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13)
2023(12815)
2022(11092)
2021(10340)
2020(8783)
2019(20230)
2018(20307)
2017(39545)
2016(21982)
2015(25057)
2014(25477)
2013(25371)
2012(23870)
2011(21854)
2010(22358)
2009(21240)
2008(21619)
2007(19945)
2006(17874)
2005(16529)
作者
(65119)
(55021)
(54749)
(52414)
(34632)
(26422)
(24954)
(21407)
(20639)
(19944)
(18777)
(18487)
(17619)
(17301)
(17210)
(17004)
(16898)
(15974)
(15906)
(15893)
(13959)
(13761)
(13422)
(12595)
(12576)
(12424)
(12391)
(12264)
(11263)
(11132)
学科
(93278)
经济(93156)
(66769)
管理(60976)
(51600)
(44294)
企业(44294)
方法(36573)
农业(33935)
数学(32183)
数学方法(31890)
中国(26236)
(25948)
业经(25377)
(25072)
(18537)
地方(18266)
(17948)
贸易(17940)
(17505)
(16926)
银行(16892)
(16726)
(16135)
(14623)
(14607)
金融(14603)
(14405)
财务(14366)
财务管理(14310)
机构
学院(325617)
大学(321527)
(134570)
经济(131499)
管理(120100)
研究(110365)
理学(101632)
理学院(100520)
管理学(98850)
管理学院(98270)
中国(88028)
(72293)
(68885)
科学(66543)
(66157)
(57734)
农业(55762)
(53051)
业大(52582)
中心(52563)
研究所(51349)
财经(50746)
(45646)
北京(43497)
(42371)
师范(41972)
(41645)
经济学(40732)
(38612)
(37676)
基金
项目(201685)
科学(156275)
研究(152153)
基金(142848)
(123622)
国家(122417)
科学基金(102764)
社会(94721)
社会科(89209)
社会科学(89179)
(80917)
基金项目(75790)
教育(69671)
(66814)
编号(65143)
自然(63688)
自然科(61999)
自然科学(61982)
自然科学基金(60876)
资助(57878)
成果(54159)
(45618)
重点(45526)
课题(45005)
(44940)
(41578)
(41495)
(39821)
创新(38878)
(38678)
期刊
(161895)
经济(161895)
研究(98662)
(74026)
中国(72429)
(52466)
学报(51220)
农业(49878)
科学(47034)
管理(40664)
大学(39316)
学学(37052)
(36138)
金融(36138)
教育(35562)
业经(31665)
技术(28106)
财经(25398)
(24159)
经济研究(23228)
问题(23066)
(21791)
(18415)
(16716)
农村(16451)
(16451)
技术经济(16302)
世界(16085)
理论(15912)
农业经济(15856)
共检索到506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磊荣  
均田制在中国有深刻的历史渊源 ,历史上基本没有出现过较长时间的土地自由市场流转 ,土地市场化流转经常被形形色色的外力强制打断 ;现行农村土地分配制度及流转机制不健全 ,土地零碎分散规模普遍较小 ,制造了太多的不经济与人际磨擦。如果不试图走出“土地破碎”而寻求“土地整合”的话 ,中国农业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到什么现代化、机械化、产业化的 ,而且还将遗留一个巨大的历史包袱给下一代 ,农村的土地会继续破碎下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均田制是我国中古史上的重要土地制度,自北魏太和九年(485)开始实行,历经北齐、北周、隋、唐,直到安史乱后废弛,维系时间近300年之久,对当时及后世产生过深远影响。正因为如此,老一辈学者唐长孺、王仲荦、金宝祥、杨志玖、赵俪生诸先生,及日本学者日野开三郎、宫崎市定、池田温氏孜孜不倦地对其进行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可以说,均田制是一个常新的研究课题,近年来除单篇论文十分可观外,一批专著亦相继问世,如韩国磐先生《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宋家钰先生《唐代的户籍法与均田制研究》、杨际平先生《均田制新探》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另有日本学者铃木俊氏《均田、租庸调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汉东  
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是经济史上一个重大问题,又是许多专家学者作了大量研究的“老”问题。读了杨际平先生的《均田制新探》(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版,以下简称杨书)一书之后,觉得这一“老”问题仍然有许多值得思索的地方。现在想谈谈杨书的价值、贡献和杨书引发的某些值得讨论的问题。杨书应该说篇幅所费不菲,但对历史上如此重要的一个土地制度来说,却又似乎不足。如果想全面清理均田制,并将研究成果总结一番,大概不是一本书两本书所可以完成的。作为一个已经有相当多研究成果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自1987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复,苏南无锡、吴县、常熟三县(市)、山东平度市、北京顺义县、广东南海市、浙江温州市等试验区,分别就土地适度规模这一重大主题,制定了内容不同的试验方案,并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试验。经过七年的探索,这项工作在各试验区都已程度不同地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虽然各地试验的具体做法不同,但都在打破分散、均田的小规模土地经营方式,逐步走向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方面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绍顺  
唐代各时期均田令规定的平民受田标准,散见于《唐会要》、《通典》、《唐六典》、《旧唐书》、《新唐书》等文献,日本学者仁井田升先生在《唐令拾遗》一书中,将其复原分别归入武德七年令、开元七年令和开元二十五年令。其复原有关今文如下: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云旗  
隋开皇二年颁布均田令,规定:“自诸王巳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各有差。多者至一百顷,少者至四十亩。其丁男、中男永业露田,皆遵北齐之制。”这一新令是否在全国实行了?实行的情况如何?史学界不少同志就此持有异议,认为并没有认真实行过,隋代所谓均天下之田,“无非统治阶级在玩弄手段。”而笔者却认为隋代确有其令,在全国范围内是认真实行了的。不过,由于记载之简略,史料之稀少,全面而准确地揭示出隋代均田制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志民  
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之一,它的兴起与发展,与中古时代社会变迁与农业发展的宏观背景相联系:均田制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移、大融合相关联,既是中原既有生产关系与少数民族新型社会形态相结合的产物,也与民族迁徙而引发的农牧结构大调整和农牧技术的大发展密切相关。从这一视角出发亦可见均田制实施与隋唐盛世之联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守军  
北魏均田制颁布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第二年又颁布了三长制.这两项制度,是孝文帝拓跋宏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 公元280年西晋政权的建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但西晋的统一只维持了几十年的时间,北部中国就重新陷入分裂,经过一百三四十年的“五胡十六国”战乱,于公元439年,由北魏最后统一了北方.北魏统一政权维持了近100年,使北方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一个相当长的恢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美银  
中国古代的均田制是对特殊时期人地比例关系失衡的一种反应,它主要解决人少地多的问题。现代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下的土地均分,也是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种积极响应,这种改革模式的选择主要是要减少政治阻力、减小经济交易成本,以求适合中国国情,但它的长期实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加剧了土地细碎化程度、削弱了农业持续发展能力、制约了城市化发展进程。均田制的未来改革应坚持产权改革的方向,按照制度演化规律,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遵循先试点后推广的改革程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臧腊坤  羊勇  陈迎春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对于打破传统小农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受农民群众欢迎。但在实践中农村土地流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迫切需要各级部门认真研究解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琰  
本文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土地整理这个热点问题,探索了在我国建立农村土地整理的公众参与机制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土地整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借鉴西方一些比较成熟的公众参与土地整理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通过建立以保护公众利益为导向的土地整理制度,成立公众参与土地整理的民间协会组织,完善土地整理法律法规和加强土地整理的相关信息的透明度等措施来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土地整理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詹诗渊  
我国目前土地他项权利制度不完备,导致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实践中遇到一些问题:"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混淆;流转年限太短,致使受让方不敢投入;受让方主体资格带来的隐忧;耕地使用权不能抵押致受让方难以融资进行规模经营;地面附着物的补偿问题纠纷不断。目前流转中之所以存在上述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我国目前土地他项权利制度尚不完善。我国台湾地区他项权利制度是比较完善的,主要在物权法和土地法中,包括地上权、永佃权、地役权、抵押权、典权、耕作权、租赁权等七种,堪称细密。其中关于地上权、永佃权、抵押权、耕作权、租赁权的一些规定倘能借鉴,对解决我们目前在农村集体土地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应当有所裨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严伟涛  
重庆市创造性的制定了以"地票"交易为核心的的土地流转制度,该制度利用市场经济的价格形成机制来配置农村土地资源,这为农村土地进一步走向金融市场铺平了道路。但地票价格形成机制在市场尚未形成完全竞争,计划与市场并存的情况下,存在着旧有土地制度的障碍,这要求制度的设定上必须采取更为强有力的措施保障农民利益,在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益化利用的同时保证社会稳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力  胡春梅  祝玉坤  
论文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的视角,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土地红利"产生的制度背景、分配格局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一方面揭示出在城镇化过程中依靠土地、劳动力和环境等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初期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分析了公权力对于"土地红利"攫取导致的城乡二元社会重新分化所引发的经济结构、分配格局以及社会关系的失衡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的重点是提高农民对"土地红利"的分配份额,这也是推进我国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