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45)
- 2023(16573)
- 2022(13971)
- 2021(13011)
- 2020(11121)
- 2019(25340)
- 2018(25441)
- 2017(49257)
- 2016(26539)
- 2015(29940)
- 2014(29715)
- 2013(29513)
- 2012(27186)
- 2011(24479)
- 2010(24443)
- 2009(22944)
- 2008(22685)
- 2007(20425)
- 2006(17904)
- 2005(15736)
- 学科
- 济(108449)
- 经济(108329)
- 业(81199)
- 管理(75018)
- 企(56235)
- 企业(56235)
- 农(52185)
- 方法(49707)
- 数学(44589)
- 数学方法(44097)
- 农业(34269)
- 财(29267)
- 中国(29190)
- 业经(28426)
- 制(23451)
- 贸(22244)
- 贸易(22235)
- 易(21722)
- 学(21287)
- 地方(20116)
- 银(18318)
- 银行(18261)
- 务(17764)
- 财务(17708)
- 财务管理(17662)
- 行(17405)
- 企业财务(16750)
- 技术(16245)
- 融(15951)
- 金融(15948)
- 机构
- 学院(384797)
- 大学(382445)
- 济(157101)
- 经济(153915)
- 管理(151201)
- 理学(130790)
- 理学院(129442)
- 管理学(127268)
- 管理学院(126562)
- 研究(125102)
- 中国(97417)
- 农(85047)
- 京(79126)
- 科学(78880)
- 财(71700)
- 农业(66307)
- 业大(65358)
- 所(63808)
- 中心(60890)
- 研究所(57985)
- 财经(57402)
- 江(57217)
- 经(52206)
- 北京(48698)
- 范(47585)
- 经济学(47135)
- 师范(46950)
- 州(45650)
- 院(43862)
- 经济学院(42931)
- 基金
- 项目(260854)
- 科学(203789)
- 基金(189601)
- 研究(186070)
- 家(167340)
- 国家(165910)
- 科学基金(141199)
- 社会(118650)
- 社会科(112166)
- 社会科学(112132)
- 省(102979)
- 基金项目(101134)
- 自然(92489)
- 自然科(90339)
- 自然科学(90308)
- 自然科学基金(88729)
- 划(86214)
- 教育(83590)
- 资助(76609)
- 编号(76364)
- 成果(61129)
- 重点(58247)
- 部(57114)
- 发(56293)
- 创(54096)
- 科研(50907)
- 创新(50658)
- 课题(50164)
- 国家社会(49405)
- 计划(48709)
- 期刊
- 济(170605)
- 经济(170605)
- 研究(102184)
- 农(84113)
- 中国(70063)
- 学报(66611)
- 科学(58093)
- 农业(56922)
- 财(54761)
- 管理(49804)
- 大学(49566)
- 学学(47090)
- 融(37459)
- 金融(37459)
- 业经(34334)
- 技术(31729)
- 教育(30069)
- 业(28138)
- 财经(27579)
- 经济研究(25852)
- 问题(24566)
- 经(23586)
- 图书(22435)
- 版(21131)
- 理论(19604)
- 统计(18642)
- 技术经济(18641)
- 商业(18019)
- 实践(17933)
- 践(17933)
共检索到558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晓纯 王志刚 张星联 张慧媛
通过全国8省市602份农户的调查统计发现:有7成以上的农村居民表示关注食品安全信息,对婴幼儿食品、食用油、乳制品的标签信息最为关注,对市场准入、禁用剧毒农药等相关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食品安全法的知晓率不到3成。对食品安全信息传播途径、传递内容和服务诉求方面虽然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农村居民对政府提供食品安全信息的信任度较高。回归显示,对农户食品安全信息服务诉求的显著影响因素中,女性比例、食用油标签信息关注度呈负相关性;6项监管措施认知、婴幼儿食品标签信息关注度、标签营养成分的关注度为正相关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鑫
2000-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变化显著,呈现支出增加、结构优化、恩格尔系数下降等特点。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对本世纪前10年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和营养状况进行回顾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0年来农村居民饮食质量和营养状况普遍改善;高收入群体食品支出的消费倾向小,而低收入群体有着很强的改善饮食质量的动力;在食品消费价格增长较快的年份,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更容易受到影响;贫困群体的饮食质量不容忽视。
关键词:
农村居民 食品消费 低收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穆月英
近年来消费低迷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瓶颈。在这样的新环境之下,我国国民的消费需求结构、各消费品间的依存关系的把握,成为国家有关政策制定的当务之急。在对我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的地域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理想的需求系统模型(AIDS)对我国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需求系统进行了估计分析,得出了较可靠的分析结果。
关键词:
农村居民 AIDS模型 定量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富俊 谢杰辉
在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探索农村居民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对于完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和强化政府食品安全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风险社会放大理论,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21年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s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层次回归模型,实证检验虚拟社群参与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是否参与虚拟社群相比于参与程度的大小,更显著放大了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直接效应0.2734),农村居民在参与虚拟社群后,其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水平上升为“不太安全”和“很不安全”的概率会提高4.05%和0.86%,且在女性、非党员群体和富裕及以上水平家庭中更为显著。(2)政治信任发挥一定的遮掩效应(间接效应-0.6673,遮掩效应占比30.69%),能够有效弱化虚拟社群参与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放大作用。(3)政府治理绩效感知对直接效应起到放大作用,而高水平的政府治理绩效感知对中介效应后半段路径起到弱化作用。文章丰富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风险交流行为影响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经验证据,将政治信任和政府治理绩效感知一同纳入模型并考虑其关联性,为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据此,应该强化互联网食品安全信息监管,引导虚拟社群风险交流,创新政府食品安全治理绩效公开方式,提高农村居民政治信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柳 邱力生
农户的食品安全认知决定着其消费决策以及其对食品安全事件和食品安全监管的反应。笔者采用带罚函数的二元logistic模型对河南省三门峡、安阳市和南阳市的调研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农户性别、年龄等个体特征显著地影响农户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担忧程度。因此,要将农户的个体特征作为重要变量纳入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对食品安全风险更为敏感的年轻、受教育程度较高、家有儿童的女性农户应该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风险 认知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建英 王亚楠 王子文
本文在对198位苏北和142位苏南农村居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食品购买行为、食品安全问题的自我保护情况出发,分析了苏南、苏北农村地区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和购买行为的现状,进行了地区差异分析。
关键词:
食品安全 认知 购买行为 农村居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兰天
本文依据江西省780位农村居民的调查资料,对其食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内容涉及农村居民食品消费者和农村居民食品经营者两个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者缺乏安全意识、食品安全知识的关注度低、维权意识差;农村食品经营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与控制不高。基于调查结果,本文提出农村食品安全状况的根本改善应从消费、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入手。
关键词:
农村居民 食品质量安全 江西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晶 钟甫宁
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对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食品消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认为传统的扩大当地粮食种植比重、提高自给自足水平的政策选择并不利于提高粮食和食品消费水平和缩小地区差异 ;影响我国农村、尤其是贫困缺粮农村地区农民粮食和食品消费水平最主要的因素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更有效地提高这部分弱势人群粮食和食品消费水平的政策选择应是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和健全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市场流通机制。
关键词:
农村 粮食消费 地区差距 市场经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姜百臣
本文采用近似理想需求系统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表明,所有估计食品的支出弹性都是正值,其中,谷物类、豆及豆制品类和肉蛋奶及其制品类的支出弹性都大于1,因此,农村居民增加收入后将普遍提高对各类食品的需求,提高最多的将是高档细粮、豆制品和动物性食品的需求。本研究还发现,尽管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很低,但是,平均消费倾向却不高,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还远未得到挖掘,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居民面临较重的支出负担、不稳定的预期收入以及需要独立承担的市场风险,这些都影响了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范金 王亮 坂本博
本文选取6种需求系统模型,运用中国30个省份农民食品消费截面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以希克斯需求为理论依据的需求模型拟合优度优于以马歇尔需求为理论依据的需求模型;需求支出弹性及其标准差比较显示,QUAIDS模型的估计结果表现最优,而QES模型的表现最差;数据的秩检验结果显示,3秩模型更适合于研究中国农民食品消费,说明现有研究可进一步改善。因此农民对食物消费需求结构更趋于合理化,但较低的收入水平和较差的消费环境仍是制约农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翟天昶 胡冰川
本文基于20032012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家庭调查微观面板数据,依据现实对传统习惯形成效应模型进行改进得到经验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方法对中国农村家庭不同类别食品消费中的习惯形成效应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本文采取递进的方法估计出了不同年份的习惯形成系数以观察习惯形成效应强度的跨年变化。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家庭食品消费存在着习惯形成效应;不同类别食品消费的习惯形成效应强度随年份的变化规律略有不同,但总体而言,习惯形成系数随年份呈波动性下降的趋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翟天昶 胡冰川
本文基于2003~2012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家庭调查微观面板数据,依据现实对传统习惯形成效应模型进行改进得到经验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方法对中国农村家庭不同类别食品消费中的习惯形成效应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本文采取递进的方法估计出了不同年份的习惯形成系数以观察习惯形成效应强度的跨年变化。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家庭食品消费存在着习惯形成效应;不同类别食品消费的习惯形成效应强度随年份的变化规律略有不同,但总体而言,习惯形成系数随年份呈波动性下降的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甘甜
农产品市场结构变化决定农村消费的可获得性和交易便利性,使得农村食品消费需求发生变化,影响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多样性。因此,本文基于2005-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以农产品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的比值衡量农产品市场结构,研究农产品市场结构对我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多样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寻其区域差异性。研究发现:农产品市场结构优化会促进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多样性的提升。然而,农产品市场综合性程度的不断增加则不利于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多样性的提升,说明农产品市场专业性程度的提高也会促进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多样性的提升;农产品市场结构对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多样性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在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市场结构对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多样性具有显著非线性影响,且这一影响对西部地区较大,对中部地区较小;在东部地区,农产品市场结构对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多样性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攀峰 陈池波
本文以生命周期假说的扩展模型作为分析框架,利用农户调研的微观数据,检验了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参加新型养老保险农户家庭消费更多,农户家庭规模显著影响消费支出,但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偏低。要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需进一步完善,以增强农村居民对未来的良好预期。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消费需求 预防性储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发刚
基于二阶段需求系统模型,构建农村家庭人均食品需求模型和反应食品内部消费种类的模型,分析我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行为与食品消费结构。采用农业部调研数据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家庭规模和地区变量是影响农村家庭人均食品支出的主要因素。支出弹性和边际支出份额的测算结果表明,对于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来说,只有粮食和植物油属于正常品,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蔬菜和猪肉的需求最为迫切,再次是鱼虾、水果和家禽,最后是植物油、牛肉、蛋类和羊肉。此外,QUAIDS模型比AIDS模型能够更好地估计农村家庭食品消费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