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81)
- 2023(10708)
- 2022(9093)
- 2021(8591)
- 2020(7009)
- 2019(15796)
- 2018(15494)
- 2017(30361)
- 2016(16251)
- 2015(17954)
- 2014(17430)
- 2013(17263)
- 2012(16165)
- 2011(14844)
- 2010(15336)
- 2009(14631)
- 2008(14483)
- 2007(13479)
- 2006(12492)
- 2005(11015)
- 学科
- 济(68229)
- 经济(68158)
- 业(57691)
- 农(51873)
- 管理(44854)
- 农业(34825)
- 企(33502)
- 企业(33502)
- 方法(23827)
- 中国(21654)
- 数学(21526)
- 数学方法(21290)
- 业经(21270)
- 制(17096)
- 技术(15864)
- 财(15635)
- 地方(14446)
- 策(13935)
- 贸(13872)
- 贸易(13862)
- 易(13591)
- 银(13543)
- 银行(13520)
- 行(13116)
- 发(12632)
- 农业经济(12482)
- 及其(11347)
- 体(11284)
- 融(11081)
- 金融(11081)
- 机构
- 学院(236126)
- 大学(229653)
- 济(105065)
- 经济(102985)
- 管理(92608)
- 研究(79874)
- 理学(79398)
- 理学院(78626)
- 管理学(77605)
- 管理学院(77142)
- 中国(64853)
- 农(56741)
- 财(48303)
- 京(47122)
- 科学(45266)
- 农业(42978)
- 所(39544)
- 业大(39034)
- 中心(37927)
- 江(37055)
- 财经(36927)
- 研究所(35240)
- 经(33443)
- 经济学(30797)
- 范(30300)
- 师范(30093)
- 北京(29386)
- 州(29230)
- 经济管理(28061)
- 经济学院(27892)
- 基金
- 项目(149222)
- 科学(118751)
- 研究(115930)
- 基金(107578)
- 家(92064)
- 国家(91118)
- 科学基金(78321)
- 社会(75619)
- 社会科(71409)
- 社会科学(71390)
- 省(60194)
- 基金项目(56698)
- 教育(51180)
- 划(48734)
- 编号(48715)
- 自然(46495)
- 自然科(45388)
- 自然科学(45378)
- 自然科学基金(44597)
- 资助(42091)
- 成果(40054)
- 发(34762)
- 部(33688)
- 创(33512)
- 课题(33092)
- 重点(32740)
- 农(32423)
- 创新(31441)
- 国家社会(31280)
- 制(30315)
- 期刊
- 济(125554)
- 经济(125554)
- 研究(73111)
- 农(62123)
- 中国(50880)
- 农业(42021)
- 财(33143)
- 学报(32709)
- 科学(32694)
- 管理(31410)
- 融(30581)
- 金融(30581)
- 业经(27349)
- 大学(26688)
- 学学(25385)
- 教育(24615)
- 技术(19984)
- 业(19189)
- 经济研究(18124)
- 问题(18050)
- 财经(17668)
- 农村(15472)
- 村(15472)
- 农业经济(15453)
- 经(15208)
- 技术经济(13002)
- 版(12895)
- 世界(12762)
- 经济问题(12673)
- 贸(12238)
共检索到366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成新 王格芳
“三农”问题是我国 2 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 ,而减少贫困人口是其核心任务之一。本文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出现的环境破坏、教育消费、人才流失、疾病、信息匮乏、机制变化等新的致贫因素 ,剖析了这些因素的特点和危害 ,并提出通过城乡一体化、产业多元化、农民现代化和社会保障全面化等复合举措 ,消除新致贫因素的影响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农村 致贫因素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思铁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致贫新因素王思铁(四川省古蔺县委政研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为扶贫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前景,使相当一部分长期贫困的地区较快地改变了面貌,农村贫困人口大大减少。但是,与此同时又产生了某些导致贫困的新因素或是过去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志红 曾福生
本文从社会制度建设的视角剖析了我国农村致贫因素。研究发现:城乡"二元经济"和"二元户籍"制度的分割局面、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缺陷、农村文化制度缺失、农村教育制度差距、政治权利和法律制度障碍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导致我国农村贫困的重要社会制度因素。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丽丹 王安珏 吴宁 方桂霞 司磊 江启成
目的:研究安徽省农村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对脆弱人群的影响,寻找可能性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比较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对老年人、儿童、低收入人群的致贫和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情况,分析不同人群陷入贫困或加剧家庭贫困状况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脆弱人群陷入贫困或加深贫困的相关因素。结果:2009年安徽省样本地区居民OOP发生后,儿童因病致贫率为0.28%,老年人群贫困发生率和平均差距人群比重高于其人口比重;老年人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为25.58%;家庭规模、抚养比、性别比、年龄与OOP后发生贫困相关性。结论 :老年人的疾病经济风险很高,男性的疾病经济负担高于女性;家庭规模、抚养比和性别比对家庭发生先进卫生支出后是否陷入贫困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脆弱人群 现金卫生支出 致贫 影响因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东平 罗彦莲
文章以甘肃省临夏县麻尼寺沟乡回族妇女为个案,研究认为自然生态条件差、人口(劳动力)结构不平衡、国家发展和职能的失衡是造成西部农村男女贫困现状的共同原因,而平等性别意识的严重缺失则是西部回族妇女反贫困和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并且针对西北农村回族妇女反贫困中的致贫因素,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成良
因婚致贫是当前中国农村贫困治理面临的重要难题。在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背景下,由于女性的梯度转移,贫困地区农村成为了婚姻市场上的洼地,农民原本脆弱的家庭经济结构难以支撑高额的婚嫁成本,迫使农民不得不通过借债、透支养老生活等手段帮助子代完成婚姻问题,而那些弱者则无力应对婚姻困境,不得不成为婚姻市场上的剩余人。异化的婚嫁成本不仅造成了农民家庭的持久性贫困,阻碍当前扶贫攻坚战役的进展,同时还给那些无法完成人生任务的农民带来巨大的精神摧残和价值崩塌。婚姻市场的经济决定论还带来了农民家庭矛盾纠纷增多,骗婚、拐卖妇女等犯罪行为的增加。在社会失灵的背景下,政府移风易俗、重塑健康的社会秩序迫在眉睫!
关键词:
贫困 彩礼 人生任务 光棍 婚姻市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在余 王海旭 蒯旭光
根据2009年和2011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双变量Biprobit模型,分析了中国农村家庭因病致贫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因病致贫并非暂时性冲击,而是对家庭未来贫困具有显著的动态影响,因病致贫农户在未来两年内陷入贫困的概率至少是非贫困农户陷入贫困的2.2倍;农户脱贫主要依赖农民收入的获取能力及家庭资源,外出打工、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家庭男性劳动力比例对农户脱贫具有显著影响,农户家庭规模越大越容易陷入贫困;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对农户贫困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关键词:
农户 因病致贫 动态变化 脱贫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远立,饶克勤,胡善联
2000年的世界卫生报告将卫生系统定义为所有为了促进、恢复或维持健康而采取的行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了由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家庭护理人员所提供的服务,而且,还包括了卫生系统外的能间接促进健康的行为,比如:以学校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唐圣春 乐虹
我国的贫困人口很多,医疗保健消费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西部农村地区疾病损伤占致贫原因的27.3%。医疗消费(特别是大额医疗支出)给农村居民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对农村地区低收入人群来说更是如此,一方面需要支付大额医疗费,另一方面疾病使劳动能力降低或丧失,这就导致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经济困难是影响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且在医疗服务消费过程中存在不公平性。
关键词:
医疗消费 贫困 卫生公平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辉平 王增涛 马鹏程
本文基于西部9省市1214个因病致贫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村地区因病致贫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因病致贫是导致农村居民贫困的重要原因,其中,患慢性病比重最高,危重病次之,地方病和意外伤害比重较低。因病丧失劳动力和自付医疗费用过高、报销比例低是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患者自付费用的解决途径主要来自于家庭积蓄和亲朋好友的借款,还有少量的银行贷款以及上述多种途径的组合。新农合医疗保险主要存在报销比例低、报销范围小和报销程序复杂等问题,政府救助政策也存在救助申请困难和政策宣传不到位等现象。因此,建议以因病致贫家庭政策受益最大化为切入点,精准识别需要保障的贫困群众,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
关键词:
西部农村 因病致贫 健康扶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宏 谭学兰
教育具有促进政治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的正向功能。然而,"知识改变命运"作为一个真理性的命题,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似乎成为了一个悖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因教致贫"反常现象。农村"因教致贫"问题具有多维度性和多层面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一般来说,此问题涉及到农村的经济基础、自然环境、政策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各个层面,农村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差决定了农民家庭脆弱性程度较高,较高的脆弱性是导致"因教致贫"的真正原因。因此,从就学就业先后顺序出发,引入脆弱性理论,分析"因教致贫"动态形成过程中的脆弱性因子,对农村
关键词:
农村家庭 因教致贫 脆弱性理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迎春,徐锡武,王蓉,张宏涛,吴妮娜,王莉阳,罗五金,汪早立
通过贫困缺口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效果进行研究,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缓解因病致贫发挥了重要作用;基金使用效率较高,但有效供给率较低。因此,必须加大力度,调整补偿方案,同时与特困医疗救助相结合,提高对贫困人群的补助。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因病致贫 贫困指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雅丽 李亚青 吴联灿
本文将衡量金融风险的思想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实践中,将农民的因病致贫看作一种风险加以防范,提出一种直观、可靠、易于操作的单一评价指标——新农合缓解因病致贫效果指数,并利用广东省五个地区微观调研数据,对这一评价指标进行了实证检验。因为满足因果关联性、预测性和普遍适用性要求,这一指数有利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效果在不同地区的横向比较,并对决策者调整政策参数以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因病致贫 评估指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华 李志鹏
利用CHARLS2011、2013、2015三年追踪数据,实证分析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改善农村居民因病致贫的政策效应和医保扶贫的瞄准效果。研究发现: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这一旨在改善医保公平的重要举措显著降低了农村居民6.57%的因病致贫发生率;对健康较差、患慢性病、中低消费和高医疗费用支出弱势群体的医保扶贫瞄准效果更为显著(7.95%、7.14%、9.23%和7.51%);显著降低了参保人46.57%实际住院自付费用(过去一年最后一次住院),但对高消费群体、门诊和自我治疗的作用并不显著。研究证实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有利于促进医保公平目标实现,建议加强老龄化背景下高患病率的大病慢病患者门诊保障;预防众多亚健康、中等消费和医疗费用支出的准弱势家庭陷入因病致贫境地的风险,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医保质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葛岩 吴海霞 陈利斯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0—2011年的连续追踪调查数据,结合多维贫困理论和持续时间分析法,构建了反映儿童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贫困持续时间的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并从动态视角分析了中国儿童的跨期贫困状况、城乡差异及其致贫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当贫困临界值为0.3,贫困持续期为3期时,全国49.55%的儿童陷入长期多维贫困,且农村长期多维贫困的儿童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城市地区;在儿童多维贫困的4个维度、11个指标中,儿童入学、家庭照顾、时间自由和信息获取在不同持续期内对儿童多维贫困的综合贡献度超过70%。在影响儿童长期多维贫困的4个维度、11个指标中,户主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家庭人口数、社会关系、家庭收入以及区位因素对儿童多维贫困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儿童贫困 长期多维贫困 动态性 致贫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