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65)
2023(16128)
2022(13805)
2021(13025)
2020(10654)
2019(24364)
2018(24430)
2017(47089)
2016(25503)
2015(28889)
2014(29177)
2013(29298)
2012(27423)
2011(25194)
2010(25520)
2009(23634)
2008(23147)
2007(20674)
2006(18793)
2005(16916)
作者
(76585)
(63783)
(63165)
(59779)
(40036)
(30436)
(28580)
(25075)
(24115)
(22748)
(21553)
(21434)
(20210)
(20154)
(19394)
(19389)
(18687)
(18551)
(18183)
(18090)
(16024)
(15832)
(15329)
(14631)
(14429)
(14190)
(14172)
(14059)
(12892)
(12679)
学科
(114973)
经济(114859)
(72772)
管理(66340)
(52274)
(48863)
企业(48863)
方法(42914)
数学(37061)
数学方法(36723)
农业(34653)
中国(34458)
地方(29829)
业经(28094)
(23593)
(23134)
(22390)
(20042)
贸易(20026)
(19399)
(19066)
银行(19024)
(18703)
(18405)
(17833)
金融(17831)
环境(17465)
技术(16757)
(16371)
理论(15535)
机构
学院(373292)
大学(372128)
(153314)
经济(149927)
管理(146239)
研究(132500)
理学(125279)
理学院(123844)
管理学(121928)
管理学院(121253)
中国(101737)
(81271)
科学(80949)
(75862)
(68556)
(67537)
研究所(60961)
中心(60608)
业大(59763)
农业(58020)
(56718)
财经(53769)
北京(51832)
(51618)
师范(51202)
(48785)
(47524)
(45998)
经济学(44133)
师范大学(41098)
基金
项目(246770)
科学(193504)
研究(184681)
基金(176601)
(153431)
国家(152045)
科学基金(129348)
社会(115741)
社会科(109227)
社会科学(109199)
(97130)
基金项目(94389)
教育(82578)
自然(81729)
(81214)
自然科(79678)
自然科学(79660)
自然科学基金(78199)
编号(77789)
资助(71459)
成果(63633)
(57277)
重点(55113)
(54552)
课题(53236)
(50576)
创新(47190)
国家社会(47019)
发展(46207)
科研(46122)
期刊
(181135)
经济(181135)
研究(114391)
中国(80025)
(76354)
学报(58247)
科学(56023)
农业(51872)
管理(51622)
(47240)
大学(44553)
教育(42948)
学学(41927)
(38941)
金融(38941)
业经(34229)
技术(31945)
经济研究(26394)
财经(25206)
问题(25206)
(24367)
(21442)
图书(19501)
理论(18758)
(18663)
资源(18588)
技术经济(18566)
科技(18270)
世界(17568)
现代(17501)
共检索到573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建波  王莉  刘润亚  刘震宇  谷颐乐  
土地整治是为提高土地生产承载能力而实施的一项涉及到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政策制度等多方面持续、动态的系统工程。从国家的战略部署、目标的现实转变、统筹城乡与促进农业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对土地整治提出了战略需求,指出了当前土地整治应从完善整治规划编制体系、建立监测—评价—调控系统、推进整治制度创新、加强生态景观建设整治等4个领域来重点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地管理从数量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转变中,土地整治越来越趋于综合化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敬  蔡宗翰  施昱年  
在我国台湾地区,《土地法》《农地重划条例》《农村社区土地重划条例》《农村再生条例》共同构建了农村土地整治的主要法律体系和实施依据。本文对台湾地区农村土地整治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时期、不同目标土地整治的特点及对台湾地区农村发展的作用,为大陆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未来土地整治的发展提供借鉴。台湾地区农村土地整治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之前,台湾地区的农村土地整治称之为"农地重划",仅限于"耕地和种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海楠  王德起  
土地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其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等理论问题的研究势必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探索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实现机制,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蒋玉石  林笃  杜晓东  
在进行农村土地整治的过程中,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科学的发展和规划观,不能以牺牲土地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土地数量的单纯增加。充分整合各种城乡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线路,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统筹兼顾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树立节约资源,有效保护耕地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妥善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真正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以农村人口为依据平均分配和持续调整农村土地,不可避免地带来土地分散、零碎经营,以及土地产权主体和客体模糊的制度缺陷。在加速发展现代农业的宏观战略下,以产权制度突破为重点探索农地流转新模式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成效,但仍然面临理论和法律两个方面的困境,以及可能引发的多种风险。从已有的改革实践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尽管模式多样、进展各异、成效不一,但具有十分明显的渐进性制度变迁的特征。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也必将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基础上,继续沿着产权分割、产权明晰、产权流动的路径推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四川省双流县地处天府之国——成都近郊,县域自东向西三面环绕成都主城区,幅员面积1067平方公里。2009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亿元、增长16.5%,地方财政一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关小克  张凤荣  李乐  王锐  袁雅琴  
探讨地区农业发展演变规律,是制定大都市区土地整治策略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化的导向下进行调整,其基本态势就是将生产、经济等资源转移到经济效益更好的产业或部门之中;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由1978年的28.3∶40.1∶31.6,变为2008年的6.4∶21.1∶72.4;受城市化影响,农作物播种面积从69.1万hm~2持续下降到32.2万hm~2,但种植结构方面,粮食作物和蔬菜的播种面积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受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和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影响,第一产业收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越来越有限。本文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各区县间农业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这也是区域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世昌  周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大幅度提高,到2015年底城镇化率达56.1%。然而目前仍有6.3亿多人长期生活在农村,贫困人口超过7000万,严重影响"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加快农村全面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土地整治对促进农村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炎  陈昆亭  雷新途  
本文在一致增长理论框架下建立土地经济模型,研究不同所有制形式对长期经济均衡的影响。模型指出:在允许土地自由交易的私有制经济中,土地逐渐集中到少部分人手中;技术进步所引致的收入增加主要增加土地拥有者的财富和消费;无地劳动者的生活将始终维持在生存的边际水平。不允许交易所有权的公有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可以确保基本的社会公平,但在无承包制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中,人口容易过度增长,因此需进行外生人口约束。模型结论表明:集体所有承包制为基础的制度形式的长期福利和增长效应严格优于以私有制和纯粹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形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许迎春  何雄浪  恩佳  
在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中,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问题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是导致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应从制度上加以解决。本文由此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问题进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探索与创新,以期进一步明确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强化土地的物权性质,积极、稳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切实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广星  
农村土地银行的逐步完善,借助流转土地推进合适的规模经营,有利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交易和相应制度的最大收益,有利于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村和谐社会的建立。本文积极研究国外土地银行的成功实践,科学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应用的现状,结合我国实际探讨完善我国农村土地银行建设的相关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洪波  刘佳  
土地信托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其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本文从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以及未来我国农村土地信托发展的有利环境和不利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洪波  刘佳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创新形式,全国多个省市纷纷推行多种模式的农村土地信托项目试点。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农村土地信托发展受阻,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土地信托发展中遇到的障碍,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魏倬加  李中  
农村金融的发展,既需要外部增量资金的投入,又需要基于熟人社会到陌生社会的社会治理结构的制度转换和制度信任的保障。农村土地确权可以推动农村金融的内生发展,实现农村金融的现代化。文章计量模型及实证研究表明,农村土地确权不仅有利于减弱农村金融对熟人社会的过度依赖,还可提升农民的参与机会,促进农村金融交易环境的改善,增加农民的贷款额度和农村金融的覆盖面,从金融宽度、广度、深度和交易环境四个维度推动农村金融发展。通过研究还发现,农村土地确权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有利于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农业经营收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红娟  
土地权利问题是目前我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即土地权利直接或间接衍生而来的权利需求和权益保障冲突等问题:公法和私法制度冲突,农民要求发展与土地制度安排的冲突,土地增值实际收益人与权利人冲突……这些冲突长期客观存在且是引起社会不安和隐患的重要因素,冲突实质是农民、农村土地权、农村经济三大主体要求发展,而现有制度安排不能满足或者适应这些发展的需求,基于有限土地资源之上的发展权的发展成了各方问题解决的关键。通过数据分析和法理研究,针对性地提出构建理性法律环境制度的对策,即明确农村土地权利的主体和客体,实现土地所有权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