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47)
2023(12603)
2022(10825)
2021(10121)
2020(8651)
2019(20012)
2018(19909)
2017(38982)
2016(21565)
2015(24519)
2014(24682)
2013(24825)
2012(23408)
2011(21485)
2010(22042)
2009(21069)
2008(21480)
2007(19638)
2006(17669)
2005(16097)
作者
(65025)
(55034)
(54833)
(52200)
(34567)
(26259)
(24816)
(21373)
(20591)
(19656)
(18862)
(18446)
(17548)
(17359)
(17264)
(16937)
(16720)
(15996)
(15919)
(15899)
(13998)
(13850)
(13389)
(12608)
(12450)
(12397)
(12315)
(12297)
(11190)
(11085)
学科
(94555)
经济(94433)
(66075)
管理(59704)
(51539)
(43623)
企业(43623)
方法(37851)
农业(33930)
数学(33497)
数学方法(33157)
中国(25690)
业经(25218)
(24910)
(24393)
(19849)
地方(18064)
(17883)
贸易(17876)
(17445)
(16661)
银行(16622)
(16479)
(15916)
(14778)
金融(14773)
(14717)
(13652)
环境(13624)
财务(13618)
机构
学院(324884)
大学(324017)
(136207)
经济(133306)
管理(120973)
研究(113029)
理学(103354)
理学院(102147)
管理学(100408)
管理学院(99821)
中国(88716)
(73578)
(69245)
科学(69055)
(65611)
(59187)
农业(56882)
业大(53465)
研究所(53179)
中心(52719)
(51418)
财经(50880)
(45938)
北京(43464)
(42946)
师范(42543)
经济学(41589)
(40090)
(39662)
经济学院(37679)
基金
项目(206497)
科学(161487)
研究(152200)
基金(149160)
(130177)
国家(129020)
科学基金(108473)
社会(96667)
社会科(91155)
社会科学(91124)
(81170)
基金项目(79463)
教育(68818)
自然(68354)
(68142)
自然科(66639)
自然科学(66615)
自然科学基金(65439)
编号(63156)
资助(59973)
成果(52534)
(47036)
重点(46829)
(45516)
课题(43539)
(42245)
(41913)
国家社会(39846)
创新(39674)
教育部(39410)
期刊
(160371)
经济(160371)
研究(97091)
(75117)
中国(68534)
学报(53058)
农业(50571)
(50386)
科学(49844)
大学(40540)
管理(40291)
学学(38541)
(35368)
金融(35368)
业经(30890)
教育(30879)
技术(25976)
财经(25439)
(24207)
问题(23186)
经济研究(23037)
(21800)
(18737)
世界(16672)
(16585)
农村(16259)
(16259)
技术经济(16220)
理论(15804)
农业经济(15738)
共检索到497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乃安  
土地制度是解决农民问题、调动其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我国土地制度经历了"分地-合地-承包-集中"的四阶段变化,实现了让农民有土地、确立了农村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了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基本制度、引领了土地经营权适度规模经营等主要的工作目标,充分体现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导向、始终基于充分调动人民的参与热情与生产积极性和始终坚持公有制主体性质不动摇的基本原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乃安  
土地制度是解决农民问题、调动其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我国土地制度经历了"分地-合地-承包-集中"的四阶段变化,实现了让农民有土地、确立了农村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了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基本制度、引领了土地经营权适度规模经营等主要的工作目标,充分体现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导向、始终基于充分调动人民的参与热情与生产积极性和始终坚持公有制主体性质不动摇的基本原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伍业兵  
人民公社时期,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经历了从单一的公社所有制,到以生产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再到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的曲折演变过程;在农地经营制度上则经历了由公社统一经营、统负盈亏,生产大队、生产队只是组织劳动的基本单位,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到给予生产大队,特别是给予生产队一定经营自主权的发展阶段。在实践中,这一制度安排暴露出了许多制度缺陷。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邵彦敏  
近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土地制度的深刻变革,变革的核心是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这种制度变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帕累托改进的性质,但在某些方面还有待于发展和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的思路:以现行产权制度为基础,通过修订和完善,不断发挥现行产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炎  
一方面农业现代化需要加速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但另一方面现有的土地家庭承包制又不能轻易动摇。借助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需要以国家的力量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解决农村社会保障为前提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亦琴  
一、新制度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传统体制框架下,我国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统一经营。依存于这种制度背景和经济结构,农民对土地有着高度的依赖性,土地在相当高程度上承担着养育、就业、保险和生活福利保障功能,远甚于体现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生产要素"的生产功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郑仁泉  陈平  
以农业总产值,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为绩效标准,对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农村产量变化的绩效实证计量,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这时期财产权清晰、经营自由的农村土地制度绩效明显趋好,反之则趋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琴  冯登艳  彭扶民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的 3次大的土地制度变革 ,都使得农民对土地产权具有不完整性 ,甚至完全被剥夺。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就是要让农民拥有土地的完全产权 ,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乔惠波  
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虽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其内在制度缺陷已经越来越明显。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对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进行深入分析,在比较各种土地制度改革方案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乔惠波  
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虽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其内在制度缺陷已经越来越明显。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对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进行深入分析,在比较各种土地制度改革方案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常伟  
建立在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基础上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有着长期相对稳定性和基础性特征。本文运用比较制度分析这一工具讨论了作为基本制度的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以及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形成及其功能,并分析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关约束条件,指出应在稳定农村土地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向农民赋权,并探讨集体产权的多种实现形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振坡  梅林  詹卉  
本文通过分析产权理论的演进,构建了产权、市场及其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之进行了实证辩析,指出产权与市场均为经济绩效的决定性因素,且二者往往根据具体环境不同表现出时间差异性或相互协调性。经过研究发现,对于目前我国农地而言,应加快推进土地确权工作,而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则要加快推进基于公平与效率的流转收益分配机制设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永穆  安雅娜  
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几经变革,最终确立了集体所有、农户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发挥作用的结果。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的演进及其创新仍要受到路径依赖的推动。本文依据路径依赖的理论,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演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模式及其基本框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瑶鹤  胡伟艳  
文章利用文献法、分类法、归纳法等方法,从土地和劳动力结合视角,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演变特征,主要体现从土地和劳动力的直接结合转向土地和劳动力的间接结合,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直接结合的标志,间接结合主要包括以土地使用权流转为主的土地使用权和劳动力的间接结合和以人口城镇化为主的土地所有权和劳动力的间接结合。通过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的比较分析,指出扬土地和劳动力直接和间接结合之长而补其之短,完善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推进就地城镇化进程,是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核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小鱼  王翠英  
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已经实行20多年了,现在很有必要对它的绩效进行一番认真的考察和总结。不可否认,该制度实行之初,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的确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无论是在经济效率还是在社会效益方面,它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如农村经济徘徊不前,农地流转不畅, 土地交易价格扭曲、土地市场发育迟缓,耕地急剧减少、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威胁,农民土地权益缺失,并且造成大量“三无”人群和严重的社会隐患等等。事实证明,对于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很有必要再做一番脱胎换骨的大手术, 使之重新焕发活力,带动我国农村经济以至国民经济再来一次大的飞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