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68)
2023(7968)
2022(6462)
2021(6064)
2020(4979)
2019(11159)
2018(10870)
2017(21791)
2016(11391)
2015(12822)
2014(12613)
2013(12900)
2012(12014)
2011(11051)
2010(11543)
2009(11497)
2008(10536)
2007(9741)
2006(9150)
2005(8379)
作者
(32777)
(27562)
(27072)
(25837)
(16759)
(13049)
(12332)
(10480)
(10335)
(9672)
(9302)
(9021)
(8604)
(8376)
(8339)
(8322)
(7996)
(7876)
(7782)
(7679)
(6948)
(6787)
(6664)
(6467)
(6348)
(6290)
(6203)
(5866)
(5682)
(5507)
学科
(52475)
经济(52430)
(49170)
(41156)
农业(32733)
(25711)
金融(25711)
(24470)
银行(24460)
管理(24400)
(23816)
中国(23300)
(18936)
企业(18936)
业经(18257)
方法(17175)
(16665)
数学(16164)
数学方法(16054)
地方(13729)
(12986)
农业经济(12475)
中国金融(11144)
(10924)
(10861)
(10374)
贸易(10361)
(10239)
(9421)
农村(9402)
机构
学院(169428)
大学(162781)
(77345)
经济(75782)
管理(63214)
研究(56503)
理学(53897)
中国(53784)
理学院(53452)
管理学(52711)
管理学院(52433)
(47963)
(36600)
农业(36109)
(33069)
科学(30876)
业大(29623)
中心(29316)
财经(28389)
(28145)
(25707)
(25606)
研究所(24935)
经济学(23508)
(22172)
农业大学(21758)
经济学院(21548)
银行(21371)
(21185)
经济管理(20951)
基金
项目(103268)
研究(81406)
科学(80501)
基金(73756)
(62483)
国家(61797)
社会(53068)
科学基金(52358)
社会科(50008)
社会科学(49995)
(42202)
基金项目(39360)
编号(35272)
教育(34473)
(33191)
自然(29575)
资助(29280)
(28943)
自然科(28802)
自然科学(28797)
成果(28478)
自然科学基金(28268)
(24991)
(23474)
课题(23277)
重点(22577)
国家社会(22086)
(21888)
(21620)
(21568)
期刊
(93254)
经济(93254)
(55338)
研究(51928)
(37792)
金融(37792)
农业(37055)
中国(35948)
(24695)
学报(23783)
科学(22750)
业经(22272)
大学(19798)
学学(19248)
管理(18415)
(15682)
农村(14914)
(14914)
农业经济(14770)
问题(14302)
财经(13667)
技术(13045)
经济研究(12480)
教育(12061)
(11603)
经济问题(10436)
世界(10096)
(10063)
理论(9581)
农村经济(9299)
共检索到268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杰  尚长风  
农村金融市场中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的“二元”分割与共存是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普遍现象。农村金融市场的分割,浅层次上来看是金融抑制政策的扭曲效应,深层次因素是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交易主体——中小微型企业自身的信息不透明与可抵押担保能力的不足所致。非正式金融在处理有关中小微型企业的“软”信息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这种优势也正是农村非正式金融存在的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改革方向应该着眼于正确理解正式与非正式金融体系的应有地位,遵循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性、金融生态与金融资源配置的内在均衡逻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小付  
拾荒者等非正式主体是中国农村垃圾治理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非正式主体之间相互分工和合作,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随着资本下乡参与农村的垃圾治理,农村垃圾治理正式部门对非正式主体的收入、获得垃圾资源的机会、社会关系结构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需要明确非正式主体的习惯权利、建立连接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垃圾治理合作社、完善农村垃圾治理企业的社会责任政策,进而促进农村垃圾治理正式部门和非正式部门的伙伴关系和融合。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茜  
我国农村非正式金融发展迅速,在部分地区甚至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非正式金融的生成机理,深入剖析了我国农村非正式金融生成的外生性与内生性,指出金融抑制以及由金融抑制导致的政策扭曲是其生成的主要外在原因,而特殊的信息甄别能力等是其生成的内在必然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非正式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引导其健康发展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恒怡  
与正式金融相比,非正式金融在农村地区有着更明显的比较优势,在资金的供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存在和发展受到压制。本文从对农村非正式金融的界定出发,描述了目前农村非正式金融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农村非正式金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非正式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对其管理应采取疏导的手段,不能一味采取压制的手段,同时考虑到农村现有金融机构不能充分满足农村居民资金的需求,应合理引导农村非正式金融的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邓晶  
由于正式金融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对融资的需求,各种非正式金融形式应运而生,但这些金融形式却并不是政府所期望的。本文从制度和信息的角度分析了农村非正式金融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认为政府不应强制性地要求用正式金融取代非正式金融,对非正式金融可以在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以保证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礼文  
文章从农村社区的视角,通过对非正式金融的系统研究,揭示了非正式金融的运行模式和演化规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玉平  
问题的提出非正式金融(informal finance)也称非正规金融,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遇到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尽管金融监管当局不断采取强制性的取缔政策,但是,许多研究表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非正式金融与正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胡礼文  
实际上,无论在哪个国家,非正式金融制度的发展历史都远远悠久于正式金融制度,正式金融制度都是在非正式金融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出来的。研究最初的非正式金融制度的形成和起源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党锐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制约“三农”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农村资金的短缺,而农村非正式金融制度的存在是对正式金融制度供给不足的有力补充。本文主要从非正式金融兴起的原因、引起的社会效应以及针对非正式金融的政策建议展开分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宁  
非正式金融是指未得到法律法规及其他正式形式认可或直接认可的金融,是现实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非正式金融的研究,必须超越西方金融学科的理论研究范式,建立面向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的新的金融学科理论体系;同时确立、制订正确对待和处理非正式金融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战略方针,将非正式金融纳入国家整体金融力量规划的范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莲娜  
与正式金融相比,非正式金融在农村地区有着更明显的比较优势,部分解决了由于正式金融供给不足导致的资金短缺问题。农村地区广泛存在的高利贷等现象,对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冲击。本文认为,应该让农村非正式金融浮出水面,允许其在一定的秩序框架内运作,并把农村非正式金融置于国家金融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之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德强  
农村民间金融借贷高发率是不争的事实,其产生的正面影响正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学者们更感兴趣的是民间金融运行机理的内因,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采用的分析方法不同,以往学者分析的结果给人的表象是观点各异,事实上分析的基本都是外因而非内因。本文以中国农村所特有的非正式制度为研究的视角,构建"独立国"的假设,从理论上阐述农村民间金融运行的内在原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易秋霖  郭慧  
非正式金融的主要根源在于金融管制。某些形式的非正式金融可能演变成正式的金融制度,作为正式金融的一个竞争角色,它可能在解决城市中小企业贷款难、农村金融服务落后问题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非正式金融不能一概加以否定,但任其自由发展也不妥,必须加强监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喜  李子奈  
本文利用2003年约3000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时的配给行为。论文采用联立离散选择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农户贷款需求和银行贷款供给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农户面临着严重的信贷约束,一半以上具备有效需求的农户由于信贷配给无法得到正式机构的贷款。政府干预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农村信贷配给的重要原因,银行和信用社对农户的贷款决策主要决定于政府的农村金融政策。为改善农村信贷抑制程度,政府必须推动金融机构的进一步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丙奇  冯兴元  
我国长期以来所推行的是一种两部门二元农村金融发展战略:在农村正式金融部门推行国家主导的供给先行战略,同时在非正式金融部门推行面向需求的需求跟进战略。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开始主导整体金融市场,非正式金融受到政府的严重抑制。其直接后果是农村正式金融发展滞后,而农村非正式金融的发展备受打击和阻碍。即便如此,我国非正式金融对农户融资的贡献大于正式金融。本文提出了农村正式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并指出了两部门一元金融发展战略,即需求跟进战略的未来发展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