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8)
- 2023(8472)
- 2022(6805)
- 2021(6483)
- 2020(5444)
- 2019(12141)
- 2018(11917)
- 2017(23661)
- 2016(12760)
- 2015(14313)
- 2014(14204)
- 2013(14558)
- 2012(13764)
- 2011(12510)
- 2010(13137)
- 2009(13203)
- 2008(12218)
- 2007(11376)
- 2006(10718)
- 2005(10028)
- 学科
- 济(55163)
- 经济(55102)
- 农(49461)
- 业(43753)
- 农业(32911)
- 管理(28192)
- 融(26681)
- 金融(26681)
- 银(25807)
- 银行(25790)
- 行(25009)
- 中国(24731)
- 企(21503)
- 企业(21503)
- 业经(18585)
- 制(18083)
- 方法(18025)
- 数学(16776)
- 数学方法(16662)
- 财(14719)
- 地方(14069)
- 农业经济(12515)
- 贸(11481)
- 贸易(11464)
- 体(11410)
- 易(11329)
- 中国金融(11241)
- 发(10989)
- 制度(9528)
- 度(9528)
- 机构
- 学院(184983)
- 大学(179620)
- 济(82987)
- 经济(81187)
- 管理(68275)
- 研究(62565)
- 中国(60721)
- 理学(57175)
- 理学院(56702)
- 管理学(55966)
- 管理学院(55651)
- 农(50575)
- 财(41130)
- 农业(38156)
- 京(37239)
- 科学(33699)
- 中心(33213)
- 业大(31466)
- 财经(31339)
- 所(31332)
- 江(30153)
- 经(28305)
- 研究所(27582)
- 银(27444)
- 银行(26481)
- 经济学(25330)
- 行(25016)
- 州(24892)
- 北京(23748)
- 经济学院(23119)
- 基金
- 项目(109580)
- 研究(86579)
- 科学(85040)
- 基金(78067)
- 家(66123)
- 国家(65394)
- 社会(55859)
- 科学基金(55021)
- 社会科(52629)
- 社会科学(52618)
- 省(44288)
- 基金项目(41109)
- 编号(37642)
- 教育(37292)
- 划(35215)
- 资助(31745)
- 成果(31445)
- 自然(31192)
- 自然科(30375)
- 自然科学(30369)
- 自然科学基金(29818)
- 农(29489)
- 发(25958)
- 课题(25119)
- 部(25060)
- 重点(23990)
- 性(23708)
- 国家社会(23055)
- 创(22663)
- 制(22610)
- 期刊
- 济(101679)
- 经济(101679)
- 研究(60600)
- 农(57538)
- 融(44822)
- 金融(44822)
- 中国(42072)
- 农业(37848)
- 财(29053)
- 学报(26628)
- 科学(24769)
- 业经(23053)
- 大学(21862)
- 学学(20849)
- 管理(20548)
- 教育(16491)
- 业(16384)
- 农村(16014)
- 村(16014)
- 财经(15510)
- 问题(15330)
- 农业经济(14953)
- 技术(13987)
- 经济研究(13587)
- 经(13146)
- 理论(11116)
- 经济问题(11085)
- 版(10947)
- 世界(10651)
- 实践(10123)
共检索到305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葛永波 王家传 苑壮
农村正规金融信贷效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并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两个角度完成对农村正规金融信贷效力的考量:一是统计与调查的角度,二是协整分析的角度。研究表明,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信贷现状不能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农村正规金融信贷与农村金融系统及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均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其市场效力难以令人满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永平
本文对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市场进入方面进行了比较,包括两者的进入方式、进入过程、进入后绩效以及进入动因等。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市场进入方面各具特点,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替代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农村的作用,应放松对适度规模非正规金融组织市场进入的管制,引导规模扩大后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向正规金融机构方向发展,以增加当地资金供给、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正规金融机构 非正规金融组织 市场进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仇冬芳 宁宣熙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面临的巨大信用风险严重抑制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农村正规金融信用风险的管理。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信贷双方的动态博弈分析,认为各种制度的缺失和农村金融机构微观的风险管理能力欠缺是农村金融信用风险存在的根本原因。农村正规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依赖于独立信用风险主体的培育、农村金融生态工程的建设、博弈主体之间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博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以及引导农村金融借贷双方重复博弈等方面。
关键词:
农村正规金融 博弈分析 信用风险 管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澎 张龙耀 李心丹
为了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对如何改进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问题展开研究。具体而言,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正规信贷配给的形成机理及对其实现改进的基本思路。然后,基于目前实践中已有的"政银保"模式,分别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就其如何改进农村正规信贷配给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银保"可以通过提高银行发放单位贷款的期望利润来增加信贷市场的供给水平,从而缩小供需缺口、改进农村正规信贷配给。以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5年的专题调查为数据来源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政银保"的确能够显著降低农户受到的配给程度,这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实现。
关键词:
信贷配给 “政银保” 期望利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韬 罗剑朝
本文利用山东泰安农村地区抽样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供给时的信贷完全满足、信贷完全配给和信贷部分配给行为。结果表明:与金融机构信贷完全满足行为相比,申贷农户家庭自有土地数量越多、面积越大,越有助于其降低遭受金融机构完全信贷配给行为;户主具有非农劳动专业技能和家庭资产价值越高反而促使金融机构对其申贷金额满足度下降。
关键词:
MNL模型 金融机构 信贷供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柯畅
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同时存在农村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两者存在着相互博弈的关系。在新时代下,为了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农村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有必要加强合作,在博弈的过程中寻求稳定的合作模式,从而满足双方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从当前农村金融环境下农村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的发展状况入手,指出在博弈过程中的两者稳定合作的基础条件,阐明了合作机理与合作模式,为促进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农村正规金融 民间金融 博弈关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丹 王翌秋 沈晖
正确认识农村金融市场中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是政府和决策当局进行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起点。基于江苏省1202户农户调查数据,首先考察了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市场下影响农户借贷匹配的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了两者的放贷选择线,由此阐述了不同政策反应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相互关系的区域变动。本文认为,未来政府需要进一步放宽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政策,积极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完善农村产权抵押与担保制度,统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合作,构建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
关键词: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借贷匹配 互补关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丹 王翌秋 沈晖
正确认识农村金融市场中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是政府和决策当局进行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起点。基于江苏省1202户农户调查数据,首先考察了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市场下影响农户借贷匹配的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了两者的放贷选择线,由此阐述了不同政策反应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相互关系的区域变动。本文认为,未来政府需要进一步放宽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政策,积极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完善农村产权抵押与担保制度,统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合作,构建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
关键词: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借贷匹配 互补关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官兵
本文构造了一个“企业家——组织”框架来分析农村金融市场的替代与互补问题。本文认为: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面临着不同的制度结构。在不同的制度结构里,金融企业家以组织方式来实现其理性行为,因此就表现为不同市场里的不同组织行为和组织绩效。
关键词:
企业家 组织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红丽 李宁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两大资金供给主体,二者长期共存并相互影响,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演化博弈视角探讨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动态合作机制并对其演化路径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双方合作时达到帕累托最优均衡状态;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越大,选择该策略的时间也越短;创建良好的合作环境、创新双赢的合作模式、完善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能够减少合作投入成本、增大合作收益、避免单方面选择竞争,进而促进二者相互合作。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定成
对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论,主要有促进论、抑制论和介于其中的非显著论三种。为了验证可能的关系,通过对江西省1990年~2006年数据的协整分析,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农村正规金融一直处于压抑状态,农村信贷市场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近乎单一地参与方式,已经明显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
关键词:
农村正规金融 农民增收 金融伤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鲁钊阳 李树
文章以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发展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为基础,以我国31个省级单位1998-2012年的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了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且两者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互补效应明显。同时还发现:区域的财政支出水平、人力资本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区域人均消费实力均会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而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则并不显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纪淼 李宏瑾
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年1季度—2007年1季度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等代表农村正规金融的指标与第一产业增加值进行的协整检验表明,目前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远远没有满足农村经济增长的需要。但由于没有考虑非正规金融因素,上述结论并不一定表明金融发展理论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不适用性,相反从侧面说明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积极作用,而这是今后农村金融改革应该注意的方向。
关键词:
农村正规金融 农村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玉奎 冯乾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农村正规金融及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理论上,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差距间长期呈倒U型关系;实证上,综合农村正规金融及农村非正规金融相关指标,利用我国1980—2011年相关数据检验显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间符合库兹涅茨效应假说,但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间尚不满足倒U型关系,而更倾向正相关关系;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收入分配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上述结论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不高、农村金融规模较小且效率较低,农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实际,因此二者关系应还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代栓平
正规金融体系下农村信贷获得性不足是目前制约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金融市场机构设置偏少、信贷成本高、农村系统内资金外流、农业经营的高风险是造成信贷获得性不足的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信贷供给方、需求方以及政府角度进行考虑,并且这三方面要协调推进,共同促进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构建,提高农村信贷获得性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