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4)
- 2023(13901)
- 2022(11844)
- 2021(10847)
- 2020(9277)
- 2019(21252)
- 2018(21038)
- 2017(41300)
- 2016(22378)
- 2015(25397)
- 2014(25609)
- 2013(25831)
- 2012(24384)
- 2011(22565)
- 2010(23023)
- 2009(22109)
- 2008(22067)
- 2007(20174)
- 2006(18369)
- 2005(16918)
- 学科
- 济(117514)
- 经济(117387)
- 业(67492)
- 管理(63673)
- 农(51528)
- 企(45071)
- 企业(45071)
- 方法(41034)
- 数学(36546)
- 数学方法(36267)
- 农业(33948)
- 中国(29059)
- 业经(27564)
- 财(26284)
- 地方(25662)
- 制(25597)
- 学(21793)
- 贸(18671)
- 贸易(18661)
- 易(18133)
- 体(18006)
- 银(17862)
- 银行(17832)
- 行(17130)
- 融(16433)
- 金融(16429)
- 发(16284)
- 环境(15604)
- 策(14270)
- 务(14142)
- 机构
- 学院(340010)
- 大学(337789)
- 济(154544)
- 经济(151465)
- 管理(127109)
- 研究(119624)
- 理学(108073)
- 理学院(106908)
- 管理学(105325)
- 管理学院(104713)
- 中国(94528)
- 财(72162)
- 京(71088)
- 农(70945)
- 科学(69540)
- 所(61631)
- 财经(55997)
- 中心(55380)
- 研究所(55031)
- 农业(54545)
- 江(53537)
- 业大(52417)
- 经(50441)
- 经济学(48295)
- 北京(44952)
- 经济学院(43333)
- 范(42754)
- 师范(42400)
- 院(41710)
- 州(41430)
- 基金
- 项目(211850)
- 科学(166206)
- 研究(158100)
- 基金(153429)
- 家(132603)
- 国家(131421)
- 科学基金(111299)
- 社会(102852)
- 社会科(97182)
- 社会科学(97153)
- 省(82979)
- 基金项目(81332)
- 教育(70416)
- 划(68626)
- 自然(68025)
- 自然科(66284)
- 自然科学(66265)
- 自然科学基金(65085)
- 编号(64875)
- 资助(61869)
- 成果(53496)
- 部(48298)
- 发(47830)
- 重点(47700)
- 课题(44516)
- 制(43480)
- 创(43336)
- 国家社会(42899)
- 教育部(40997)
- 性(40824)
- 期刊
- 济(186520)
- 经济(186520)
- 研究(106265)
- 农(72388)
- 中国(71613)
- 财(55602)
- 学报(50876)
- 科学(48754)
- 农业(48487)
- 管理(44454)
- 大学(39556)
- 融(38146)
- 金融(38146)
- 学学(37835)
- 业经(32888)
- 财经(28895)
- 经济研究(28562)
- 技术(28369)
- 教育(28305)
- 问题(25855)
- 经(24924)
- 业(23158)
- 世界(18828)
- 技术经济(18731)
- 贸(18658)
- 版(17632)
- 经济问题(17109)
- 农村(16623)
- 村(16623)
- 理论(16480)
共检索到530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邵彦敏
近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土地制度的深刻变革,变革的核心是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这种制度变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帕累托改进的性质,但在某些方面还有待于发展和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的思路:以现行产权制度为基础,通过修订和完善,不断发挥现行产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产权理论 土地产权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炎
一方面农业现代化需要加速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但另一方面现有的土地家庭承包制又不能轻易动摇。借助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需要以国家的力量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解决农村社会保障为前提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关键词:
土地制度 法经济学 家庭承包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琴 冯登艳 彭扶民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的 3次大的土地制度变革 ,都使得农民对土地产权具有不完整性 ,甚至完全被剥夺。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就是要让农民拥有土地的完全产权 ,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小鱼 王翠英
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已经实行20多年了,现在很有必要对它的绩效进行一番认真的考察和总结。不可否认,该制度实行之初,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的确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无论是在经济效率还是在社会效益方面,它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如农村经济徘徊不前,农地流转不畅, 土地交易价格扭曲、土地市场发育迟缓,耕地急剧减少、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威胁,农民土地权益缺失,并且造成大量“三无”人群和严重的社会隐患等等。事实证明,对于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很有必要再做一番脱胎换骨的大手术, 使之重新焕发活力,带动我国农村经济以至国民经济再来一次大的飞跃。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绩效 经济 社会
[期刊] 改革
[作者]
祝志勇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旨在调整农村社会生产关系 ,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潜在利润是否能转化为现实 ,是由目前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社会主体力量的结构 (政府、农民 )共同决定的。
关键词:
农村土地 流转制度 政治经济学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燕纯 韩书成 李丹 熊建华
[目的]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梳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变迁过程,并对"三权"各自的权能进行分析,针对现存集体所有权主体缺失、土地承包权权能混乱、土地经营权性质不清等问题解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比法对农村土地试行"三权分置"后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各自权能进行划分和界定,理顺三者关系。[结果](1)"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产权权能的进一步分解与细化,集体所有权被赋予更完整的土地所有权能;(2)"三权分置"过程中承包地流转路径得到进一步强化,打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伟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主要缺陷进行了分析,在对我国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创新实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4点建议。
关键词:
农村土地 股份合作制 制度经济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乃安
土地制度是解决农民问题、调动其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我国土地制度经历了"分地-合地-承包-集中"的四阶段变化,实现了让农民有土地、确立了农村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了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基本制度、引领了土地经营权适度规模经营等主要的工作目标,充分体现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导向、始终基于充分调动人民的参与热情与生产积极性和始终坚持公有制主体性质不动摇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土地制度 制度演变 集体所有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乃安
土地制度是解决农民问题、调动其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我国土地制度经历了"分地-合地-承包-集中"的四阶段变化,实现了让农民有土地、确立了农村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了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基本制度、引领了土地经营权适度规模经营等主要的工作目标,充分体现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导向、始终基于充分调动人民的参与热情与生产积极性和始终坚持公有制主体性质不动摇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土地制度 制度演变 集体所有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少安 刘明宇
本文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农地产权安排的内在权利冲突及其在经济上的后果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农地承包制对农业投资水平和技术选择的影响。承包期限的延长对农业投入的影响是有限的、有条件的,承包制不利于规模经济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需下放土地制度创新的权利并遵循地域差异化、产业差异化和所有权主体差异化原则。
关键词:
农村土地承包法 农地产权 土地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魏欣
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所有权主体虚位、产权模糊、权能残缺等方面的问题,主要原因有立法不规范、行政权利泛滥和理论缺失等。因此,要从重构所有权主体、使土地权利内容明晰化、排除行政不当干预、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等方面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关键词:
土地产权 产权制度 农民集体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道林 董为红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生产将走向规模化、企业化和国际化道路,这就要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适应性的改革,即农村土地产权应是可转移的。而我国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存在着土地所有权主体及其所拥有的土地不明确、所有权主体的组织机构和能力难以满足作为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的要求、土地所有权主体过多容易引起无序竞争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开农用土地市场,将引起新的混乱。因此应将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关系上升为“国家对土地的管理和控制”关系,即国家拥有对集体土地的管理和控制权,而将土地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民可控制的财产权,实行国家管理下的农村集体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这样既体现了土地由国家管理和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淑梅 纪流河
目前,解决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与现实经济形势的矛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以不同结构的产权本身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其优化或变迁的原则与路径却存在着最优为逻辑起点,在改革三十年间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调整的政策及其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变化这两类基本事实基础上,我们检验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得出如下结论: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需要优化而非变迁,对其进行优化的重点应该是农地的使用权,优化使用权的主要方式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关键词:
产权结构 激励 农地产权 使用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磊 路广利
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对产权界定,本文从产权视角透视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和弊端,并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现状,在总结和评价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集体所有制前提下根据农民自主选择,重新界定土地承包权的建议。这实质上是一种以“土地制度多样化”为目标的产权变革方案,期望借此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产权 多样性 自主选择 永久承包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