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85)
- 2023(12486)
- 2022(10251)
- 2021(9630)
- 2020(8000)
- 2019(17906)
- 2018(17834)
- 2017(34220)
- 2016(18630)
- 2015(20601)
- 2014(20401)
- 2013(20130)
- 2012(18535)
- 2011(16902)
- 2010(17493)
- 2009(17103)
- 2008(16367)
- 2007(14769)
- 2006(13715)
- 2005(12681)
- 学科
- 济(74556)
- 经济(74447)
- 业(60637)
- 农(50494)
- 管理(50058)
- 企(38728)
- 企业(38728)
- 农业(33564)
- 中国(29541)
- 融(27827)
- 金融(27825)
- 银(27154)
- 银行(27140)
- 行(26312)
- 制(26075)
- 方法(24970)
- 业经(24215)
- 财(23426)
- 数学(22329)
- 数学方法(22135)
- 体(17558)
- 地方(16450)
- 贸(14208)
- 贸易(14192)
- 易(13961)
- 体制(13844)
- 务(13239)
- 财务(13209)
- 财务管理(13174)
- 发(13092)
- 机构
- 学院(261986)
- 大学(257723)
- 济(115045)
- 经济(112634)
- 管理(97049)
- 研究(91230)
- 理学(82256)
- 理学院(81439)
- 管理学(80278)
- 管理学院(79816)
- 中国(79521)
- 财(59024)
- 农(58110)
- 京(53864)
- 科学(50863)
- 所(45730)
- 财经(44635)
- 中心(44423)
- 农业(43947)
- 江(41355)
- 研究所(40531)
- 经(40468)
- 业大(40301)
- 经济学(35460)
- 北京(34129)
- 范(33423)
- 师范(33137)
- 财经大学(32734)
- 州(32644)
- 院(32097)
- 基金
- 项目(163846)
- 科学(129361)
- 研究(126469)
- 基金(118805)
- 家(102213)
- 国家(101218)
- 科学基金(86126)
- 社会(82092)
- 社会科(77520)
- 社会科学(77504)
- 省(64445)
- 基金项目(62834)
- 教育(56536)
- 划(53069)
- 编号(52900)
- 自然(51418)
- 自然科(50124)
- 自然科学(50115)
- 自然科学基金(49229)
- 资助(46947)
- 成果(44081)
- 部(37686)
- 制(37412)
- 发(37251)
- 重点(37196)
- 课题(36477)
- 创(34383)
- 国家社会(34351)
- 性(34209)
- 农(33158)
- 期刊
- 济(137587)
- 经济(137587)
- 研究(85370)
- 农(62383)
- 中国(60172)
- 融(45463)
- 金融(45463)
- 财(44766)
- 农业(41415)
- 学报(37170)
- 科学(36235)
- 管理(33661)
- 大学(30509)
- 学学(29007)
- 教育(27533)
- 业经(27444)
- 财经(22507)
- 技术(20832)
- 经济研究(19844)
- 问题(19467)
- 经(19239)
- 业(19001)
- 农村(16179)
- 村(16179)
- 农业经济(15303)
- 版(14002)
- 世界(13932)
- 理论(13505)
- 贸(13329)
- 经济问题(13210)
共检索到420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刚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机构长期处于分、立、撤、并、升、降等反复徘徊的状态,其制度变迁表现出强制性、渐进式、路径依赖性与滞后性特征,虽然目前也出现了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积极变化,但在农村金融组织制度、市场制度以及宏观调控制度等方面仍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取向应是从强制性制度供给向诱致性制度需求转变,并力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创新。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制度 变迁 改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金栋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对30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进行了分析,认为30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具有浓厚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具有特定的历史必然性。但随着我国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后,未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趋向应以有效满足"三农"多元化金融需求为目标,更加注重诱致性制度变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荣艺华
完善农村金融制度,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破之题。由于较弱的农村经济素质、缺乏激励的制度环境、居于垄断地位的国有金融组织角色转换迟缓、金融组织职能定位趋同和业务同质化,及外部效应与搭便车可能性的存在束缚着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为此,本文认为应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实行强制性变迁,从减少变迁成本、增进激励机制、形成多种产权相互竞争和功能互补的组织体系、以及采取配套措施四个方面,重构农村金融制度,消除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非均衡状态,提高农村金融制度绩效,支持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制度变迁 需求 供给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荣艺华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着制度性缺陷、严重的金融抑制、潜在收益无法内在化的弊端 ,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影响着金融制度整体绩效的提高。为此 ,应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实行强制性变迁 ,从减少变迁成本、增进激励机制、形成多种产权相互竞争和功能互补的组织体系、及采取配套措施四个方面 ,重构农村金融制度 ,消除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非均衡状态 ,提高农村金融制度绩效 ,支持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制度变迁 需求 供给
[期刊] 改革
[作者]
戴思锐
我国农村改革是以农民为主体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一变迁遵从了市场经济的理性、借鉴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历史经验和传统、重视试验与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农村改革制度变迁在给农民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使相关主体的利益得到了显著增加,实现了帕累托最优。正是由于我国农村改革制度变迁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又得到了政府的认同和社会公众的支持,才使其减少了阻力,降低了成本,并获得了巨大的绩效。
关键词:
主体 特征 制度变迁 农村改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桂堂 闫盼盼 董薇薇
随着农村经济的变迁,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不是随之增长,反而趋于相对萎缩的态势,说明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依然存在缺陷,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制度层面分析,强制性制度变迁与单纯性机构扩张是其与农村经济发展体系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改革深化路径应当是功能优先与协同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制度缺陷 制度变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秦汉锋
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发布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政策,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标志着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启动。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各地诞生和发展。截至今年6月末,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袁洪斌 熊德平 冉光和 谢丹
通过对我国农村经济制度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过程的考察,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农村经济制度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与主要内容、影响因素及基本特征进行相关比较研究,最后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农村金融 制度变迁 比较研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亚飞 董景荣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农村广泛存在非正规金融现象,对非正规金融的演进以及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探寻农村正规金融的制度缺失与非正规金融具有的经济效应、制度效应入手,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深入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演进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并指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应是市场诱致性制度变迁与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合。
关键词:
农村 非正规金融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建华
本文把灰色金融业界定为处于国家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和人民银行监管之外的一切自发性的金融活动,这种金融活动在正式金融体系的会计帐目中得不到反映,也不向政府有关部门申报和纳税。它是在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经济现象,与地下金融业(黑色金融业)不同,它基本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林乐芬 林彬乐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产生源于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之间的缺口。本文着重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形成特点,形式及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对非正规金融的疏导策略———即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时期适当放宽对农村金融业的限制和农村市场准入,完善监控体系和法制结构,发展民间中小金融机构。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制度变迁 非正规金融 疏导策略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勇
在传统时代,江西农村金融体系主要以非正式金融为主。民国以降,随着现代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推动,江西农村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迅速。与之相比,传统的主要金融机构钱庄与典当因受战乱和经济萧条影响而衰落。近代江西农村金融体系的转型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交织的产物,同时还与北伐、苏区革命与"剿匪"等事件密切相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家智 冉光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永平
本文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了中央政府主导农村正规金融制度变迁和调整非正规金融政策的原因,认为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制度变迁可分为三个阶段,建立适合农村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是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制度未来的演变方向,而有关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政策将逐步放宽,部分非正规金融形式将向政策、法律所允许的金融组织转变。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制度变迁 中央政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