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94)
2023(17134)
2022(14312)
2021(13582)
2020(11178)
2019(25682)
2018(24883)
2017(47848)
2016(25203)
2015(28341)
2014(28161)
2013(28007)
2012(26244)
2011(23757)
2010(24134)
2009(22712)
2008(21588)
2007(18920)
2006(16968)
2005(15395)
作者
(69660)
(58321)
(57777)
(54835)
(36708)
(27817)
(26367)
(22624)
(22171)
(20569)
(19636)
(19512)
(18321)
(18052)
(17931)
(17664)
(16868)
(16778)
(16722)
(16603)
(14522)
(14100)
(14044)
(13537)
(13261)
(13197)
(12665)
(12636)
(11798)
(11486)
学科
(115878)
经济(115761)
(79302)
管理(68919)
(54088)
企业(54088)
(53217)
方法(47294)
数学(42869)
数学方法(42462)
中国(38824)
农业(35700)
(29410)
金融(29409)
(29106)
地方(28938)
(28545)
银行(28530)
业经(28295)
(27590)
(25563)
(21640)
贸易(21620)
(21036)
(17733)
技术(17222)
(17030)
财务(16976)
财务管理(16936)
(16921)
机构
学院(357204)
大学(352857)
(158881)
经济(155841)
管理(140977)
理学(121175)
理学院(119968)
研究(119609)
管理学(118283)
管理学院(117612)
中国(100289)
(74688)
(72831)
科学(66440)
(66026)
中心(58608)
财经(58187)
(57716)
(53106)
(52964)
研究所(51478)
业大(51144)
农业(50016)
经济学(48824)
北京(45928)
(45884)
师范(45503)
经济学院(44168)
(43187)
财经大学(43061)
基金
项目(232692)
科学(185678)
研究(177027)
基金(170356)
(145345)
国家(144023)
科学基金(125394)
社会(116218)
社会科(110136)
社会科学(110111)
(91122)
基金项目(89888)
教育(80455)
自然(76645)
(75373)
自然科(74859)
自然科学(74845)
自然科学基金(73526)
编号(72827)
资助(68909)
成果(58578)
(54765)
(52997)
重点(51809)
课题(49694)
(49037)
国家社会(48649)
教育部(46241)
创新(45809)
人文(45686)
期刊
(179271)
经济(179271)
研究(109842)
中国(75123)
(67697)
(55821)
(51893)
金融(51893)
管理(49996)
科学(47160)
学报(47020)
农业(45617)
大学(38644)
学学(36545)
教育(35714)
业经(34291)
技术(31542)
财经(28685)
经济研究(27800)
问题(24844)
(24571)
(21770)
(19165)
世界(18457)
理论(18196)
技术经济(17720)
统计(17167)
商业(16990)
农村(16850)
(16850)
共检索到554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勇斌  赵培培  
农村贫困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挑战,金融扶贫被普遍认为是有效的扶贫方式。农村金融作为一种为贫困农户提供资金要素的途径,其反贫困绩效已得到了较多人的肯定。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3—201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于缓解农村地区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金融规模有利于减缓贫困,但农村金融效率对缓解贫困有负向影响。这表明农村金融反贫困不仅要坚持市场规律,而且需要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的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鲁钊阳  
本文在剖析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反贫困效应基础上,以我国5个省级民族自治地区的18个地级市1999~2013年的数据为例,同时运用OLS回归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了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结果发现: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是显著的,就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族地区的反贫困;同时,在不同分位点下,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是不一样的,且随着分位点的提升,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反贫困的效应也越来越显著,而就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等系数及其显著性水平的变化则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不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卫东  
消除农村贫困,越来越成为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中心主题。本文从内生金融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在农村金融体系中,正规金融由于内生性的极度缺失,致使其金融服务停滞不前,难以发挥减贫作用;非正规金融虽然内生性显著,使其具有很强的活力,但受相关制约其作用难以有效发挥。进一步实施农村反贫困需要大力发展内生性金融,以形成高效的农村造血机制,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韩华为  徐月宾  
基于2010年中西部五省大样本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对中国农村低保的反贫困效应及其决定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低保显著降低了实保样本的贫困水平,但其对总样本和应保样本的减贫效果则不太理想。覆盖率低、瞄准偏误高,以及救助水平不足严重限制了农村低保的减贫效果。而导致这些限制因素的原因则包括地方财力不足、低保管理模式不当、农村配套社保政策不完善,以及家计调查中存在的测量误差等。政策模拟结果显示,中国农村低保反贫困效应仍然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建立精准识别机制将是改善农村低保减贫效应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文芳  李记林  
我国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率最高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由于近些年国家扶贫政策以及金融反贫困的不断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本文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贫困现状以及西部农村地区反贫困绩效,并且对西部金融机智的创新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创新的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娜  陈池波  
本文利用CHNS农户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村金融治理农户脆弱性贫困的现状。研究发现持续性贫困农户信贷需求低于脆弱性贫困农户;农户金融资本与财政扶贫资金(社会资本)对脆弱性贫困农户收入的直接协同效应小于(大于)间接协同效用;对负向冲击的直接平滑作用大于间接平滑作用,直接平滑作用的大小顺序:教育年限、身体健康和自然灾害。于此,提出了农村金融体系扶贫目标识别制度、优化农村扶贫信贷结构、农村金融机构社会功能转移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田杰  陶建平  
本文使用我国2006~2009年1701个县(市)的数据,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并没有表现出这种关系;非农产业比重高的县(市),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都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这个结论部分验证了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以及扩展的库兹涅茨产业结构假说。为推动我国县域农村金融发展,应专门研究具体的农村金融改革政策,落实和完善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政策等,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政策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芳  
选取2005—2013年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435个国定贫困县的样本数据,从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服务程度不同维度,运用PVAR模型测度金融发展水平与贫困程度之间动态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存在先抑后扬的"非线性关系",在短期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呈现负向冲击,而长期则具有正向激励。现阶段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体制与机制缺陷,将制约金融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深层结合,抑制甚至负向影响金融减贫的实践效果。通过贫困地区内在机制与体制创新,才能驱动农村金融作用于贫困减缓的行为轨迹,扩张金融减贫的正向作用路径与空间,实现金融减贫的阈值跨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芳  
选取2005—2013年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435个国定贫困县的样本数据,从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服务程度不同维度,运用PVAR模型测度金融发展水平与贫困程度之间动态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存在先抑后扬的"非线性关系",在短期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呈现负向冲击,而长期则具有正向激励。现阶段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体制与机制缺陷,将制约金融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深层结合,抑制甚至负向影响金融减贫的实践效果。通过贫困地区内在机制与体制创新,才能驱动农村金融作用于贫困减缓的行为轨迹,扩张金融减贫的正向作用路径与空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志胜  李雅楠  宋映泉  
寄宿制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贫困地区农村137所寄宿制学校三期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贫困农村地区的寄宿制教育形式并不利于农村儿童的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寄宿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较之非寄宿儿童均处于不利地位。寄宿教育对农村儿童发展的负面冲击存在"精英俘获"现象,表现为寄宿对男孩、家庭经济水平和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地区农村儿童的负面影响更大。现行的扩大义务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师资力量等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寄宿带来的不利影响,但不能完全破解农村寄宿制学校"寄而难育"的现实困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夏秀梅  
农民收入的多少受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对农民收入的增加是紧密相关的。在现在这个阶段上,我国在发展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以及调整收入方面多在全国范围或是我国中东部的个别省市进行重点考察,并没有普适性,我国幅员辽阔,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如果简单的将在试点地区得出的结论总结出来的方法应用到贫困地区,则会收效甚微。因此,探讨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分配的效应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夏秀梅  
农民收入的多少受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对农民收入的增加是紧密相关的。在现在这个阶段上,我国在发展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以及调整收入方面多在全国范围或是我国中东部的个别省市进行重点考察,并没有普适性,我国幅员辽阔,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如果简单的将在试点地区得出的结论总结出来的方法应用到贫困地区,则会收效甚微。因此,探讨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分配的效应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薇  谢家智  
本文利用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VAR系统协整分析对农村金融中介发展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农村金融中介规模的提升会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差距。农村金融中介效率的提升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与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距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农村金融中介规模指标与农村金融中介效率指标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因果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霍增辉  张玫  吴海涛  
新时代社会条件下,相对贫困的基本要素"需要"已然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古典经济学需要的主体间性认识论观点和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为基础,从美好生活需要视角界定相对贫困内涵、构建相对贫困识别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将贫困视为潜在的构念,运用双参数项目反应理论IRT模型系数估计,结果表明,3个物质需要、5个文化需要和4个社会需要指标符合难度系数和辨别度系数的要求,适合用于刻画相对贫困的内在结构。样本农户"过年发红包、给父母养老钱、合意小学与合意中学"等文化需要剥夺程度最严重,"小汽车、正装"等物质需要剥夺程度相对较轻。另外,有效性检验表明,需要剥夺指数与收入贫困有较高的相关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文雯   潘慧  
家庭的社会捐助行为与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制度环境紧密相关。本文利用2010、2012、2014、2016、2018五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农村贫困对本省城镇家庭社会捐助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农村贫困率上升,本省城镇家庭社会捐助支出呈明显增长,尤其是处于最高和最低收入阶层的城镇家庭;社会信任度高、贫富差距感强、生活在贫富差距较大地区的城镇家庭,面对农村贫困,选择了更高的社会捐助水平。城镇家庭以提高社会捐助支出的方式应对农村贫困,既源于家庭的自主选择,也与体制内的捐助促进作用有关,尤其对于中等收入家庭,户主在体制内单位就业对家庭社会捐助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我国现有的社会捐助体制既尊重和支持居民家庭的捐助意愿,也发挥了我国的制度优势,促进了社会捐助所代表的第三次分配与再分配在反贫困领域协调配合,实现第三次分配与国家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