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06)
2023(13241)
2022(11312)
2021(10465)
2020(8852)
2019(19964)
2018(20032)
2017(38761)
2016(21366)
2015(24309)
2014(24654)
2013(24624)
2012(23500)
2011(21700)
2010(22311)
2009(21201)
2008(21115)
2007(19513)
2006(17715)
2005(16136)
作者
(64264)
(54347)
(54098)
(51679)
(34151)
(25770)
(24590)
(21245)
(20321)
(19353)
(18553)
(18026)
(17266)
(17227)
(16950)
(16753)
(16238)
(15755)
(15653)
(15529)
(13861)
(13551)
(13312)
(12562)
(12372)
(12213)
(12126)
(11903)
(11083)
(11004)
学科
(109673)
经济(109565)
(58342)
管理(54036)
(51133)
方法(38014)
(35967)
企业(35967)
数学(33796)
农业(33771)
数学方法(33564)
中国(28656)
地方(25728)
业经(25472)
(22776)
(22613)
(21124)
(16953)
贸易(16945)
(16869)
(16533)
银行(16497)
(16411)
(15910)
(15588)
(15273)
金融(15265)
地方经济(14042)
环境(14011)
(13452)
机构
学院(323017)
大学(319760)
(142824)
经济(139767)
管理(118116)
研究(115730)
理学(100128)
理学院(99022)
管理学(97498)
管理学院(96903)
中国(89535)
(71339)
科学(68538)
(67811)
(65755)
(60197)
农业(54965)
研究所(54039)
中心(53175)
业大(51216)
(51034)
财经(50901)
(45818)
经济学(44248)
北京(42964)
(42394)
师范(42001)
(40098)
(39928)
经济学院(39732)
基金
项目(200569)
科学(155534)
研究(150822)
基金(142458)
(123658)
国家(122499)
科学基金(102245)
社会(96098)
社会科(90428)
社会科学(90399)
(79642)
基金项目(75146)
教育(67477)
(65798)
编号(63854)
自然(61643)
自然科(60051)
自然科学(60033)
自然科学基金(58937)
资助(57599)
成果(53492)
(45962)
重点(45212)
(44975)
课题(43989)
(40432)
国家社会(39687)
(38797)
(38553)
创新(37939)
期刊
(174098)
经济(174098)
研究(100264)
(73397)
中国(67307)
学报(51757)
(49654)
农业(49254)
科学(46721)
大学(39440)
管理(39382)
学学(37563)
(34985)
金融(34985)
教育(31589)
业经(31532)
技术(27296)
经济研究(26767)
财经(26019)
问题(24431)
(23283)
(22512)
世界(17721)
(17670)
技术经济(17261)
(16859)
经济问题(16336)
农村(16190)
(16190)
统计(15799)
共检索到503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慧东  
自 1990年代中期以来 ,农村社区公共治理体系的缺陷越来越不能适应农民突破家庭经营形态和提供公共物品以促进农村发展的要求 ,由此产生了诸多矛盾和冲突。一方面是公共治理体系变迁的诱致性需求非常突出 ,另一方面是公共治理体系的制度变迁缺乏成本的投入和必要的组织支持而受阻 ,同时公共治理的制度结构也存在突出的问题。本文在对公共治理体系从传统集权体制到当前体制变迁过程分析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公共治理体系变迁的诱因、进程、路径依赖和难点 ,揭示当前农村社区公共治理体系变迁的部分制约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翔  徐爱军  
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经历了建立、衰落与重建的过程,借助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这一过程可以发现,推动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变迁的主体是国家,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变迁的重要原因,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不足导致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变迁的滞后。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增强制度变迁主体的力量,积极应对制度环境的变化,加强体系内部的协调机制,注重非正式制度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华  何军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视角考察中国现阶段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分析农村医疗保障供求的状况,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构中的定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汪慧玲  温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基本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措施就是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通过对农村公共产品内涵的界定及其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指出加强政府供给的重要作用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政策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贝  严雪文  王攀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需求主要表现为:中小工业对农村建设用地需求和城镇居民对农村建设用地的住房需求。两类需求体现了生产要素组合、效用均衡、需求价格反向变动等市场经济规律。从内部结构看,农村建设用地总量、区域环境和法律政策三者以交合作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这两类需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苏杨珍  
新政治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方法和角度切入政治学领域,分析由于国家和市场的并存及动态上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试图解释总体的经济政策中政治和经济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通过对我国公共支出变迁的现实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公共支出具有政治性和经济性双重特性,其实质上是一种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主决策支出:公共支出发展变迁的路径主要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来实现,同时由于市场外部性的存在,公共支出无论从外延规模还是内涵结构来看都需要政府宏观调节进行优化和完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献士  郝建新  李相佑  
制度变迁是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寻找均衡的变化过程。研究和解读我国大学制度变迁和发展历史有助于找出我国大学制度变迁的规律,更好地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从现有的文献看,研究者们多从历史的角度来划分大学制度变迁阶段和模式,对于变迁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看,我国大学制度变迁是大学利益相关者在相互博弈中,非正式制度经由政府以法律形式界定成为正式制度的过程。大学制度的供求不平衡导致了大学制度变迁。政治因素、大学绩效、决策者的权力、法制环境和路径依赖都是影响我国大学制度变迁供求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师四华,陈晓坤  
本文从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企业失信成本的经济学分析两方面作了阐述和探讨,从美誉度和知名度两个影响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从失信成本的角度来剖析市场主体失信的原因;并对如何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培植社会信用体系提出了几点对策,力求从实践方面寻求防范失信的有效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锋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契约经济,维持契约关系的核心是信用。农户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和信息经济理论等经济学理论,对当前我国农户征信体系的主要特征和农户缺失信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运用博弈论模型,论证了失信惩戒理论对于推动农户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丽贤  谭淑霞  
高等教育的高收费近年来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 ,其与我国农村居民的低收入状况形成尖锐矛盾。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 ,阐述了农村居民的经济状况和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卢东宁  侯军岐  
过高的预期消费成本是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启而不动的主要原因。启动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应着力降低农村消费者的预期利息损失成本、市场进入成本、功能过剩成本、不可分性消费的消费附加成本和预期消费意外损失成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江  张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志强  高丹桂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权和农村社区组织及其成员权虽然在实践、立法和理论研究中被混同了,但它们在历史渊源、权利内容、变迁趋势等方面都有本质的区别。两种不同组织和成员权的混同,在"正义"和"效率"两个纬度上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看作是现行农地制度的成本。混同的表面动因是为了农民的利益、节约组织治理和组织管理的交易费用,但深层动因却是国家通过其最底层的代理人——农村社区组织对农民的土地所有权进行控制,从而获得制度收益。通过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的法经济学分析,可知混同两种不同组织和成员权的制度安排的绩效是值得怀疑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安宁  翟印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燕凌  曾福生  
本文从公共支出角度,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事业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存在的客观差距。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突发事件的形成机理。从建设我国和谐农村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若干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