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35)
2023(10022)
2022(8501)
2021(7878)
2020(6604)
2019(15015)
2018(14931)
2017(29206)
2016(16047)
2015(17932)
2014(18033)
2013(18041)
2012(16631)
2011(15266)
2010(15578)
2009(15105)
2008(14977)
2007(13678)
2006(12554)
2005(11380)
作者
(46190)
(39202)
(38679)
(36799)
(24100)
(18745)
(17450)
(15120)
(14697)
(13866)
(13394)
(12957)
(12314)
(12251)
(12040)
(11719)
(11556)
(11279)
(11152)
(11049)
(9975)
(9647)
(9371)
(8931)
(8905)
(8782)
(8733)
(8521)
(7971)
(7668)
学科
(72195)
经济(72094)
(54711)
(50277)
管理(46194)
农业(33283)
(32651)
企业(32651)
方法(26455)
数学(24001)
数学方法(23766)
业经(21849)
中国(20674)
(20660)
(19024)
(14401)
地方(13343)
(13170)
(12925)
银行(12912)
农业经济(12488)
(12411)
(12152)
贸易(12145)
(12026)
(11934)
土地(11859)
环境(11139)
(11081)
体制(10930)
机构
学院(237500)
大学(234126)
(104186)
经济(102087)
管理(92981)
理学(79606)
研究(79550)
理学院(78843)
管理学(77772)
管理学院(77377)
中国(64859)
(56772)
(50153)
(49233)
科学(45695)
农业(43111)
业大(40033)
(39778)
财经(38585)
中心(37868)
(36832)
研究所(35337)
(34833)
经济学(31110)
北京(30584)
(29400)
师范(29182)
(28513)
(28105)
经济学院(28088)
基金
项目(152168)
科学(120345)
研究(115755)
基金(110421)
(94828)
国家(93940)
科学基金(80300)
社会(75996)
社会科(71746)
社会科学(71724)
(60666)
基金项目(58938)
教育(51040)
(49462)
自然(48449)
编号(48230)
自然科(47193)
自然科学(47183)
自然科学基金(46321)
资助(43557)
成果(38837)
(35250)
(34658)
(34048)
重点(33832)
课题(32764)
(32546)
国家社会(31497)
(31354)
(29772)
期刊
(124483)
经济(124483)
研究(71470)
(61422)
中国(52888)
农业(41574)
(37434)
科学(34300)
学报(33962)
管理(30258)
大学(27625)
(27534)
金融(27534)
业经(26609)
学学(26434)
教育(20212)
技术(19720)
财经(19087)
(18801)
问题(18361)
经济研究(16946)
(16303)
农业经济(15297)
农村(15289)
(15289)
(13315)
经济问题(12666)
技术经济(12559)
世界(12543)
资源(12014)
共检索到365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常秀清  尉京红  
本文回顾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过程,分析了我国农村发展的各历史阶段土地制度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长期、动态的观点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效率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应当与环境相适应的原则。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郑仁泉  陈平  
以农业总产值,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为绩效标准,对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农村产量变化的绩效实证计量,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这时期财产权清晰、经营自由的农村土地制度绩效明显趋好,反之则趋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芸  
中国农民几十年来的种种经济行为与土地制度变迁密切相关 ,不同土地制度形式的农民供给反应相差很大。通过考察建国以来的四次土地制度变迁与农民的供给反应 ,得出农民是否拥有真正的产权制约着农民的供给。改革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思路是弱化集体所有权 ,加强宏观调控 ,强化农民永久使用权 ;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 ;理顺国家和农民之间的税收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丽君  陆海霞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过多次变迁,最终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土地制度变迁过程中,我国粮食产量具有不同的表现,这表明了土地制度变迁对粮食产出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来研判土地制度变迁对粮食产出的作用,明确了土地经营制度对粮食产出的重大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永穆  安雅娜  
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几经变革,最终确立了集体所有、农户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发挥作用的结果。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的演进及其创新仍要受到路径依赖的推动。本文依据路径依赖的理论,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演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模式及其基本框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汪先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先后制定了以保护耕作者权利为主题的《农地法》、以农地开发整理为主旨的《土地改良法》、以农地用途划分为中心的《关于农业振兴地域的法律》和以促进农业综合发展为主导的《农业经营基础强化促进法》等一系列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这些制度不仅促使了日本农地高效利用和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对战后日本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顺利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日本的做法对中国今后的改革有着重要启示,就是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使用和保护的法律制度,重视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逢伯  
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政府、企业、农民等主体对土地有了新的诉求,农村土地制度非均衡问题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土地的要素功能和保障功能的矛盾造成的。根据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趋势,今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方向是进一步明晰产权和建立高效、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最终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农村土地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家庭  张换兆  
本文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探讨农地流转制度的变迁历程,认为中国农地流转制度存在管理制度供给不足、管理主体不明确、地方寻租空间过大等问题,提出加强制度变迁的综合性和配套性,明确管理主体,以土地使用权能一致性为基础,逐步清晰产权,规范微观管理主体行为,保护农民利益,消散制度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邝先慧  祁晓玲  
建国初期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合作社土地集体制、人民公社公有制的变迁。本文以组织公民行为为视角,分析了土地制度影响因素,认为互助合作的组织公民行为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到合作社土地集体制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瞒产私分、包产到户的组织公民行为是农村人民公社所有制及基本核算单位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关注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与土地制度变迁的关系,对国家土地制度创新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树春  马元  
本文在以往农地制度变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重新归纳了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领导与农户的效用目标及约束条件,对于更高效用目标的追求导致二者在农地市场中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作为代理人的村领导在体现农户集体意愿的决策集合中进行农地制度选择,最终形成的农地制度安排实现了农户集体意愿与村领导的动态利益均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德军  朱道林  
研究目的:解读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规律,分析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取向。研究方法: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集体、农民4方动态进化博弈模型,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中各利益主体博弈进化关系特征及约束条件。研究结果:生成了各利益主体进化博弈关系表及策略对比趋势图。研究结论:(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以中央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2)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是一个由强制性向诱致性过渡的历史过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应该顺应这种趋势;(3)农民集体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中中央政府策略选择不完全的产物,其产权关系不清、权能缺失。(4)应该有针对性地完善现行土地产权制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勇  李广斌  
农民收入非农化、农村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村庄建设无序和城镇建设用地短缺是诱导苏南农村土地变革的主要因素.而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是苏南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主要趋势。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是推动苏南农村居住空间演化的一个关键变量: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为核心的农用地流转推动苏南农业生产空间和农民居住空间相互分离,以"宅基地置换"为核心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为农民居住迁移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以"土地空间管制"为核心的新农村规划正在彻底重构农村居住空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课题组  
土地制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对土地的投入热情,进而对粮食生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依据我国相关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运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制度对粮食产量有着显著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粮食的增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粮食增产也发挥了积极贡献。课题组在陕西省开展调研发现:土地流转制度为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农户增加农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陕西省在实行土地流转制度之后,农业劳动力投入产出比和粮食单产都显著提高。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应进一步完善土地制度,加快推进土地确权,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孔泾源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艰难跋涉。其间不乏土地产出的戏剧性增长为世瞩目。同时也曾因农业徘徊而引起人们的迷惘、忧虑和关注。这场经验和教训都极为丰富的历史性变革,不仅以其变动不居的制度形态张扬着中华民族尤其是农民大众的创造精神,而且以制度变迁的特殊约束条件和历史轨迹启迪着人们的理论思考。本文试图对我国当代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过程、类型及约束条件作出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