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207)
2023(21811)
2022(18495)
2021(17437)
2020(14544)
2019(33137)
2018(32833)
2017(63410)
2016(34405)
2015(38770)
2014(38820)
2013(37937)
2012(34944)
2011(31538)
2010(31898)
2009(29703)
2008(29087)
2007(26295)
2006(23432)
2005(20834)
作者
(98924)
(82618)
(81983)
(78376)
(52297)
(39430)
(37240)
(32176)
(31222)
(29523)
(27999)
(27734)
(26255)
(26030)
(25741)
(25284)
(24451)
(24441)
(23712)
(23685)
(20527)
(20386)
(20145)
(18914)
(18598)
(18417)
(18376)
(18243)
(16743)
(16422)
学科
(134754)
经济(134562)
(101908)
管理(100609)
(76819)
企业(76819)
方法(57758)
(54416)
数学(50358)
数学方法(49680)
(40220)
中国(39752)
农业(36252)
业经(34003)
(33074)
(27079)
地方(26757)
(25287)
银行(25236)
(25068)
贸易(25055)
(24424)
(24067)
(23059)
财务(22966)
财务管理(22910)
(22561)
金融(22553)
理论(22370)
(22160)
机构
学院(489019)
大学(486973)
(197890)
经济(193452)
管理(189719)
研究(163424)
理学(162825)
理学院(161060)
管理学(158196)
管理学院(157288)
中国(127733)
(103288)
科学(98637)
(97292)
(89197)
(81537)
中心(76014)
财经(75766)
(74505)
业大(73842)
研究所(73448)
(68891)
农业(68635)
北京(65158)
(63785)
师范(63178)
经济学(59641)
(59517)
(59319)
财经大学(56067)
基金
项目(325921)
科学(256106)
研究(242218)
基金(235154)
(204190)
国家(202413)
科学基金(173629)
社会(152537)
社会科(144278)
社会科学(144242)
(127431)
基金项目(123441)
教育(111838)
自然(111017)
自然科(108400)
自然科学(108369)
(106760)
自然科学基金(106404)
编号(100293)
资助(96909)
成果(82678)
重点(72756)
(72467)
(69590)
课题(69486)
(67220)
创新(62721)
国家社会(62616)
教育部(62240)
(61980)
期刊
(222994)
经济(222994)
研究(148239)
中国(100326)
(86209)
学报(76281)
(74683)
科学(69601)
管理(68915)
大学(59420)
农业(58051)
教育(56328)
学学(56158)
(52213)
金融(52213)
技术(42835)
业经(39724)
财经(36968)
经济研究(34059)
(31680)
问题(29894)
(28017)
(24607)
理论(23156)
技术经济(22791)
图书(22375)
科技(22335)
(22034)
现代(21836)
统计(21698)
共检索到736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丁少群  苏瑞珍  
医疗保险反贫困既依赖于横向收入再分配实现的"涓滴"效应,也需要发挥纵向收入再分配实现的"亲贫"效应。本文利用山西省2013年和2017年相关数据,运用洛伦兹曲线拟合收入分布的方法,评估了农村医疗保险体系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具有"涓滴"减贫效应,但不具有"亲贫"效应,存在对低收入群体的反向调节效应;大病保险及健康扶贫工程的实施并未有效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分布,农村医疗保险体系"损不足补有余"的逆向再分配现象更为严重;农村医疗救助的补偿功能成效初显,但尚未达到改善农村医疗保险收入再分配的规模效应。因此,建议通过提升筹资累进性和推进偿付公平,改善医疗保险纵向收入再分配的"亲贫"效应,从而增强农村医疗保险的减贫效应。同时加大医疗救助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偿力度,以纠正农村医疗保险的逆向再分配现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陶纪坤   张胜杰  
考察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再分配和减贫效应,对促进医疗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以及推进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筹资环节上缺乏亲贫性,增加了相对贫困率,具有逆向收入再分配效应;在医疗报销环节具有亲贫性,降低了贫困率,具有正向收入再分配效应;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中等收入群体、老年群体以及中西部地区群体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更为明显;医疗报销环节抵消了部分医疗费用开支,较高的医疗开销以及较低的医疗报销比例是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向下流动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为转变筹资机制、完善医疗保险报销支付机制以及提高三重保障制度的协调性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证据与启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唐金成   陈明裕  
本文使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分析了商业医疗保险的收入公平分配效应,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商业医疗保险有助于促进群体间的正向收入再分配,显著缩小个体收入差距。商业医疗保险主要通过灾难性医疗支出控制路径、身体健康状况提升路径缓解居民收入差距,而商业保险补偿在提升身体健康状况路径上呈现相反影响。本文以存在问题为导向,借鉴新加坡、荷兰、美国、芬兰等国相关实践经验,为提升商业医疗保险的收入公平分配效果,提出挖掘民众参保需求、完善产品设计开发、健全政府机构和市场主体的医疗控费机制、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多层次健康管理战略等优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齐良书  
本文使用2003~2006年覆盖全国30个省区的微观面板数据,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减贫、增收和再分配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新农合的减贫效果明显,不仅能在农户层面上显著降低贫困发生概率,而且能在省区层面上显著降低贫困率;新农合能显著促进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农民增收,但需要有利的外部经济环境作为支持条件;新农合能显著降低村庄内部的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但对省区范围内的农民收入分配状况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丽  罗锋  
政府财政补贴是新农保试点模式最为突出的特征,但目前试点县市却普遍出现了老年农民投保积极,年轻农民不愿参保的保险逆向选择问题,对新农保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现行新农保试点模式具有对老年农民和高档次缴费人员更为有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是引致新农保出现逆向选择问题的制度设计原因。提高基础养老金和农民个人缴费年增长率、增加对农民个人缴费补贴均能有效提高年轻一代参保农民的相对纯受益水平。但是,新农保制度设计本身已经对高标准缴费农民更为有利,部分试点地区推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翠琴  薛惠元  
通过政策分析发现,新农保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主要体现在政府补贴方面,在本质上是财政的再分配,其中个人账户部分体现为代内再分配,基础养老金部分体现为代际再分配。新农保制度几乎对所有制度内人群都具有正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以净转移额来度量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程度,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测算发现:在现行财政补贴政策下,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偏向于选择较高档次缴费的人群、缴费困难群体、寿命长的人群、女性农民、长期缴费的人群以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政府缴费补贴越多,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越高,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越大,参保人养老金的净转入额就越多;"捆绑式缴费"政策产生了逆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廖藏宜  于洁  
公平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具有收入再分配功能。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MT指数及其AJL分解方法,基于医疗保险受益视角研究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最终效应为负,原因在于制度间的垂直不公平和水平不公平,且垂直不公平为主要影响因素,垂直不公平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依次增加,水平不公平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中更为明显。另外,医疗保险报销能部分缩小由于医疗支出扩大的收入差距,且这种调节效果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最大,其次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最小。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亚青  罗耀  
医疗保障能否有效发挥“济贫”的正向再分配作用,是实现“实质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广东地区的医疗保险数据库,并从基本医保进一步扩展到补充医保,通过引入MT指数、基尼系数路径曲线等工具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还考察了制度变量调整对再分配效应可能造成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医疗保障在筹资和补偿环节都是“济贫”的,其中补偿环节的作用更突出,但医疗保障的“济贫”效应源自基本医保的贡献而非补充医保。边际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若总体补偿水平继续提高将进一步强化这种“济贫”效应。医保补偿还未达到使基尼系数降至最低点的水平。未来有必要在精准识别困难群体的基础上完善筹资和补偿机制,适度加大对弱势者的政策倾斜。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裴建廷  张惠卿  王晓丽  马桂峰  韩晓伟  
目的:分析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公平性,为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AJL模型,从三个维度分析两年度匹配职工医保福利在筹资前后、住院支付前后、医保基金补偿前后收入再分配公平程度。结果:在3个环节中,2017年K值均比2015年的绝对值小,其中筹资环节减小幅度最大为24.43%,2017年比2015年水平方向H值占比均有提高,且均以H值占比为主,补偿环节影响最高为71.69%,2015年和2017年K值和再分配效应RE均为负值,2015年和2017年低收入组和高收入组的基尼系数明显高于其他3个分组。结论:职工医疗保险福利再分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存在逆向再分配现象,低收入群组和高收入群组对职工医保福利再分配影响显著。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伟  罗向明  曾华盛  刘心怡  
本文从城乡居民收入再分配、东部与中西部农户收入再分配以及贫困农户和富裕农户收入再分配三个维度,就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收入分配调节效应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讨。本文认为,保费补贴本质上是专门面向农户的一种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因此各级财政对农业保险提供保费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但由于我国区域间保费补贴力度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农户从保费补贴中获得的直接补贴收入和间接增收效应都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因而现行保费补贴格局会进一步加大东部地区农户和中西部地区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而农业保险在贫困农户和富裕农户之间的收入分配效应则取决于其风险保障水平的高低,风险保障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贫困农户从农业保险中所获得的增信效应较强,能够显著改善他们的信贷约束,有助于缩小与富裕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反之则会加大与富裕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从调节收入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角度考虑,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优化农村政策性金融的补贴结构来提高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水平,以达到更好的精准扶贫效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丽  
文章运用保险精算的方法,对广东省中山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山模式具有代内和代际间的双重收入再分配功能;政府对农民应缴保费的按月补贴提高了参保农民的总受益,且更有利于缴费期限较长的年轻一代;缴费基数及增长速度的特殊设计则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中国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具有合理性,但实际运行效果还取决于各地具体的制度设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詹长春  郑珊珊  
医疗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一定调节收入再分配的能力。然而,由于目前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的某些缺陷,以及财政补助存在的某些偏差,致使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呈现出"逆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这种效应在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筹资阶段具有一定程度的表现,但表现并不十分明显,而在补偿环节却显得尤为突出。本文结合江苏省农村居民医疗保障"逆向"收入再分配效应的表现状况,分析这种效应的形成机制,并就如何克服这种效应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黎娜  杨国雪  王瑞雪  
本文利用滁州市的医疗保险改革数据,探讨了城镇与农村医疗保险基金账户运行效率与医疗保险改革效果之间的关系。在分析了医疗保险改革实施的年份、参保人数、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支出、结余等变量之后,建立了一个收入支出增速比的弹性模型。研究发现,基金的运行使用情况与医疗保险政策的落实执行情况有一定的联系。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段颖   张良文   朱培嘉   方亚  
目的:系统梳理医疗保险减贫效应评价研究进展,为充分发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减贫作用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医疗保险减贫效应评价的测度标准,厘清实现减贫效应的作用机制,分析国内外医疗保险减贫的主要成效及差异。结果:学者对于国内外医疗保险的减贫效应多数持肯定观点,但尚未得到较统一的结论。采用的测度标准包括贫困脆弱性、灾难性卫生支出、多维贫困体系等。减贫效应主要通过减少支出总量(直接机制)及增加人力资本投资(间接机制)等途径实现。然而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面临着政策制定与减贫资源的传递缺乏精准性等诸多挑战。结论:建议综合分析由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等构成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减贫效应,采取多维贫困测度标准科学、合理地评价基本医疗保险的减贫效应。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鲍震宇  赵元凤  
在因病致贫成为农村贫困人口主要致贫原因的背景下,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使用基准模型、PSM模型及2RIS模型,从基本医疗保险、多重医疗保障、不同给付水平以及保险减贫机理四个方面对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减贫效果进行系统考察。结果表明,新农合的门诊统筹保险不具有减贫作用;由于住院统筹保险可使住院自付支出减少57%,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降低1 1%,进而可在5%7%的水平下显著降低贫困发生率;住院费用报销率每提高5%,可使农村人口贫困率降低7.7%;多重医疗保障虽然具有减贫效果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