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57)
- 2023(16761)
- 2022(14261)
- 2021(13456)
- 2020(11320)
- 2019(26196)
- 2018(26544)
- 2017(50777)
- 2016(27743)
- 2015(31455)
- 2014(31954)
- 2013(31422)
- 2012(28716)
- 2011(26040)
- 2010(26594)
- 2009(24568)
- 2008(24128)
- 2007(21543)
- 2006(19317)
- 2005(17064)
- 学科
- 济(114104)
- 经济(113960)
- 业(82221)
- 管理(76503)
- 企(58941)
- 企业(58941)
- 农(53379)
- 方法(50872)
- 数学(44676)
- 数学方法(43925)
- 农业(35811)
- 中国(31466)
- 业经(29100)
- 财(27097)
- 制(24163)
- 学(23791)
- 地方(22697)
- 贸(19240)
- 贸易(19229)
- 理论(19200)
- 易(18720)
- 银(18234)
- 银行(18190)
- 体(17442)
- 行(17398)
- 技术(17396)
- 和(16881)
- 策(16713)
- 环境(16333)
- 融(16316)
- 机构
- 学院(400676)
- 大学(398938)
- 管理(158690)
- 济(157148)
- 经济(153550)
- 理学(137412)
- 理学院(135940)
- 管理学(133309)
- 研究(132765)
- 管理学院(132598)
- 中国(101437)
- 京(85475)
- 科学(83303)
- 农(80741)
- 财(72369)
- 所(67229)
- 业大(65361)
- 农业(62069)
- 中心(61235)
- 研究所(61038)
- 江(59541)
- 财经(57135)
- 北京(53989)
- 范(53065)
- 师范(52563)
- 经(51796)
- 州(48081)
- 院(47667)
- 经济学(44946)
- 技术(42836)
- 基金
- 项目(268614)
- 科学(209976)
- 研究(197860)
- 基金(192349)
- 家(167692)
- 国家(166213)
- 科学基金(141995)
- 社会(122462)
- 社会科(115605)
- 社会科学(115570)
- 省(106744)
- 基金项目(101700)
- 自然(92138)
- 教育(91136)
- 自然科(89953)
- 自然科学(89933)
- 划(88836)
- 自然科学基金(88281)
- 编号(83246)
- 资助(79847)
- 成果(67746)
- 重点(59805)
- 部(59034)
- 课题(57263)
- 发(57244)
- 创(55234)
- 创新(51425)
- 科研(50950)
- 教育部(49918)
- 大学(49510)
- 期刊
- 济(178459)
- 经济(178459)
- 研究(116419)
- 中国(80157)
- 农(80036)
- 学报(64917)
- 科学(59467)
- 管理(56175)
- 农业(54340)
- 财(53060)
- 大学(49839)
- 教育(47309)
- 学学(47064)
- 技术(36889)
- 融(36496)
- 金融(36496)
- 业经(34304)
- 财经(26631)
- 经济研究(26309)
- 业(26104)
- 问题(24337)
- 经(22588)
- 版(21020)
- 技术经济(20222)
- 图书(19945)
- 科技(19639)
- 统计(19610)
- 理论(19075)
- 业大(18101)
- 现代(17793)
共检索到592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莉萍 凌彬 谭天瑜
传统农村扶贫绩效评价方法未能有效解决当前扶贫资金支出存在的使用低效、"造血"功能不足问题。本文以合作博弈理论为指导、以信贷扶贫项目为研究对象,构建以农技推广组织为核心并包括贫困农民组织、农村金融组织的扶贫利益共同体,提出将传统以扶贫资金管理为核心的扶贫绩效评价模式改革为以农业技术为核心的扶贫利益共同体综合绩效评价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孝勇 赖景生 寸家菊
本文从阐述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现状和四阶段扶贫开发历程入手,分析了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参与式整村推进、特色产业开发、乡村旅游开发和移民开发等扶贫模式;总结了西部农村扶贫开发的绩效。研究发现:西部农村扶贫模式创新是西部农村扶贫取得良好绩效的保证。最后提出开展扶贫模式创新、打破农村扶贫制度性陷阱、消除农村制度性贫困等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桢桢
以广州城市改造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得出不论是政府改造模式、市场改造模式还是混合改造模式,都存在治理困境:政府改造模式导致"角色"错位,市场改造模式导致公共利益受损,混合改造模式导致成本外溢。上述传统的改造模式由于没有将改造成本内部化,政府或市场行为都会产生负外部性,因此,需要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治理模式。尝试提出利益共同体模式,这种模式能区分行动者的不同角色,以产权为纽带、以外部成本内部化为基础,通过合约安排使政府、开发商和原住地居民组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使城市更新成为一个兼顾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社区集体行为。新的治理模式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是我国城市更新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治理 模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超
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信用共同体在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建立的信用共同体为例,介绍了信用共同体的基本模式和特征,并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加以分析,指出信用共同体的核心是声誉制度,其产生和发展源于我国制度不健全,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局部性。从长期看,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
关键词:
声誉制度 非正式约束 信用共同体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兴江 陈怀叶
本文从参与式扶贫的理论来源及特征出发,首先分析了参与式扶贫模式有效运行的内在机制,然后就如何评价参与式扶贫模式的扶贫效果,提出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绩效评价,并对参与式扶贫在实践中取得的成绩进行了综述。最后,根据参与式扶贫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指出参与式扶贫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性。
关键词:
参与式扶贫 运行机制 层次分析 绩效评价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海霞 庄天慧
本研究着眼于非政府组织参与式方法在扶贫开发中的优势,在深入开展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政府失灵理论、参与式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从项目投入、项目产出、项目后续管理等三个方面构建了由十个指标构成的参与式扶贫绩效评价体系。运用非线性回归、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一个非政府组织扶贫的典型案例——四川农村发展组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显示:第一,贫困人口的受益程度与该组织对扶贫项目投入之间呈指数关系。第二,贫困群体的参与度是影响扶贫主体参与式扶贫绩效的最重要因素。第三,生存相关类项目扶贫绩效较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对非政府组织扶贫的建议和对我国政府扶贫的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辉 王倩
文章分析并界定了农村生态扶贫的概念,提出云南省实施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生态扶贫效率低下,因而有必要对影响农村生态扶贫项目效率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以便提出改进云南省农村生态扶贫效率的对策建议。基于此,考虑到非期望产出,文章构建了农村生态扶贫项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DEA模型,利用云南省4个州市共27个县进行实地调查所搜集的数据,对这27个县的生态扶贫项目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磊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西部地区实行区域性扶贫开发政策以来,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与贫困发生率快速下降,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加,贫困深度不断减轻,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得到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素质出现明显改善。提高西部地区农村扶贫绩效,要创新扶贫模式,打破农村扶贫制度性陷阱,消除贫困制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斌
反贫困是世界性的难题,各国进行了不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制定和实施了多种政策措施来解决贫困人口的发展问题。文章基于当前国内外扶贫开发的政策和理论演进,以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省份云南为例,对整村推进模式、产业扶贫模式、异地搬迁扶贫模式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等扶贫发开实践过程中的各种扶贫模式进行了梳理,指出目前扶贫开发模式存在覆盖面小,政策滞后,对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和提升重视不够,贫困主体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不足等诸多问题,最后提出了实施多维系统政策、恢复和提升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协调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扶贫开发 贫困政策 区域经济 现代化农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磊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西部地区实行区域性扶贫开发政策以来,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与贫困发生率快速下降,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加,贫困深度不断减轻,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得到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素质出现明显改善。提高西部地区农村扶贫绩效,要创新扶贫模式,打破农村扶贫制度性陷阱,消除贫困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磊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西部地区实行区域性扶贫开发政策以来,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与贫困发生率快速下降,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加,贫困深度不断减轻,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得到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素质出现明显改善。提高西部地区农村扶贫绩效,要创新扶贫模式,打破农村扶贫制度性陷阱,消除贫困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曦 严红 刘慧玲
我国西部农村贫困状况的严峻态势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西部农村的扶贫开发战略必须在冷静分析贫困治理难点问题的基础上确立新的反贫困战略指导思想和开发原则,以满足贫困人口生存需要、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为基本目标,要通过创新扶贫制度、强化社会服务、控制人口增长、重视教育培训、发展特色产业、探索移民搬迁、推广小额信贷逐步缓解和消除贫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毕树广 夏建军 郭飞
冀西北坝上四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缘、冀蒙两省交界处。该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土地生产能力低下,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缓慢,物质文化生活贫乏。面对冀西北坝上四县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相关部门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使得该地区贫困状况有所缓解,农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文章在分析冀西北坝上四县农村贫困的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总结了适合冀西北坝上四县农村扶贫开发的几种主要模式,为冀西北坝上地区缓解和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冀西北 坝上四县 扶贫开发 模式研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红梅 高飞
林业生态扶贫作为中国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依托生态产业理念建立起长效化发展机制,不仅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解决了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难题,而且为当地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发展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娜
后税费时代的乡村治理面临着治理内卷化的风险与挑战,以权力结构的视角审视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嬗变可以发现乡村治理正在经历着从想象共同体到利益共同体的演变。通过对我国乡村治理研究与实践的回顾,可以发现我国乡村治理存在着三种权力模式:宗族式治理模式、公司型治理模式以及灰色化治理模式。这三种治理结构中暗含着"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的"合谋"与"博弈",包含着精英结盟与精英俘获的权力格局与权力运作模式。伴随着传统乡村熟人社会行为逻辑的消解,乡村治理的支配规则正在由传统礼俗与规范向经济理性转变,而乡村治理中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也正在由想象共同体转变为利益共同体,最终导致乡村治理的内卷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