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30)
- 2023(6750)
- 2022(5752)
- 2021(5664)
- 2020(4636)
- 2019(10554)
- 2018(10772)
- 2017(21011)
- 2016(11795)
- 2015(13703)
- 2014(14072)
- 2013(14182)
- 2012(13355)
- 2011(12315)
- 2010(12797)
- 2009(12199)
- 2008(12318)
- 2007(11647)
- 2006(10823)
- 2005(10018)
- 学科
- 济(50819)
- 经济(50760)
- 农(49203)
- 业(39087)
- 农业(32605)
- 管理(27048)
- 业经(17696)
- 企(17429)
- 企业(17429)
- 中国(17188)
- 方法(15338)
- 制(14983)
- 数学(13384)
- 数学方法(13198)
- 农业经济(12378)
- 财(11966)
- 发(11059)
- 地方(10967)
- 银(10650)
- 银行(10644)
- 贸(10309)
- 贸易(10301)
- 行(10218)
- 易(10114)
- 体(9865)
- 村(9508)
- 农村(9484)
- 发展(9321)
- 展(9304)
- 策(8835)
- 机构
- 学院(177660)
- 大学(169969)
- 济(73962)
- 经济(72164)
- 管理(64219)
- 研究(58745)
- 理学(53373)
- 理学院(52815)
- 管理学(51954)
- 管理学院(51650)
- 中国(50811)
- 农(47596)
- 财(36592)
- 京(36357)
- 农业(35596)
- 科学(33448)
- 所(30637)
- 江(30321)
- 业大(29792)
- 中心(28968)
- 财经(27182)
- 研究所(26513)
- 州(24479)
- 范(24425)
- 师范(24275)
- 经(24203)
- 北京(23529)
- 农业大学(21530)
- 省(21406)
- 经济学(20845)
- 基金
- 项目(98728)
- 研究(81355)
- 科学(75618)
- 基金(67195)
- 家(56295)
- 国家(55580)
- 社会(49462)
- 科学基金(46173)
- 社会科(46145)
- 社会科学(46133)
- 省(41001)
- 编号(38328)
- 教育(36397)
- 基金项目(35634)
- 成果(32356)
- 划(32177)
- 农(28173)
- 资助(27004)
- 自然(25747)
- 课题(25675)
- 自然科(24994)
- 自然科学(24989)
- 自然科学基金(24510)
- 发(23382)
- 性(22352)
- 部(22284)
- 年(21615)
- 重点(21505)
- 制(20473)
- 创(19793)
- 期刊
- 济(100108)
- 经济(100108)
- 研究(57627)
- 农(54720)
- 中国(42189)
- 农业(36825)
- 财(26923)
- 融(24855)
- 金融(24855)
- 学报(24129)
- 业经(23709)
- 科学(23321)
- 教育(23153)
- 管理(20165)
- 大学(19812)
- 学学(18472)
- 技术(15921)
- 业(15816)
- 问题(15338)
- 农业经济(15123)
- 农村(14830)
- 村(14830)
- 财经(12981)
- 经济研究(12270)
- 经(11135)
- 经济问题(11091)
- 版(11038)
- 世界(10237)
- 贸(9649)
- 农村经济(9553)
共检索到293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诚固
一、我国农村地理学产生的客观形势中国农村正经历着一场轰轰烈烈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历史性的变革,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的农村地域不仅农业生产得到了稳步、高速的发展,而且农村工业、商业、运输业、服务业、农村聚落建设、农村城市化、农村科技文化教育事业都出现了迅猛发展的趋势,农村已成为区别于城市,具有复杂部门结构和整体性功能开放式的地域系统。这种多部门的发展,整体功能的加强,迫切需要我们开展农村区域综合研究,从整体上把握农村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均,陈向东
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提供了可选择的途径。在社会需要、信息源、技术方法等因素的支持下 ,开展历史地理学信息化已具备了可行性 ,应结合具体实例在历史政区、气候、人口、土地等专题开展 GIS技术应用 ,以及推广数字地图、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历史文献的信息精度等问题 ,推动学科方法论的进步。
关键词:
历史地理学 信息技术应用 历史信息数字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炳耀
本文所讨论的计量地理学(Quantitative Geography),其内在含义是定量(或数量)地理学,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方法的地理计量学(Geographimetry)。它在西欧、美国和日本已约有30多年的历史,虽然争论很大,但发展迅速,已经经历了性质回异的三代: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与地理模型研究;地理数据管理与地理信息系统。计量地理学,作为学术名词,产生于五十年代中期,实际上已不能反映近年来这一领域的新内容。我国计量地理学研究在文化革命前已有基础;当时大学地理系也曾委托数学系开设规划论等课程。可以认为,这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向清成,李昕
消费地理学产生于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国外,消费地理学目前已成为经济地理学中较为活跃的分支学科。在国内,因种种原因,此学科基本上还是空白。这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及经济地理学的发展都极不相称。因此在国内开展消费地理学研究已势在必行。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文斌
农村合作基金会若干问题探讨李文斌农村合作基金会自8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现已初具规模,成为农村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一、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成因1.双层经营体制资金循环的内在要求合作基金会是由乡(镇)、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成员,按照自愿互利,互通有无,有偿使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北京农大农经学院农业双层经营课题组
前不久,北京农业大学农经学院农业双层经营课题组举办了“农村股份合作制”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广东、浙江、上海、山东等农村股份合作制试点地区的代表,也有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代表。会上,代表们对目前我国各地兴起的农村股份合作制进行了介绍,开展了热烈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尚国胜
农村城市化若干问题探讨尚国胜农村改革十五年来,在农业上创造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工业上创造出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现在,在生产力的组织形式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创造,这就是农村城市化。农村城市化现象在苏、粤、鲁、沪、浙等省市的发达农村表现得非常活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建华
全国正在开展的农村地籍与房屋调查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本文结合工作目标任务,从精度取舍、成果质量控制和信息化水平三个方面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房屋调查 地籍测量 农村地籍 权属调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玉明
在2004年9月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是新形势下破解这一难题的一把钥匙。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荣生
一、经济地理学不完备问题研究的意义不完备问题是指存在于一定层次科学系统中,利用本层次的科学知识(包括理论和方法)无法解决和证明的问题。它强调其不完备的“科学层次”和“解决的不可能性”。不完备问题事实上就是一定层次科学系统中的“不可能点”即“限制点”。进行不完备问题的研究就是要寻找和解决学科中的这些“限制点”,为学科的飞跃发展找到突破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钟逢干
我国近现代的人口地理研究。始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几经曲折停滞,到今天已进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回顾过去,可以看到,我国人口地理学的发展,总是以国内的形势及亟须研究的重点问题为转移,同时受到西方学术发展和传播的重大影响。我们今天处于“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中,正是发展学术研究的大好时机,时代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羽飞 梁山
本文讨论了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基本标准,并讨论了当前的改革安排对产权、行政干预、约束机制和支农服务功能的现实影响,以此提出了若干基本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改革 花钱买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宋武龙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深化,1983年进行农村信用社首次改革,主要是恢复农村信用社原有的适应当时农村社会经济实际的"三性"(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并相继在信用社重建理事会、监事会组织,每村设一个理事,协助信用社开展农村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春时 高洪宇 高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