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59)
- 2023(18192)
- 2022(15440)
- 2021(14569)
- 2020(11870)
- 2019(27210)
- 2018(27064)
- 2017(51768)
- 2016(27969)
- 2015(31364)
- 2014(31498)
- 2013(31475)
- 2012(29429)
- 2011(26773)
- 2010(27339)
- 2009(25589)
- 2008(24487)
- 2007(21933)
- 2006(19766)
- 2005(17936)
- 学科
- 济(118853)
- 经济(118728)
- 业(82554)
- 管理(74419)
- 企(58237)
- 企业(58237)
- 农(52351)
- 方法(46328)
- 数学(40236)
- 数学方法(39836)
- 中国(39665)
- 农业(34846)
- 地方(30633)
- 业经(29685)
- 融(29454)
- 金融(29452)
- 银(29288)
- 银行(29243)
- 财(28868)
- 行(28259)
- 制(26325)
- 学(24550)
- 贸(21247)
- 贸易(21225)
- 易(20594)
- 发(18501)
- 技术(18295)
- 环境(17780)
- 理论(17776)
- 体(17453)
- 机构
- 学院(404337)
- 大学(403267)
- 济(165120)
- 经济(161434)
- 管理(155756)
- 研究(141922)
- 理学(133613)
- 理学院(132072)
- 管理学(129912)
- 管理学院(129185)
- 中国(112410)
- 京(86944)
- 科学(86712)
- 农(80833)
- 财(77015)
- 所(72119)
- 中心(65815)
- 研究所(65186)
- 业大(63948)
- 农业(62047)
- 江(60808)
- 财经(60619)
- 北京(55293)
- 经(55076)
- 范(54559)
- 师范(54064)
- 院(50613)
- 州(49915)
- 经济学(48926)
- 财经大学(44784)
- 基金
- 项目(267454)
- 科学(209776)
- 研究(197775)
- 基金(192597)
- 家(167817)
- 国家(166317)
- 科学基金(141749)
- 社会(124628)
- 社会科(117880)
- 社会科学(117850)
- 省(105184)
- 基金项目(102771)
- 自然(90469)
- 教育(88968)
- 自然科(88297)
- 自然科学(88276)
- 划(87982)
- 自然科学基金(86676)
- 编号(82002)
- 资助(78415)
- 成果(67127)
- 发(60790)
- 重点(59653)
- 部(58957)
- 课题(56351)
- 创(55101)
- 创新(51405)
- 国家社会(51070)
- 科研(50545)
- 教育部(49971)
- 期刊
- 济(190639)
- 经济(190639)
- 研究(124071)
- 中国(84256)
- 农(80502)
- 学报(64880)
- 科学(60461)
- 财(55467)
- 管理(54961)
- 农业(54287)
- 融(52093)
- 金融(52093)
- 大学(49639)
- 学学(46949)
- 教育(44629)
- 业经(35182)
- 技术(33450)
- 财经(29179)
- 经济研究(28612)
- 问题(26322)
- 业(25894)
- 经(24836)
- 版(20309)
- 理论(20254)
- 图书(19907)
- 技术经济(19395)
- 科技(19363)
- 现代(18775)
- 实践(18463)
- 践(18463)
共检索到618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宗义 陈俊 唐李伟
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2003~2010年间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确实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但只存在β条件收敛趋势而不存在β绝对收敛趋势。空间相关性的存在没有改变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收敛的方向,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收敛速度。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收敛性 空间计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宗义 苏静
本文采用参数和非参数模型对2004年金融"新政"实施以来,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0年不同区域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呈现不同的收敛态势;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差距主要是由区域之间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差距引起;而各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过大是导致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文章就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宗义 赵晟 唐李伟
文章采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整体上不存在收敛性,传统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中仅西部地区表现出收敛特征。而通过俱乐部收敛算法,内生识别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4个收敛俱乐部,并进一步对4个收敛俱乐部的分布及相对转移路径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鲍建慧
本文以中国31个省份1978—2009年数据为样本,以金融相关比率作为衡量指标,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中国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研究。Moran’s指数的测算表明,中国金融发展在大部分年份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相关性;Moran散点图表明中国金融发展空间辐射作用呈现下降趋势,且存在空间异质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黄文胜 田杰 陶建平
本文采用2006~2009年1875个县(市)的数据,以金融相关比率为衡量指标,对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总体来看,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不存在收敛性,但呈现出β绝对收敛的特征,即农村金融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潜在发展速度更快,而农村金融发展相对领先地区潜在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分区域农村金融发展不存在俱乐部收敛的特征。呈现以上特征的原因在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大环境和国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倾斜。目前应加快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建立互补有序、协调发展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体系,有效缩短地区间金融资源配置差异,提高农村金融体系效率。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相关比率 收敛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秀莉 刘万萍
文章利用2007—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在结合传统收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的基础上,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出逐渐增长的态势,但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在全时段内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绝对β收敛以及条件β收敛现象,且β系数的绝对值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的引入显著增加了β系数的绝对值,大大提升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收敛速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岩 刘中秋
农村金融制度在金融资源配置能力上很弱,导致了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市场上迅速发展扩大。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如何规范引导、疏通堵漏是非正规金融进一步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非正规金融 制度供给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宗义 刘灿 刘亦文
基于2003—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同时采用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下该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存在空间极化现象,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农村正规金融对农村居民增收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居民增收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但是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进而说明农村非正规金融在缩小农村贫富差距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玉奎 冯乾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农村正规金融及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理论上,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差距间长期呈倒U型关系;实证上,综合农村正规金融及农村非正规金融相关指标,利用我国1980—2011年相关数据检验显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间符合库兹涅茨效应假说,但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间尚不满足倒U型关系,而更倾向正相关关系;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收入分配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上述结论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不高、农村金融规模较小且效率较低,农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实际,因此二者关系应还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胡宗义 唐李伟 苏静
结合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实际,分别构建收入增长模型和收入分配模型来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对农村内部收入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但是由于农村非正规金融不能正常发挥其金融功能,从而导致农村非正规金融即使在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率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也不能有效缓解农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农民收入差异 金融功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戈
我国的经济结构呈现典型的城乡二元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农村金融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农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当前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仍然存在诸如信贷资金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促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因此,研究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良性发展十分重要。
关键词:
农村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兴平 臧日宏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迅速,在部分地区甚至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基础以及存在边界。在此基础上,基于已有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未来发展的三种可选模式。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正规金融 融资安排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鑫媛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正规金融组织存在严重的不足,这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的发展优势信息成本优势。对正规金融机构而言,了解和监督分散的农户的信息成本过于高昂,而非正规金融由于血缘、人缘、业缘、地缘等各方面的原因,具有交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林蔚 孔荣
实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各地区收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状态,其中,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但增速最快;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差异不断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东部与西部地区间差异最为明显,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具有不同的α收敛、β收敛特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鲁钊阳 李树
文章以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发展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为基础,以我国31个省级单位1998-2012年的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了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且两者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互补效应明显。同时还发现:区域的财政支出水平、人力资本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区域人均消费实力均会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而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则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