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8)
2023(13865)
2022(11639)
2021(10961)
2020(8787)
2019(20117)
2018(19916)
2017(37733)
2016(20802)
2015(23224)
2014(23345)
2013(23513)
2012(22648)
2011(21034)
2010(21738)
2009(20353)
2008(20457)
2007(18856)
2006(17454)
2005(16249)
作者
(63649)
(53126)
(52954)
(50245)
(33766)
(25585)
(23862)
(20394)
(20306)
(19349)
(18436)
(17799)
(17527)
(17148)
(16786)
(16166)
(15531)
(15446)
(15408)
(15357)
(13766)
(13354)
(13008)
(12561)
(12102)
(12060)
(11981)
(11909)
(10948)
(10745)
学科
(95133)
经济(94952)
(60672)
(51175)
管理(50719)
(37987)
企业(37987)
农业(34051)
中国(32103)
方法(32087)
业经(26793)
数学(25656)
数学方法(25349)
地方(25131)
(21870)
(20392)
(20177)
(18304)
银行(18267)
(17768)
(17054)
(16998)
金融(16996)
(16225)
贸易(16203)
(15680)
理论(15407)
(14502)
(14443)
技术(13663)
机构
学院(313568)
大学(312429)
(129463)
经济(126613)
研究(115572)
管理(112333)
理学(94860)
理学院(93630)
管理学(91952)
管理学院(91366)
中国(90207)
(70617)
科学(70219)
(68115)
(62901)
(60667)
研究所(54313)
农业(53954)
中心(52199)
(50966)
业大(49950)
财经(47924)
(46148)
师范(45741)
北京(43559)
(43333)
(40961)
(39939)
经济学(38776)
(38035)
基金
项目(193683)
科学(151690)
研究(145554)
基金(138087)
(120640)
国家(119432)
科学基金(99915)
社会(93662)
社会科(87450)
社会科学(87417)
(77063)
基金项目(72692)
教育(65658)
(64640)
自然(61102)
编号(60397)
自然科(59602)
自然科学(59582)
自然科学基金(58528)
资助(55355)
成果(51590)
(47299)
重点(43965)
(43432)
课题(42979)
(39626)
(38735)
国家社会(38145)
发展(38095)
(37693)
期刊
(163058)
经济(163058)
研究(101966)
中国(74335)
(73535)
学报(53098)
农业(49562)
科学(48644)
(45684)
大学(40851)
管理(40494)
教育(40471)
学学(38148)
(37555)
金融(37555)
业经(31120)
技术(25821)
财经(24712)
(23700)
经济研究(23496)
问题(22832)
(21229)
(18038)
世界(16525)
图书(16193)
农村(16137)
(16137)
(15914)
农业经济(15851)
技术经济(15327)
共检索到507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思斌  
我国迫切需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改善基本民生、服务弱势群体、促进乡村社区发展是其基本任务。农村社会工作面对的问题具有综合性,社会工作的服务和干预也相应地具有综合特征。农村问题和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呼唤"大农村社会工作",即坚持专业理念、灵活运用专业方法,对社会工作任务进行综合考虑和界定,直接服务与增强权能相结合,专业方法与本土方法相结合,协同多方资源服务农村居民和社区发展。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政府切实实施相关制度和政策,也需要社会工作者能力的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思斌  
我国迫切需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改善基本民生、服务弱势群体、促进乡村社区发展是其基本任务。农村社会工作面对的问题具有综合性,社会工作的服务和干预也相应地具有综合特征。农村问题和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呼唤"大农村社会工作",即坚持专业理念、灵活运用专业方法,对社会工作任务进行综合考虑和界定,直接服务与增强权能相结合,专业方法与本土方法相结合,协同多方资源服务农村居民和社区发展。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政府切实实施相关制度和政策,也需要社会工作者能力的提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沈新坤  谷玉良  
以合作社为例,介绍了国外农村经济合作发展与自组织建设的主要模式,剖析了国外农村经济合作发展与自组织建设的内在机制。社会工作介入可以有效整合国外经验,破解中国农村经济合作发展与自组织建设的困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军奎  
由于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体系的过度依赖,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主体性明显不足。基于对中国国情和村庄特点及实际处境的判断,文章提出村庄本位的农村社会工作推进导向和发展思路,强调农村社会工作导向应从个人、家庭服务转向村庄服务,从问题解决转向关系调适,从经济帮扶转向文化帮扶。村庄本位的农村社会工作可以在村庄社会关系调适、经济资源整合与共同体意识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而助力培植农村发展的内源动力,其要义在于更好地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主体性发展,并在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实务模式创新上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军奎  
由于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体系的过度依赖,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主体性明显不足。基于对中国国情和村庄特点及实际处境的判断,文章提出村庄本位的农村社会工作推进导向和发展思路,强调农村社会工作导向应从个人、家庭服务转向村庄服务,从问题解决转向关系调适,从经济帮扶转向文化帮扶。村庄本位的农村社会工作可以在村庄社会关系调适、经济资源整合与共同体意识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而助力培植农村发展的内源动力,其要义在于更好地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主体性发展,并在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实务模式创新上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光辉  
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研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省汉川市为例,分析了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对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战略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探索。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蒋国河  
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专业价值与新农村建设高度契合,社会工作者能够在新型农民培养、村庄发展和规划建设、农民合作组织培育、文明乡风形成、基层角色互动与资源整合等领域发挥专业服务功能,有助于弥补目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局限,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工引领这样一种良性互动的新农村建设格局,促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当前,要从加强理念嵌入,构建组织体系,完善规划、考核、评估体系,改善新农村建设的资源配置机制改进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入手,完善社会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木明  
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及方法嵌入新农村建设中,开展农村社会工作,可有效解决农村空心化、社区文化缺失等问题,为农村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与人文保障。当前,农村社会工作面临社会认可度低、政策配套少、资源支持少等困境。通过实证分析,大学生作为协调者、资本输送者、服务者、资源链接者,能输送优秀文化,提供优质服务以及链接内外部资源,促进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可从学习需要、兴趣爱好、理想信念等内部动力系统以及培训机制、实践机制、激励机制等外部动力系统构建大学生参与农村社会工作动力机制,助推新农村建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宇飞  万江红  
探讨农村社会工作者择业和离职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借鉴场域理论和阿兰·图海纳对于主体概念的解释,对21个农村社会工作者的案例分析发现,这一职业群体可按择业动机分为三类:生存生活型、职业发展型和利他反思型。总体来看,他们既有对于生存和生活的现实诉求,也渴望获得意义感,成为具备创造性乃至利他性的主体。而农村社会工作作为职业场域,其中的行业、机构、政府或政策以及农村社区等环境性要素既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部分优势满足了具备特定动机的农村社会工作者主体性生成的需要;也存在与城市社会工作相似的诸多限制,推动了农村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或行为的产生。因此,提出不仅要着力提升农村社会工作者的待遇福利,更要为其提供更多的行动空间以及社会参与和自我实现的机会;也应当开发可以测量社会工作者改造社会、践行利他主义和反思主流价值观等意愿强度的量表,并将其应用到对该职业群体的考察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宇飞  万江红  
探讨农村社会工作者择业和离职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借鉴场域理论和阿兰·图海纳对于主体概念的解释,对21个农村社会工作者的案例分析发现,这一职业群体可按择业动机分为三类:生存生活型、职业发展型和利他反思型。总体来看,他们既有对于生存和生活的现实诉求,也渴望获得意义感,成为具备创造性乃至利他性的主体。而农村社会工作作为职业场域,其中的行业、机构、政府或政策以及农村社区等环境性要素既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部分优势满足了具备特定动机的农村社会工作者主体性生成的需要;也存在与城市社会工作相似的诸多限制,推动了农村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或行为的产生。因此,提出不仅要着力提升农村社会工作者的待遇福利,更要为其提供更多的行动空间以及社会参与和自我实现的机会;也应当开发可以测量社会工作者改造社会、践行利他主义和反思主流价值观等意愿强度的量表,并将其应用到对该职业群体的考察中。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占锋  李卓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虽说社会工作在百余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农村社会工作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甚至一度中断于美国,后来又处于边缘化的发展状态。近年来,随着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农村社会问题的不断凸显,农村社会工作又重新进入研究者的视域,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文章旨在梳理农村社会工作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研究领域、遭遇的现实问题以及研究视角的转向,期望对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有所启示,使之与城市社会工作能够均衡发展,相得益彰,共同应对中国社会急剧变迁过程中所浮现的重大社会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占锋  李卓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虽说社会工作在百余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农村社会工作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甚至一度中断于美国,后来又处于边缘化的发展状态。近年来,随着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农村社会问题的不断凸显,农村社会工作又重新进入研究者的视域,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文章旨在梳理农村社会工作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研究领域、遭遇的现实问题以及研究视角的转向,期望对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有所启示,使之与城市社会工作能够均衡发展,相得益彰,共同应对中国社会急剧变迁过程中所浮现的重大社会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东波  颜宪源  
人文贫困是21世纪困扰人类社会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农村人口居多,农村人文贫困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服务社会的专业助人活动与反贫困关系紧密。农村社会工作是中国特殊的社会工作领域,农村社会工作持守的社会公正、社会关怀和真诚信任的伦理情怀,以及其秉承的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关爱与互助合作价值取向及其地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工作模式的基本假设及其所采用的策略是其有效介入农村反人文贫困的可能性所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小霞  钟涨宝  
本文以一个基层社区和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合作共建的Y社会工作服务站为例,并以权力分析为视角,重点探讨了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与社会工作群体的关系互动,提出了建立分离———合作型关系模式的政策构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霞  李新宇  
文章在借鉴发达国家农村社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与访谈的方法,以发展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和自组织建设为基础,对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治理和由此对农村社区产生的影响进行个案调查分析。基于推进"三社联动"的创新社区治理,改善大崮头社区治理并促进该社区的发展,认为需要引入社会工作来介入大崮头社区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