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165)
2023(23455)
2022(19966)
2021(18651)
2020(15671)
2019(36153)
2018(35923)
2017(68368)
2016(37329)
2015(42247)
2014(42445)
2013(42050)
2012(39228)
2011(35517)
2010(36214)
2009(33929)
2008(33489)
2007(30267)
2006(26922)
2005(24592)
作者
(111236)
(92899)
(92239)
(87985)
(58966)
(44614)
(42107)
(36283)
(35200)
(33428)
(31548)
(31450)
(29651)
(29520)
(28985)
(28701)
(27807)
(27341)
(26742)
(26702)
(23342)
(23022)
(22641)
(21257)
(20925)
(20802)
(20766)
(20732)
(19042)
(18594)
学科
(153770)
经济(153570)
(108963)
管理(108599)
(85224)
企业(85224)
方法(64382)
数学(55653)
数学方法(54912)
(54384)
中国(46337)
(42641)
业经(36855)
(36023)
农业(36010)
地方(34629)
(33808)
(33026)
银行(32956)
(32200)
金融(32194)
(31624)
(28169)
贸易(28145)
(27334)
(26255)
财务(26154)
财务管理(26090)
理论(24898)
企业财务(24810)
机构
大学(540208)
学院(539743)
(217012)
经济(212086)
管理(204901)
研究(186792)
理学(175309)
理学院(173275)
管理学(169996)
管理学院(169027)
中国(146343)
(116395)
科学(115608)
(104911)
(101580)
(96263)
研究所(86846)
中心(86686)
业大(83369)
(83093)
财经(81750)
农业(78708)
(74140)
北京(74085)
(71832)
师范(71064)
(67134)
(66952)
经济学(65226)
财经大学(60381)
基金
项目(354362)
科学(277048)
研究(257437)
基金(255156)
(223405)
国家(221466)
科学基金(188480)
社会(161015)
社会科(152295)
社会科学(152252)
(139188)
基金项目(134562)
自然(122692)
自然科(119780)
自然科学(119744)
教育(118676)
自然科学基金(117607)
(117108)
编号(105746)
资助(105670)
成果(87361)
重点(79802)
(78002)
(77164)
课题(73648)
(72610)
创新(67858)
科研(67741)
教育部(66197)
国家社会(65792)
期刊
(247526)
经济(247526)
研究(162525)
中国(113619)
(96600)
学报(89529)
(81837)
科学(81030)
管理(75681)
大学(68045)
农业(64804)
学学(64251)
(62406)
金融(62406)
教育(60952)
技术(46834)
业经(42529)
财经(40599)
经济研究(38173)
(34791)
问题(33070)
(32713)
(27686)
图书(26419)
技术经济(25888)
理论(25801)
科技(24906)
(24644)
统计(24539)
现代(23865)
共检索到826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志辉  张晓明  
农户的经济行为是研究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出发点,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低效在于对农村微观经济主体农户的经济行为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农户的经济行为具有复杂性,表现为在各种外部约束条件下的经济理性,传统金融制度安排无法有效满足这种复杂的微观金融需求,而开发性金融才是适应中国农村微观基础的并能为农村经济增长提供一种可持续金融支持的有效形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梅世文  
开发性金融作为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为实现政府发展目标,推进制度和市场建设,增进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开发性金融具有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方法。重要体现在强调规划先行,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以县域经济为重点、注重信用建设和市场建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谭小芳  白璐  
农村金融制度缺陷导致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即"双失灵")同时存在,是造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效率低下的问题,必须先破解"双失灵"这一约束。开发性金融凭借重建市场、重建制度的特殊运行机制,通过发挥政策性引导、开发性扶持、引领整合不同融资方式等途径,促进农村金融市场依次开放,逐步建立有序竞争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实现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的稳步提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蔡华相  
面对缺损严重的农村金融市场,如何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支持新农村建设?本文从规划、县域经济、融资平台、融资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支持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金融资金支持,更需要把政府、金融、市场和企业等要素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新型融资平台,推动农村信用建设、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在农村建立平等的融资体系,形成融资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辉  李萌  
本文基于开发性金融原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开发性金融支持模式(DFS)的机理、经济效用和运作流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该模式能够使中小企业获得潜在外部利润、扩大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能性边界、减轻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宏元  
农业本身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速度慢,易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影响,属于高风险低收益行业。农业建设项目资金缺乏,已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桎梏,也是破解"三农"难题的当务之急。一、融资模式分析(一)"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是指将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户与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约定的利益连接机制,形成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链和一定程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静  肖攀  阎晓萌  
结合CFPS微观面板数据和Logit模型实证分析社会资本与农村金融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转化的影响效应与交互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正向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与能力提升机会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两类贫困。非正规金融正向促进家庭脱离健康贫困和多维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而正规金融正向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与能力提升机会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社会资本与农村金融交互影响农户家庭多维贫困转化,社会资本的增强不仅强化了非正规金融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的正向效应与抑制家庭陷入健康贫困的负向效应,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正规金融促进家庭收入贫困缓解的正向效应。在社会资本作用下,非正规金融促进农户家庭脱离收入贫困的作用更强,而正规金融抑制农户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的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晓亮  
经过14年的探索,我国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已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东北、华中、华东和西南等各具特点的模式,棚户区改造也随之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项重大民心工程。下一步,应着眼于多元融资进行市场运作、开发环节拓展融资渠道、参与机构形成多元格局,进一步提升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的力度和效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亮  
“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国家开发银行应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政策性资金投入,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开发性金融支持“三农”的路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贾亚男  刘钟钦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严华  
开发性金融是一种特殊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是连接政府与市场,实现两种机制优势内在结合的有效途径,成为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有效方式。本文研究了开发性金融支持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借鉴日本开发性金融经验与教训,通过分析我国开发性金融实践对产业升级的支持效应,总结提出在当前现代化"赶超"的关键性历史阶段,开发性金融是弥补我国投融资体制不足和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并就其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晓亮  
我国开发性金融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国家开发银行(简称国开行)已成为我国开发性金融的主要平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发达、中部发展、西部欠发达的区域特征明显,因此,国开行在支持各区域发展的侧重点也不同,运用开发性金融方式极具创造性。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颖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发性金融承载的国家信用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肩负的公众信任,具有高度契合关系,开发性金融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投融资市场中可发挥信息溢出、风险过滤与分担以及体现国家信用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医改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开发性金融参与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有以下路径:支持医疗卫生资源进入社区和居民家庭,支持提供多样化和不同层次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支持面向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助学贷款和助医培训贷款,支持同慢病相关的药物、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生产,支持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及支持改革成功试点的转化复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颖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发性金融承载的国家信用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肩负的公众信任,具有高度契合关系,开发性金融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投融资市场中可发挥信息溢出、风险过滤与分担以及体现国家信用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医改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开发性金融参与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有以下路径:支持医疗卫生资源进入社区和居民家庭,支持提供多样化和不同层次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支持面向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助学贷款和助医培训贷款,支持同慢病相关的药物、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生产,支持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及支持改革成功试点的转化复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龙耀  王梦珺  刘俊杰  
新一轮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政策包括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颁证以及赋予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本文构建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的理论分析框架,使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和非试最地区707户样本农户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地抵押的信贷供给效应初步显现,并且,金融机构的农地抵押贷款供给具有规模偏好特征。农地确权和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名义信贷需求,但由于受到现阶段农地抵押法律的限制和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43.24%具有名义信贷需求的农户依然无法有效表达其信贷需求,仅能将名义信贷需求转化为潜在信贷需求。修订限制农地抵押权的法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