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30)
2023(7488)
2022(6237)
2021(6101)
2020(4946)
2019(11012)
2018(11056)
2017(21020)
2016(11390)
2015(12807)
2014(12602)
2013(12645)
2012(12013)
2011(11192)
2010(11623)
2009(10963)
2008(10819)
2007(9996)
2006(9221)
2005(8438)
作者
(32808)
(27778)
(27467)
(26185)
(17067)
(13341)
(12200)
(10731)
(10383)
(9626)
(9469)
(9133)
(8629)
(8617)
(8252)
(8220)
(8154)
(7941)
(7811)
(7724)
(7092)
(6890)
(6793)
(6440)
(6383)
(6350)
(6295)
(5927)
(5598)
(5573)
学科
(49309)
经济(49251)
(49195)
(35704)
农业(32652)
管理(21134)
业经(17055)
中国(16672)
方法(15123)
数学(13741)
数学方法(13657)
(13497)
企业(13497)
(13326)
农业经济(12381)
(10899)
地方(9945)
(9766)
银行(9755)
(9574)
(9528)
(9480)
贸易(9471)
(9465)
农村(9441)
(9314)
发展(9240)
(9226)
(9141)
(9088)
机构
学院(170086)
大学(166299)
(72911)
经济(71380)
管理(61691)
研究(60313)
理学(52683)
理学院(52127)
管理学(51395)
管理学院(51094)
中国(49876)
(48806)
农业(36818)
科学(34969)
(34749)
(34154)
(30771)
业大(30140)
中心(28594)
研究所(27531)
财经(26163)
(26154)
(24126)
师范(23981)
(23731)
农业大学(22333)
北京(21987)
经济学(21559)
(20763)
(20362)
基金
项目(104487)
研究(82463)
科学(81652)
基金(74648)
(64262)
国家(63553)
社会(52829)
科学基金(52650)
社会科(49326)
社会科学(49315)
(40937)
基金项目(39870)
编号(36695)
教育(35996)
(33835)
成果(30902)
自然(30369)
自然科(29540)
自然科学(29535)
(29335)
自然科学基金(28990)
资助(28500)
(24784)
(24376)
课题(23996)
重点(23246)
(22407)
国家社会(21538)
(21106)
(21064)
期刊
(91999)
经济(91999)
(56025)
研究(52993)
农业(38026)
中国(36370)
学报(25730)
科学(25166)
(22130)
金融(22130)
业经(22005)
(21851)
大学(21019)
学学(19960)
教育(18221)
管理(17479)
(16731)
农业经济(14838)
农村(14355)
(14355)
问题(14233)
财经(12280)
技术(12082)
经济研究(11988)
(10838)
世界(10672)
(10534)
经济问题(10332)
社会(9806)
农村经济(9407)
共检索到265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青  张玉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政治信任伴随着乡村治理模式的变革经历了从高度政治信任向"逆差序格局"政治信任、政府公职人员信任流失等的历史转变。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农村政治信任仍处于较高水平,但"逆差序格局"政政治信任可能隐藏政治风险,应该积极寻求政治信任和怀疑的合理边界,用制度建设促进制度信任,实现我国农村政治信任现代性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青  张玉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政治信任伴随着乡村治理模式的变革经历了从高度政治信任向"逆差序格局"政治信任、政府公职人员信任流失等的历史转变。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农村政治信任仍处于较高水平,但"逆差序格局"政政治信任可能隐藏政治风险,应该积极寻求政治信任和怀疑的合理边界,用制度建设促进制度信任,实现我国农村政治信任现代性转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知林  
农村财务治理是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治理中一项具有政治、经济与社会价值的全局性、基础性内容。本文尝试以财务学、历史学、制度经济学与制度变迁理论为考察视角,阐释1949~1978年间我国农村财务治理机制的阶段性变迁,最后提出一般性结论与启示。分析认为,农村财务治理机制的变迁动力是计划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政府在机制变迁中始终居主导地位。政策导向、政府理念、公平效率准则以及村资产性质与规模变化构成治理机制变迁的主要作用因子。治理机制的传承和变迁祈求与政府行为的高度协同,变迁轨迹存在着明显的路径依赖以及计划、财政、资源集聚功能的锁定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夕  邱道持  蒋敏  
土地是农民拥有的最大的资源和资产,正确认识农村土地资产的时代特征,是科学规划、有效管理、持续利用农村土地资产的前提条件。本文以实际调查数据为支撑,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揭示了我国农村土地资产的时代特征:主体化、市场化、一体化。研究结果表明推进农村土地资产管理必须强化农村土地资产管理主体、开展农村土地资产清产核资、培育发展农村土地资产市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宏斌  崔茜雅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历经波折,主要聚焦于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体制、财政税收制度以及城乡发展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建党一百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之路。同时,党在农村经济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和政策扶持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梳理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发展的历史脉络并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我国在新阶段发展农村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浚竹  
本文回顾和梳理了我国发展战略规划实践与研究过程中的时代特征及其变迁,对发展战略规划的内涵、理念、特点、形式以及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发展战略规划对于实现区域互补协调,提高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希冀为区域和城市制定实施发展战略规划,促进我国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肖苏阳  
在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自雇就业形式正在发生变化,本文基于国内外关于自雇的研究调查以及新时代数字化背景下的中国就业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探究自雇的发展历程、变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汪先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先后制定了以保护耕作者权利为主题的《农地法》、以农地开发整理为主旨的《土地改良法》、以农地用途划分为中心的《关于农业振兴地域的法律》和以促进农业综合发展为主导的《农业经营基础强化促进法》等一系列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这些制度不仅促使了日本农地高效利用和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对战后日本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顺利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日本的做法对中国今后的改革有着重要启示,就是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使用和保护的法律制度,重视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新光  焦灵玉  祝国平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直接关乎能否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在动态演进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法律禁止政策松动—法律允许政策规范—法律保护政策支持与成熟"的历史变迁过程,并具有紧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追求规模效应向质量效应、单一目标向多维目标演进的特征。当前,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应当坚持"三权分置"的改革取向、坚持服务巩固拓宽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目标、坚持在"先试先行"中总结经验的政策路径、坚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政策导向来完善政策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樊文斌  冯雪彬  于淼  
在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消费潜力不断挖掘的过程中,农村居民的消费也正处于不断变迁之中。本文从消费形态、消费关系网络、消费功能与地位、消费时间观念和消费工具五个方面,解释了我国农村消费变迁的主要特征。然后,从农民收入水平提升、社会消费品多元化和中间服务发展等方面,对影响农村消费变迁的因素进行甄别。最后,根据各类影响因素,并结合问题导向,提出了合理引导农村消费变迁的六点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  
我国严格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至今的30多年里,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深刻变革的转折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已经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已经明确,法律地位得以确立,教育体系基本形成。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和日趋成熟的教育类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雪兰  
从制度变迁视角对河北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演进作全面梳理,突出个案研究的共性与特殊性。通过反思与总结,得出有益于当前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些启示:要与时俱进地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宜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必须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真正体现农民的利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莉琼  
我国农村绝对贫困标准先后经历了“1985年标准”“2008年标准”和“2010年标准”,通过食物份额法、马丁法到恩格尔系数法不断调整贫困线,与国际社会贫困标准逐渐接轨,能够满足我国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但贫困标准在国际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且逐渐形成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多维识别和脱贫标准。绝对贫困标准的演变历程和特征对新发展阶段制定相对贫困标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要基于贫困性质制定贫困标准、在动态调整中对接国内外发展目标以及要从多维视角制定识别标准。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郭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一直实施混业经营的欧洲,还是近几年重新走上混业经营之路的美国,银行保险都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银行保险业务的产生及发展,既源于微观领域经营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也源于宏观领域制度管制的放松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源于银行保险经济学机理带来的范围经济和协同效益。银行保险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的产物,更多地体现为从销售渠道创新到业务产品创新,再到组织模式创新的金融一体化的制度变迁过程。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角度对银行保险的产生动因以及演变发展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银行保险的走向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传江  
世界农业经营规模:变迁、现实、政策与启示刘传江一、农业企业经营规模变迁的历史考察农业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母亲产业,其经营规模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和未来。原始社会的原始部落是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原始部落或原始人群为了保证本单位劳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