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57)
2023(16476)
2022(13738)
2021(12735)
2020(10594)
2019(24323)
2018(23753)
2017(46483)
2016(25066)
2015(28338)
2014(28431)
2013(28634)
2012(27421)
2011(25034)
2010(25657)
2009(24392)
2008(23944)
2007(21799)
2006(19489)
2005(18080)
作者
(74907)
(62842)
(62445)
(59464)
(39965)
(30289)
(28533)
(24342)
(23734)
(22583)
(21438)
(21054)
(20071)
(19939)
(19717)
(19441)
(18811)
(18262)
(18122)
(18118)
(15904)
(15632)
(15381)
(14427)
(14355)
(14170)
(14041)
(14033)
(12938)
(12651)
学科
(116289)
经济(116170)
(76361)
管理(66076)
(52091)
(51857)
企业(51857)
方法(46840)
数学(41927)
数学方法(41617)
中国(38333)
农业(34523)
(29952)
金融(29950)
(29605)
地方(29590)
(29442)
银行(29409)
(28403)
业经(27799)
(26364)
(22017)
贸易(21996)
(21348)
(20977)
(17799)
(17762)
财务(17759)
财务管理(17708)
企业财务(16962)
机构
学院(371829)
大学(369053)
(160529)
经济(157148)
管理(138096)
研究(130705)
理学(117561)
理学院(116232)
管理学(114497)
管理学院(113798)
中国(106507)
(77968)
(77896)
科学(77171)
(76583)
(67391)
中心(62157)
研究所(60366)
农业(60061)
财经(59778)
(57830)
业大(57519)
(54255)
经济学(49872)
北京(49586)
(48722)
师范(48253)
(46674)
(45647)
经济学院(45245)
基金
项目(235525)
科学(184761)
研究(174741)
基金(169889)
(147301)
国家(145952)
科学基金(123758)
社会(112191)
社会科(106212)
社会科学(106183)
(93262)
基金项目(89513)
教育(79065)
(77480)
自然(76799)
自然科(74965)
自然科学(74943)
自然科学基金(73638)
编号(71742)
资助(69786)
成果(59109)
(55744)
(53133)
重点(53090)
课题(49874)
(48825)
国家社会(46562)
(45955)
创新(45725)
发展(45205)
期刊
(185362)
经济(185362)
研究(114417)
中国(79223)
(78536)
学报(58460)
(57648)
科学(53916)
(53757)
金融(53757)
农业(52562)
管理(47365)
大学(44920)
学学(42646)
教育(37675)
业经(34475)
技术(30328)
财经(30197)
经济研究(28673)
问题(26095)
(25873)
(25671)
(19680)
(19168)
世界(18775)
技术经济(18772)
理论(18357)
商业(17625)
统计(17455)
经济问题(17286)
共检索到579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黄文胜  田杰  陶建平  
本文采用2006~2009年1875个县(市)的数据,以金融相关比率为衡量指标,对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总体来看,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不存在收敛性,但呈现出β绝对收敛的特征,即农村金融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潜在发展速度更快,而农村金融发展相对领先地区潜在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分区域农村金融发展不存在俱乐部收敛的特征。呈现以上特征的原因在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大环境和国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倾斜。目前应加快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建立互补有序、协调发展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体系,有效缩短地区间金融资源配置差异,提高农村金融体系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林蔚  孔荣  
实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各地区收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状态,其中,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但增速最快;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差异不断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东部与西部地区间差异最为明显,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具有不同的α收敛、β收敛特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正清  
本文认为,以金融资产总量、结构、经济货币化和经济金融化程度为衡量指标,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整体金融发展水平。这是农村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的金融原因,也反映出我国金融的“二元结构”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宗义  赵晟  唐李伟  
文章采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整体上不存在收敛性,传统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中仅西部地区表现出收敛特征。而通过俱乐部收敛算法,内生识别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4个收敛俱乐部,并进一步对4个收敛俱乐部的分布及相对转移路径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宗义  苏静  
本文采用参数和非参数模型对2004年金融"新政"实施以来,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0年不同区域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呈现不同的收敛态势;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差距主要是由区域之间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差距引起;而各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过大是导致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文章就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盛林  
对于金融发展的收敛性问题,本文利用我国县域金融数据,以金融相关比率为衡量指标,发现在全国县域范围内,金融发展呈现出β收敛的特征,即金融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潜在发展速度更快,而金融发展相对领先地区潜在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分区域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间还存在俱乐部收敛的特征:西部地区收敛速度最快,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的收敛最慢。进一步分析,政策外力是影响区域收敛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付园元  李敬  付陈梅  刘洋  
现有度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方法无法直接体现农村金融对"农户""农民"和"农业"的金融支持情况,无法反映农村金融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也没有考虑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农村金融的需求特征。基于农村金融发展的渗透度、方向性和可持续性特征,建立"三位一体""5指标+1因子"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复合度量体系,并对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自2006年以来,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总体水平有明显提升,区域差异有缩小的趋势;但农村贷款的投放集中度在提高,获得贷款的农户比例处于下降态势,农村金融"嫌贫爱富"的状况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姚耀军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可以从宏、微观两个层次度量。农村金融结构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农村金融机构设置单一、农村信用社具有垄断地位、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缺乏;农村资金通过农村金融机构大量外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世辉  
本文通过构建数字物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分析我国数字物流发展水平的区域异质性及收敛性。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物流发展水平整体呈波动增长且呈“自东向西”依次减弱趋势。从区域异质性分析来看,东部与西部地区数字物流发展水平异质性最大,东部与中部异质性次之,中部与西部异质性最小。从收敛性分析来看,我国及三大地区数字物流发展水平收敛趋势逐步削弱,中部地区收敛系数影响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收敛影响系数最小。最后,本文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跨区域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宗义  陈俊  唐李伟  
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2003~2010年间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确实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但只存在β条件收敛趋势而不存在β绝对收敛趋势。空间相关性的存在没有改变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收敛的方向,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收敛速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徽  
本文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测算出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分析其区域差异及演化趋势,并就不同地区数字贸易发展的收敛性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样本期间,各地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持续上升;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沿海省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内陆省份相对偏低;东中西三大区域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不同省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存在绝对和条件β收敛。随着时间推移,不同地区将收敛至各自的稳态水平。最后,提出推动传统贸易数字化转型、促进区域数字贸易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冯玉成  
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成反向关系,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成正向关系。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增加资本投入,加大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有意义的,在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地区资金投入的同时,要积极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来看,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打破银行业的垄断地位,增加农村经济的融资渠道,有利于资本的有效配置,也有利于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多元化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台德进  蔡荣  
文章基于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方法探讨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和区域差异,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结果显示,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粮食主销区>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分布格局;虽然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但相对差异在不断缩小,且主要来自区域内部,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较小;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超  张金昌  
文章基于面板单位根检验及验证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随机收敛性。得出我国区域金融存在全局性的随机发散,不存在俱乐部式随机收敛。这说明我国各省金融发展相对于全国金融发展没有保持同步,这种差距随时间发生变化;并且各省金融发展相对于中、东、西部区域金融发展也没有保持同步发展。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呈现波浪形曲线,而非像有些学者认为的那样呈现倒U形曲线的特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宇  赵敏  
文章从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比例和市场份额、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使用情况四个维度,对西部六个省份2009-2014年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揭示交通便利程度、信息技术水平、政府扶持力度和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对西部六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整体水平的影响。最后,从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