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03)
- 2023(13419)
- 2022(11585)
- 2021(10815)
- 2020(9060)
- 2019(20985)
- 2018(20727)
- 2017(40564)
- 2016(22069)
- 2015(25538)
- 2014(25767)
- 2013(25905)
- 2012(24905)
- 2011(23046)
- 2010(23765)
- 2009(22257)
- 2008(22096)
- 2007(20267)
- 2006(18534)
- 2005(17223)
- 学科
- 济(115756)
- 经济(115648)
- 业(60958)
- 管理(53119)
- 农(48926)
- 方法(38844)
- 企(37381)
- 企业(37381)
- 数学(34416)
- 数学方法(34182)
- 中国(33215)
- 农业(32354)
- 地方(29749)
- 业经(24925)
- 制(21815)
- 财(21333)
- 学(20672)
- 贸(19470)
- 贸易(19455)
- 易(18758)
- 银(18566)
- 银行(18534)
- 行(17993)
- 融(17659)
- 金融(17656)
- 发(17099)
- 地方经济(16684)
- 环境(15191)
- 体(14990)
- 和(14017)
- 机构
- 学院(333764)
- 大学(328365)
- 济(150206)
- 经济(147099)
- 研究(122035)
- 管理(120584)
- 理学(101462)
- 理学院(100277)
- 管理学(98799)
- 管理学院(98171)
- 中国(95020)
- 科学(71366)
- 京(70308)
- 农(70203)
- 财(67383)
- 所(63652)
- 研究所(56902)
- 中心(55484)
- 农业(53940)
- 江(53495)
- 财经(52023)
- 业大(50667)
- 经(46836)
- 经济学(46233)
- 北京(45306)
- 范(45297)
- 师范(44925)
- 州(42325)
- 院(42034)
- 经济学院(41459)
- 基金
- 项目(202635)
- 科学(157237)
- 研究(154314)
- 基金(142164)
- 家(122457)
- 国家(121294)
- 科学基金(101538)
- 社会(97272)
- 社会科(91744)
- 社会科学(91718)
- 省(81672)
- 基金项目(75072)
- 教育(70615)
- 划(67231)
- 编号(65619)
- 自然(60880)
- 自然科(59296)
- 自然科学(59278)
- 自然科学基金(58195)
- 资助(58065)
- 成果(54621)
- 发(50339)
- 课题(46089)
- 重点(46006)
- 部(45641)
- 创(41469)
- 发展(41346)
- 展(40705)
- 性(39823)
- 国家社会(39621)
- 期刊
- 济(185185)
- 经济(185185)
- 研究(107634)
- 中国(74386)
- 农(71538)
- 财(49585)
- 学报(49352)
- 农业(47922)
- 科学(46284)
- 管理(42248)
- 融(39603)
- 金融(39603)
- 教育(39276)
- 大学(37869)
- 学学(35660)
- 业经(32771)
- 技术(31196)
- 经济研究(28512)
- 财经(26402)
- 问题(25527)
- 业(23608)
- 经(22867)
- 世界(19035)
- 贸(18952)
- 技术经济(18539)
- 经济问题(17134)
- 国际(16717)
- 农村(16414)
- 村(16414)
- 商业(16365)
共检索到534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国敏 翟坤周
本文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在对其理论分析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以经济利益为根本动因、精英农户为重要力量、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特色产业为支撑、内部治理结构为保障的内部动力机制和以人才培育与技术引进为先导、政策扶持与战略规划为基础、法律完善与制度建立为保证、政府服务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外部条件保障机制的互动关系模型促进其健康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雪娇 金靖壹
文章在分析经济现实的基础上,提出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目前,农业特有的生产方式和制度的城市化偏向造成农民和市民经济收入落差,农村发展中的自我污染和城市向农村的污染转移恶化了农民生存环境,公共政策的城市偏向和农村传统文化流失降低了农民生活质量。文章最后为促进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提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治理农村环境、重建农村生态,改善农民生活、提高生存质量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共享发展 农民 政治经济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雪娇 金靖壹
文章在分析经济现实的基础上,提出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目前,农业特有的生产方式和制度的城市化偏向造成农民和市民经济收入落差,农村发展中的自我污染和城市向农村的污染转移恶化了农民生存环境,公共政策的城市偏向和农村传统文化流失降低了农民生活质量。文章最后为促进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提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治理农村环境、重建农村生态,改善农民生活、提高生存质量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共享发展 农民 政治经济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勇
法经济学理论认为,法律规则的正当性,渊源于该法律规则的经济合理性①。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由社员拥有和控制的正当性,是基于"社员所有,所有者与惠顾者身份同一"的经济合理性。然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将"入退社自由"和"一人一票"或"一人多票"的结构性规则,以及"按交易量(额)比例返还盈余,资本报酬有限"的分配性规则作强制性规定则不具有经济合理性,其正当性当然面临诸多责难,在实践中这些强制性规则也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不宜将以表决权为主的结构性规则和以盈余分配为主的分配性规则作强制性规定。相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少文 熊启泉 陈伟
文章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属性并借鉴劳动管理企业理论建立经济学模型,分别按对非社员和对社员服务推演出命题结论,通过中国合作社历史过程、部分地区数据和案例定性验证经济学模型及其命题结论。文章认为,规范的合作社具有成本效率,但与资本企业相比,其资本和人数存在规模限制,突破规模限制将导致解体或异化。文章分析了非规范合作社、异质型合作社和合作社联盟的发展状况,认为异质性合作社联盟是兼顾公平性和规模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规模 经济学模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邵德兴
农民“看病贵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破解农民“看病贵”问题必须立足体制创新和综合治理。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焦方义 史宁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格局的选择是由该国的国情、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国际经济发展变化等复杂因素决定的。发展格局决定发展方向、经济组织方式,是战略性选择。当前,我国国内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仍存在不足之处,相互之间协调联系有待加强,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国内大循环的畅通运转。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内外市场是一个有机整体,国内外循环也必然是相互贯通、互为前提和条件的。因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并不意味着排斥国际循环,搞闭关锁国。相反,我们要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发展格局,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加强服务贸易,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缪艳丽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从事同类或相关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为维护和实现其共同利益而自愿建立的一种在"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原则上的合作互助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助推新农村建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宋冬林 谢文帅
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关乎我国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关乎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梳理生猪产业生产方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生猪购销体制变革的历史逻辑,发现我国生猪产业在生产方式上经历了种养关系的转变、养殖模式的转变及猪粮关系的转变,而在购销体制上则经历了自由购销、派购统销、议购议销及新的自由购销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从现代经济体系发展要求的角度提出,应在建立现代生猪养殖体系和现代生猪经营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现代化生猪产业体系和生猪产业宏观调控体系,实现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迪 郭红东
本文通过全国部分合作社社员的调查,重点分析了参与合作社社员的基本情况、社员参与合作社情况、社员对合作社期望与得到服务、社员对合作社发展的看法等方面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社员 合作社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海鹏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多个方面呈现的典型特征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农民能人、农村产业、经营体制、经营主体、经营方式、信息市场、乡村治理和贫困状况十个方面,归纳了农村改革发展中"变与不变"的典型特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整体上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进行理论阐释,并分别从"市场—资本—政府"视角和"国情—制度—立场"视角,对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典型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不变特征将持续主导和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
关键词:
农村改革 典型特征 唯物史观 政治经济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门炜 任大鹏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受到社会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多类型外部资源参与合作社发展的情况越来越突出。外部资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对于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合作社显得尤其重要。正确的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对于外部资源的需求,区分不同类型的资源介入合作社发展的形式,评估其对合作社发展的影响,采取措施建构有效的运行机制,实现外部资源有效功能在合作社发展中的良性互动,对于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外部资源 农民专业合作社 介入 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胡家勇 陈健
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一直呈粗放特点,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十多年来经济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热点和难点。本文认为政府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从利益集团影响的角度,分析了在政府控制过多资源和职能转变不到位的情况下,某些国有部门和某些依附权力的资本集团对经济增长质量(TFP增长率)的损害,指出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政府 利益集团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逄锦聚
坚持运用政治经济学基本原则分析和判断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可知,虽然经济发展困难客观存在,但有理由对我国经济充满期待和自信。首先,几十年来我国已经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了坚实保证。其次,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发轫、产业结构的调整给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再次,以经济体制为重点的全面改革不断深化,为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最后,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为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提供了全局性保证。在肯定有利因素、把握基本态势的同时,也应正视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这些矛盾是结构性的而不是总量性的,是相对过剩矛盾而不是绝对过剩矛盾,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