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27)
- 2023(14855)
- 2022(12552)
- 2021(11858)
- 2020(9881)
- 2019(22363)
- 2018(22104)
- 2017(43536)
- 2016(23350)
- 2015(25839)
- 2014(25656)
- 2013(25066)
- 2012(23154)
- 2011(20931)
- 2010(21016)
- 2009(19618)
- 2008(18804)
- 2007(16692)
- 2006(15031)
- 2005(13036)
- 学科
- 济(100157)
- 经济(100065)
- 业(67512)
- 管理(61836)
- 农(52016)
- 企(43850)
- 企业(43850)
- 方法(40694)
- 数学(37056)
- 数学方法(36545)
- 农业(34420)
- 中国(27603)
- 业经(25225)
- 地方(24468)
- 财(23607)
- 制(20898)
- 贸(18325)
- 贸易(18315)
- 易(17887)
- 银(16254)
- 银行(16242)
- 学(16102)
- 行(15594)
- 策(15473)
- 发(14961)
- 环境(14907)
- 融(14439)
- 金融(14437)
- 技术(13808)
- 体(13643)
- 机构
- 学院(326605)
- 大学(320129)
- 济(139217)
- 经济(136337)
- 管理(130058)
- 理学(112196)
- 理学院(111051)
- 管理学(109228)
- 管理学院(108615)
- 研究(107149)
- 中国(85085)
- 农(65715)
- 京(65709)
- 财(63883)
- 科学(63524)
- 中心(52870)
- 所(52151)
- 业大(50577)
- 财经(50230)
- 江(50125)
- 农业(49986)
- 研究所(46999)
- 经(45727)
- 范(43012)
- 师范(42702)
- 经济学(41615)
- 北京(40435)
- 州(39483)
- 院(38396)
- 经济学院(37727)
- 基金
- 项目(220602)
- 科学(175487)
- 研究(166682)
- 基金(160322)
- 家(137870)
- 国家(136665)
- 科学基金(118484)
- 社会(107307)
- 社会科(101559)
- 社会科学(101532)
- 省(88024)
- 基金项目(84757)
- 教育(75061)
- 自然(74053)
- 自然科(72277)
- 自然科学(72261)
- 划(72234)
- 自然科学基金(70926)
- 编号(70046)
- 资助(64611)
- 成果(56027)
- 发(49654)
- 部(49311)
- 重点(49048)
- 课题(46596)
- 创(45547)
- 国家社会(44511)
- 创新(42640)
- 人文(42380)
- 教育部(42232)
- 期刊
- 济(156417)
- 经济(156417)
- 研究(94223)
- 农(67467)
- 中国(62764)
- 农业(45856)
- 财(45624)
- 学报(45222)
- 科学(44301)
- 管理(43126)
- 融(36573)
- 金融(36573)
- 大学(36221)
- 学学(34370)
- 业经(32024)
- 教育(31084)
- 技术(28835)
- 财经(23470)
- 经济研究(22804)
- 问题(22356)
- 业(21306)
- 经(20151)
- 理论(16273)
- 资源(16233)
- 农村(16224)
- 村(16224)
- 统计(16209)
- 版(16123)
- 技术经济(15911)
- 农业经济(15862)
共检索到486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玲红 吕开宇
基于对河北、山东、福建、河南、吉林、新疆、云南、陕西8省4727户农户的抽样调查,分析我国农村耕地流转的现状及特点,并比较各地区耕地流转的差异。调查结果发现:8省耕地平均流转率和流转比例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流向主体多元化但仍以本村农户之间为主;流转形式以转包和出租占主导但互换、转让和入股等方式并存;流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作物生产但个别地区"非农化"现象严重;同时,各地区在流转速度、流转主体、流转方式、流转用途、流转价格上都存在差异。最后,基于调查分析结果,提出提高土地流转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耕地流转 农户抽样调查 省际比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琳 夏英
[目的]通过分析现行种粮农户耕地流转的基本特点,探讨如何完善现有耕地流转政策,以适应耕地流转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方法]文章利用河南、黑龙江、四川、浙江等4省调查数据,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农户耕地流转率逐年上升,经营规模1.33hm~2以下的农户比重显著下降;耕地流转主要方式是流转双方自由协商,以口头协议为主,租金以现金为主;针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地方补贴省际差异较大。[结论](1)土地流转、集中呈快速发展态势,但是省际差异明显,其中2012~2014年4省样本村耕地流转率均呈快速发展的态势,2011~2015年经营规模在1.33hm~2以上的农户显著增加;(2)样本村耕地流转基本上遵循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主要以自发形式为主,以熟人关系为纽带,是嵌入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符合我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传统;(3)4省针对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的补贴总体不足,并且省际之间补贴差异较大。
关键词:
种粮农户 耕地流转 基本特点 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琳 夏英
[目的]通过分析现行种粮农户耕地流转的基本特点,探讨如何完善现有耕地流转政策,以适应耕地流转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方法]文章利用河南、黑龙江、四川、浙江等4省调查数据,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农户耕地流转率逐年上升,经营规模1.33hm2以下的农户比重显著下降;耕地流转主要方式是流转双方自由协商,以口头协议为主,租金以现金为主;针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地方补贴省际差异较大。[结论](1)土地流转、集中呈快速发展态势,但是省际差异明显,其中20122014年4省样本村耕地流转率均呈快速发展的态势,2
关键词:
种粮农户 耕地流转 基本特点 政策启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珊 黄贤金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确立,农村市场化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关系越发紧密。为揭示农村市场化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围绕农产品销售市场和土地流转市场两方面,运用农户调查法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耕地流转费用和农产品销售价值的高低决定着农户土地预期及农业效益的实现程度,对耕地流转概率和流转面积产生了显著影响。同一要素对流入和流出的推拉作用往往是相反的。农户特征、耕地资源和地区差异等要素对耕地流转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与流转动因相一致。由于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尚不健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规模经营,规范土地流转,有助于改善农户福利,优化农业土地利用结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辛良杰 王佳月
文章建立农户理论模型与回归模型,并基于山东省两个县级市——平度市与高密市282份农户问卷,对两市农户耕地中种植速生林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区80%以上的速生林土地来源于耕地,其占用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达到3.9个百分点;2地块面积越大,农户将此地块转种速生林的几率越低;3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耕地质量与耕地种植速生林的关系不显著,说明速生林种植技术要求较低,普通耕地质量就可以满足速生林的种植需求,这也是调查区超过80%的速生林土地来源于耕地的主要原因之一;4农户种植速生林会明显提高劳动生产率,高非农工资收入的家庭,更倾向于种植速生林,而地块破碎、耕作...
关键词:
农户模型 速生林种植 耕地保护 政策启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袁惊柱
本文以四川省21个乡镇724户农户实际调查为依据,对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比较稳定;在农地流转市场中,农地转出市场的发育程度高于农地转入市场;同时,还存在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细碎化、土地产权制度残缺、土地保障性功能太强、土地流转方式单一和流转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汪箭 杨钢桥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成本收益理论、Logit与tobit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理论上,农地整治能提高耕地生产性收益与非生产性收益,降低劳动成本,但可能会增加土地和农机的使用成本,使得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2)实践中,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转入行为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非农就业状况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研究结论:现阶段,为活跃农村耕地流转市场,应加快推进农地整治、提高农地整治质量、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定耕地流转价格,以增加耕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此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兴杰 谷树忠 张新华 武红 胡咏君
本文基于山东省13个调查村、520个调查农户2003~2009年耕地、园地和林地的农户经营数据,以C-D生产函数为依托,分析以耕地为核心的农用地收益转换边际。结果表明:由于耕地比较收益低以及耕地收益增长速度缓慢,耕地转换为林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同时,农业补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耕地的比较收益,但现行补贴额度却不足以改变耕地向林地转变的总体趋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史常亮 栾江 朱俊峰 陈一鸣
本文基于全国8省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在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异质性的基础上,使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使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提高了27.3%和33.3%。进一步地,本文借鉴Fields分解法的思路,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流转扩大了农户间收入差距,其中,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3.1%,对人均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9%。但是,通过进一步讨论我们发现,如果提高非流转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比重,收入差距将会缩小。因此,政府未来应着力提高农户土地流转的参与程度,尤其是让更多的低收入农户有能力参与土地流转。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史常亮 栾江 朱俊峰 陈一鸣
本文基于全国8省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在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异质性的基础上,使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使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提高了27.3%和33.3%。进一步地,本文借鉴Fields分解法的思路,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流转扩大了农户间收入差距,其中,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3.1%,对人均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9%。但是,通过进一步讨论我们发现,如果提高非流转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比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克春 林坚
本文基于江西省的调查数据,就农村已婚妇女失地对农地流转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已婚妇女失地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失地农户租入更多农地,但对农户租出农地影响较小。失地农户是否租入农地,主要取决于农户的经济状况和要素禀赋,而不是取决于已婚妇女失地。在一些人均耕地紧张的地区,已婚妇女失地虽然增加了农地需求,加剧了农地市场的供求矛盾,但在另一些人均耕地充裕的地区将有利于促进农地市场的发育,减少耕地撂荒现象,加速农地市场流转。
关键词:
已婚妇女 失地 农地流转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卢志强 李贵才 曹广忠
基于13省25县100个村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户生计非农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发现:(1)非农收入已成为我国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户生计非农化的特征明显;我国农户耕地流出的比重高于耕地流入的比重。(2)农户生计非农化程度越高,则耕地流出的概率越高,耕地流入的概率越低。(3)非农收入比重对农户耕地流出具有较高的贡献率,而农业劳动力数量或人均耕地面积对农户耕地流入具有较高的贡献率。(4)从区域差异来看,非农收入比重与户主受教育程度对东部地区农户耕地流出和流入均具有显著影响,非农收入比重、农业劳动力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是中部地区农户耕地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非农收入比重是西部地区农户耕地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农户生计非农化 耕地流出 耕地流入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贺林波 黄巧琪
农地流转是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是当前土地制度改革的焦点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利用2018-2020年湖南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概率回归模型和截尾回归模型分析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社会资本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构建中介及调节效应模型,进一步考察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可能路径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农户社会资本有助于促进农地流转;农户社会资本以非农就业为中介有助于促进农地流出,抑制农地流入。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政府通过实施产业项目,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扩大了农地流转的市场需求,对农户社会资本产生调节效应,促进农地流出,抑制农地流入。因此,为提升农地流转效率,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出台引导性的政策措施,保持转移支付力度,引导社会资本,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扩大农地流转市场需求,弱化社会资本对农地流转决策与行为的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高辉 王夏玙 谢依林 胡贤辉
基于常德市41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分析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耕地碳生产率会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呈“倒U形”变化,拐点为3.929hm~2,小于耕地生产率最大化下的经营规模拐点值(4.128 hm~2);Ⅰ兼农户和Ⅱ兼农户的经营规模与耕地碳生产率依然呈“倒U形”关系,而非农户的经营规模与耕地碳生产率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业收入占比和集镇距离对耕地碳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耕地细碎化程度对耕地碳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据此,在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时,可将考虑碳排放和不考虑碳排放的最适经营规模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提高耕地碳生产率,促进农业低碳绿色转型升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高辉 王夏玙 谢依林 胡贤辉
基于常德市41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分析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耕地碳生产率会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呈“倒U形”变化,拐点为3.929hm~2,小于耕地生产率最大化下的经营规模拐点值(4.128 hm~2);Ⅰ兼农户和Ⅱ兼农户的经营规模与耕地碳生产率依然呈“倒U形”关系,而非农户的经营规模与耕地碳生产率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业收入占比和集镇距离对耕地碳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耕地细碎化程度对耕地碳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据此,在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时,可将考虑碳排放和不考虑碳排放的最适经营规模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提高耕地碳生产率,促进农业低碳绿色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