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06)
- 2023(16555)
- 2022(14132)
- 2021(13124)
- 2020(10906)
- 2019(25208)
- 2018(25099)
- 2017(48417)
- 2016(26199)
- 2015(29672)
- 2014(29887)
- 2013(29946)
- 2012(28484)
- 2011(25865)
- 2010(26538)
- 2009(25120)
- 2008(25225)
- 2007(23135)
- 2006(20960)
- 2005(19434)
- 学科
- 济(115295)
- 经济(115089)
- 业(79856)
- 管理(73192)
- 企(55609)
- 企业(55609)
- 农(52407)
- 方法(42572)
- 中国(36474)
- 数学(35779)
- 数学方法(35484)
- 农业(34687)
- 业经(30666)
- 财(29284)
- 制(28757)
- 地方(28153)
- 贸(21968)
- 贸易(21949)
- 学(21645)
- 银(21513)
- 银行(21474)
- 易(21311)
- 行(20694)
- 融(19719)
- 金融(19714)
- 体(18523)
- 发(18444)
- 和(17542)
- 环境(17210)
- 技术(16593)
- 机构
- 学院(385408)
- 大学(384685)
- 济(163356)
- 经济(159724)
- 管理(144611)
- 研究(136229)
- 理学(122357)
- 理学院(120952)
- 管理学(119070)
- 管理学院(118362)
- 中国(107113)
- 京(82931)
- 科学(80723)
- 财(79162)
- 农(77843)
- 所(70255)
- 中心(63427)
- 研究所(62552)
- 江(62027)
- 财经(60418)
- 农业(59677)
- 业大(58511)
- 经(54545)
- 北京(53055)
- 范(52437)
- 师范(51983)
- 经济学(49230)
- 州(49187)
- 院(47752)
- 省(44485)
- 基金
- 项目(242458)
- 科学(189947)
- 研究(182695)
- 基金(173523)
- 家(150454)
- 国家(148808)
- 科学基金(125814)
- 社会(117537)
- 社会科(110312)
- 社会科学(110275)
- 省(95967)
- 基金项目(91748)
- 教育(82458)
- 划(79792)
- 自然(77070)
- 编号(76553)
- 自然科(75132)
- 自然科学(75111)
- 自然科学基金(73793)
- 资助(69530)
- 成果(64416)
- 发(56935)
- 部(54464)
- 重点(54413)
- 课题(52723)
- 创(50253)
- 制(48670)
- 国家社会(47973)
- 创新(46934)
- 性(46767)
- 期刊
- 济(198645)
- 经济(198645)
- 研究(120932)
- 中国(88393)
- 农(78529)
- 财(60930)
- 学报(59796)
- 科学(55514)
- 农业(52747)
- 管理(52288)
- 大学(46306)
- 融(44082)
- 金融(44082)
- 教育(43521)
- 学学(43246)
- 业经(36146)
- 技术(32561)
- 财经(30403)
- 经济研究(29481)
- 问题(27166)
- 业(26286)
- 经(26144)
- 图书(21522)
- 贸(20346)
- 版(20329)
- 世界(19730)
- 技术经济(19310)
- 理论(18699)
- 商业(18088)
- 经济问题(17801)
共检索到615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方红
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次飞跃。但是,随着农村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也遇到家庭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经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建立基于增收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是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出路。
关键词:
农村社会服务 家庭联产承包制 作用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守军
本文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及实践经验分析入手,阐明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目前中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不适应性,并对其改革与完善作了一些思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子元
文章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成出发,通过实施前后的全要素生产率、农民积极性和自发性制度变迁对比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村发展产生的绩效与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陆文强
农村改革始于七十年代末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这一改革早已远远超出了经营管理方式的范围,实质上成为中国土地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变迁,它与现实生产力相结合,触发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红
本文通过对改革30年我国经历的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再到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历程的回顾,分析农业产业化与家庭承包经营之间的发展与完善、继承与统一的关系,揭示现阶段我国既存在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这一新型经营方式的必要性,又必须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经营制度,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坚持家庭承包经营所必须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之路提供必要的思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B·沙马宁 B·诺维科夫 刘芸芸
在苏联农村,近年来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各种形式的承包制。由于经济组织条件和技术工艺的多样性的特点,这种变化是符合规律性的。一些先进农庄管理工作的经验确定了完善物质刺激的新的方向,表现在推广各种方式的劳动报酬支付形式,或取决于总收入,或根据租赁承包关系来决定。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立峰
科学技术是劳动者能力的基础,是生产工具的灵魂。科技水平决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进而决定了生产关系。根据不同的科学技术水平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生产关系发展阶段。中国农业总体上处于封建农业技术水平,只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最优选择。
关键词:
科技水平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邓曦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生产单位变成了家庭,从而为亲情在家庭生产与分配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条件,而亲情使家庭成员超越利益算计,愿意为家庭的和谐、繁荣与幸福作贡献,于是提高了劳动积极性,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是责任制成功的关键。理解这一点,对于如何发掘影响人们生活的民族文化并利用其正面因素大有裨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苗月霞
家庭联产承包制对农业生产曾经起过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这一体制下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却缺乏激励机制,从而带来了乡村治理中的诸多问题。本文通过理论思考和个案分析,认为应该培育农民的互利合作,克服农业生产家庭经营的局限性,提高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家庭承包制 农村公共产品 乡村治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宝亮 邓宏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业生产上的高能激励自农地制度变革以来一直被学界所推崇,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队制的低效率。为此,在否定以生产队制低效率作为农地制度变迁的解释的基础上,从发展战略转换、制度安排缺陷、农民信念及其他方面尝试性地探讨了推动生产队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迁的内在原因,并且从生产责任制形式、土地分配方式、期限结构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农业产出最大化演化的过程。相应地,伴随着农地制度变迁而来的是签约主体以及合约结构的变动,因此,从合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了生产队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合约实施和劳动监督与计量上的差别,以及作为二者共同之处的合约模糊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税费合约的性质与形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陈友 陈祖海
家庭联产承包与退耕还林是两种不同的土地契约安排。从家庭联产承包到退耕还林,农户根据土地契约安排在所承包的土地上做出了土地用途变更。随着这一变更,农户所受的激励也有所削弱。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证明,农户的风险态度对土地契约安排变更的激励作用变化有显著影响。因此,探讨影响农户风险态度改变的因素将为调整和优化政策补偿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江 张艳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一次重大的制度变迁。在其诞生之初,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革的深入逐渐显露出某些局限性,对它的争论和怀疑也逐渐增多。本文在大量文献资料、会议纪要的基础上,按照时间顺序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规模经营、土地流转以及历史趋势等方面的研究文献、一些阶段性理论成果进行总结回顾,以求在未来农村发展改革的过程中更好地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这一生产经营体制,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
性质 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 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许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集体所有的农地制度和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小农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制度保障。这一制度具有制度建设上的"自下而上"、具体安排形式的多样性、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灵活性、模糊性和弹性以及公平优于效率等特性。本文在回顾了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演变的进程之后,认为这一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应该从变革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这一层次入手。
关键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地制度 经营方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兰虹 冯涛
人地比例、耕作技术、土地产权制度之间的互动循环导致了中国历史时期土地产权制度演进中路径依赖的形成。中国目前人口与资源 (土地 )之间的紧张关系就是历史时期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结果 ,这一约束条件决定了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只能是朝着更加周密细致地保证农民土地长期使用权与收益权的方向演进。从公社一级所有到三级所有、大队为基础 ,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直至承包期限由短期变为长期 ,由 1 5年变为 30年。这一步步的演进都是朝着保证农民土地长期使用权与收益权的方向回归 ,显现出制度变迁过程中路径依赖的作用。由于历史时期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的方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治泰 王丽英
1978年以来 ,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但是由于它存在与社会化大生产相冲突的小农经济特性 ,其发展与作用的发挥受到很大的局限 ,因此 ,进一步改革这一经营体制 ,以一种更高级形式———农场制和公司制取代之 ,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家庭承包制 家庭农场模式 公司经营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