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07)
- 2023(18476)
- 2022(15491)
- 2021(14345)
- 2020(12054)
- 2019(27843)
- 2018(27558)
- 2017(53288)
- 2016(28724)
- 2015(32439)
- 2014(32606)
- 2013(32528)
- 2012(30611)
- 2011(27632)
- 2010(27859)
- 2009(26128)
- 2008(25840)
- 2007(23356)
- 2006(20909)
- 2005(18953)
- 学科
- 济(127885)
- 经济(127746)
- 业(82177)
- 管理(76262)
- 企(58215)
- 企业(58215)
- 农(53115)
- 方法(51859)
- 数学(45702)
- 数学方法(45157)
- 中国(38233)
- 农业(35105)
- 财(31567)
- 地方(30509)
- 业经(30449)
- 制(25644)
- 学(25081)
- 贸(23210)
- 贸易(23194)
- 易(22510)
- 银(21336)
- 银行(21281)
- 行(20464)
- 融(19999)
- 金融(19996)
- 发(19075)
- 环境(18155)
- 务(17848)
- 技术(17838)
- 财务(17779)
- 机构
- 学院(418830)
- 大学(416205)
- 济(175565)
- 经济(171871)
- 管理(157495)
- 研究(146252)
- 理学(134772)
- 理学院(133266)
- 管理学(130911)
- 管理学院(130141)
- 中国(113100)
- 科学(89646)
- 京(88632)
- 农(85864)
- 财(81168)
- 所(75219)
- 中心(68366)
- 研究所(67794)
- 农业(66471)
- 业大(66401)
- 江(65179)
- 财经(63256)
- 经(57420)
- 北京(55949)
- 范(55376)
- 师范(54749)
- 经济学(53500)
- 院(52056)
- 州(51519)
- 经济学院(48273)
- 基金
- 项目(273022)
- 科学(213659)
- 研究(198906)
- 基金(196373)
- 家(172200)
- 国家(170675)
- 科学基金(144763)
- 社会(126267)
- 社会科(119299)
- 社会科学(119265)
- 省(108328)
- 基金项目(103486)
- 自然(92614)
- 教育(90911)
- 划(90874)
- 自然科(90425)
- 自然科学(90395)
- 自然科学基金(88753)
- 编号(81625)
- 资助(80672)
- 成果(66701)
- 发(63333)
- 重点(61984)
- 部(60473)
- 课题(56692)
- 创(56421)
- 创新(52813)
- 科研(52526)
- 国家社会(52179)
- 教育部(51223)
- 期刊
- 济(202208)
- 经济(202208)
- 研究(124021)
- 中国(88356)
- 农(84644)
- 学报(67895)
- 科学(62443)
- 财(61899)
- 农业(57204)
- 管理(56623)
- 大学(51871)
- 学学(49148)
- 教育(43660)
- 融(43566)
- 金融(43566)
- 业经(37225)
- 技术(36981)
- 经济研究(31165)
- 财经(30875)
- 业(28363)
- 问题(27868)
- 经(26594)
- 版(21811)
- 技术经济(20907)
- 统计(20444)
- 贸(20338)
- 世界(20157)
- 理论(19351)
- 商业(19247)
- 图书(18582)
共检索到640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何如海 叶依广
本文在对已有农村富余劳动力估计方法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基于城乡发展的综合视角,兼顾农业生产和城镇化发展两个方面,构建出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估计方法;运用相应的统计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存量和增量进行估计和系统分析;并从经验估计和预测的角度对未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变化趋势和增量进行估计和分析。
关键词:
富余劳动力 存量 增量 系统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颖
随着青壮年劳动力比重的日趋下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过渡到有限剩余阶段,转移就业的劳动力市场开始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作为转移劳动力的主体,16~30岁的新一代农民工的务工选择和决策成为影响农村劳动力供需和转移的关键因素。在劳动力趋向短缺的情况下,企业必须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增加技术和人力资本投资以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政府则应尊重劳动者的个人选择,主要发挥监管、引导和服务的作用,并在推进职业培训的同时,在农村学历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
关键词:
富余劳动力 农民工 劳动力供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明梅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实现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任燕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和系统工程 ,涉及到城市发展、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等诸多方面 ,因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一项重大决策创新。促进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双向流动的关键是 :打破二元结构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 ,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竞争 ;加快城市化进程 ,提高城市化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率 ;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环境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转移。
关键词:
农村 富余劳动力 双向流动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苏剑
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规模有一个正确的估计,但目前的统计数据无法做到这一点。在经济现实需要但又缺乏直接数据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两种间接的方法——工资法、增长法来对这一形势做出大致的判断,得出我国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移完毕的结论。这与我国其他学者通过抽样调查做出的判断一致,也与大量旁证一致。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 可持续发展 就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隽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加速运行,尤其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变革,中国农村需要面对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安置问题愈发严重。怎么将这些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其它生产部门,在安置劳动力保证社会平稳过渡的同时,实现农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市化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为研究我国的富余劳动力安置问题,从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改革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这一重要现实背景出发,分析目前与未来中国产生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安置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在产业不断优化转移的大趋势下以农村电商的发展为突破口,从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问题以及农村电商的发展出路进行了分析,得出农村电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曾军丽 刘玉萍
本文从"关于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入手,得出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然后运用1991-2010年西部12个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化水平、劳动力素质、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正相关,与城镇登记失业率负相关。其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杰 费明胜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本文论述了中小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制约中小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原因,以及未来中小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趋势,最后,提出了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宏观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农村富裕劳动力 劳动密集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文福
自改革开放以来 ,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 ,仍面临较多难点 ,诸如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 ,乡村富余劳动力众多且素质低下 ,转移服务体系不健全 ,二元体制转型缓慢 ,各省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跨省区转移竞争激烈等。针对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促进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思路和对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勋来 李国平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产业间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是从低生产率的农业部门向高生产率的非农业部门转移。这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本文实证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同时揭示了我国劳动力转移效应的时间阶段性与区域差异性。
关键词:
农村 富余劳动力 资源配置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世辰 任媛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在回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从转移的历史和现状入手指明与WTO直接相联系的转移,并进一步完善了WTO背景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思路: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领域,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活动空间,利用非公有制经济来安排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坚持灵活多样的转移方式,并辅之以相应的土地政策,要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好服务工作。
关键词:
WTO机制 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青
本文从分析“三农”问题入手 ,切入“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重大课题 ,遵循科学发展观之要求 ,提出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思路与相应对策 ,强调了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高度来把握与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现代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谭永生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规模正趋于平缓,未来实现转移的难度在逐渐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有新的定位。通过对2010~2030年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的估算,本文认为继续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并逐步把进城的农民工转化为当地的市民;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双向"流动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根本出路和理性选择。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 市民化 返乡创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梅华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必将会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以获得高于其在家务农的收入。文章结合湖北省孝感市的情况,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解决好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大力发展地方支柱产业,实现劳动力的产业转移。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现状 对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仇道玉 李修东
一、亟待开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群体。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现有总劳动力4亿左右,其中剩余劳动力大约近2亿,而且,今后还将以每年10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预计到本世纪末,将达到2.5亿左右,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不仅造成了劳动力资源运行的巨大浪费,而且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沉重负担,给社会进步造成了巨大压力。如何合理配置和使用巨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特别是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