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70)
2023(8900)
2022(7454)
2021(7222)
2020(5922)
2019(13312)
2018(13164)
2017(25772)
2016(14308)
2015(15587)
2014(15488)
2013(15591)
2012(14841)
2011(13679)
2010(14080)
2009(13269)
2008(13552)
2007(12391)
2006(11407)
2005(10315)
作者
(42386)
(35979)
(35468)
(33840)
(22410)
(17211)
(15809)
(13703)
(13395)
(12835)
(12339)
(11815)
(11432)
(11299)
(11235)
(10734)
(10574)
(10280)
(10216)
(10098)
(9111)
(8972)
(8770)
(8383)
(8110)
(8099)
(8076)
(7929)
(7396)
(7289)
学科
(60920)
经济(60843)
(51466)
(48204)
农业(34718)
管理(32941)
(24105)
企业(24105)
方法(22530)
数学(20095)
数学方法(19893)
业经(19223)
中国(18519)
(16310)
(14783)
农业经济(12423)
(12239)
(11777)
银行(11756)
(11673)
(11588)
地方(11567)
(11374)
(11266)
贸易(11261)
(11067)
收入(10613)
(10051)
金融(10050)
(9959)
机构
学院(214725)
大学(211363)
(90105)
经济(88306)
管理(78462)
研究(75922)
理学(67876)
理学院(67123)
管理学(65977)
管理学院(65598)
中国(59717)
(59097)
科学(45939)
农业(45139)
(44017)
(42824)
(39470)
业大(38442)
研究所(35672)
中心(34937)
财经(33615)
(32678)
(30598)
(28842)
师范(28584)
农业大学(27678)
北京(27310)
经济学(27204)
(26003)
(25839)
基金
项目(137402)
科学(107773)
研究(102706)
基金(100034)
(87873)
国家(86978)
科学基金(72422)
社会(66380)
社会科(62358)
社会科学(62336)
(53975)
基金项目(53051)
教育(45541)
(45070)
自然(44539)
自然科(43423)
自然科学(43406)
自然科学基金(42649)
编号(42586)
资助(39740)
成果(35780)
(33662)
(31775)
(31044)
重点(31038)
课题(29116)
(28765)
(28068)
国家社会(27728)
(26765)
期刊
(108097)
经济(108097)
(65004)
研究(63435)
农业(43969)
中国(43280)
学报(37138)
科学(34343)
(29816)
大学(28845)
学学(27724)
(26238)
金融(26238)
业经(24292)
管理(23888)
教育(19904)
(19534)
问题(16548)
财经(16537)
农业经济(15149)
技术(14927)
农村(14893)
(14893)
经济研究(14873)
(14105)
(14098)
世界(12137)
经济问题(11557)
业大(11297)
社会(10839)
共检索到323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劲光  
无论是从国际到国内、还是从宏观到微观,无不存在着脆弱性贫困的根源。传统的以贫困线为标准来进行扶贫、反贫的经济性贫困逻辑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反贫的要求,更为准确而合理的标准应当是以脆弱性为核心的脆弱性贫困思想,从而找到防范和消除贫困的新的突破口,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理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峥  
通过讨论脆弱性的概念及探讨其与贫困的关系 ,提出脆弱性是贫困的重要特征 ,也是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农村低收入和贫困人口所具有的较高的脆弱性构成了稳定脱贫的主要障碍。作者提出应将脆弱性作为新的切入点开展扶贫工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忍  陈云  
文章基于脆弱性预期定义给出多维贫困脆弱性定义和构造对应数学表达式,并利用CHNS数据库数据测算我国农村多维贫困,运用三阶段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我国农村多维贫困脆弱性的测度,借鉴Shapley分解思想对家户与平均脆弱性家庭的差进行分解,基于家户特征进行汇总分析。研究发现:多维贫困脆弱性更多地依附于多维贫困的变化而变化,家庭户主年龄越大,家庭多维贫困脆弱性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高,家庭多维贫困脆弱性越低;家户多维贫困脆弱性随家户人数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贵州、河南多维贫困脆弱率最高。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伯驰  段志民  
有关非农就业减贫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当前贫困,对未来贫困的影响甚少涉及。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PSM-DID方法探讨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在总体上可有效降低农村家庭在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然而,这一影响在不同类型的农村家庭中存在显著差异,暂时性贫困家庭可通过从事非农就业降低贫困脆弱性,而慢性贫困群体则受限于自身的禀赋无法从非农就业中获益。将非农就业划分为外出务工和非农经营两类,发现农村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可有效降低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但非农经营的脆弱性减弱效果并不明显。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主要通过提高收入水平和降低收入不确定性渠道阻击农村家庭未来可能的贫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风  
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经济载体,其反脆弱性在农村贫困治理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联结农民个体、聚拢闲散资源方面,农民合作社是重要抓手:一方面,通过把单个的农民集合起来,增加农民群体共同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提高农民群体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抗逆力;另一方面,农民合作社发挥实体平台作用,将农村较为优良的资源聚集起来,发挥资源整合效应,提高农村优质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农产品的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文章剖析农民合作社社员在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反脆弱性,探讨农民合作社在整合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资源方面的反脆弱性发展,进而论述在农村反贫困战略中,农民合作社的贫困治理能力。农民合作社的反脆弱性,为其参与贫困治理提供了可能性,其反脆弱性发展为农村贫困治理增加了可及性,农民合作社的贫困治理能力日趋提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娜  陈池波  
本文利用CHNS农户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村金融治理农户脆弱性贫困的现状。研究发现持续性贫困农户信贷需求低于脆弱性贫困农户;农户金融资本与财政扶贫资金(社会资本)对脆弱性贫困农户收入的直接协同效应小于(大于)间接协同效用;对负向冲击的直接平滑作用大于间接平滑作用,直接平滑作用的大小顺序:教育年限、身体健康和自然灾害。于此,提出了农村金融体系扶贫目标识别制度、优化农村扶贫信贷结构、农村金融机构社会功能转移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绒战堆  陈健生  
农村精准扶贫政策主要关注贫困线之下的贫困人口,而农村脆弱性贫困人口被排除在扶贫政策之外。通过对西藏社区贫困动态案例分析,我们主张,在农村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中应将脆弱性纳入贫困动态理论体系中,通过设置贫困脆弱线,结合个人生命周期分析,并按照脆弱性贫困的不同特征,从建立社会保护机制、生产稳定机制、继续提高扶贫标准、建立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农村脆弱性贫困加以治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绒战堆  陈健生  
农村精准扶贫政策主要关注贫困线之下的贫困人口,而农村脆弱性贫困人口被排除在扶贫政策之外。通过对西藏社区贫困动态案例分析,我们主张,在农村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中应将脆弱性纳入贫困动态理论体系中,通过设置贫困脆弱线,结合个人生命周期分析,并按照脆弱性贫困的不同特征,从建立社会保护机制、生产稳定机制、继续提高扶贫标准、建立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农村脆弱性贫困加以治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丽  蔡超  
本文从贫困脆弱性这一前瞻性视角出发,对公共产品供给与减贫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此为基础,讨论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次序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公共产品的减贫效应不同,由强到弱的次序为: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教育、医疗、劳动市场培育、社会保障。最脆弱群体具有一定特殊性,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培育劳动市场,增加非农就业机会,能对最脆弱的家庭产生最大效应。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剑峰  聂荣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8年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工具变量法(IV)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社会网络能显著降低农村家庭的相对贫困脆弱性。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网络对中部地区农户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的负向影响最大。机制检验发现,劳动力迁移是社会网络影响农户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荣  张志国  
利用1993~2009年CHNS的6轮农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计算中国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并采用统计分析和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的整体变动趋势及其动态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家庭整体脆弱程度呈不断下降趋势;贫困脆弱状态是一种暂时性贫困脆弱状态,并且脱离贫困脆弱与进入贫困脆弱现象并存;脱离贫困脆弱和进入贫困脆弱均呈现状态依赖性,在脆弱线附近群体更容易进入和脱离贫困脆弱;贫困脆弱群体的不同阶层脱离贫困脆弱后,大部分家庭进入非贫困脆弱群体的阶层有所差别,非贫困脆群体的不同阶层进入贫困脆弱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聂荣  张志国  
本文利用1993—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农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计算中国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并将总体贫困脆弱分解为慢性贫困脆弱和暂时性贫困脆弱,同时考察贫困脆弱动态与家庭特征和地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程度呈下降趋势;中国农村家庭更多表现为慢性贫困脆弱;慢性贫困脆弱比重与户主年龄和家庭规模呈U型关系,与教育程度和家庭居住地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暂时性贫困脆弱比重则相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欣  黄心波  周宇红  
当前中国农村地区老龄人口独居现象普遍,老年贫困问题突出。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中国城乡社区治理调查(CGGS) 2013~2017年的数据,对农村老人居住模式变迁引起的老年贫困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选取贫困脆弱性指标来衡量个体在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有利于对老年贫困问题进行前瞻性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居住模式显著影响农村老龄人口的贫困脆弱性,独居老人陷入贫困的概率远远高于合居老人。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①相较于老年男性,独居对老年女性的致贫作用更明显;②相较于儿子,女儿在缓解老年父母贫困问题上发挥的作用更大;③同村有直系血缘亲属能够显著缓解独居老人的贫困。最后,本文从消费行为理论出发,探讨了居住模式影响农村老龄人口贫困脆弱性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居住模式的变迁显著改变了农村老年家庭的收入结构,独居会使家庭非农收入占比显著下降,从而引起消费倾向降低,进而导致以消费为基础的贫困脆弱性指标升高。对此,本文建议政府、社会和家庭三方从不同渠道增加对独居老人的转移支付,提升老人的消费倾向,彻底缓解农村老年贫困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静  
干旱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一种天气灾害,而农户对干旱的脆弱性影响灾害的受损程度,与农村贫困密切相关。文章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计算了干旱脆弱性各影响因子与我国农村贫困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农业干旱脆弱性影响因子中农业GDP所占比例对农村贫困影响最大,单位面积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次之,其他依次为农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农村恩格尔系数、农民人年均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比例、耕地灌溉率及财政支农支出。这一结论对增强抗灾能力,减轻农村贫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奚晓军  章贵军  
文章在测度我国农村不同年龄群体贫困转移矩阵基础上,结合贫困脆弱性和贫困动态转换模型测度不同年龄家庭群体的脱贫原因和致贫原因。利用2012—2016年CFPS面板数据,并采用双随机矩阵反映农村居民不同平均年龄家庭贫困状态的跨期变化,同时结合福利生产函数构造的回归模型和贫困动态转换模型测度我国农村居民不同年龄阶段VEP形式的贫困脆弱性以及贫困脆弱性的原因。结果发现:较低贫困线下平均年龄较高家庭脱贫率及致贫率与年龄较轻人群相差不大,而在较高贫困线下二者相差悬殊;贫困线上升使得贫困家庭脱贫比例降低而非贫困家庭致贫可能性大幅增加,但高龄家庭波动幅度大于低龄家庭;农村贫困家庭脆弱率逐年降低,但高龄家庭下降速度慢于年龄较低家庭的下降速度;平均年龄越高的家庭结构性脱贫比例和结构性非贫困比例越低,而结构性致贫比例与结构性贫困比例越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