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6)
- 2023(13656)
- 2022(11706)
- 2021(11259)
- 2020(9360)
- 2019(21958)
- 2018(22280)
- 2017(43685)
- 2016(23568)
- 2015(26995)
- 2014(27348)
- 2013(27192)
- 2012(24800)
- 2011(22586)
- 2010(23037)
- 2009(21284)
- 2008(20805)
- 2007(18415)
- 2006(16492)
- 2005(14480)
- 学科
- 济(101788)
- 经济(101685)
- 业(70302)
- 管理(63009)
- 农(51576)
- 企(48014)
- 企业(48014)
- 方法(45876)
- 数学(40860)
- 数学方法(40182)
- 农业(34093)
- 中国(26932)
- 业经(25898)
- 财(21469)
- 学(20641)
- 制(19808)
- 地方(19348)
- 贸(17480)
- 贸易(17470)
- 易(17051)
- 理论(15374)
- 银(15240)
- 银行(15206)
- 发(14946)
- 技术(14805)
- 行(14554)
- 策(14241)
- 和(14135)
- 环境(14105)
- 体(13755)
- 机构
- 学院(345070)
- 大学(343085)
- 管理(140151)
- 济(137590)
- 经济(134563)
- 理学(121918)
- 理学院(120676)
- 管理学(118392)
- 管理学院(117800)
- 研究(111117)
- 中国(85745)
- 京(73329)
- 农(70604)
- 科学(69238)
- 财(61218)
- 业大(56988)
- 所(55567)
- 农业(54064)
- 中心(51747)
- 研究所(50421)
- 江(49935)
- 财经(49197)
- 北京(46185)
- 范(44999)
- 经(44682)
- 师范(44659)
- 州(40627)
- 院(39495)
- 经济学(39435)
- 经济管理(38260)
- 基金
- 项目(231984)
- 科学(181856)
- 研究(172007)
- 基金(167175)
- 家(144601)
- 国家(143336)
- 科学基金(123163)
- 社会(107041)
- 社会科(101065)
- 社会科学(101034)
- 省(91193)
- 基金项目(89100)
- 自然(79700)
- 教育(78205)
- 自然科(77786)
- 自然科学(77771)
- 自然科学基金(76326)
- 划(75758)
- 编号(73113)
- 资助(69312)
- 成果(58679)
- 部(51424)
- 重点(50937)
- 发(49568)
- 课题(48869)
- 创(47492)
- 创新(44209)
- 科研(43870)
- 教育部(43581)
- 国家社会(43108)
- 期刊
- 济(154350)
- 经济(154350)
- 研究(99153)
- 农(71939)
- 中国(66350)
- 学报(53239)
- 科学(50924)
- 农业(49051)
- 管理(47649)
- 财(42639)
- 大学(41382)
- 学学(39223)
- 教育(36801)
- 融(31818)
- 金融(31818)
- 业经(31074)
- 技术(30566)
- 财经(22729)
- 业(22488)
- 经济研究(22311)
- 问题(21957)
- 经(19175)
- 版(17868)
- 技术经济(17480)
- 理论(17434)
- 图书(17017)
- 科技(16715)
- 实践(16081)
- 践(16081)
- 现代(15959)
共检索到501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方 沈菲 陶启智
土地问题从来都是农村改革的核心问题,土地流转所带来的规模经营等优势,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效率和农村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和范围的逐步扩大以及流转速度的提高,土地流转模式也由单一、传统的自发流转模式向多样化、创新化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几种主要的土地流转模式以及当前比较热门的一种创新流转模式——土地信托流转模式的对比,研究我国土地流转模式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农民利益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本文通过对"中信——安徽宿州"项目和"北京——江苏无锡"项目两种截然不同的土地信托流转模式的分析,阐述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土地信托流转模式的创新形式设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信托 流转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方 沈菲 陶启智
土地问题从来都是农村改革的核心问题,土地流转所带来的规模经营等优势,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效率和农村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和范围的逐步扩大以及流转速度的提高,土地流转模式也由单一、传统的自发流转模式向多样化、创新化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几种主要的土地流转模式以及当前比较热门的一种创新流转模式——土地信托流转模式的对比,研究我国土地流转模式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农民利益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本文通过对"中信——安徽宿州"项目和"北京——江苏无锡"项目两种截然不同的土地信托流转模式的分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信托 流转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岳意定 王琼
本文在分析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从现行政策和法律依据、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的实践基础和条件,以及国外土地信托流转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借鉴等方面,对我国开展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的可行性作了探析。从明确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设计合理的土地信托收益分配与风险承担机制、建立土地信托流转多功能中介服务机构、培育与扶持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经营者,以及建立与之相应的配套政策与措施搭配等方面,为构建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运作模式—土地信托流转模式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信托流转 可行性 比较优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明国
农村土地流转信托作为一项创新性的产权制度安排,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仍面临着配套政策体系不健全、规模效益不稳健以及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应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配套体系,加快建设农地流转信托二级市场,谋划构建"三位一体"的政策实施框架,尽快形成"三农问题"与"信托产业"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晓芹
土地信托流转模式产生的背景现实背景。近年来,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极大地推进了农业集约化、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也为培育和壮大各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规范农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创造了条件。但在农地流转过程中,一些种地大户从承包户那里承租的农地无法抵押,资金不足且又没有金融杠杆支持,致使其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效率低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邱峰
土地流转信托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次新尝试,对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三农"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意义。继中信信托拉开商业信托公司参与土地流转的序幕后,土地流转信托不断掀起热潮,在破解农村土地流转诸多难题的同时,也日益暴露出其深刻的内在矛盾,其中涉及到盈利、风险、法律等诸多问题。土地流转信托虽好,但相应政策措施必须跟进,以保证这一模式持续良性推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周萍
在全面服务于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体系的总目标之下,构建土地信托银行,有效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充当土地资产的"看护人",转变土地为"可携带资产",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本文基于国内外土地银行的实践,解析了国外土地银行的特点与启示,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土地银行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土地信托银行的可能。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土地信托银行的体系,阐明了发展目标、市场定位和资本设计,同时搭建了土地信托银行的运行模式,设计了土地信托银行的管理逻辑、资金来源和盈利模式,从而发挥信托和银行的优势,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探寻一条有效路径。
关键词:
土地信托银行 农村土地流转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明国
本文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内涵进行了探讨,着重剖析了"宿州模式"和"益阳模式"的内在运行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阐释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比较优势和制约因素。为更好地构建适应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土地流转信托新模式,本文从政府引导、服务平台建设、制度体系构建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试图给出撬动我国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新方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常冬勤 蒲玥成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现状分为法律政策层面与实践层面两个方面:法律政策上没有对农村土地流转信托运行产生直接阻碍;土地信托流转不断增多,但是实施范围及使用的有局限;实行土地流转的农村地区具有特殊性。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法律制度、土地流转风险较高、投资吸引力差等问题。据此,笔者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土地流转信托 现状 问题 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臧公庆 龚鹏程
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土地用途非农化,甚至撂荒等农地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土地制度改革愈加注重耕地流转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值此背景下,农村耕地流转信托作为金融服务"三农"的制度创新已初显成效。该文通过对美日等国家土地信托商业化运营的成熟经验,以及中国实践既存范式的研究,总结出制度本土化适用过程中的现实难题;基于此,畅想未来耕地流转信托的运作模式,并从市场建构和制度完善两方面提出创新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苗绘 王金营
土地信托作为新型土地流转模式具有重要优势。目前中国开展土地信托试点的地区,大多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现有土地信托模式在推广运行中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政府行政管理过多,信托机构数量少、角色单一、发挥职能有限,不能充分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本文在对全国2001—2020年典型土地信托模式梳理的基础上,从横向突破和纵向突破两种路径提出了创新的土地信托模式:一是构建横向联合机制的农用土地整合开发型集合信托模式,二是深化纵向延伸机制的农业产业链型土地集合信托模式。为保障上述创新模式的高效运行,本文提出了政府、监管当局、信托机构、金融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六位一体"的土地信托保障机制,以此促进农业产业链形成,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土地集合信托 模式创新 保障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卫柏 柳钦 李中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规模经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对土地互换、出租、入股、股份合作、转包等土地流转模式创新进行剖析,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改变耕地用途、法律冲突、风险不确定、侵害农户利益、融资困境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法律规范、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建设、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农村土地 流转模式 剖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鲜梅
本文作者在基于山东省胶州(良乡一村)、吉林省松原(王府村、新凤村、则字村)、江苏省常熟(新丰村、梅南村)和太仓(东林村、电站村)等各地土地流转情况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的几种土地流转模式——"良乡模式"、"新凤模式"、"则字模式"梅南模式"、"东林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可供借鉴的经验要素与政策建议。首先,从"经营主体、流转形式、土地价格、土地用途与分配方式"等节点,对"五种模式"的内容和特点进行比较;同时,依据农村土地法律法规、农地流转政策精神,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从"经营主体差异度、地权剥离明晰度、农地用途偏离度、地租价格合理度、农民权益保障度、收益分配透明度"等方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宏伟 靳共元
当前农村各地不断创新发展的土地流转模式,表明环境条件变化对新制度安排的强烈需求。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土地经营模式,无法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要求。农户自发形成的土地分散流转,亦不能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分割的现实问题。而依托村集体进行的土地集中流转有利于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将逐渐转向以集中流转为主。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流转模式 分散流转 集中流转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晗 邵彦敏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更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土地银行"模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土地互换"模式、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专业农场模式等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典型模式作案例,总结出关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的重点,即: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政府发挥好引导和扶持作用、拓宽利益联结和共享机制、实现土地流转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土地流转 模式 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