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1)
- 2023(10049)
- 2022(8105)
- 2021(7842)
- 2020(6286)
- 2019(14492)
- 2018(14559)
- 2017(28215)
- 2016(15151)
- 2015(16803)
- 2014(16926)
- 2013(16720)
- 2012(15533)
- 2011(14208)
- 2010(14952)
- 2009(14672)
- 2008(14018)
- 2007(12491)
- 2006(11815)
- 2005(10975)
- 学科
- 济(67870)
- 经济(67790)
- 农(49964)
- 业(47055)
- 管理(35283)
- 农业(33197)
- 中国(27126)
- 融(26792)
- 金融(26792)
- 企(26048)
- 企业(26048)
- 银(25613)
- 银行(25610)
- 行(24914)
- 业经(21525)
- 制(21341)
- 方法(20919)
- 数学(18235)
- 数学方法(18113)
- 财(17195)
- 体(14618)
- 地方(14550)
- 发(12601)
- 农业经济(12577)
- 贸(11520)
- 贸易(11506)
- 学(11431)
- 土地(11415)
- 易(11316)
- 中国金融(11260)
- 机构
- 学院(214748)
- 大学(209821)
- 济(95923)
- 经济(93886)
- 管理(79408)
- 研究(73231)
- 中国(67061)
- 理学(66716)
- 理学院(66091)
- 管理学(65243)
- 管理学院(64865)
- 农(50149)
- 财(48465)
- 京(44447)
- 科学(39083)
- 农业(37604)
- 财经(36609)
- 中心(36506)
- 所(36010)
- 江(33927)
- 经(33197)
- 业大(32946)
- 研究所(31708)
- 经济学(29851)
- 北京(28508)
- 范(28322)
- 师范(28131)
- 州(27457)
- 经济学院(26969)
- 财经大学(26679)
- 基金
- 项目(126863)
- 研究(103136)
- 科学(99025)
- 基金(89658)
- 家(75375)
- 国家(74534)
- 社会(65912)
- 科学基金(63263)
- 社会科(62012)
- 社会科学(61999)
- 省(50542)
- 基金项目(47175)
- 教育(46483)
- 编号(45487)
- 划(40523)
- 成果(38137)
- 资助(35510)
- 自然(35017)
- 自然科(34042)
- 自然科学(34034)
- 自然科学基金(33419)
- 课题(31014)
- 农(29788)
- 部(29601)
- 发(29429)
- 重点(28320)
- 性(28209)
- 制(27319)
- 国家社会(27309)
- 创(26752)
- 期刊
- 济(118585)
- 经济(118585)
- 研究(71505)
- 农(56127)
- 中国(53366)
- 融(41584)
- 金融(41584)
- 农业(37371)
- 财(35147)
- 科学(27604)
- 教育(27137)
- 学报(27100)
- 管理(25937)
- 业经(24788)
- 大学(22909)
- 学学(21517)
- 财经(18510)
- 技术(18221)
- 问题(17227)
- 经济研究(16476)
- 业(16441)
- 经(15895)
- 农村(15752)
- 村(15752)
- 农业经济(15159)
- 经济问题(12115)
- 世界(12090)
- 理论(11842)
- 版(11259)
- 贸(11007)
共检索到352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车士义 庞博 谢欣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有利于拓宽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改善农户的信用状况,从而提高农村的贷款可获得性,解决现有小额信贷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匹配问题。本文对农村金融、农村土地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回顾新中国土地改革历史,总结出逐步还权赋能,提高农民土地产权的全面性、排他性和可转让性的演进逻辑,进而剖析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村土地改革中深层次问题,提出通过土地产权抵押改革拓宽农村贷款抵质押物范围,提高农村贷款额度、期限,降低贷款利率,从而促进农村经济金融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土地改革 产权抵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秀莲
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近年来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要素保障。从成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出发,多角度评价分析这项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其下一步改革面临的制约因素,有利于促进这项改革的深化。或许成都的改革实践也能对深化我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推动作用。明确产权改革的关键环节成都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从产权的确认、赋能、流转和分配等多个环节入手,进一步丰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苏保祥
健全完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扩大信贷资金投放总量,加大政策倾斜扶持力度,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农业保险发展步伐,提升优化发展基础环境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银监会等部门关于推进田东县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的布置安排,广西银监局与相关部门认真组织推进田东县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自2008年末启动试点以来,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田东县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实现重大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文汇
吉林省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在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前10位里独占6席,粮食连年增产丰收。然而,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过程中,种植结构单一、发展空间收窄、农民增收乏力等问题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振燕 辛天霞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是土地产权模糊;二是土地产权的激励功能不明显;三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具有很大的外部性;四是农业难以进行规模经营,影响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此,应当实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多元化改革,建立国家、集体和个人三级土地所有制;明确农民的土地流转权,推进土地流动的市场化进程,并按照客观、公平、公正原则对土地产权加以保护。
关键词:
产权 农村土地 产权制度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亚云
我国金融体制不断从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向市场需求导向的机制变迁。我国农村金融虽然一直在改革,但基本都是在修补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足。我国农村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但农村金融体系还不健全。从供给方面来看,农村金融无法适应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农村金融改革基本上围绕农村金融机构的拆并、新增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亚云
我国金融体制不断从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向市场需求导向的机制变迁。我国农村金融虽然一直在改革,但基本都是在修补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足。我国农村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但农村金融体系还不健全。从供给方面来看,农村金融无法适应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农村金融改革基本上围绕农村金融机构的拆并、新增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冯锋
一、关于农村金融改革(一)农村金融改革的背景"三农"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全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十三亿人口,农民占八亿,因此,只有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鹏
目前,微型金融市场的微型金融机构主要有小额信贷、社区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而且这些金融机构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正在深入进行,而农村信用社改革无疑是本轮农村金融改革的主线。本文借鉴微型金融适应微型金融市场发展的基本经验,围绕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农村金融改革的一般思路以及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基本路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琢
本文针对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出现的农村现代化与土地产权制度之间的各种矛盾,以南海市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实践,探讨了如何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即实行以土地入股的股份合作制,并对其基本原则、作法、步骤、教训,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磨雁能
如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贷款难题一直是农村金融改革的中心内容。广西选择在田东县实施了现代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农村金融改革的"田东模式"推广至全区其他13个市的13个县域。本文基于广西的视角,通过实施契合地方实际的现代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探索出现代农村金融改革的"广西模式"。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改革 实践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龙耀 王梦珺 刘俊杰
新一轮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政策包括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颁证以及赋予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本文构建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的理论分析框架,使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和非试最地区707户样本农户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地抵押的信贷供给效应初步显现,并且,金融机构的农地抵押贷款供给具有规模偏好特征。农地确权和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名义信贷需求,但由于受到现阶段农地抵押法律的限制和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43.24%具有名义信贷需求的农户依然无法有效表达其信贷需求,仅能将名义信贷需求转化为潜在信贷需求。修订限制农地抵押权的法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崇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淑梅 纪流河
目前,解决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与现实经济形势的矛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以不同结构的产权本身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其优化或变迁的原则与路径却存在着最优为逻辑起点,在改革三十年间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调整的政策及其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变化这两类基本事实基础上,我们检验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得出如下结论: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需要优化而非变迁,对其进行优化的重点应该是农地的使用权,优化使用权的主要方式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关键词:
产权结构 激励 农地产权 使用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玉敬
农村金融的发展对于我国这一农业大国,无疑是整个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融资工具缺乏、资金需求与供给均不足,农业经营粗放等,最为关键的是,无论是农民承包经营的土地,还是农民的宅基地及其房屋都不能像城市土地和城市房屋一样进行抵押融资,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因此,我们提出土地资产化改革以开创农村融资新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更好的推进农村金融的发展,进而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关键词:
土地资产化 农村金融 规模化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