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64)
2023(18463)
2022(15367)
2021(14116)
2020(11679)
2019(26540)
2018(25822)
2017(49803)
2016(26345)
2015(29367)
2014(29164)
2013(29251)
2012(27590)
2011(25143)
2010(25866)
2009(24792)
2008(23866)
2007(21714)
2006(20011)
2005(18755)
作者
(76719)
(64355)
(63550)
(60853)
(40605)
(30554)
(28919)
(24635)
(24458)
(22991)
(22166)
(21324)
(20712)
(20586)
(20175)
(19676)
(18716)
(18532)
(18480)
(18375)
(16646)
(15794)
(15667)
(14875)
(14559)
(14456)
(14159)
(14120)
(13078)
(12628)
学科
(128636)
经济(128484)
(79445)
管理(73815)
(55875)
企业(55875)
(52176)
中国(41564)
方法(41319)
数学(35831)
数学方法(35455)
农业(34734)
地方(33378)
(31372)
业经(31233)
(30466)
(29995)
金融(29993)
(29660)
银行(29626)
(28684)
(23314)
(21548)
贸易(21525)
(20868)
(20707)
(18891)
环境(17682)
(17640)
财务(17588)
机构
学院(384933)
大学(382940)
(173891)
经济(170352)
管理(141936)
研究(139844)
理学(119877)
理学院(118555)
管理学(116671)
管理学院(115961)
中国(113763)
(83825)
(81542)
科学(78968)
(73560)
(70633)
中心(64471)
财经(64101)
研究所(62723)
(61084)
(57980)
农业(55987)
业大(55666)
经济学(54363)
北京(52318)
(50637)
师范(50167)
(49717)
经济学院(48623)
(48274)
基金
项目(240617)
科学(189779)
研究(181945)
基金(174013)
(150353)
国家(148991)
科学基金(126972)
社会(119129)
社会科(112852)
社会科学(112826)
(94509)
基金项目(90934)
教育(81564)
(78047)
自然(76392)
自然科(74542)
自然科学(74525)
编号(73562)
自然科学基金(73221)
资助(70403)
成果(61536)
(57419)
重点(54556)
(54157)
课题(52242)
国家社会(50142)
(50015)
(49198)
(47201)
发展(47057)
期刊
(211910)
经济(211910)
研究(127625)
中国(89140)
(74459)
(63597)
学报(56487)
(54884)
金融(54884)
管理(54482)
科学(53904)
农业(49497)
大学(45159)
学学(42698)
教育(40750)
业经(36206)
技术(33520)
经济研究(33272)
财经(32994)
(28515)
问题(28406)
(24270)
(21654)
世界(21184)
技术经济(20343)
国际(19334)
(18773)
经济问题(18446)
理论(17979)
现代(17875)
共检索到626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杰  尚长风  
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市场正式与非正式金融的二元分割与共存,从浅层次上来看,是我国实行金融进入管制与利率管制等金融抑制政策的结果;深层次来看,是我国农村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多样性程度所决定的。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化、多层次化、内部与外部不平衡性就决定了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多样性与层次性。政府作为金融外在制度的设计者与供给者,其制度安排应是金融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状态的协调,是金融制度与农村社会内在制度发展的协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彬  
农村金融作为重要的资金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村金融发展的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元结构是我国农村经济的突出特点,本文探讨了如何根据我国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改革农村金融、创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宇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农村经济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当前正处在从效率农业向规模农业转轨的关键时刻。然而,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农村经济发展对融资的刚性需求与现有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不相协调,农户有效的金融需要与金融供给严重不平衡的矛盾日益显著,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健全涉农金融服务机制等方面暴露出许多缺陷。而以往的讨论多注重于如何完善农村中的金融机构,忽视了对如何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的探讨。本文拟从构建和谐的支农金融功能入手,用二元化发展模式,即机构发展模式和自助式发展模式并举的办法,构建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并就如何加强农村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晨光  
现有农村金融体制最根本的问题是金融供给不足,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河南为例,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基本原理对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表象及内在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芳  
本文认为农村金融制度的成败在于能否有效满足微观金融需求。与典型中国小农家族金融需求相适应的,只能是人情信贷、互助信用、民间信贷和国家农贷等传统金融安排。只有当公共保障机制取代家族保险功能,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现代商业性金融才可能引入广大农村。现阶段中国所需要的是一个多层次、梯度化的农村金融制度。在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中,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提高农民收入,培育现代金融需求。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喜梅  
企业规模较小甚至以农户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而以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改革却成效甚微。本文从农村经济发展引发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诱制性制度需求与政府代表的强制性制度供给两方面的分析得出:农村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制度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符合国家的效用函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陆彩兰  刘正良  
在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视角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农村正式金融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农村金融市场供需主体分化现象比较显著,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金融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不完善。对此,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为"三农"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健康可靠的农村金融市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喜梅  彭建刚  
本文尝试引入系统隐功能的概念,对经济变迁中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演进逻辑重新进行了解释,认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虽然存在资源配置等显功能的不足,但其支持中国工业化进程和经济成功转轨的隐功能明显,两相权衡,中国农村金融还是有效的。按此思路,今后农村金融的改革也要综合考虑其显功能和隐功能,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官兵  
本文以制度范式来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历史和现实变迁。本文认为,农村金融制度的决定和变迁是国家及其代理人、农户和其他城市利益集团之间利益互动的产物,其中国家的角色非常重要。农户阶层对金融资源支配权的完整与否决定了农村金融制度未来变迁的效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瑞怀  张强  
农村金融生态问题是金融支农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焦点话题。如何从理论上解释农村金融生态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机理是金融生态研究中的盲点。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来诠释农村金融生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沈红丽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的二元金融结构是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主要特征。本文从演化博弈视角分析农村二元金融制度变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农村二元金融制度变迁是强制性与诱致性相结合的过程,遵循"路径依赖"与"适应性选择"的演化原则;当二者相互合作时,达到帕累托最优均衡状态;变迁过程受到二者合作时的初始投入成本、获得的超额收益以及单独一方选择竞争行为时的收益或损失等影响,还受到诸如农村经济发展、国家对"三农"的政策导向等外部因素影响。因此,要完善我国农村二元金融制度,必须根据内生性金融需求采取自下而上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构建竞争有序、合作共赢、多元化、广覆盖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同时健全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丙奇  冯兴元  
建国以来我国推行的是一种两部门二元农村金融发展战略:在农村正式金融部门推行国家主导的供给先行战略,同时在民间金融部门推行面向需求的需求跟进战略。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伴随着国家主导整体金融市场,民间金融受到政府的严重约束。其后果是,农村正式金融发展滞后,面向需求不足,官僚化严重,同时农村非正式金融的发展备受打击和阻碍。即便如此,我国民间金融对农户融资的贡献也大于正式金融。为此,需大力推进农村民间金融的改革,在农村正式金融体制改革总体框架的基础上,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两部门一元金融发展战略,即需求跟进战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冉光和  李敬  熊德平  温涛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紧密。如果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制度创新的步伐不一,两者协调发展的制度弹性过低,农村金融就可能抑制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将制约农村金融的扩张,从而产生两者发展不协调的现象。本文构建了一个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制度的弹性分析框架,并从制度变迁模式、制度供给主体特征以及制度变迁环境三个层面分析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制度原因。作者以构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和谐制度为目标,提出了促进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魏振香  潘艳汝  王颢  
本文基于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证实了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城镇化、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协整检验表明,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城镇化、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动态分析了以上三个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冲击效应和影响程度.文章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月丽  张忠根  
不同于以往研究主要以信息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文章从一个新的视角———经济二元转型,对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的经济绩效重新进行了审视。以费—拉的二元转型增长模型为基础,文章首先构建了以工农两部门金融市场为纽带的城乡经济互动的一般均衡模型,并在这一理论架构下对农村金融与经济二元转型的关系进行了规范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个假说。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既考虑理论又考虑变量长期互动关系的SVAR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以市场自然演进机制为基础的工农部门间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二元转型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