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29)
- 2023(15605)
- 2022(12861)
- 2021(11703)
- 2020(9948)
- 2019(22683)
- 2018(22710)
- 2017(44421)
- 2016(24339)
- 2015(27771)
- 2014(27818)
- 2013(27710)
- 2012(25848)
- 2011(23445)
- 2010(23815)
- 2009(22652)
- 2008(22778)
- 2007(20924)
- 2006(18842)
- 2005(17189)
- 学科
- 济(108234)
- 经济(108093)
- 业(75728)
- 管理(69990)
- 企(53170)
- 企业(53170)
- 农(51845)
- 方法(46010)
- 数学(41083)
- 数学方法(40783)
- 农业(34089)
- 中国(30713)
- 财(29541)
- 业经(28648)
- 制(26400)
- 地方(21096)
- 贸(20258)
- 贸易(20250)
- 易(19729)
- 银(18872)
- 银行(18824)
- 学(18656)
- 体(18139)
- 行(17983)
- 务(17058)
- 融(17050)
- 金融(17046)
- 财务(17020)
- 财务管理(16967)
- 发(16486)
- 机构
- 学院(362621)
- 大学(361476)
- 济(154660)
- 经济(151460)
- 管理(136976)
- 研究(121822)
- 理学(117555)
- 理学院(116311)
- 管理学(114583)
- 管理学院(113916)
- 中国(95177)
- 农(76266)
- 京(75496)
- 财(74729)
- 科学(72002)
- 所(62103)
- 农业(58833)
- 财经(58374)
- 中心(57380)
- 业大(57104)
- 江(56832)
- 研究所(55569)
- 经(52947)
- 经济学(48080)
- 北京(47102)
- 范(46254)
- 师范(45806)
- 州(44226)
- 经济学院(43681)
- 财经大学(42870)
- 基金
- 项目(233030)
- 科学(183471)
- 研究(172742)
- 基金(169462)
- 家(146767)
- 国家(145463)
- 科学基金(124136)
- 社会(111831)
- 社会科(105815)
- 社会科学(105784)
- 省(91776)
- 基金项目(89797)
- 教育(79149)
- 自然(77272)
- 划(76218)
- 自然科(75431)
- 自然科学(75411)
- 自然科学基金(74129)
- 编号(71015)
- 资助(68457)
- 成果(58675)
- 部(53117)
- 重点(52346)
- 发(51141)
- 课题(48867)
- 创(48164)
- 制(47091)
- 国家社会(46748)
- 教育部(45442)
- 创新(45141)
- 期刊
- 济(177897)
- 经济(177897)
- 研究(108745)
- 农(77478)
- 中国(73657)
- 财(57841)
- 学报(57239)
- 科学(52354)
- 农业(51965)
- 管理(47152)
- 大学(44472)
- 学学(42160)
- 融(40128)
- 金融(40128)
- 教育(35488)
- 业经(33530)
- 技术(29845)
- 财经(29753)
- 经济研究(26859)
- 问题(25564)
- 经(25467)
- 业(25287)
- 版(19574)
- 贸(18790)
- 技术经济(18206)
- 世界(18066)
- 理论(17558)
- 农村(16804)
- 村(16804)
- 商业(16641)
共检索到549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云 雷海章
20 0 2年 ,我国城镇化率为 39.1 %。纳瑟姆曲线昭示我国城镇化水平初步进入高速发展期 ,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我国城镇化制约因素的分析 ,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对策。
关键词:
新时期 城镇化 制约因素 对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萃颖 金兆怀 李刚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不完全性、权宜性和结构性特征,导致农村人口城镇化出现"转而不移"的难题。通过分析制约农村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因素,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制定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就业的鼓励政策、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等为主要途径,推动我国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
农村人口城镇化 制约因素 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俊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但内需却严重不足。农村消费占国内消费的绝大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因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高,消费结构亦不尽合理。文章针对上述情况,分析了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以期对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有所益处。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 收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毅
本文以我国1984-2008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定性、定量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金融资源配置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总体上是相宜的,制度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外贸依存度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促进作用,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因,金融是促进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协调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创新金融支持机制等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维泉
城镇化有助于发挥劳动力、资本和市场的聚集效应,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提升社会整体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将面临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债务约束,同时面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我国城镇化应走市场化、集约化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聚集效应 增长方式 债务约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春 于立 吴娇
人的城镇化,强调包容性发展,这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如何使农民工融入城市,与持有城镇户口的居民一样享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和共享发展成效,成为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解决人的城镇化的核心。因此需要首先了解哪些因素是制约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因素。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近40年的历史,农民工也出现了两代人,他们的需要是不一样的。基于重庆市两代农民工样本的调查,通过构建Probit模型对影响两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年龄、受教育年限、职业类型、住房类型、居住环境、住房评价、农村老家是否有承包地等7个因素直接影响第一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而受教育年限、职业类型、居住环境、是否有子女在务工城市上学等4...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姜玉欣
通过对近年来农村消费数据的比较,结合实地调研,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指出农村消费市场不振并非单纯受制于农民的收入水平,而是其背后一些相关制度的缺失和不健全致使农民在公共服务的供给、土地交易、利益诉求、风险应对等方面缺少必要的制度性支持,进而影响农民的未来预期和消费潜力的提升。因此,启动农村消费要首先从制度变革入手,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农村消费 制度 制度性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为农 杨帆
当前,我国内需不足,最根本、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农村居民的消费不足。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支出同样数额的现金,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不一样的。农村居民每支出1元钱,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23.6元,而城市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建芬
农村城镇化建设应从追求小城镇的数量转变为提升小城镇的内在质量。本文通过剖析当前推进江苏农村城镇化的障碍因素,提出了加速城镇产业聚集,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 制约因素 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江激宇
目前,开拓农村市场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人们普遍认为,开拓我国农村这个广阔而且具有极大潜力的市场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开拓农村市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是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保证。与此同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屈韬
农民收入水平低、消费不力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大问题。研究表明:收入与消费倾向负相关,且持久收入弹性小于暂时收入弹性,利率与消费倾向显著正相关,这暗示:由于对未来的支出存在悲观预期,农民更注重将持久性收入列入储蓄计划,而将利息收入、外出务工收入等额外的暂时性收入用于改善生活。农业投入不足是农村消费市场疲软的最根本原因。价格对农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因此,启动内需,关键在于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拓宽就业渠道,减轻农民负担。
关键词:
储蓄动机 消费行为 拉动内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风琦
文章以城镇和农村为分析对象建立两部门模型,结合"互联网+"时代城乡信息传递与交换的特征,利用全国29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4个分析模型深入探讨城镇化、信息化对农村生活消费能源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经济和人口因素对农村地区生活能源消费的外溢效应显著,但各因素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是随着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的,其影响方向与作用大小是变化的。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其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呈现由小到大再到小的倒U型发展轨迹。
关键词:
城镇化 信息化 农村生活能源 两部门模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赢 庄毓敏
文章从金融结构理论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出发,探讨了金融发展与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的互动关系,并分析了金融支持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使用1978年~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内金融规模的扩张与人口城镇化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既有农村金融结构对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缺乏足够的适配性,并存在系统性的负投资现象。建议进一步明确金融支持的重点,逐步提高农村金融结构的适配度,并完善集体土地权利流转等配套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