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75)
2023(15507)
2022(13302)
2021(12334)
2020(10395)
2019(23866)
2018(23737)
2017(45600)
2016(25127)
2015(28739)
2014(29250)
2013(29051)
2012(27589)
2011(25379)
2010(26060)
2009(24835)
2008(25036)
2007(23169)
2006(21046)
2005(19421)
作者
(75318)
(63288)
(63242)
(60474)
(40223)
(30389)
(28667)
(24655)
(23849)
(22885)
(21816)
(21303)
(20431)
(20079)
(19837)
(19535)
(19093)
(18509)
(18415)
(18383)
(16259)
(15792)
(15456)
(14547)
(14348)
(14338)
(14327)
(14010)
(12955)
(12701)
学科
(122236)
经济(122095)
(73691)
管理(71420)
(51901)
(51346)
企业(51346)
方法(44004)
数学(38348)
数学方法(37926)
农业(34268)
中国(31982)
业经(29129)
(29098)
(27527)
地方(26995)
(23561)
(20484)
贸易(20471)
(19882)
(19823)
银行(19784)
(18954)
(18934)
(18109)
金融(18105)
(16742)
环境(16338)
(16201)
财务(16152)
机构
学院(378494)
大学(376061)
(163856)
经济(160284)
管理(137783)
研究(131775)
理学(116340)
理学院(115021)
管理学(113026)
管理学院(112331)
中国(104263)
(79926)
(78506)
科学(78104)
(76174)
(68536)
(61444)
中心(61195)
研究所(60899)
财经(60278)
农业(58656)
业大(57266)
(54142)
北京(50859)
经济学(50733)
(49592)
师范(49126)
(48181)
(45976)
经济学院(45470)
基金
项目(230855)
科学(179560)
研究(172860)
基金(164873)
(142381)
国家(141046)
科学基金(119023)
社会(109683)
社会科(103415)
社会科学(103383)
(91234)
基金项目(86755)
教育(78852)
(75157)
自然(73196)
编号(72266)
自然科(71354)
自然科学(71334)
自然科学基金(70051)
资助(67449)
成果(60709)
重点(52018)
(51811)
(51479)
课题(50260)
(46862)
(45818)
国家社会(45082)
(44927)
教育部(44069)
期刊
(201141)
经济(201141)
研究(119485)
中国(82450)
(76823)
(62408)
学报(59135)
科学(53843)
农业(51367)
管理(50200)
大学(45773)
学学(43191)
(42252)
金融(42252)
教育(40342)
业经(34749)
技术(33699)
财经(31184)
经济研究(30373)
问题(27266)
(26976)
(25145)
(20634)
(20490)
技术经济(20364)
世界(19786)
统计(18350)
理论(18190)
经济问题(17939)
现代(17337)
共检索到600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杉  
在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变迁。每次变迁都程度不同的包含了对前一种制度的否定。尽管制度的每次变迁都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但每次变迁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和农业发展趋势的论述为其理论依据。这种基于同一理论基础而在不同时期做出相反制度安排的现象,是我们误读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必然结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玉霞  
在俄罗斯近几个世纪的发展变革中 ,土地问题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对俄罗斯土地制度的变迁考察中 ,我们可以发现 ,与俄国集权传统相适应 ,俄罗斯的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都是由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强制推行的。本文分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即旧俄国时期、苏联时期和俄罗斯当前时期 ,全面阐述论说俄罗斯土地制度否定之否定式的两次历史巨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伍山林  
本文简要回顾和分析中国近 4 0年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绩效的关系。基本结论是 ,市场化改革之前 ,农村没有高效率地利用农业资源 ;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之后 ,农业在较短时期里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 ;市场深化过程中 ,农业结构发生调整 ,农业生产追寻比较优势 ,但 1 980年代中后期粮食生产徘徊不前 ,目前农业收入对农民收入地区差异贡献不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宏斌  崔茜雅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历经波折,主要聚焦于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体制、财政税收制度以及城乡发展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建党一百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之路。同时,党在农村经济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和政策扶持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梳理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发展的历史脉络并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我国在新阶段发展农村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乔榛  焦方义  李楠  
本文对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进行了理论与经验两方面的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在农业生产中实施的不同土地制度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形成不同的激励,而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推行的价格、财税制度变革又以形成的利益空间影响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制度变迁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借助计量和统计方法,对1978—2004年不同阶段内农村土地制度和价格、财税制度变化影响农业增长的情况进行了检验,用以说明制度变迁的突出贡献。由此可以建议,应该把农村经济制度创新作为实现农业持续增长的主要思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苏京春  
本文梳理了"供给侧"经济学派的发展中已呈现出的两轮"否定之否定"演变轨迹。第一轮"否定之否定"的表象为:萨伊定律—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第二轮"否定之否定"的表象为:供给学派—凯恩斯主义复辟—供给管理。在此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本文论述对"供给侧"学派的评价、相关的学理启示及展望。评价方面主要包括两大内容:第一,对"萨伊定律"及把萨伊归为代表人物之一的"庸俗经济学"的评价。包括从历史视角对其重要意义的认识,西斯蒙第对自由放任价值观的批评,马尔萨斯需求管理思想与其的分歧,凯恩斯对其的条件性否定,以及马克思基于"劳动产品价值量"、"三位一体"公式和唯物史观引出的对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批评。第二,...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冰  
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辩证否定是发展的决定性环节。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历史说明,只有否定才能将各个依次更替的发展阶段联系起来,开放大学是广播电视大学自身否定的结果。开放大学要高于并强于电大,需要加强自我意识,从电大波浪式前进的印迹中领悟到否定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要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开放的课程要有社会影响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单连春  胡悦  
农产品物流作为农业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桥梁",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产业发展需要经济作为基础与支撑。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受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表现出对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适应性。从实证角度出发,通过建立VEC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研究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物流运输发展的影响,并最终得出结论: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仅会影响农产品物流运输发展的数量,还会影响农产品物流运输发展的质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冯开文  
一场诱致性制度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反观与思考冯开文1978年之后,一场以诱致性为主要特色的制度变迁①在中国农村悄然地发生了。这场变迁体现出了一些与改革开放以前截然不同的重要特点,也蕴含着一系列值得认真总结的经验。一变迁的突出特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袁洪斌  熊德平  冉光和  谢丹  
通过对我国农村经济制度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过程的考察,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农村经济制度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与主要内容、影响因素及基本特征进行相关比较研究,最后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总结。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宏霞  贾琼  谢宗棠  
基于对青海农业增长趋势的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就1978—2012年乡镇企业、财政、税收、金融、价格5个制度因素的变迁对青海农业增长的推动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价格制度、财政制度和税收制度在推动青海农业增长过程中作用显著,而乡镇企业组织制度和农村金融制度没有很好地发挥推动青海农业增长的作用。分阶段来看,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在推动青海农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但作用程度不同,由此建议把农村经济制度创新作为实现青海农业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力  
本文对比较优势原则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比较优势原则作为贸易和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发展中国家,那些或者以发展中国家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将永远停留于落后状态、或者以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难以转换为竞争优势,或者以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太少而无法带动整个经济发展为由来否定比较优势原则的观点是错误的。文章着重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只有充分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来建立产业和配置资源,才能分离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并在已经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金洲  
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审视了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历史演进。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创新的客观必要性,并提出了组织形式创新的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同明  
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发展中国的农村经济、特别是山区农村经济,必须不断变革不合时宜的落后的山区发展思想、落后的农村经济体制、落后的农村经营管理制度、落后的农村行政管理制度等,使山区农村生产力破除束缚和扫除发展的障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