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06)
- 2023(11552)
- 2022(9859)
- 2021(9066)
- 2020(7703)
- 2019(17794)
- 2018(17641)
- 2017(35102)
- 2016(19012)
- 2015(21541)
- 2014(21763)
- 2013(22224)
- 2012(21204)
- 2011(19604)
- 2010(20048)
- 2009(19316)
- 2008(19079)
- 2007(17586)
- 2006(16001)
- 2005(14625)
- 学科
- 济(107376)
- 经济(107294)
- 业(53727)
- 农(50953)
- 管理(45290)
- 方法(37463)
- 数学(33974)
- 数学方法(33726)
- 农业(33706)
- 企(30770)
- 企业(30770)
- 中国(26349)
- 地方(26038)
- 业经(23960)
- 财(19826)
- 制(19197)
- 学(18816)
- 贸(17169)
- 贸易(17159)
- 易(16630)
- 发(15204)
- 银(15037)
- 银行(15009)
- 地方经济(14524)
- 行(14445)
- 融(14036)
- 金融(14033)
- 体(13495)
- 环境(13239)
- 农业经济(12612)
- 机构
- 学院(292479)
- 大学(288878)
- 济(136621)
- 经济(134023)
- 管理(107409)
- 研究(105194)
- 理学(91532)
- 理学院(90498)
- 管理学(89145)
- 管理学院(88605)
- 中国(82472)
- 农(66349)
- 科学(61812)
- 京(60473)
- 财(60368)
- 所(54926)
- 农业(50968)
- 研究所(49346)
- 中心(48399)
- 财经(47372)
- 业大(46592)
- 江(45319)
- 经济学(43088)
- 经(42689)
- 经济学院(38834)
- 北京(38308)
- 范(37652)
- 师范(37351)
- 院(35737)
- 州(35502)
- 基金
- 项目(181151)
- 科学(141196)
- 研究(134979)
- 基金(130461)
- 家(112937)
- 国家(111914)
- 科学基金(93910)
- 社会(87867)
- 社会科(82868)
- 社会科学(82843)
- 省(71117)
- 基金项目(69276)
- 教育(59247)
- 划(58527)
- 自然(56651)
- 编号(55902)
- 自然科(55194)
- 自然科学(55177)
- 自然科学基金(54172)
- 资助(52962)
- 成果(45931)
- 发(42673)
- 部(41130)
- 重点(40738)
- 课题(37766)
- 国家社会(36741)
- 农(36732)
- 创(36472)
- 发展(35198)
- 性(34862)
- 期刊
- 济(165037)
- 经济(165037)
- 研究(91681)
- 农(69286)
- 中国(56520)
- 农业(46658)
- 学报(45046)
- 财(44602)
- 科学(42141)
- 管理(35058)
- 大学(34513)
- 学学(33141)
- 融(32912)
- 金融(32912)
- 业经(30062)
- 经济研究(25636)
- 财经(24051)
- 技术(23692)
- 问题(23350)
- 教育(22325)
- 业(21949)
- 经(20834)
- 世界(17108)
- 技术经济(16716)
- 贸(16597)
- 农村(15844)
- 村(15844)
- 经济问题(15824)
- 农业经济(15620)
- 版(15566)
共检索到453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翔
我国农村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的数量分析李翔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不同的地区在天赋资源条件、社会结构、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工业化进程存在着较多的地区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红 阿依努尔
以新疆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例,通过实物构成系数进行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分析;通过生产诱发系数与最终需求依赖度系数深刻地分析最终需求项目与各产业生产的依赖关系;通过国民收入系数揭示最终需求项目与国民收入的数量关系,旨在把握新疆需求结构及其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对产业结构和国民收入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路岩 宋兴斌
文章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以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为例,在传统的研究经济增长只考察资本因素和劳动力因素的基础上,增加了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所有制结构因素来考察河南省的经济增长。通过计量研究分析,揭示出河南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的大量投入来取得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力不断趋弱、国有企业改革带来宏观效率的损失等现象。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区域结构 所有制结构 生产要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庆明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浙江省经济的持续增长,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保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浙江省经济增长和环境变动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省经济增长十分迅速,到2000年底,浙江省GDP已达5795亿元,人均GDP达12171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合1467美元,按世界银行的分类,已达到下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明贤 文春晖
农村消费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用实证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农村消费不足抑制了社会总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小,对人力资本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分析了农村消费不足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作用,提出农村消费不足导致消费升级不快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启动农村消费的关键是解决农民有钱花、愿意花与能够花的问题等。
关键词:
农村消费 不足 经济增长 约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涛
本文认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如果不能将大量的农村居民转化成市民,将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矛盾,只有妥善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才能保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内需增长 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华 张锦洪
利用1997~2003年省级数据,文章估算了各产业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GDP增长的影响,发现工业对三个地区GDP都起着支柱作用,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对三个地区GDP也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增值仅对西部地区GDP有促进作用。而农业对中西部地区GDP增长都有负面作用,对东部地区GDP增长没有明显影响。其他各产业则对三个地区GDP都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产业结构 GDP 平均贡献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守莉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区的居民消费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亦存在着差异。文章选取我国29个省份的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但推动作用的大小存在差异,其中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梅倩倩 武新乾 田萍
利用1996-2010年27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非参数核估计方法,建立农村居民八大消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系数固定效应半参数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性。计算显示半参数面板数据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误差(MSE)相比线性面板数据模型显著的减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各类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排列顺序依次为教育文化娱乐-食品-其他杂项-家庭设备-交通通讯-居住-衣着-医疗保健;中部为其他杂项-家庭设备-交通通讯-衣着-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食品-居住;西部地区为家庭设备-交通通讯-其他杂项-食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靳光华,孙文生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贾伟
农村劳动力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方式,且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构建四地区六部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根据2000和2007年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已由2000年的1.054%增加到2007年的5.565%,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为明显,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增长的幅度最大,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正在由负向正转化;相对于区域内转移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大了地区之间的差距,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使东中差距、东西差距、西中差距分别增加5.738%、6.668%、12.627%,比2000年各地区的差距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各地区非农产业部门附加值上升,农业部门附加值下降,其中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服务业部门的影响较大,对西部地区重工业部门的影响最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传文 刘亦文
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重要问题,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定时期内人们消费结构的状况最能反映该时期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高低。以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按经济与地域差异将中国农村居民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建立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截面数据建立ELES模型,实证研究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内在规律和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东中西部之间农村居民消费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各区域农村居民的收入弹性、自价格弹性和互价格弹性系数相差较为明显。
关键词:
消费结构 中国农村 ELES模型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宝仁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ON)和国内生产总值(GO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通过对有关经济数据的分析建立二者之间长期的协整关系方程和短期变动方程。并进一步论证,零售市场的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零售市场 协整理论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定 李来儿
通过回归分析法、投入产出法、常规分析法分析和论证了山西省基础设施的地位和作用 ,旨在为政府部门制定计划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亮亮 张晖明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原因可主要归结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人口集聚规模、制度因素的地区差异,导致各地区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集聚及要素配置方面出现差别,"资源诅咒"并非是导致地区经济差距的原因。因此,具备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的地区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不断推动自然资本优势向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优势的转化,通过将资源租金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城镇化进程,缩小地区间地理区位、人口集聚规模的差异,实现地区经济增长的渐进收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