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49)
2023(11477)
2022(9689)
2021(8867)
2020(7491)
2019(16525)
2018(16533)
2017(32242)
2016(17475)
2015(19269)
2014(19292)
2013(19569)
2012(18776)
2011(17256)
2010(17792)
2009(16694)
2008(16620)
2007(15138)
2006(13906)
2005(12671)
作者
(52053)
(44057)
(43550)
(41772)
(27630)
(21066)
(19588)
(17034)
(16480)
(15635)
(15239)
(14372)
(14147)
(13854)
(13689)
(13173)
(12640)
(12633)
(12574)
(12498)
(11185)
(10907)
(10738)
(10160)
(10035)
(9938)
(9644)
(9473)
(8925)
(8701)
学科
(96854)
经济(96769)
(53235)
(49924)
管理(45518)
农业(33099)
方法(30891)
(30602)
企业(30602)
数学(27947)
数学方法(27738)
中国(23963)
地方(22787)
业经(22606)
(22211)
(19330)
(17595)
(14737)
银行(14721)
(14185)
(14087)
(13920)
(13340)
贸易(13329)
(13327)
金融(13327)
(12955)
地方经济(12747)
农业经济(12510)
(12227)
机构
学院(263813)
大学(260279)
(123202)
经济(120900)
管理(96509)
研究(96033)
理学(82528)
理学院(81643)
管理学(80422)
管理学院(79947)
中国(76372)
(61468)
(58289)
科学(55810)
(53883)
(49646)
农业(46860)
财经(45025)
研究所(44486)
中心(43956)
业大(42229)
(40816)
(40235)
经济学(38740)
经济学院(34732)
北京(33850)
(32957)
财经大学(32887)
(32831)
师范(32534)
基金
项目(165256)
科学(130210)
研究(121868)
基金(121557)
(106151)
国家(105213)
科学基金(88596)
社会(81019)
社会科(76493)
社会科学(76472)
基金项目(64296)
(64000)
自然(54229)
(52936)
自然科(52876)
自然科学(52863)
教育(52762)
自然科学基金(51914)
资助(49107)
编号(48610)
成果(40201)
(38175)
(37909)
重点(37396)
(34467)
国家社会(34424)
(33667)
课题(33166)
(33146)
教育部(31933)
期刊
(150434)
经济(150434)
研究(84123)
(65252)
中国(52058)
农业(43948)
(43903)
学报(41380)
科学(39011)
管理(32668)
大学(32486)
(31720)
金融(31720)
学学(31536)
业经(27399)
经济研究(23800)
财经(23268)
问题(21081)
(20186)
(20025)
技术(19942)
教育(17613)
世界(15693)
农业经济(15296)
农村(15269)
(15269)
(14405)
技术经济(14371)
经济问题(14358)
(13987)
共检索到411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金明  陈湘滨  
运用短缺经济学原理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均衡性特征及成因,并提出政府对农业调控必须考到农业的非均衡性,运用价格保护、利率、税收、补贴、合同等价格一数量调控机制引导农户经营。对粮棉则偏重于运用数量调节机制与手段,对其它农产品则应偏重于运用价格调节机制与手段。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叙果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供求呈现非均衡状态 ,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育定位应该是“供给领先” ,要在此定位下探索解决农村金融市场非均衡问题的对策 ,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立民  卫刚华  陈参军  
经济金融发展的"二元性"造成了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供需的非均衡性问题,国内外学者从金融抑制、交易成本、社会特性和体制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分析指出,金融供需的非均衡性体现在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上,总量矛盾主要是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抑制而引起,而结构矛盾则是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经营定位、业务创新、服务方式与农村金融需求总量、需求多无化趋势等难以有效对接等矛盾交织形成。本文分别从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两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金融供需非均衡性问题的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曰瑶  
均衡即表示系统的结构或相对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并在一定时间内是稳定的状态性质。毛泽东、邓小平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存在的必要性。从发展看,我国存在三种类型的非均衡性:需求拉动导致的非均衡即通货膨胀,结构转换导致的非均衡即失业与生产过剩,空间发展的非均衡即地区差距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灿明  
经济的非均衡从总体上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供给大于需求;另一种是供给小于需求。对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态势的估计,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我国的经济已经告别了短缺,出现了过剩;另一种则认为我们仍然处于有效供给不足的阶段。对此,笔者认为要做些具体的分析。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湘玲  邓晓婴  
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是指地方政府有效筹集财力的能力。用“预算收入占GDP的比例”、“政府财政自给率”等指标分析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地区差异,可以得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呈现地区非均衡状态”的结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非均衡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会产生许多正面、负面政治影响,这需要我们积极利用其正面影响,合理引导并防范其负面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富君   万相昱  
本文基于2003-2022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分别使用σ和β收敛模型测算出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收敛系数、稳态值与收敛速度,并分析其非均衡性特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区域间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非均衡性特征逐渐减弱。第二,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显著的β收敛性,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增长速度相对更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非均衡性特征会不断减弱。第三,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业的收敛速度存在异质性。最后,提出推动落后地区更快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商贸流通业相对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沈滨  李许卡  
经济的非均衡通常表现为商品的供过于求、供不应求。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典型的非均衡特征,供求失衡严重,居民购房和政府调控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本文从房地产业的现状出发,讨论其特殊性及市场供求特征,并对我国房地产业的规范和调控提供一些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培衢  
通过对湖北农田水利供给的非均衡性分析,探寻农田水利供给困境的根源。研究表明:农田水利的集体供给体制越来越难以维系,农户自我供给制加速了集体供给制的衰退;受制度环境,合伙互助供给制只局限于狭小的范围内;农户合作供给行为因制度短缺和资源禀赋约束而难以发展壮大。最后,文章力图提出适宜的农田水利供给制度创新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英杰  吴淑梅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化"特点,使得农村金融供需的非均衡性问题日渐突出。研究农村金融供需的非均衡性问题,有助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村金融供需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供需非均衡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前功,鲍春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至发  
近几年来,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持续下降。据统计,1996年农民增长幅度为9%,1997年增幅减至4.6%,1998年增长4.3%,1999年增长3.8%,2000年增长2.1%,直到2001年才出现反弹,增幅为4.2%。从表现上看,造成农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孙林岩  臧国平  
论我国经济的非均衡性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选择孙林岩,臧国平本文以市场与非市场两个层面同时作为考察的出发点,全面而系统地重新界定了中国经济的非均衡类型,详述了转轨时期中国经济不同非均衡类型的特征,进而根据非均衡的不同表现形式,论证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冲  
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现状使得西方消费理论很难找到能够完全解释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中国解"。由于受到不确定性、低收入、流动性约束、社会保障资源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并不平滑,而是具有明显的"短视性"、"阶段性"和"谨慎性"特征,这些特征的共同作用致使农村居民的消费路径呈现出非均衡性的"锯齿状"。这一消费路径为进一步制定行之有效的启动农村市场的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培育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保证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平滑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启动农业消费信贷,消除流动性约束限制;强调政策的可预见性与延续性,弱化制度变迁困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