农民和农村分别入手,健全以生产者为导向的农业支持保障制度,完善以提升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城乡资源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农村公共保障制度,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关键性制度安排;另一方面从农业、农民和农村整体出发,巩固和完善以共同富裕为旨归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协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构筑根本性制度保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志雄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看,共同富裕及其内涵经历了从物质到精神文化再到多维度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渐进性地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形成。新时期共同富裕的推进,以防止返贫致贫为前提,以缩小收入差距为基础,以提升民生福祉为进路。但也应看到,我国还面临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亟待构建、“先富”带“后富”的局限及农村集体经济弱化等现实困境。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构建和优化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夯实集体经济基础性地位、促进带动效果全面提升。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内涵演化 战略演进 农民 农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贾玮 刘磊
本文从医疗、社保、基建、环境、教育、文体六个维度构建了公共服务综合评价体系,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熵权法、莫兰指数、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对我国2007—2019年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空间关联性、时空特征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这一时期整体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主要驱动力来源于基础设施建设;区域间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整体表现出东西部地区高、中部地区低的格局;中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呈现明显“中部塌陷”;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公共服务发展具有空间维度的自相关性,主要表现出“高—高、低—低”型的空间集聚状态,但聚集态势有所减弱;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内部的绝对差异逐渐减弱,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较为明显;区域间公共服务发展的相对差异较区域内更大,是我国公共服务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基于此,应坚持分类发展、因地制宜及协同发展的理念,在促进公共服务总体水平提升的同时,协调各地区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君国 胡依洁
推动共同富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所在。金融服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特色农村金融发展的重大职责和首要任务。金融服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鸣 魏佳朔
实现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短板和弱项在农民农村。当前,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仍有缩小空间,也还需将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稳定在合理区间内,农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生活建设有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公益事业仍有发展空间。对此,中央及有关部门、部分地区已有一些政策安排,但在范围上和内容上还有优化空间。面向2035年加快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还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优先向农业农村投入支持的长效体制机制、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并实现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琳 庞国光 郭东
在系统阐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协调发展、成果共享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6—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考察其演化特征及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稳步提升,区域间呈现“东高、中次、西低”的梯度分布格局,但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显著;富裕方面是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导力量,物质富裕、成果共享、协调发展、精神富裕的水平依次递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绝对差异在扩大,相对差异逐渐缩小,极化现象有所减弱,区域间差异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现“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聚模式,“先富带动后富”的空间辐射效应逐渐增强;共同方面是制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要障碍,协调发展维度是核心障碍,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地区农民收入包容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教育资源则是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琳 庞国光 郭东
在系统阐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协调发展、成果共享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6—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考察其演化特征及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稳步提升,区域间呈现“东高、中次、西低”的梯度分布格局,但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显著;富裕方面是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导力量,物质富裕、成果共享、协调发展、精神富裕的水平依次递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绝对差异在扩大,相对差异逐渐缩小,极化现象有所减弱,区域间差异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现“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聚模式,“先富带动后富”的空间辐射效应逐渐增强;共同方面是制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要障碍,协调发展维度是核心障碍,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地区农民收入包容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教育资源则是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 王军
数字经济时代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理论上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内在作用机制,并基于全国省级数字乡村建设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实证研究发现:在研究的样本期内,数字乡村建设显著加速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乡村治理作为数字乡村建设两个重要的维度均显著提升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数字乡村治理带来的农村共富效应大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数字乡村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 王军
数字经济时代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理论上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内在作用机制,并基于全国省级数字乡村建设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实证研究发现:在研究的样本期内,数字乡村建设显著加速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乡村治理作为数字乡村建设两个重要的维度均显著提升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数字乡村治理带来的农村共富效应大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数字乡村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林羽 安同良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讨数字经济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虽然我国已经取得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胜利,但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可以通过变革农村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等方式,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同时强调了政府在推动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农民 共同富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九杰 杨晨
数字技术赋能农村金融,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带来了新的动力。数字企业提供新型金融服务和传统金融企业提供数字创新服务是目前数字技术赋能农村金融的两类基本形式。基于普惠性和金融性的典型特点,数字技术赋能农村金融不仅能够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推动社会家庭财富结构“提低扩中”,也能够助力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速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应进一步规范农村金融领域的数字创新,引导农村地区的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进行“错位竞争”,鼓励数字金融企业在第三次分配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界定技术边界、强化信息安全。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农村金融 赋能 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思檬 吴东立
文章阐释了农村居民共同富裕的内涵,并构建农村居民共同富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农村居民共同富裕水平,利用核密度估计、空间可视化、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共同富裕水平的基本事实、动态演进、区域差异、收敛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全国及三大地区的农村居民共同富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趋势。随着时间推移,东西部地区区域内共同富裕的非均衡性有所缓解,而中部地区区域内基尼系数在考察期后期才表现出下降趋势。绝对β收敛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共同富裕呈现趋同化发展态势,空间差异性将随时间变动而逐渐消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