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20)
2023(18721)
2022(15888)
2021(14889)
2020(12421)
2019(28835)
2018(28528)
2017(55216)
2016(29294)
2015(32894)
2014(32703)
2013(32350)
2012(29650)
2011(26548)
2010(26860)
2009(25199)
2008(23765)
2007(21001)
2006(18831)
2005(16544)
作者
(82942)
(69364)
(68571)
(65635)
(43532)
(33135)
(31329)
(27109)
(26246)
(24441)
(23379)
(23243)
(21688)
(21549)
(21400)
(21103)
(20355)
(20328)
(19919)
(19723)
(17091)
(16891)
(16708)
(15912)
(15770)
(15498)
(15229)
(15161)
(14060)
(13667)
学科
(121667)
经济(121526)
(87288)
管理(81559)
(63147)
企业(63147)
方法(54024)
(53473)
数学(47999)
数学方法(47412)
中国(37226)
农业(35824)
(31945)
业经(30461)
(29124)
金融(29122)
(28963)
银行(28922)
(27822)
(26291)
地方(25650)
(23863)
(21869)
贸易(21850)
(21326)
(19536)
财务(19463)
财务管理(19420)
企业财务(18453)
理论(18198)
机构
学院(414880)
大学(413522)
(172123)
经济(168565)
管理(164706)
理学(143040)
理学院(141587)
管理学(139057)
管理学院(138318)
研究(136216)
中国(109663)
(86393)
科学(81821)
(80072)
(78217)
(66748)
中心(65236)
财经(64233)
业大(64202)
研究所(60601)
农业(59919)
(59495)
(58652)
北京(54205)
(52918)
师范(52437)
经济学(52334)
(48889)
(48696)
财经大学(47825)
基金
项目(282494)
科学(222657)
研究(208844)
基金(206116)
(178489)
国家(176936)
科学基金(152710)
社会(133368)
社会科(126219)
社会科学(126186)
(109665)
基金项目(109280)
自然(97566)
自然科(95298)
自然科学(95275)
教育(94747)
自然科学基金(93542)
(91375)
编号(86459)
资助(84659)
成果(69411)
(62753)
重点(62556)
(60680)
(58340)
课题(57661)
国家社会(55414)
创新(54453)
教育部(54017)
科研(53833)
期刊
(186388)
经济(186388)
研究(122492)
(77462)
中国(77095)
学报(64134)
(59281)
科学(59243)
管理(57015)
农业(52318)
(50961)
金融(50961)
大学(50162)
学学(47546)
教育(40492)
技术(34990)
业经(34780)
财经(30678)
经济研究(29172)
(26209)
问题(25760)
(24294)
理论(21156)
(20635)
图书(20120)
技术经济(19812)
统计(19265)
实践(19232)
(19232)
科技(19092)
共检索到610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武丽娟  徐璋勇  
文章利用全国27省份517个村庄的4023户农户微观调研数据,使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对农村普惠金融的贫困减缓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东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水平,促进了经济增长;在中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绝对贫困水平和相对贫困水平的下降,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效用不明显;在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绝对贫困水平的下降,但增加了相对贫困并抑制了经济增长。基于此,文章提出在农村普惠金融的推广过程中,应注意其发展战略实施的区域差别化,以实现普惠金融积极效应的最大发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名银  
普惠金融在提高贫困人群收入,减少农村地区贫困方面被赋予较大期望。鉴于此,本文对湖南怀化市农村地区开展调查研究,获取了全市13个县(市、区)部分宏观数据与494户农户的调查问卷微观数据。基于此,文章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了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减贫效应,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是农村地区减贫重要手段,普惠金融发展不足成为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阻碍。最后,文章阐述了本次研究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减贫的启示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名银  
普惠金融在提高贫困人群收入,减少农村地区贫困方面被赋予较大期望。鉴于此,本文对湖南怀化市农村地区开展调查研究,获取了全市13个县(市、区)部分宏观数据与494户农户的调查问卷微观数据。基于此,文章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了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减贫效应,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是农村地区减贫重要手段,普惠金融发展不足成为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阻碍。最后,文章阐述了本次研究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减贫的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艺璇  李中建  
本文在财政支农、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减贫增收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反映三者关系的计量模型。以中部六省2006-2018年为样本,利用泰尔指数测度了财政支农的异质性,借助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测度了金融发展水平,深入研究了财政支农和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及结构性收入的差异性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从农户的总收入看,财政支农和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减贫增收具有明显的正效应;从农户的收入结构看,财政支农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但普惠金融存在一定的抑制效应;以经营性收入为主的省份,普惠金融的作用是积极的,但在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省份其作用是消极的;从财政因素看,财政支农效应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U”型特征,说明中部六省财政支农力度相对不足;从财政支农的异质性看,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有差异的财政政策更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在上述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农村经济环境,充分发挥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乐   陈炎   赵辉  
随着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户分化的态势逐渐显现,兼业农户成为农村创新创业、促进产业发展的主流群体。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改善农户信贷可得提供有利契机,但能否以及如何对兼业农户的信贷可得产生影响尚未可知。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兼业农户信贷可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兼业农户的信贷可得;机制检验发现,收入多样性和社会互动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兼业农户信贷可得中具有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兼业农户信贷可得存在地区异质性和兼业程度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和二兼农户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明晰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兼业农户信贷可得的内在作用机理,对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均衡发展,增强主流农户信贷可得,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瑛  朱美  张驰  
实践证明,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收入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黔、渝2个省市623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QR)分析模型从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双重视角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促农增收减贫绩效。结果表明,无论是贫困县,还是非贫困县,农户入社行为决策都能显著促进农户收入增长。但是相较于非贫困县,贫困县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其收入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大,使得合作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与非贫困县农户的收入差距。因此,加快贫困地区尤其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培育,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鼓励、支持并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社,这对于有效发挥合作社的促农增收减贫效应十分必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昭楠  李钰婷  刘树梁  刘七军  
随着绝对贫困的全面消除,我国将进入以相对贫困治理为核心的扶贫工作新阶段,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减缓相对贫困的效应至关重要。利用宁夏3县区9村426户田野调查数据,运用熵值法、A-F法、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在测算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识别多维相对贫困家庭的基础上,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宁夏农村地区中经济维度的“贫”已基本得到消除,但健康、教育、安全饮水和卫生厕所等因素导致的相对之“困”依然严峻。农户在数字普惠金融的结算、储蓄和信贷服务已有部分涉及,但对互联网投资、互联网保险等深层次金融业务的参与尚且较低。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权重下的相对贫困均有显著的减缓作用,并且随着剥夺维度提升其减贫作用呈增长态势。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农户电商意愿及行为、增强健康意识、促进消费进而达到缓解相对贫困之目的。因此,为减缓宁夏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状况,需注重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与农村生活标准改善,深化农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助农作用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程名望  Jin Yanhong  盖庆恩  史清华  
本文采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运用FY方法和MS方法对农户收入不平等进行回归分解,研究发现:区域差异是造成农户收入不平等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产等微观因素,以及家庭特征、行业、职业等因素;制度与政策、政治与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有限。逐步消除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鼓励农户非农就业,提供向低收入农户倾斜的教育和卫生服务,是降低中国农户收入不平等的有效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鹏  赵微  
运用湖北和湖南典型调查数据,利用断点回归法估计了土地整治对农户耕地流转的影响效应,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土地整治促进了耕地的集中经营。土地整治使农户转出耕地的概率增加了16.0%~21.0%,但对转入耕地的概率没有显著影响;土地整治使转入户转入耕地的面积增加了0.217~0.314 hm~2,转出户转出耕地的面积增加了0.067~0.122 hm~2。(2)土地整治有效改善了耕地质量条件,整治区耕地田面平整度、田间道路通达度和灌溉排水保证度的改善正向影响了农户转出耕地的概率,且灌溉排水保证度的优化促进了转入户和转出户耕地流转面积的增加。(3)整治区耕地质量的提高促进了耕地经营收益增加和耕地流转价格上升,前者促进了转入户转入耕地面积的增加,后者正向影响了农户转出耕地的概率及转出户转出耕地的面积。建议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实现耕地价值提升、增加耕地经营收益,提高农户耕地流转积极性;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户实现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扩大耕地流转市场的需求;规范耕地流转行为,优化市场对耕地流转价格的调控作用,稳定耕地流转市场的供给。
[期刊] 预测  [作者] 武丽娟  徐璋勇  
本文利用我国西部地区11省(市、区)4976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和倾向匹配得分法(PSM),对支农贷款的减贫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支农贷款对贫困农户的收入增加具有负向作用,对非贫困农户的收入增加影响具有正向作用。另外,农户教育背景、政治关系资本、家庭规模和贷款需求构成了农户能否获得贷款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此,本文从实施瞄准性的金融扶贫政策和提升农户获得贷款能力两方面提出金融帮助贫困农户脱贫及脱贫农户致富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云新  戴紫芸  丁士军  
农民增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目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通过拓展收入范围、紧密利益联结等途径提高农户收入。借助2016年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引入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PSM)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能显著提高农户收入,相较于传统农业单一发展模式,农户增收效应在50%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路径,政策层面应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和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纽带,在提高产业发展绩效的同时,促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静  肖攀  阎晓萌  
结合CFPS微观面板数据和Logit模型实证分析社会资本与农村金融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转化的影响效应与交互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正向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与能力提升机会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两类贫困。非正规金融正向促进家庭脱离健康贫困和多维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而正规金融正向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与能力提升机会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社会资本与农村金融交互影响农户家庭多维贫困转化,社会资本的增强不仅强化了非正规金融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的正向效应与抑制家庭陷入健康贫困的负向效应,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正规金融促进家庭收入贫困缓解的正向效应。在社会资本作用下,非正规金融促进农户家庭脱离收入贫困的作用更强,而正规金融抑制农户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的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性玉  胡亚敏  王开阳  
由于我国农村信贷市场的不完全和低效率,致使广大农户面临严重的信贷配给。本文借鉴信贷配给理论,基于河南省13个地市59个县的农户调研数据,根据农户贷款需求及向银行借款情况,对农户信贷配给类型进行识别后发现:农户面临银行信贷配给和自我信贷配给两种类型的配给;自我信贷配给农户出于交易成本、经营风险等因素考虑没有向银行申请贷款,部分退出信贷市场,部分转向非正规金融市场。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以农户自我信贷配给的非正规借贷数量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非正规借贷对不同收入层次农户的分类影响。结果显示,具有自我信贷配给特征的农户,非正规金融借贷数量对其收入增长显著正相关;收入越低的农户,其收入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袁俊林  聂凤英  
[目的]在脱贫攻坚视域中,农民合作社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为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是农村地区反贫困合意、有效的组织化形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利用2018年云南、贵州、陕西和甘肃4省7县1393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对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增收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农民合作社可以有效改善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参加农民合作社可以使农户家庭总收入平均提高38.04%;农民合作社对中高收入水平农户、非贫困农户、低学历农户的增收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另外,户主受教育年限、是否建档立卡、土地面积、村里面是否有农民合作社、人情往来支出对数、政府补贴津贴对数、是否参加专业培训等7个因素均提高了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意愿,而户主年龄、学生数量、是否有外出务工人员等3个因素会降低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意愿。[结论]据此提出,需要继续培育和发展农民合作社;提升农户参与农民合作社的意愿;强化农民合作社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注重扶贫资源对于贫困农户获得的便利性等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杜金向  董乃全  
借鉴Cobb 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农户信贷投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基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1986-2009年的微观面板数据(Panel Data),运用个体变系数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户信贷投入与农户人均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正规金融的信贷和非正规金融的借贷的投入与农户收入增长效应,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促进了农户收入的增长,而中西部地区却是负效应。民间借贷对东中西部农户的收入均为负效应。农户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对收入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也表明农村金融在信贷资金转换为投资配置效率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