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44)
2023(14548)
2022(12081)
2021(11243)
2020(9571)
2019(21969)
2018(21940)
2017(42452)
2016(23344)
2015(26416)
2014(26284)
2013(26154)
2012(24128)
2011(22090)
2010(22561)
2009(21250)
2008(21211)
2007(19462)
2006(17238)
2005(15233)
作者
(72018)
(60434)
(60271)
(57379)
(37760)
(29159)
(27265)
(23887)
(22484)
(21487)
(20451)
(20160)
(19186)
(18887)
(18843)
(18634)
(18621)
(17678)
(17390)
(17292)
(15419)
(14936)
(14933)
(13778)
(13703)
(13575)
(13462)
(13339)
(12285)
(12164)
学科
(100207)
经济(100105)
(68595)
管理(60744)
(51377)
(45961)
企业(45961)
方法(45853)
数学(41614)
数学方法(40971)
农业(33809)
中国(26683)
业经(25874)
(23081)
(20449)
(19979)
(19905)
贸易(19897)
(19418)
地方(18375)
(16109)
银行(16045)
(15326)
(14582)
技术(14329)
(14158)
金融(14156)
(13738)
环境(13693)
(13631)
机构
学院(348448)
大学(344892)
(141170)
经济(138249)
管理(131447)
研究(116132)
理学(114209)
理学院(112959)
管理学(110722)
管理学院(110117)
中国(89382)
(83025)
科学(74968)
(71905)
农业(64885)
(63153)
业大(62223)
(61075)
研究所(55689)
中心(54505)
(52289)
财经(50494)
(45780)
北京(44727)
(43967)
师范(43391)
经济学(42448)
(41483)
农业大学(41150)
(40215)
基金
项目(231375)
科学(179646)
基金(166278)
研究(163263)
(147539)
国家(146247)
科学基金(123163)
社会(102972)
社会科(97279)
社会科学(97245)
(92884)
基金项目(88184)
自然(80941)
自然科(79055)
自然科学(79029)
自然科学基金(77627)
(77590)
教育(74747)
资助(68173)
编号(67041)
成果(53467)
重点(52220)
(50559)
(50395)
(47940)
课题(45736)
科研(45044)
创新(44840)
计划(44234)
(43710)
期刊
(156254)
经济(156254)
研究(94623)
(83435)
中国(65615)
学报(63209)
农业(56324)
科学(55643)
大学(47150)
(46572)
学学(45165)
管理(43020)
(33613)
金融(33613)
业经(32114)
教育(31945)
技术(29091)
(27509)
财经(24324)
经济研究(23888)
问题(22526)
(20764)
(20321)
统计(18337)
业大(18011)
技术经济(17872)
(16696)
商业(16694)
科技(16510)
理论(16021)
共检索到505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风雨,王海东  
本文根据1992年国家计生委在全国进行的“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首次调查”的数据,运用带Huber方差校正和多项分类的Logit模型,对我国农村育龄妇女避孕使用水平及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育龄妇女的避孕使用水平随年龄、婚后年数、教育程度和现有子女数的增加而升高,社区的社会经济水平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越高,避孕使用水平也越高;最小子女为女孩、少数民族地区的育龄妇女的避孕使用水平显著较低。在避孕模式的选择上,相对于无措施而言,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绝育措施的使用显著较低,现有子女数、计划生育服务和工作力度可使绝育使用增加,但发现育龄妇女的文化程度对绝育无影响,居住在平原或丘陵地区的育龄妇女的各种措施使用水平均较高,在控制了其它措施的使用后,男、女绝育水平对比分析发现,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社区经济状况较好的社区中,男性绝育的使用低于女性绝育,并发现距计划生育服务越近男性绝育水平越高。此外,本文显示,育龄妇女的个体特征对男性绝育的影响不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战捷  
本文利用 1997年国家计生委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抽样调查数据,对 90年代中期中国城乡育龄夫妇的避孕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育龄妇女对避孕方法构成的研究,发现中国城乡育龄妇女的避孕方法并未达到最理想的模式。本文对改善城乡育龄妇女避孕方法构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友宁,林德良,施元莉,楼超华,方可娟,李惠沁,高尔生,张德玮  
70年代由于中国成功推行晚育政策,初婚夫妇婚龄较前明显推迟。然而自80年代以来,初婚年龄又出现提前趋势,初婚与初育间隔也有缩短趋势。调查表明,新婚夫妇婚后不用或未能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生育率会有明显的上升。因此,落实好新婚夫妇,尤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志宏  张亚锋  杜书然  
我国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低于全国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全国育龄妇女多采用长效避孕方式有显著不同,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多以短效为主,其中,长效避孕措施中宫内节育器和绝育比例较高,而短效避孕措施中避孕套的比例非常突出。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相比也有很大变化,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更少使用宫内节育器,更多使用避孕套。已婚流动育龄妇女在选择长效避孕或短效避孕上,还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流动范围、户口所在地、是否有人照顾孩子、子女性别和民族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已婚流动育龄妇女避孕方式的选择受到其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陈文琪  
当前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与行为存在偏离,但少有研究关注生育性别维度和时间维度的意愿满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低生育率背景下育龄家庭的生育机制与生育支持研究”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从数量、性别和时间3个维度分析育龄夫妇生育意愿的满足情况及家庭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超过半数育龄夫妇想生但未满足生育数量意愿,四成未满足生育性别意愿,八成未满足生育时间意愿且主要表现为实际初育时间晚于意愿初育时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生育能力对育龄夫妇生育数量意愿的满足具有重要作用,家庭生育文化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偏好未满足的育龄夫妇有多生以实现生育性别意愿的倾向。建议针对不同类型育龄夫妇精准施策以助其实现生育意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友宁,林德良  
50年代以来,中国妇女初婚初育间隔出现逐渐缩短的趋势。70年代初婚初育间隔平均为2.58年,这比40年代的4.29年缩短了1.71年。这与医疗保健事业改善,人民健康水平提高,以及70年代初以来中国全面推行晚婚均有明显关系。然而进入80年代以后,在夫妇婚龄又出现提前趋势的形势下,初婚初育间隔却出现了缩短的现象,80年代初婚初育的间隔为2.18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汤梦君  
利用苏南、皖北的调查资料,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农村育龄人群对未来养老问题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论是,在不同的社区环境下,影响育龄群众对未来养老态度的因素有很大差异。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农村,养老保险和收入等因素对农民对未来养老的态度有显著影响。而在经济不发达的皖北农村,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仍根深蒂固,子女性别构成等因素对育龄人群养老态度的影响是显著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云嵘,孙靖华,李宏规,黄德兴,金敏子,赵小华,段纪宪,王丰,伊恩·戴蒙德  
宫内节育器是中国已婚育龄妇女使用最多的避孕方法之一。根据国家计生委规统司1987年常规统计报告,全国共有62908492名已婚育龄妇女采用宫内避孕,现用率为40.7%;城、镇、乡已婚育龄妇女(以下简称妇女)宫内节育器的使用数分别占全国使用总数的27.4%、19.6%和53%。可见宫内节育器在节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爽  
在对国内外“性别偏好”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利用1997年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2001年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通过计算育龄妇女最后一个孩子的性别比、按已有孩子性别的胎次递进比以及分析具有不同孩子性别结构的家庭状况和妇女所生孩子的活产及存活情况等,考察了中国育龄夫妇生育“性别偏好”和性别选择行为的基本状况与特征,强调生育“性别偏好”及其相应的生育性别选择行为是作用于人口出生性别比失常背后的关键性内在动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屈锡华  
据全国23个贫困县人口与经济状况抽样调查中的生育意愿调查(1990年,每县1000户),当前贫困地区绝大部分育龄夫妇的理想生育子女数趋于2或3。在被调查总体中,只有15%左右的育龄夫妇想生育4个或更多的孩子,只生一个孩子的比例不足5%。以四川大巴山区百万人口的宣汉县(抽样调查贫困县之一)为例,在被调查的976名男性中,有486名想要2个孩子,269名想要3个孩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世琨,莫丽霞,包凤云,杨书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友彬  
夫妇双方生育心理状态,是影响生育行为的关键之一,对新婚夫妇生育心理进行调查,不仅能够了解近年来育龄妇女及其配偶的生育心理现状,而且对计划生育工作也有较大参考价值,因此,我们于1990年底对367对尚未生育的新婚夫妇进行了问卷调查,试图从心理学角度,为计划生育工作找一个突破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鸿雁,娄彬彬  
本文运用1996年苏南地区、皖北地区"计划生育与妇女地位研究"课题调查数据,分析了主动、被动选择避孕节育措施对育龄妇女副作用的产生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育龄妇女的心理影响;此外,主动选择避孕节育措施者的平均避孕失败次数、平均人流次数均明显高于被动选择者。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友华  
本文根据1982年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和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着重对中国已婚妇女未避孕原因进行分析。文中分析所借用的主要指标是已婚育龄妇女的未避孕率(下面简称妇女的未避孕率)。它是指在调查时点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包含离婚、丧偶)在已婚育龄妇女中所占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一、中国妇女未避孕率状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