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6)
- 2023(7792)
- 2022(6398)
- 2021(6284)
- 2020(5109)
- 2019(11542)
- 2018(11302)
- 2017(22235)
- 2016(12105)
- 2015(13427)
- 2014(13260)
- 2013(13441)
- 2012(12714)
- 2011(11654)
- 2010(11987)
- 2009(11466)
- 2008(11478)
- 2007(10528)
- 2006(9609)
- 2005(8652)
- 学科
- 济(51928)
- 经济(51858)
- 农(51251)
- 业(40674)
- 农业(34622)
- 管理(24646)
- 业经(17424)
- 中国(17092)
- 方法(17012)
- 企(16422)
- 企业(16422)
- 数学(15680)
- 数学方法(15565)
- 制(13797)
- 财(12486)
- 农业经济(12430)
- 发(11294)
- 地方(10806)
- 收入(10549)
- 银(10336)
- 银行(10325)
- 贸(10087)
- 贸易(10080)
- 行(10028)
- 易(9923)
- 村(9620)
- 农村(9598)
- 发展(9471)
- 展(9456)
- 体(9412)
- 机构
- 学院(178478)
- 大学(174294)
- 济(77837)
- 经济(76266)
- 管理(65954)
- 研究(63060)
- 理学(56474)
- 理学院(55885)
- 管理学(55144)
- 管理学院(54836)
- 中国(52397)
- 农(50032)
- 农业(37681)
- 财(37528)
- 科学(36184)
- 京(36117)
- 所(32104)
- 业大(31137)
- 中心(30295)
- 财经(28719)
- 研究所(28597)
- 江(27392)
- 经(26099)
- 范(24897)
- 师范(24744)
- 经济学(23171)
- 农业大学(22822)
- 北京(22801)
- 州(21674)
- 院(21592)
- 基金
- 项目(111859)
- 科学(88056)
- 研究(87519)
- 基金(81038)
- 家(70102)
- 国家(69359)
- 科学基金(58002)
- 社会(56493)
- 社会科(53003)
- 社会科学(52993)
- 省(43542)
- 基金项目(43353)
- 编号(38007)
- 教育(37924)
- 划(36026)
- 自然(33867)
- 自然科(32961)
- 自然科学(32954)
- 自然科学基金(32359)
- 成果(31625)
- 资助(31309)
- 农(30028)
- 发(26368)
- 部(26116)
- 课题(25066)
- 重点(25021)
- 国家社会(23707)
- 性(23594)
- 制(23257)
- 创(22640)
- 期刊
- 济(95234)
- 经济(95234)
- 农(57099)
- 研究(55254)
- 农业(38695)
- 中国(37723)
- 学报(26401)
- 科学(25794)
- 财(25083)
- 融(23834)
- 金融(23834)
- 业经(22523)
- 大学(21574)
- 学学(20617)
- 管理(18498)
- 教育(17213)
- 业(17139)
- 农业经济(15076)
- 问题(14884)
- 农村(14723)
- 村(14723)
- 财经(13495)
- 技术(12592)
- 经济研究(12506)
- 经(11465)
- 世界(11259)
- 版(11141)
- 经济问题(10693)
- 农村经济(9648)
- 社会(9593)
共检索到276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莉琼
我国农村绝对贫困标准先后经历了“1985年标准”“2008年标准”和“2010年标准”,通过食物份额法、马丁法到恩格尔系数法不断调整贫困线,与国际社会贫困标准逐渐接轨,能够满足我国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但贫困标准在国际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且逐渐形成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多维识别和脱贫标准。绝对贫困标准的演变历程和特征对新发展阶段制定相对贫困标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要基于贫困性质制定贫困标准、在动态调整中对接国内外发展目标以及要从多维视角制定识别标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太明 王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理农村绝对贫困先后历经救济式扶贫、改革式扶贫、开发式扶贫、综合式扶贫、精准扶贫五个阶段,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中国共产党治理农村绝对贫困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也积累了值得珍视的经验,即以人民为中心是治理农村绝对贫困的理念、精准扶贫是治理农村绝对贫困的基本方略、扶贫制度是治理农村绝对贫困的根本保障。总结分析中国共产党治理农村绝对贫困的历程及经验,为推进后小康社会的贫困治理提供了启示,即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贫困治理的领导、注重宏观战略与微观策略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后小康社会减贫长效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迪 罗慧娟
2020年中国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脱贫攻坚的重点将转向相对贫困治理。建立相对贫困帮扶机制,既可以防止绝对贫困的再发生,又可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欧美国家在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后,不断创新相对贫困治理方式方法,摸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减贫措施。目前,欧美国家主要通过构建综合评估体系、应用赋权干预策略、开展能力提升培训、构建心理帮扶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扶贫制度建设等方式消除农村相对贫困,减贫体系完备,策略实施精准。今后,欧美国家还将从构建福利社会、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鼓励金融扶贫等方面构建起农村防治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欧美国家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经验对中国新时期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启发与借鉴价值。
关键词:
相对贫困 参与式 防止返贫机制 福利陷阱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永伟 侯升万 符大海
我国扶贫战略已经由解决绝对贫困开始转向瞄准相对贫困,因此,探讨相对贫困标准的建立以及如何识别相对贫困人口也即成为这一战略转型下的前瞻性研究工作。本文引入一种新的方法来估计相对贫困标准,即借助模糊理论以及非参数结构变化检验方法,以收入分布数据自身驱动的方式来客观估计相对贫困标准。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发现,2013年、2015年及2017年估计的农村相对贫困标准依次为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3313.55元、3938.81元和4458.57元。与现有方法相比,这一结果显著低于使用收入均值的40%比例估计的相对贫困标准,但与收入中位数40%比例的结果相近。在相对贫困标准下,农村脱贫人口也呈现上升趋势,但收入波动的几率及幅度仍然较大,因此,建立平稳有序的收入增长机制对于战略转型后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具有突出意义。
关键词:
相对贫困 贫困动态 模糊理论 结构变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鲜祖德 王萍萍 吴伟
贫困标准是贫困测量的重要基础,准确测量和反映中国农村贫困状况首先需要对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方法及其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判断。为此,本文首先全面梳理了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的测算与调整方法,采用纵向历史比较与横向国际比较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所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以及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与我国扶贫历史实践中采用过的另外两个贫困标准和世界银行提出的国际贫困标准的差异。然后简要介绍了农村贫困监测体系,并对按照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衡量的减贫成果和多维贫困缓解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符合我国国情和当前发展阶段,是与"两不愁、三保障"相结合的基础上达到稳定温饱要求的标准。第二,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脱贫成就显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亿多人。第三,近年来,我国农村脱贫步伐进一步加快,扶贫成效非常显著。全国和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全国和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改善。最后,在扶贫实践中,经常会涉及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单一标准与多维标准、贫困监测抽样调查数据与建档立卡数据之间的关系,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加以妥善处理。本文中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住户调查和国家农村贫困监测调查。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陈金圣 陈世伟
贫困的顽固性与扶贫济困的可持续性是关系全面小康建设全局的大事。国家对贫困救济承担基本责任、救济内容的综合性与全面性及管理的分层次等英国济贫制度的设计与选择,对于我国在绝对贫困救济立法中妥善处理好绝对贫困救济的对象范围、救济标准的确定、主体制度的选择和救济资金的筹措等关键性技术问题提供了前车之鉴。
关键词:
英国 济贫 绝对贫困 救济 立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宏升 赵玉
本文在分析贫困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目前贫困标准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我国目前贫困标准存在的问题,得出必须调整我国目前贫困标准的结论,提出新贫困标准的计算方法,并论述了新贫困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农村贫困 贫困标准 合理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启楠 张凡凡 曾咏梅 陈学军 李福夺
本文基于2011~2015年我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农村贫困程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我国农村贫困程度空间相关性显著且具有跃迁性,但大多属于临近区域与本区域属性值均未发生改变的跃迁类型,其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并表现出从西部地区向中部和东部逐级递减的分布格局;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减贫效果,但其涓滴效应并非总是成立,经济增长与贫困程度存在"倒N"型的Kuznets曲线,目前几乎所有地区的GDP减贫效果均存在下降趋势,未来的减贫工作势必强调其他政策手段的重要性;我国农村贫困程度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应充分发挥有利的"被扩散"的区位优势,制定具有区域联动特点的空间扶贫开发策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芳
金融反贫困既符合农户参与式扶贫的宗旨,又可根据农户需求提供相应金融服务,培养农户自我发展的能力。将金融发展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已成为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的减贫手段。本文通过引入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印度尼西亚乡村信贷部、玻利维亚阳光银行、蒙古哈斯银行、爱尔兰贷款基金等国外农村金融反贫困成功实例,试图从发展概况、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等方面比较分析不同国家(地区)金融反贫困模式,总结国外成功经验,为中国金融扶贫的开展提供更多经验支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芳
金融反贫困既符合农户参与式扶贫的宗旨,又可根据农户需求提供相应金融服务,培养农户自我发展的能力。将金融发展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已成为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的减贫手段。本文通过引入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印度尼西亚乡村信贷部、玻利维亚阳光银行、蒙古哈斯银行、爱尔兰贷款基金等国外农村金融反贫困成功实例,试图从发展概况、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等方面比较分析不同国家(地区)金融反贫困模式,总结国外成功经验,为中国金融扶贫的开展提供更多经验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褚春阳
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脱贫褚春阳(河南省洛阳市统计局)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被列入了1994年政府工作报告,并制定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加大扶贫力度。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对贫困地区而言贫困人口的脱贫出路在于:(1)选好基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平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多年来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所掌握的大量详实资料,研究分析改革以来中国农村贫困标准的确定、调整等问题,以便于客观地描述和评价中国农村贫困的变化情况及特征,为进一步作好九十年代中国的反贫困战略工作提供参考线索。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毕洁颖 陈志钢
本文总结了国际多维贫困测量、多种瞄准方法、统一登记系统以及瞄准特定人群人力资本提升项目的有条件转移支付方式,并分析了各种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据此提出采用多维贫困的方法进行贫困测量和干预,通过人群精准分类和统一的登记系统实现精准瞄准,通过参与式扶贫机制设计尤其是村庄的参与提升扶贫效果,通过加强贫困人口的营养、健康与教育投入降低返贫风险等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金圣 陈世伟
英国等西欧国家有着悠久的济贫传统,其济贫法制体系与实践亦相当成熟。其济贫法制体系中的国家承担济贫基本责任的原则,区别对待与分类管理的做法,对济贫内容的综合性安排,以政府出资为主的筹资方式及操作程序的科学设计对我国当今的绝对贫困救济立法具有借鉴价值。参考英国的济贫制度体系,我国的绝对贫困救济立法亦须依据实际国情妥善处理好绝对贫困救济的对象范围、救济标准的确定、主体制度的选择和救济资金的筹措等关键性技术问题。
关键词:
济贫制度 绝对贫困 救济 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