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90)
- 2023(16828)
- 2022(14514)
- 2021(13707)
- 2020(11466)
- 2019(26468)
- 2018(26402)
- 2017(51177)
- 2016(27453)
- 2015(30908)
- 2014(30952)
- 2013(30574)
- 2012(27880)
- 2011(25266)
- 2010(25219)
- 2009(23196)
- 2008(22463)
- 2007(19865)
- 2006(17689)
- 2005(15261)
- 学科
- 济(111800)
- 经济(111668)
- 业(81294)
- 管理(74833)
- 企(57433)
- 企业(57433)
- 农(53408)
- 方法(50490)
- 数学(44600)
- 数学方法(43989)
- 农业(35734)
- 中国(30656)
- 财(29190)
- 业经(28687)
- 地方(22428)
- 制(22121)
- 学(21929)
- 贸(20378)
- 贸易(20368)
- 易(19868)
- 银(17374)
- 银行(17336)
- 技术(17191)
- 环境(17161)
- 理论(16746)
- 行(16581)
- 发(16477)
- 务(16187)
- 和(16153)
- 财务(16111)
- 机构
- 学院(393018)
- 大学(390638)
- 济(158325)
- 管理(156686)
- 经济(154926)
- 理学(136595)
- 理学院(135194)
- 管理学(132752)
- 管理学院(132060)
- 研究(127614)
- 中国(96811)
- 京(81765)
- 科学(79016)
- 农(77186)
- 财(71767)
- 业大(63188)
- 所(63122)
- 中心(59600)
- 农业(59170)
- 财经(57772)
- 研究所(57528)
- 江(56236)
- 经(52752)
- 范(51667)
- 师范(51214)
- 北京(51123)
- 经济学(46969)
- 州(45809)
- 院(45795)
- 财经大学(42856)
- 基金
- 项目(270317)
- 科学(212319)
- 研究(200090)
- 基金(195618)
- 家(169711)
- 国家(168219)
- 科学基金(144606)
- 社会(125981)
- 社会科(119007)
- 社会科学(118972)
- 省(106023)
- 基金项目(104121)
- 自然(92995)
- 教育(91398)
- 自然科(90799)
- 自然科学(90777)
- 自然科学基金(89130)
- 划(88262)
- 编号(83379)
- 资助(80069)
- 成果(66886)
- 部(59946)
- 重点(59834)
- 发(58143)
- 课题(56095)
- 创(55714)
- 创新(51948)
- 科研(51609)
- 国家社会(51583)
- 教育部(51242)
- 期刊
- 济(173286)
- 经济(173286)
- 研究(112215)
- 农(77075)
- 中国(71244)
- 学报(61947)
- 科学(57406)
- 管理(53854)
- 农业(52641)
- 财(51811)
- 大学(48291)
- 学学(45798)
- 教育(41435)
- 融(35675)
- 金融(35675)
- 业经(34264)
- 技术(33936)
- 财经(27019)
- 经济研究(25830)
- 问题(24542)
- 业(24431)
- 经(23018)
- 版(20243)
- 理论(18928)
- 科技(18892)
- 技术经济(18737)
- 图书(18700)
- 现代(17696)
- 资源(17622)
- 商业(17426)
共检索到564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强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2015年跟踪数据,比较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长期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使用Cox比例风险与动态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跨期贫困的动态转化概率、状态依赖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研究发现,农村多维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比收入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高出近20个百分点,但未脱贫的多维贫困家庭比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更明显的贫困适应性。随着贫困持续时间的增加,无论是收入贫困还是多维贫困,中断当前贫困状态的可能性都下降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子代职业地位、子代教育、城镇化水平和交通便捷度等因素显著降低了贫困家庭的贫困适应性与状态依赖,而贫困补贴对部分贫困家庭产生了补贴依赖效应,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贫困适应性。本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有关贫困动态性的探讨,为有效破解低收入群体的贫困状态依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强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2015年跟踪数据,比较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长期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使用Cox比例风险与动态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跨期贫困的动态转化概率、状态依赖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研究发现,农村多维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比收入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高出近20个百分点,但未脱贫的多维贫困家庭比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更明显的贫困适应性。随着贫困持续时间的增加,无论是收入贫困还是多维贫困,中断当前贫困状态的可能性都下降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子代职业地位、子代教育、城镇化水平和交通便捷度等因素显著降低了贫困家庭的贫困适应性与状态依赖,而贫困补贴对部分贫困家庭产生了补贴依赖效应,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贫困适应性。本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有关贫困动态性的探讨,为有效破解低收入群体的贫困状态依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帆 林燕 胡棋智
通过多变量Prob it模型考察了我国农村贫困在两期之间的状态依赖性,同时分析了决定我国农村居民当期免于贫困的因素,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的反贫困效果最好;(2)从贫困的状态依赖性来看,我国农村低收入者没有陷入明显的持续贫困,收入流动性较强;(3)农村女性收入状况逐年改善,婚姻状况有利于缓解贫困,国家公务员或者企业经理,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性质的员工陷入贫困的概率更低,东部地区居民容易免于贫困;(4)改革开放的制度变迁给农村居民带来收入变动的机遇,同时也增加了他们收入的不稳定性;(5)回归结果对低收入门槛的定义比较敏感,有必要在收入分布的"绝对贫困"区域上方再划...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低收入者 状态依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齐红倩 张佳馨
解决多维相对贫困问题并降低贫困脆弱性是保证我国减贫成果可持续的关键。本文使用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建村庄层面的农村普惠金融指数、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和贫困脆弱性指标,使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农村普惠金融对多维相对贫困与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影响农村家庭轻度和深度多维相对贫困的重要非经济因素是农民信息获取劣势和受教育程度不足,且深度贫困脆弱性家庭占比居高不下是造成未来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的主要风险;虽然我国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区域非均衡性,但整体上农村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农村家庭的多维相对贫困和轻度贫困脆弱性,而对深度贫困脆弱性的减缓尚需结合其他手段;降低农村家庭面临的信贷约束,是农村普惠金融促进其摆脱多维相对贫困并降低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渠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全红 李博 周强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脱贫攻坚战须精准识别贫困人口。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农户数据,从收入和多维角度对比分析了我国农村2012—2016年的贫困程度和动态转换。研究发现,2014年我国农户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重合度仅为18%,收入贫困概念遗漏了76%的多维贫困户,多维贫困概念遗漏了64%的收入贫困户。相对而言,低教育程度户主家庭和中西部家庭更易同时陷入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从动态转换看,这两种贫困测量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偏差,2012—2014年收入脱贫户中仅16%的农户同时实现了多维脱贫,2014—2016年也仅为18%,但是,处于深度多维贫困状态的农户比例几乎没有下降。基于上述测算结果,本文主张结合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评价指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同时要高度关注深度贫困人群和新增贫困人群,使得这些贫困家庭在收入、教育、健康、卫生等多方面实现脱贫。
关键词:
贫困人口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动态转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恒 王征兵 朱玉春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精准识别连片特困地区绝对贫困农户和测度农户多维贫困状况,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本文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秦巴山区为例,基于陕西、甘肃和四川3省1316个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收入贫困及多维贫困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劳动力流动比例每提升1单位,农户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的概率显著降低23.2%,陷入多维贫困的概率显著增加8.4%,表明劳动力流动会显著缓解农户收入贫困,但也会加剧农户多维贫困的发生;(2)在控制变量中,户主年龄、人口规模和户主婚姻对农户收入贫困有显著影响;户主婚姻、人口规模、抚养负担和医疗条件对农户多维贫困有显著影响。建议重点改善秦巴山区农户人居生活环境,提高基本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减缓农户多维贫困的发生。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侯亚景 周云波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联性,并依据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双重识别标准下农村家庭的不重叠性,从家庭人口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资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和村庄地理环境角度,对农村收入贫困家庭和多维贫困家庭的致贫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土地流转、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越好,越利于两类家庭摆脱贫困;(2)土地面积、组织成员、当地教育条件、地区类型对于两类家庭具有相反的影响;(3)劳动力人数、户口类型、家庭经营、住房拥有情况仅对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地位、地貌特征仅对多维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未来扶贫工作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致贫因素采取差异化的扶贫方式。
关键词: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致贫机理 精准扶贫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侯亚景 周云波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联性,并依据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双重识别标准下农村家庭的不重叠性,从家庭人口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资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和村庄地理环境角度,对农村收入贫困家庭和多维贫困家庭的致贫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土地流转、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越好,越利于两类家庭摆脱贫困;(2)土地面积、组织成员、当地教育条件、地区类型对于两类家庭具有相反的影响;(3)劳动力人数、户口类型、家庭经营、住房拥有情况仅对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家庭
关键词: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致贫机理 精准扶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若晨 陈基平 赵楠
文章对我国农村居民的重要群体——外出务工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进行了统计测度,对农村多维贫困的内生动力机制进行了劳动力外出动力视角的解读,对2016年我国农村地区的多维贫困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测度,进而对多维贫困与劳动力外出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模型分析。结果发现,相较于非外出户,我国农村的劳动力外出户更不易于陷入多维贫困之中,这一结果是农村家庭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体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强 张全红
研究目标:分析教育因素对长期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方法:结合Foster(2009)持续时间分析法和A-F双界线法构建了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并选取混合效应回归模型、明瑟收入方程及其改进形式,重点分析家庭教育因素对长期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已经成为长期多维贫困的主要贡献因素,其贡献度随着贫困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教育水平不同导致教育回报率差异进而影响贫困家庭贫困剥夺深度和贫困持续时间差异,并且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教育回报率呈明显递增趋势。研究创新:将多维贫困在静态时点上的测度拓展到跨期的动态测度,并从微观家庭所在社区(村)拥有的教育资源和各级教育回报率差异等方面剖析了家庭陷入长期多维贫困的原因。研究价值:为构建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和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强 张全红
研究目标:分析教育因素对长期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方法:结合Foster(2009)持续时间分析法和A-F双界线法构建了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并选取混合效应回归模型、明瑟收入方程及其改进形式,重点分析家庭教育因素对长期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已经成为长期多维贫困的主要贡献因素,其贡献度随着贫困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教育水平不同导致教育回报率差异进而影响贫困家庭贫困剥夺深度和贫困持续时间差异,并且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教育回报率呈明显递增趋势。研究创新:将多维贫困在静态时点上的测度拓展到跨期的动态测度,并从微观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龙莹 解浩
利用CHNS1999—2010年调查数据,采取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中国多维贫困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多维贫困指数进行动态分解。实证结果表明:第一,近年来,除就业维度和教育维度贫困发生率有所上升之外,其他维度贫困发生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医疗保险和收入维度最为明显。第二,多维贫困在1999—2003年间有所恶化,此时返贫人口比重高于脱贫人口比重,2003—2010年间有所改善,此时脱贫人口比重高于返贫人口比重。长期贫困人口比重在1999—2010年间出现显著的下降。第三,早期多维贫困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返贫效应大于脱贫效应,近年来多维贫困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是脱贫效应大于返贫效应,而长期贫困效应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较小。
关键词:
贫困发生率 多维贫困指数 返贫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海涛 侯宇 曾燕芳
文章基于课题组在湖北省孝昌县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利用Alkire和Foster提出的多维贫困测量方法,选取教育、收入、消费、闲暇、健康和决策权等6个维度对农村家庭贫困及其性别差异进行了度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家庭女性的贫困程度高于男性,女性在教育、消费和决策权维度的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特别是在决策权上明显处于弱势地位;教育贫困和消费贫困是当前农村贫困缓解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男性的健康贫困较女性严重。
关键词:
多维贫困 性别不平等 妇女贫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博 张全红 周强 Mark Yu
研究目标:从家庭层面对中国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状态进行静态和动态比较,定量分析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相互影响。研究方法:利用A-F双界限法测度多维贫困,借助联合概率分布矩阵和动态转移矩阵考察两种贫困的状态转换及其动态偏离情况。研究发现: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发生率和状态转换率相差不大,但两种贫困家庭之间却存在巨大的静态和动态偏离,2014年中国两种贫困家庭的重合度仅为17%,2010~2014年在收入脱贫(或入贫)的家庭中同时发生多维脱贫(或入贫)的家庭占比一般不超过20%;深度贫困家庭减贫进展缓慢。研究创新: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提供的面板数据,有助于分析家庭贫困变动的长期效应;按家庭特征对样本进行分组,并比较各组家庭之间两种贫困的静态偏离情况;将两种贫困的偏离分析由静态层面拓展到动态层面。研究价值: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更多经验证据,为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琦
从生活性消费视角出发,以2004—2014年中国31省(区市)农村居民8大类消费为多维贫困测度维度,采用熵值法-TOPSIS法多维测度农村贫困,采用空间分析法揭示农村贫困的空间格局;并从新视角出发,以银行金融机构、农业保险、农村资本市场为农村金融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分析法揭示农村金融的空间格局,采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法综合探讨农村金融的反贫困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农村贫困空间格局未变,在空间效应下陷入区域贫困陷阱;农村金融服务的渗透性显著提升,但空间格局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村银行、保险、证券协调发展可有效缓解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