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48)
- 2023(9643)
- 2022(8210)
- 2021(8029)
- 2020(6569)
- 2019(15248)
- 2018(15070)
- 2017(30430)
- 2016(16563)
- 2015(18779)
- 2014(18957)
- 2013(19002)
- 2012(18020)
- 2011(16504)
- 2010(16877)
- 2009(15999)
- 2008(15836)
- 2007(14427)
- 2006(13424)
- 2005(12178)
- 学科
- 济(72246)
- 经济(72171)
- 农(51066)
- 业(49533)
- 管理(40409)
- 农业(33744)
- 企(26213)
- 企业(26213)
- 方法(22171)
- 中国(21825)
- 数学(20141)
- 数学方法(19837)
- 地方(19785)
- 业经(19748)
- 制(17970)
- 财(16475)
- 贸(14362)
- 贸易(14352)
- 易(13961)
- 策(13301)
- 发(13195)
- 学(12863)
- 银(12767)
- 银行(12763)
- 农业经济(12638)
- 行(12288)
- 土地(12221)
- 体(11621)
- 及其(11494)
- 融(10709)
- 机构
- 学院(238514)
- 大学(231916)
- 济(101496)
- 经济(99100)
- 管理(90450)
- 研究(83364)
- 理学(75939)
- 理学院(75087)
- 管理学(73910)
- 管理学院(73452)
- 中国(69480)
- 农(55733)
- 京(50490)
- 财(48999)
- 科学(48477)
- 所(42284)
- 农业(41939)
- 中心(40541)
- 江(39158)
- 业大(38273)
- 研究所(37193)
- 财经(36692)
- 范(33129)
- 师范(32977)
- 经(32965)
- 北京(32392)
- 州(31290)
- 院(29380)
- 经济学(28875)
- 省(28720)
- 基金
- 项目(145808)
- 研究(114227)
- 科学(113801)
- 基金(102758)
- 家(87442)
- 国家(86535)
- 科学基金(73239)
- 社会(71258)
- 社会科(66968)
- 社会科学(66950)
- 省(57945)
- 基金项目(54652)
- 编号(50228)
- 教育(49994)
- 划(47943)
- 自然(44404)
- 自然科(43135)
- 自然科学(43122)
- 自然科学基金(42293)
- 成果(41558)
- 资助(41455)
- 课题(34204)
- 发(34145)
- 部(32684)
- 重点(31962)
- 农(31625)
- 性(29821)
- 创(29215)
- 制(28652)
- 发展(28362)
- 期刊
- 济(129019)
- 经济(129019)
- 研究(76717)
- 农(60394)
- 中国(54737)
- 农业(40679)
- 财(34992)
- 科学(32777)
- 融(32404)
- 金融(32404)
- 学报(31529)
- 管理(28590)
- 业经(27270)
- 大学(25112)
- 教育(24914)
- 学学(23570)
- 技术(19437)
- 问题(19394)
- 业(18607)
- 财经(17179)
- 经济研究(17147)
- 农村(15974)
- 村(15974)
- 农业经济(15680)
- 经(14785)
- 资源(13869)
- 贸(13107)
- 经济问题(13006)
- 世界(12845)
- 版(12766)
共检索到386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唐建强 李超 刘莎 刘瑜珮
土地流转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改革的一大难题。通过对重庆市合川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问卷调查,从中发现农村土地流转方式主要以出租为主,其中大部分农民都会选择中短期转让,并且土地转让后土地出现多元化使用,也适当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研究探讨出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目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正规化程度不高,规模化转让偏低,相关的服务与福利也不够完善等问题,并在已有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强调了政府在这一转让过程中所要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对相应政策的改进与大力宣传。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 问题 对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唐建强 李超 刘莎 刘瑜珮
土地流转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改革的一大难题。通过对重庆市合川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问卷调查,从中发现农村土地流转方式主要以出租为主,其中大部分农民都会选择中短期转让,并且土地转让后土地出现多元化使用,也适当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研究探讨出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目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正规化程度不高,规模化转让偏低,相关的服务与福利也不够完善等问题,并在已有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强调了政府在这一转让过程中所要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对相应政策的改进与大力宣传。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 问题 对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光银 张孝成 刁承泰 王锐 陈令
采用统计数据和实地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重庆市合川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现状数据以及合川区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实地调查,发现农村居民点呈"大分散,小聚居"分布,布局随地貌、地域差异明显,且布局散乱;人均用地接近国家《村镇规划标准》上限,土地闲置严重,其中闲置农村居民点用地还具有分散、块小、有一定坡度、交通不便等特点。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土地整理 现状分析 重庆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邱道持 钱昱如 王玲燕
耕地流转将会引起耕地的用途发生变化。本文在对研究区的实际调研基础上,利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流转耕地用途变化的数量特点、空间差异,从理论上阐述了耕地流转中用途发生变化的响应机理。研究表明:耕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耕地用途的变化,流转耕地用途变化趋势主要是耕地变为建设用地、耕地变为园地等其他农地、种粮田变为非种粮田,土地利用比较效益是推动流转耕地用途变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耕地流转 用途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万群 王成 杜相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形成的生产空间格局既可发挥村落资源禀赋能力,保障农民就地就业,又能促使村域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目标实现。以整村推进示范村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为研究对象,构建以自然、区位、设施、劳动力、流转等为限制性条件的土地规模经营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自然断裂法(Jenks)对耕地图斑进行5级分类,以集中连片为划分原则,以充分利用村域资源禀赋为目标,将大柱村生产空间厘定为四个区域:优势区、良好区、中等区、较差区,相应提炼出农业企业示范区、农业企业发展区、专业大户集聚区和特色家庭农场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格局,为充分发挥西南丘陵山区村域资源禀赋、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生产空间重构提供理论指导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相佐 王成 蒋文虹 万群 刘怡
利用引力模型测算农村居民点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识别核心居民点节点及其空间辐射范围,并引导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为整村推进示范村居住空间优化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大柱村有5个农村居民点核心节点,其总吸引力及其空间辐射范围、辐射平均半径各异;2据核心节点的辐射力,融贯村域环境并兼顾农户意愿需求,将大柱村农村居民点重构为生产主导型(85号、23号、142号)、生活主导型(32号)和服务主导型(105号)三种类型,并将生活主导型居民点厘定为中心村。研究认为:大柱村应以该5个核心节点为中心,以其农户需求为其主导功能定位,构建三类农村居民点重构类型及"中心—基层"两个等级的农村居民点体系,实现从空间力学视角辨析农村居民点其辐射力进而实现重构,为丘陵山区宜居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重构 引力模型 大柱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帅华 王成 李晓庆 王利平 蒋福霞
农村居民点整合作为合理组织和有效配置农村土地资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提升土地价值的重要手段,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运用相关行为科学的理论,构建了一个模型对农村居民点整合中农户行为响应的决策过程进行模拟,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对模拟过程进行农户调研,结合农户自身资源特征、住房情况与生计发展意愿分析不同类型农户的响应程度,根据不同类型农户农村居民点响应程度的差异凝练出兴坝村农村居民点的4种整合模式:农业发展型整合方式、兼业型整合方式、非农发展型整合方式和保留型整合方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向前
在城乡统筹改革过程中,各地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重庆市作为改革的试验区之一,有自己的经济特点,同时形成了自己的典型模式。深入探析这些模式,我们会发现城乡二元结构对统筹发展造成了诸多障碍。比如农地承包经营权性质模糊、征用补偿费过低、相关中介组织和社会保障缺位等。加快农地流转,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比如强化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合理评定被征土地的使用价值、完善相关中介组织及社会保障体系、扶持失地农民就业等。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 重庆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雷长群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重庆市合川区聂家村为例分析了村规划和村基础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村规划 基础设施 住房 道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邓春 王成 王钟书 杜相佐 张列
研究目的:从多元农业经营主体这一本源入手,运用共生理论,构建"以人为本、互利互惠"的生产空间重构路径,旨为其开展重构提供一新思路。研究方法:参与式农户调查,共生理论量化方法。研究结果:2010-2015年大柱村形成三对稳定的农业经营共生体,其共生关系均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阶段;共生界面是影响农业经营主体共生关系变化的关键因素,其中劳动力、农业基础设施、惠农政策是大柱村主要共生界面阻尼介质。研究结论:多元农业经营主体是生产空间重构的本源,共生界面是关键,共生效益是目标,构建"强化主体共生能力—夯实共生界面—保障共生利益"的生产空间重构路径,能确保村域内"资源共享、义务共担、环境共建"的实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邓春 王成 王钟书 杜相佐 张列
研究目的:从多元农业经营主体这一本源入手,运用共生理论,构建"以人为本、互利互惠"的生产空间重构路径,旨为其开展重构提供一新思路。研究方法:参与式农户调查,共生理论量化方法。研究结果:2010-2015年大柱村形成三对稳定的农业经营共生体,其共生关系均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阶段;共生界面是影响农业经营主体共生关系变化的关键因素,其中劳动力、农业基础设施、惠农政策是大柱村主要共生界面阻尼介质。研究结论:多元农业经营主体是生产空间重构的本源,共生界面是关键,共生效益是目标,构建"强化主体共生能力—夯实共生界面—保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骥 刁承泰
为了更好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土地资源,使人地关系更加协调发展,需要对居民点规模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本文以重庆市永川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为实例,通过模型分析的方法对区域人口、城镇化率等用地要素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农村人口的数量。结合对农村人均居住用地面积的探讨最终得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总体规模。研究显示,重庆市永川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偏大,在用地规划中需对农居点用地规模进行大幅削减以完善用地结构。对预测过程的讨论与结果的检验,试图构建区县一级土地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人口预测 土地规划 永川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林勇刚 张孝成 王锐 莫燕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从县级层面提出并验证了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的两种测算方法,得出了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不完全取决于耕地地形坡度和田坎系数,农用地整治潜力分级考虑质量潜力更能科学地指导区域农用地整治、特别是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为合川区农用地整治安排、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提供依据,也为西南丘陵山区的县域农用地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用地整治 潜力 西南丘陵山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费智慧 王成 李丹 刘怡
研究目的:构建"自上而下"科学指导与"自下而上"农户愿景相融贯的农户搬迁思路,为整村推进示范村农户搬迁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加权Voronoi图,PRA(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3S。研究结果:各农村新居空间辐射范围、空间辐射半径及所包含的农户数存在差异,不仅受各农村新居综合条件影响,还与农村新居之间的距离及人口分布密切相关;各空间辐射范围内不同农户自身生计来源、生产生活需求、未来发展方向不同,对农村新居的选择各异。研究结论:农户搬迁去向是农村新居与农户间的"双向选择"过程,整村推进中既需考虑农村新居综合条件对农户的吸引容纳能力,又需考虑不同后顾生计来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骆东奇 周于翔 姜文
研究目的:探明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影响因素和流转后农民的生活保障,了解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意愿。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户主的文化程度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不大;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发生土地流转的比例也越高;离城镇或交通线路近,发生土地流转的比例高;土地流转实现形式主要是自己联系、承租人联系和集体组织;土地转让后的生活保障主要靠外出务工。土地流转的期望收益平均在540元/亩,土地流转方式以免费送给亲戚和租给他人或企业为主,土地流转的时间以1—2年为主,土地流转的管理方式希望通过集体组织管理。研究结论:农村土地流转受农户家庭收入、农户所处的区位条件等影响;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土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