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69)
- 2023(16258)
- 2022(13942)
- 2021(13066)
- 2020(10969)
- 2019(25023)
- 2018(24886)
- 2017(48079)
- 2016(26123)
- 2015(29409)
- 2014(29199)
- 2013(29083)
- 2012(26933)
- 2011(24484)
- 2010(24634)
- 2009(22841)
- 2008(22311)
- 2007(19966)
- 2006(17925)
- 2005(15651)
- 学科
- 济(105421)
- 经济(105287)
- 业(76532)
- 管理(69402)
- 企(53701)
- 企业(53701)
- 农(51704)
- 方法(45587)
- 数学(40039)
- 数学方法(39671)
- 农业(34163)
- 中国(29193)
- 业经(27706)
- 财(25468)
- 学(22538)
- 制(21614)
- 地方(20622)
- 贸(20515)
- 贸易(20505)
- 易(20011)
- 银(17497)
- 银行(17426)
- 行(16665)
- 技术(16498)
- 环境(15972)
- 融(15921)
- 金融(15920)
- 发(15681)
- 和(14930)
- 理论(14857)
- 机构
- 学院(381067)
- 大学(381028)
- 济(152265)
- 管理(149194)
- 经济(149076)
- 理学(129841)
- 研究(129164)
- 理学院(128405)
- 管理学(126252)
- 管理学院(125582)
- 中国(98501)
- 农(85464)
- 科学(82331)
- 京(80767)
- 财(68477)
- 业大(66606)
- 农业(66353)
- 所(66262)
- 研究所(60616)
- 中心(59547)
- 江(55346)
- 财经(55154)
- 北京(50604)
- 经(50304)
- 范(49244)
- 师范(48692)
- 院(45408)
- 州(44735)
- 经济学(44734)
- 农业大学(42167)
- 基金
- 项目(261475)
- 科学(203564)
- 基金(189028)
- 研究(187752)
- 家(167441)
- 国家(165761)
- 科学基金(140012)
- 社会(118242)
- 社会科(111640)
- 社会科学(111606)
- 省(102470)
- 基金项目(101409)
- 自然(91690)
- 自然科(89489)
- 自然科学(89461)
- 自然科学基金(87887)
- 划(86241)
- 教育(84259)
- 编号(76997)
- 资助(76525)
- 成果(61856)
- 重点(58137)
- 部(57313)
- 发(56173)
- 创(54055)
- 课题(51949)
- 创新(50436)
- 科研(50172)
- 国家社会(48436)
- 教育部(48144)
- 期刊
- 济(169466)
- 经济(169466)
- 研究(110041)
- 农(85201)
- 中国(70476)
- 学报(68893)
- 科学(60527)
- 农业(57438)
- 大学(51702)
- 管理(50109)
- 学学(49224)
- 财(48218)
- 融(38892)
- 金融(38892)
- 教育(36962)
- 业经(33215)
- 技术(29163)
- 业(27247)
- 财经(26280)
- 经济研究(25290)
- 问题(24016)
- 经(22297)
- 版(21012)
- 科技(19757)
- 业大(19683)
- 理论(18755)
- 图书(18273)
- 技术经济(17926)
- 实践(17185)
- 践(17185)
共检索到554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珂珂 吴猛猛
本文利用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实地调查的样本数据,对现阶段农村居民家庭借贷行为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并从家庭经济能力、户主家庭特征、金融借贷环境三个方面入手,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研究影响农村居民家庭借贷行为的因素。结果显示:收入水平、家庭投资经营活动、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社会政治资本、家庭负担水平、外出务工、金融借贷环境均显著影响农村居民家庭借贷行为。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借贷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慧玲 孔荣
本文从收入增长效应视角阐释了正规借贷影响农户家庭消费的机理,基于山东省622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剖析了农户参与正规借贷的影响因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测算了正规借贷对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的影响效应,比较了影响效应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下的组群差异,并采用Tobit模型和OLS模型实证检验了收入增长效应视角下正规借贷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亲友供职于信用社或银行、家庭资产、对正规借贷的了解情况、未来三年融资需求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参与正规借贷;正规借贷会促使农户家庭总消费、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分别显著提升82.1%、164.3%和71.1%,对生产性消费的促进作用大于对生活性消费的促进作用。组群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年龄段与受教育程度的户主,正规借贷对户主年龄处于45~55岁、户主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此外,农户获取正规借贷后通过增加收入进而提升农户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机理得以验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珂珂 吴猛猛
本文利用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实地调查的样本数据,详细描绘了我国农村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分布状况,分析了金融资产的结构及主要特征,并构建家庭金融资产函数,从实证角度研究影响金融资产的因素,结果表明:财产水平、家庭收入、金融借贷行为、家庭投资活动、户主专业技能、社会政治资本、家庭劳动力人数等对农村居民家庭金融财产积累均具有正面影响,农村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分布存在生命周期效应。
关键词:
农村居民 金融资产 影响因素 生命周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毕越 赵翠萍
文章根据新农保的实施情况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构建了结果变量、协变量和计量模型,对2016-2020年的中东西部地区的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PSM-DID)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新农保能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水平,尤其是对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很显著,明显改善了60岁以上农村家庭居民的基本生活,新农保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东部—中部—西部”逐渐提升的作用。针对研究结论,提出补充完善新农保机制,建立多支柱型农村养老体系,建立良性互动的农村居民养老机制体制,实施区域差异化新农保,提高社会保障的区域协同发展性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保 农村居民 家庭消费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朱德云 王溪
全面扩大内需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而政府转移支付是提振消费的关键政策工具。立足于政府转移支付的"收入效应"和"再分配效应",选用2014—2018年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农村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转移支付对微观个体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转移支付促进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增加,但这一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地区不明显;过度依赖政府转移支付不利于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的改善,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转移支付在东部地区更容易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增加了居民家庭用于发展享受型消费的支出,推动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涛 张燕媛 何军
文章基于QUAIDS模型,采用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截面数据,探讨农村居民家庭医疗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及其需求弹性,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收入农户医疗消费的价格弹性。结论显示,家庭规模、家庭收入对医疗消费支出有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地区差异对其有负向影响;医疗服务大体上仍属于生活必需品,但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户将增加对医疗服务的消费;对农户进行收入补偿,能够减少食品消费价格上升对医疗消费支出的负向影响;相对于高收入农户,其他消费品价格的提高对低收入农户医疗消费的影响较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童伟 吴方卫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构成和影响因素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工资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的贡献额度不断增大,家庭经营性收入的贡献额度逐渐减少。本文以1990年到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为例,对三者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显示,教育水平、劳动力转移、土地对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的不同构成成分,具有显著的影响差异;并得到三个推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温兴祥
农村地区的隐性失业是我国城镇化尚未完成之前广泛存在的现象,隐性失业是否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从而阻碍农村市场在提升内需上的作用?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考察隐性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户主隐性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隐性失业使得家庭总消费显著降低3%、非食物消费显著下降8.5%,但对食物消费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本文发现户主隐性失业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是通过降低家庭收入而实现的。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分析表明,户主隐性失业对低收入家庭非食物消费的负向影响最严重。工具变量估计和稳健性检验仍然支持上述结论。通过继续推进城镇化、不断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有利于消除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隐性失业,而且能够促进内需驱动的经济结构转型。本文从隐性失业的角度,为城镇化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隐性失业 农村消费 国内需求 城镇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温兴祥
农村地区的隐性失业是我国城镇化尚未完成之前广泛存在的现象,隐性失业是否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从而阻碍农村市场在提升内需上的作用?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考察隐性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户主隐性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隐性失业使得家庭总消费显著降低3%、非食物消费显著下降8.5%,但对食物消费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本文发现户主隐性失业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是通过降低家庭收入而实现的。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分析表明,户主隐性失业对低收入家庭非食物消费的负向影响最严重。工
关键词:
隐性失业 农村消费 国内需求 城镇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海峰 李瑞锋 努力曼
在对居民家庭食物安全状况的评价中,尽管客观评价方法应用较多,但主观评价方法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本文基于2006年8月在内蒙古、河南、甘肃和陕西4省区8个国家级贫困县中320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主观评价方法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的食物安全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其政策含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竞爽
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学者的研究,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来分析金融素养是怎样通过金融行为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生作用;其次,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分析金融知识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再次,本研究以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与中国家庭消费结构的异质性;最后,提出了提高居民的金融素养、完善市场机制、加强金融教育等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梁颖欣 罗炜琳
基于CFPS2010、2012、2014和2016数据,跨年份考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量、消费结构、消费支出弹性和消费价格弹性的动态变化,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包含人口学变量的QUAIDS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收入提高、健康状况改善、户主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均会促进家庭消费;从消费支出弹性看,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消费长期缺乏弹性,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消费长期富有弹性,高收入阶层家庭大部分消费支出弹性高于低收入阶层家庭;从消费价格弹性看,教育文化、居住消费等长期富有弹性,大部分类别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波动不大,各类交叉价格弹性在不同时期对食品类消费的影响均不大,医疗保健消费受其余各类消费的影响有降低趋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梁颖欣 罗炜琳
基于CFPS2010、2012、2014和2016数据,跨年份考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量、消费结构、消费支出弹性和消费价格弹性的动态变化,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包含人口学变量的QUAIDS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收入提高、健康状况改善、户主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均会促进家庭消费;从消费支出弹性看,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消费长期缺乏弹性,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消费长期富有弹性,高收入阶层家庭大部分消费支出弹性高于低收入阶层家庭;从消费价格弹性看,教育文化、居住消费等长期富有弹性,大部分类别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波动不大,各类交叉价格弹性在不同时期对食品类消费的影响均不大,医疗保健消费受其余各类消费的影响有降低趋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士华 李伟毅 赵佳
本文运用1997—2006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变动的决定因素,并检验了永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农村居民的适应性。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家庭储蓄率持续攀升以及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储蓄习惯(滞后储蓄率)、收入增长率、实际利率和宏观经济波动;但与人口年龄结构相关的因素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变动影响较小,实证结果部分支持生命周期理论假说。因此,从中短期来看,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储蓄率依然较高,应设计出刺激农民消费、减少储蓄的中短期政策组合,同时从制度层面理顺农村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渠道。
关键词:
农村居民储蓄率 储蓄决定因素 动态面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挺 刘华
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势必影响到环境污染的问题。本文通过将产业结构调整分设为产业结构均衡以及产业结构优化两类指标,以1998—2012年期间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均衡化对于工业硫排放有着明显的限制作用,但产业结构优化除了对东部地区人均排放量有所抑制之外,基本呈现的是加剧节能减排问题的严重性。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均衡化 优化 节能减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