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90)
- 2023(19362)
- 2022(16375)
- 2021(15418)
- 2020(12782)
- 2019(29477)
- 2018(29321)
- 2017(56047)
- 2016(30435)
- 2015(34536)
- 2014(34860)
- 2013(34510)
- 2012(32314)
- 2011(29367)
- 2010(29910)
- 2009(27976)
- 2008(28156)
- 2007(25459)
- 2006(22732)
- 2005(20938)
- 学科
- 济(133434)
- 经济(133267)
- 业(89393)
- 管理(87640)
- 企(66116)
- 企业(66116)
- 农(53323)
- 方法(52450)
- 数学(45265)
- 数学方法(44689)
- 中国(38479)
- 农业(35236)
- 财(34743)
- 业经(32525)
- 制(30429)
- 地方(29769)
- 学(26897)
- 贸(23886)
- 贸易(23869)
- 银(23219)
- 银行(23173)
- 易(23152)
- 行(22232)
- 融(21478)
- 金融(21472)
- 理论(20407)
- 体(20329)
- 务(20138)
- 财务(20064)
- 财务管理(20001)
- 机构
- 学院(444637)
- 大学(442015)
- 济(183877)
- 经济(179817)
- 管理(166995)
- 研究(151295)
- 理学(141790)
- 理学院(140179)
- 管理学(137711)
- 管理学院(136893)
- 中国(119093)
- 京(94586)
- 科学(91170)
- 财(89434)
- 农(84343)
- 所(77203)
- 中心(71292)
- 江(70712)
- 财经(69011)
- 研究所(68902)
- 业大(67000)
- 农业(64992)
- 经(62405)
- 北京(59958)
- 范(59087)
- 师范(58488)
- 州(55962)
- 经济学(55931)
- 院(54158)
- 财经大学(50582)
- 基金
- 项目(282894)
- 科学(221590)
- 研究(210440)
- 基金(202715)
- 家(175741)
- 国家(174145)
- 科学基金(148506)
- 社会(132688)
- 社会科(125390)
- 社会科学(125358)
- 省(112236)
- 基金项目(106761)
- 教育(97089)
- 自然(93837)
- 划(93496)
- 自然科(91538)
- 自然科学(91513)
- 自然科学基金(89854)
- 编号(87562)
- 资助(82580)
- 成果(72321)
- 发(64303)
- 重点(63928)
- 部(63082)
- 课题(61097)
- 创(58649)
- 创新(54901)
- 国家社会(54388)
- 制(54263)
- 科研(53831)
- 期刊
- 济(216515)
- 经济(216515)
- 研究(134703)
- 中国(97798)
- 农(82612)
- 财(70881)
- 学报(68117)
- 科学(63657)
- 管理(61388)
- 农业(55489)
- 大学(52707)
- 教育(51001)
- 学学(49577)
- 融(47391)
- 金融(47391)
- 技术(40427)
- 业经(38757)
- 财经(34616)
- 经济研究(32313)
- 经(29789)
- 问题(29654)
- 业(27764)
- 版(22900)
- 贸(22055)
- 技术经济(21962)
- 理论(21138)
- 图书(20830)
- 世界(20759)
- 统计(20733)
- 商业(20155)
共检索到690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冬 洪名勇
从马克思土地产权变迁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并且对马克思土地产权权能理论、土地产权结合与分离理论、土地产权配置市场化理论和地租理论在我国当前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研究表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向应以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为指导,在坚持农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安排下,克服农地产权制度的现有缺陷,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家勇
贵州大学洪名勇教授的学术专著《马克思土地产权制度理论研究——兼论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由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它将散见于马克思《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等经典著作中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士俊
"三权分置"起因于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引致的农民群众自发进行的土地流转,体现出鲜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特点。而党和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实行"三权分置"改革,既为土地流转清除了障碍,又对其施加了规范和约束,表现出明显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诱致性与强制性演进逻辑,启示在"三农"工作中,要重视利用诱致性和强制性两种方式,加强有效率制度供给,提高农业经济绩效。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制度变迁 诱致性 强制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荣材
制度变迁及模式选择是在一定的路径约束下展开的。在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及其模式选择的路径约束就是现行的包括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和制度保障制度二元经济制度安排及其制度本身的内在的路径依赖。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约束,提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模式选择。这就是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确立农民作为土地产权主体的地位,赋予农民有效的土地产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名勇
马克思是较早将国家整合到制度变迁中去的经济学家。通过对蕴藏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经典著作的研读和挖掘,发现马克思不仅有自己的制度变迁模型,而且还将这一模型应用到对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形成马克思的土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型。马克思模型重视非正式制度在农地产权制度中的地位,强调国家(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模型对于建国以来农地制度变迁无疑是最具有解释能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闵桂林 祝爱武
产权问题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由于我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产权问题,所有权主体虚置,使用权缺乏自主性、稳定性,收益权被分割,缺乏独享性,转让权不自由,由此引发了困扰"三农"的一系列问题。为解决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多元化,即国家土地的终极所有权、农民土地实际所有权即农村土地私有、农村公共领地的集体所有权。而要实施农村土地产权多元化改革,则必须在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的同时赋予产权主体相应的权能,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使法律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相协调,建立相配套的其他制度或机制。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产权制度 改革方向 多元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振燕 辛天霞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是土地产权模糊;二是土地产权的激励功能不明显;三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具有很大的外部性;四是农业难以进行规模经营,影响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此,应当实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多元化改革,建立国家、集体和个人三级土地所有制;明确农民的土地流转权,推进土地流动的市场化进程,并按照客观、公平、公正原则对土地产权加以保护。
关键词:
产权 农村土地 产权制度改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业明
本文论证了中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均衡性,给出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几种目标制度安排,并强调政府在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需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交易费用 产权制度变迁 土地承包权股份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戴青兰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经济的迅速发展为解决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建设创造了不竭动力,农村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各种制度瓶颈的制约,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许多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已逐渐趋于弱化,甚至名存实亡。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如农地流转制度的推进,又给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破除制度瓶颈,创新实现形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作者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背景下研究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发展形势和面临问题,并据此对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魏欣
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所有权主体虚位、产权模糊、权能残缺等方面的问题,主要原因有立法不规范、行政权利泛滥和理论缺失等。因此,要从重构所有权主体、使土地权利内容明晰化、排除行政不当干预、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等方面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关键词:
土地产权 产权制度 农民集体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道林 董为红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生产将走向规模化、企业化和国际化道路,这就要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适应性的改革,即农村土地产权应是可转移的。而我国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存在着土地所有权主体及其所拥有的土地不明确、所有权主体的组织机构和能力难以满足作为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的要求、土地所有权主体过多容易引起无序竞争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开农用土地市场,将引起新的混乱。因此应将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关系上升为“国家对土地的管理和控制”关系,即国家拥有对集体土地的管理和控制权,而将土地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民可控制的财产权,实行国家管理下的农村集体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这样既体现了土地由国家管理和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淑梅 纪流河
目前,解决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与现实经济形势的矛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以不同结构的产权本身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其优化或变迁的原则与路径却存在着最优为逻辑起点,在改革三十年间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调整的政策及其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变化这两类基本事实基础上,我们检验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得出如下结论: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需要优化而非变迁,对其进行优化的重点应该是农地的使用权,优化使用权的主要方式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关键词:
产权结构 激励 农地产权 使用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瑜 钱海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莉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产权主体不明、产权界限不清、产权残缺等内在缺陷 ,导致农民利益没有合法保障 ,尤其在农地被征用过程中 ,农民利益受到严重侵害 ,失地农民生存危机凸现 ,成为社会安定的巨大隐患.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产权 制度缺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莉,车茂娟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产权主体不明、产权界限不清、产权残缺等内在缺陷,导致农民利益没有合法保障,尤其在农地被征用过程中,农民利益受到严重侵害,失地农民生存危机凸现,成为社会安定的巨大隐患。从制度本身出发,重新设计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土地产权 制度缺陷 改革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