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10)
- 2023(6925)
- 2022(5804)
- 2021(5648)
- 2020(4608)
- 2019(10605)
- 2018(10857)
- 2017(21003)
- 2016(11569)
- 2015(13254)
- 2014(13458)
- 2013(13516)
- 2012(12655)
- 2011(11573)
- 2010(12036)
- 2009(11321)
- 2008(11349)
- 2007(10707)
- 2006(9847)
- 2005(8989)
- 学科
- 农(49082)
- 济(48144)
- 经济(48089)
- 业(39789)
- 农业(32533)
- 管理(27085)
- 企(17856)
- 企业(17856)
- 业经(17508)
- 中国(16303)
- 制(16262)
- 方法(14988)
- 数学(13382)
- 数学方法(13290)
- 财(12576)
- 农业经济(12340)
- 银(12331)
- 银行(12325)
- 行(11885)
- 体(11209)
- 发(10588)
- 地方(10089)
- 贸(9591)
- 贸易(9584)
- 融(9541)
- 金融(9540)
- 村(9537)
- 农村(9516)
- 易(9438)
- 发展(8995)
- 机构
- 学院(168960)
- 大学(161251)
- 济(70593)
- 经济(68919)
- 管理(62438)
- 研究(54086)
- 理学(52184)
- 理学院(51717)
- 管理学(51001)
- 管理学院(50714)
- 中国(48918)
- 农(46970)
- 财(35852)
- 农业(35203)
- 京(33864)
- 科学(30309)
- 业大(29115)
- 江(28298)
- 所(27555)
- 中心(27375)
- 财经(26699)
- 经(24007)
- 研究所(23876)
- 州(22664)
- 范(21729)
- 师范(21572)
- 北京(21495)
- 农业大学(21241)
- 经济管理(20170)
- 经济学(20036)
- 基金
- 项目(96901)
- 研究(79401)
- 科学(74509)
- 基金(66798)
- 家(56156)
- 国家(55462)
- 社会(48912)
- 科学基金(46430)
- 社会科(45669)
- 社会科学(45659)
- 省(40008)
- 编号(37098)
- 基金项目(35862)
- 教育(35076)
- 划(31420)
- 成果(30619)
- 农(28064)
- 资助(26230)
- 自然(26139)
- 自然科(25402)
- 自然科学(25398)
- 自然科学基金(24938)
- 课题(24373)
- 发(22725)
- 部(22138)
- 性(21897)
- 重点(20993)
- 制(20543)
- 年(20400)
- 创(19739)
共检索到274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艳莉 张庆亮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社员互助的金融机构,要使得其在农村发展起来而不是像农信社那样变质发展为商业银行,就必须探索适合其发展的思路与方法。注意到监管问题是影响农村资金互助社能否有效运行、实现服务"三农"的关键所在,因此有必要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监管问题进行探讨。本文针对目前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中出现的监管问题,从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两个方面入手,讨论如何加强监管使得其可以发展壮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玉成 郑伟 刘俊峰
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曾被寄予"弥补农村金融真空"和"从最基层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双重厚望。然而,7年多时间过去了,全国2万多家农村资金互助社中只有49家获得法定部门银监会颁发的牌照。作为农村金融市场拾遗补阙的农村资金互助社,与农村熟人社会、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有天然的匹配性。进一步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组织制度改革,必须"另起炉灶、分类监管、四个加强"。同时,出台相应的激励优惠政策,鼓励其规范健康发展。
关键词:
资金互助社 农村金融 金融监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刚贞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效率低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规资金互助社的风险可控,但是监管过严,经营成本偏高,发展缓慢;二是非正规资金互助社发展迅速,但是外部监管缺失、内部管理混乱,导致金融风险频发。因此,要在金融稳定与市场发展之间寻求平衡,以实现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健康持续发展,避免走入农村合作基金会整体覆灭的厄运,必须通过完善外部监管、加强内部管理以及加快立法进程等,以提高监管效率、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宗怡 冀勇鹏
农村信用社具有与商业银行不同的风险特征,因此适用于商业银行的审慎性监管工具未必适用于农村信用社。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监管,既要考虑降低监管成本的问题,还要注意监管对象的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秦菡培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同样,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最贴近农民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但与任何一种新兴的事物一样,在它的发展初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制约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瓶颈问题是资金供应不足问题。因此,笔者结合吉林省梨树县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实例,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融资途径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已有途径提出了税收方面的配套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资金互助社持续、稳健发展。
关键词:
农村资金互助社 农村金融 税收政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彭澎 张龙耀
农村新型资金互助合作社监管制度的供给不足使得新型资金互助合作社监管体制建设出现非均衡状态。一方面,银监会体制下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权的制度设计,导致"监管过度",影响新型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体制下,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监管者非专业性等缺陷,导致"监管缺失",使得新型资金互助合作社"风险事件"频发。其结果造成农村新型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监管失灵"。解决"监管失灵",应打破金融监管"路径依赖",实现监管权的重构:第一,中央层面统一制定农村新型资金互助合作社管理办法,并将其监管权安排下移至省级人民政府;第二,资金监管委托第三方实施;第三,规范运行由农村合作经济管理部门负责。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监管失灵 供求均衡 制度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红艳
作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内生性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是2006年农村金融新政的实施产物,其从无到有,慢慢发展壮大,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具有一定的金融优势。然而,它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面临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立足于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情况,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推进措施,进一步强化农村金融的造血机制,让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更快、更稳、更好的发展下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智玲 鞠荣华 杨汭华
农民资金互助社是缓解正规信贷配给约束、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的重要渠道,但在发展过程中却时常发生偏离合作本质,甚至非法集资的问题。为探讨其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本文基于租值消散理论和演化博弈论方法分别研究了有、无政府监管时农民资金互助社自律行为的演化规律和演化稳定策略,论证了政府监管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利用成本收益法分析了政府监管的动力机制和提高政府监管动力的途径。基于研究结果,文中最后提出了农民资金互助社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杨小玲
加强农村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中央关注的焦点。鉴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本文从农村金融监管的供给侧角度着手,分析农村金融一大内部监管和四大外部监管的现状,认为目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行业自律威信不足、双重监管目标和联动监管效力过低等问题。最后认为应从完善内部控制,健全行业自律,加强联动监管等方面为今后农村监管改革提出进一步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风险 农村金融监管 优化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娟
农村金融监管是我国农村金融健康发展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尽管新时期以来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推动下农村金融监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其发展依然不甚乐观,在价值定位、体系完整性、监管方式、法制建设等方面还问题重重。为了让监管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有效驱动力,国家相关机构不仅要重塑监管理念,明确农村金融监管的价值取向,确保体系建设的多层性发展,而且还要强化法制建设,完善监管方式,确保农村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范围。
关键词:
农村金融监管 农村经济 现状 对策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杨小玲
加强农村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中央关注的焦点。鉴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本文从农村金融监管的供给侧角度着手,分析农村金融一大内部监管和四大外部监管的现状,认为目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行业自律威信不足、双重监管目标和联动监管效力过低等问题。最后认为应从完善内部控制,健全行业自律,加强联动监管等方面为今后农村监管改革提出进一步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风险 农村金融监管 优化路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宋晓薇
中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现阶段面临诸多困境并逐步被边缘化,其根源在于:这一小微金融机构存在着"孤岛效应",被动等待政府的政策扶持救助。国外成功经验和对经济规律的判断表明,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向多方联合发展道路转型。笔者通过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现状分析,尝试探索多方联合发展的道路,找出联合发展的合作模式和机制,形成多方合作、相融共生的发展理念,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金融合作化道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植凤寅
主持人的话:2004年7月,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吉林省梨树县闫家村百信资金互助社成立。如今,十年过去了,资金互助组织以各种形式在全国乡村发展、演变,资金互助制度也经历了由民间试点到国家政策认可的转变。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建立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一些地区,资金互助社不再局限于单纯服务农业生产,它的业务范围开始拓展到扶助低保户、助学、养老等方面。但同时,一些地区爆发的所谓"资金互助社非法集资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资金互助社"游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质疑。针对资金互助社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马荣华
资金互助社对于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国资金互助社的治理机制存在严重的缺陷,资金互助社的发展逐渐被边缘化了。西方国家的储蓄银行和我国的资金互助社有很多相似之处,西方储蓄银行的发展历史可以为我国的资金互助社的治理机制改善提供很好的启示。我国的资金互助社只有来自由社员组成的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的内部治理机制,缺少来自组织使命、行业协会和市场竞争的外部治理机制,来自诸如地方社区、储户和捐助者之类的社员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机制也很薄弱,来自政府的监管治理又过于苛刻。这些治理机制缺陷不利于我国资金互助社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资金互助社 储蓄银行 治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